起点作文网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整理2篇)

时间: 2024-07-25 栏目:办公范文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草案

本课题研究小组共5人,其中研究生导师1人,骨科护士长1人,骨科医生1人,研究生1人,统计学专家1人,其主要任务是编制咨询表、选择专家、对专家意见进行归纳和分析等。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5位骨科护理与医疗专家[年龄(46.2±4.1)岁,工作年限(26.8±4.4)年,职称均在副高级以上,领域涉及骨科临床护理、骨科护理管理、骨科医疗]采取开放式问卷访谈后,初步形成了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草案框架。

1.2德尔菲专家咨询

1.2.1专家选择的标准和数量课题组拟定的专家选择标准: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骨科护理、骨科医疗、护理管理工作10年以上,愿意接受函询并保证持续参加本研究。共选取了重庆、北京、浙江、江苏、四川、湖南、陕西2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5名专家参与研究,参与问卷咨询的专家均在骨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医疗领域有丰富的经验,熟悉本专业的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1.2.2专家咨询表的设计根据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草案,设计专家咨询表。包括以下7部分:第1部分为前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专家的重要性、问卷回寄时间、填写说明等;第2部分为专家的基本情况;第3部分为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项目内容界定参考,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第4部分为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咨询表,是专家咨询表的主体,各级指标的重要性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很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一般重要为3分,不重要为2分,很不重要为1分);第5部分为专家的判断依据与熟悉程度;第6部分为两两指标比较判断矩阵,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第7部分为专家的建议。1.2.3专家咨询的实施过程2015年3~8月由研究者当面或E-mail方式向专家发放并回收问卷,共进行了3轮咨询。在每轮咨询表收回之后,根据专家意见,删减、增加和修改条目并整理分析,其后再进行下一轮专家函询。对有疑问的条目采用电话询问专家或当面与专家咨询讨论予以确认。在各级指标确定后,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整理,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各级指标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权重系数及协调系数,运用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集中程度、协调系数对专家函询的可靠性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专家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35名专家来自重庆、北京、浙江、江苏、四川、湖南、陕西的21所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及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情况

专家的积极性用函询表的回收率来表示,本研究共发出3轮函询,第1轮函询回收率为94.3%(发放35份,回收33份),第2轮回收率为97.0%(发放33份,回收32份),第3轮回收率为90.6%(发放32份,回收29份);共有15名专家(46.9%)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的权威性用权威系数(Cr)表示,Cr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二是专家对方案进行判断的依据,可以用判断系数(Ca)表示。这两项指标值的获得以专家自我评价为主。本研究中函询专家的Cs为0.794,Ca为0.872,计算出Cr为0.833,均大于0.700。专家咨询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90、0.324、0.308,见表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表示,见表3.2.3专家咨询的结果经过3轮专家函询后,最终建立起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72个的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3讨论

3.1构建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专科护士最早由美国提出并实施,最初是由部分医院通过对护士进行短期培训,使之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9]。核心能力是指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自Prahalad等[10]提出后,于21世纪初才被应用于医院管理之中,并逐渐出现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的报道。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争取要在2015年前全国建立40个国家级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并要求在各省建立省级专科护理培训基地,但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涉及的领域仅局限于ICU、急诊、血透、糖尿病等少数专科领域[11]。关于骨科护士的培训研究报道也较少,同时尚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的骨科护士评价指标体系[12-13]。本课题的实施是为护理管理者在培训、考核和评价骨科专科护士时,提供全面、客观、合理及可量化的依据和标准,同时促进了骨科护理朝着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

3.2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一项研究结果是否科学,主要看研究设计是否合理,研究方法选择是否正确。本研究以骨科护理理论指导原则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及对骨科医疗及护理专家进行深度交流后,形成了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草案,采用目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应用最广泛的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删减、增加和修改,再计算指标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减少了经验赋值的随意性。其研究设计合理,研究方法选择恰当,因此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对参与咨询的专家资料及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1)本研究所遴选的专家来自全国7个不同地域的21所三级甲等医院,有一定地域广泛性。(2)专家工作的领域涉及骨科临床护理、骨科护理管理及医疗,且工作年限长、职称高,在对研究指标的判读是建立在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经验之上的,能从多角度、全面地把握指标体系的内容。(3)3轮问卷的回收率均在90.0%以上,在第1轮问卷中有12位专家对课题研究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在第2轮中有8位专家对课题研究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这充分说明专家对本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和关注程度。(4)专家的权威系数大于0.700,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均大于3.500,标准差变化值较小,专家对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均大于0.250,说明专家对各级指标的意见集中,且协调程度好。本研究所建构的骨科专科指标评价体系具有很好的客观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3.3主要评价指标的分析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篇2

摘要: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方法、资料建设、师资队伍、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对课程教学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我国高校应当根据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包括适当增加教学课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关键词:会计专业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

管理会计课程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门骨干课。实践教学作为该门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对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满足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理应受到重视,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革。

一、会计专业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是指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课内实训、小组案例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管理会计实践活动,使其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直观经验认知,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融通,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技能,提高会计业务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实践教学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

全球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变化,使企业面临着竞争激烈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这要求企业能够有效运用管理会计,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内部管理中的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步上升,但市场上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却比较少。2014年10月,我国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及管理会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是向企业输送管理会计人才的一个主阵地,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应当优化完善会计专业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体系,使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而且能够掌握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具体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创造初步的能力条件。这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单靠理论教学难以实现,必须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是管理会计自身性质的内在要求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财务会计进行价值核算,其核心任务是管理和创造价值,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从学科属性上看,管理会计是一门融合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及相关方法为一体的综合叉学科,其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作为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进行系统总结的学科,管理会计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性,其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对大部分毕业后直接走上会计岗位的本科生来说,管理会计应当“贵在有用”,能够帮助其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价值创造活动。可以说,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应用性学科。这一显著特征决定了管理会计骨干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是创新管理会计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

目前,管理会计骨干课教学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在教学方法上依然以理论讲授为主,任课教师基本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按选定教材的章节体系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利用课后作业等形式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由于本科生没有系统的企业会计工作经历,专业实习也主要从事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或出纳工作,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技术方法的应用缺乏直观深入的理解,先期的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不足,使管理会计骨干课教学往往流于“纸上谈兵”,导致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学理论知识作用有限,因而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不到预期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满意度。而且,实践教学不足使会计专业本科生即使掌握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但进入企业工作后也难以适应管理会计实务工作的要求。所以,管理会计骨干课不仅要抓好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实践教学。只有在实践教学中,才能进一步转变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更好地突出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鲜动生活的实践体现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的应用性,使学生能够感兴趣、乐于学习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二、会计专业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教学时间、方法、资料建设、师资队伍、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课程教学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实践教学时间不足,难以合理保证

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财务会计类课程及课时数较多,既包括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理论课,也包括会计基础实训、会计业务综合实训等独立实践课。相比之下,管理会计作为一门骨干课的地位明显偏低,教学课时数较少,一般为48或64学时,其中还安排相应课时的课内实践教学。由于管理会计课程涵盖成本习性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生产经营决策等教学内容,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任课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通常会选择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完成及有课时剩余的前提下才会开展一定的实践教学。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实践教学时间难以合理保证,不能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基础上及时得到实践技能训练,因而势必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课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训,课外的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活动、模拟实验和校外的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服务于不同的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需要教师依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目前,管理会计骨干课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内实训,即按照教学计划进度,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在实训报告中记录结果和总结,完成后提交任课教师评阅。由于实训资料往往和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从教学目的上看,课内实训主要在于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促使其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且,由于教学硬件设施不足,课内实训基本上在课堂或机房等教学场所进行,不能模拟企业工作的真实情境,使学生缺乏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直观感受,易于把课内实训作为一项课程作业,认为参加实训是为了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任务,主观上不会给予应有的重视。

(三)实践教学资料建设力度不够,内容不完备

实践教学作为实现课程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和方式,需要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配套的实训教材及指导书等教学资料的有效支撑。当前,尽管我国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正在逐步引入实践教学,但教学资料建设不能及时跟上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步伐,实践教学资料建设力度不足、内容不完备等问题比较突出。比如,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一般主要按章节、分模块进行设计,像生产经营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全面预算等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并根据理论教学进度逐步展开。这种做法人为割裂了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流程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反映管理会计工作的全貌,使学生很难理解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等职能的整体逻辑性。此外,实践教学的配套教材及指导书也存在着内容陈旧过时、资料提供不齐全、数据前后期不一致、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实践教学资料指导性差,给实践教学带来了许多困扰,使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或者变形走样,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

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师资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构成因素,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在管理会计骨干课中,由于实践教学目前主要在课内进行,所以任课教师同时承担着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指导的双重任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管理会计工作经验。但是,管理会计骨干课的师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再到“学校”,即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任教,与会计实务界的交流较少,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缺乏了解,有时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而且,管理会计骨干课的教学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在课程学时及师资力量受限制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即使富有管理会计实践经验,也很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指导,易于给学生留下一些实践困惑。

(五)对考核评价的重视程度不高

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映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主要采用闭卷标准化考试的考核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主要为具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简答题及计算分析题,旨在考核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的掌握情况。在课程综合成绩评定上,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有相对的主体地位,平时表现及平时成绩占次要地位。但是,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受关注度不高,这表现在不仅缺少具体明确、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而且学生的实践成绩由于主要计入平时成绩,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出勤率、完成作业情况等平时表现,所以换算下来在课程综合成绩中的实际占比较低,与其对课程的重要性基本不能匹配。对学生而言,在管理会计考试前掌握相应的记忆性内容,并进行一些作业练习,就可以顺利通过课程考试,基本不受实践成绩高低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存在应试心态,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

三、会计专业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议

针对目前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我国高校应当根据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实践教学优化改革。

(一)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应当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及其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明确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必要时甚至可以考虑开设独立的管理会计实践课。当然,实践教学课时也需要根据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多因素综合考虑。但只有在充分的教学时间保证下,管理会计骨干课的任课教师才能进一步处理好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到同时兼顾管理会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管理会计骨干课应当突破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和进度要求,灵活多样地选择使用。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介形式,向学生演示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活动,这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文字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全面预算”章节,除了安排学生根据给定资料亲自动手编制预算外,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收集整理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案例资料,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在讲授“适时生产系统(JIT)”时,由于本科生缺乏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经历及知识积累,通常会感觉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可以组织他们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直接通过现场讲解、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实践。但需要注意,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实践教学,都是服务于管理会计骨干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不能出现为了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不良现象。

(三)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资料建设、考核评价等构成要素,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管理会计骨干课首先要抓好实践教学资料建设,其核心工作在于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要符合真实性(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变化及面临的管理问题)、综合性(实践资料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主线,数据前后连贯一致,体现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职能的内在规律性联系)、创新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经过讨论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灵活性(所设问题没有统一、标准化的答案,需要学生依据分析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合理观点)等原则。其次,管理会计骨干课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学习态度、参与实践情况、实践记录及结果、实践能力培养等角度进行实践成绩评定,并提高其在课程综合成绩中占有的比重,同时在期末课程考试中减少只要死记硬背的客观题等内容,增加一些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试题。

(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力量强大的师资队伍,对开展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至关重要。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应当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其中,“走出去”是指高校要制定具体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深入企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积累实务工作经验;开展校企合作,教师与企业共同拟定研究课题,由教师主导开展课题研究,为企业加强管理提供咨询建议等。“请进来”包括邀请企业会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到校进行师资培训;直接聘任会计实务界人士担任导师,为学生讲授理论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等。

参考文献:

1.范晓娥.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5,(08):110-111.

2.付磊.做好人才培养、推进管理会计发展[J].财务与会计,2015,(03):12-13.

3.马丽莎,向育宾.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04):122-123.

4.胡克琼,杨侃.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月刊(综合),2007,(10):82-83.

5.许平彩,叶,魏玮.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0,(10):168-170.

6.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综合),2012,(10上):38-40.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励志奖学金理由(收集2篇)
  • 下一篇:绿色交通技术(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