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65-01
1前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门诊抽血室是医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其特点是患者人流量大、护患接触多但时间短暂,也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科室,为了更好的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主要总结我院常见的护患纠纷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现报告如下:
2纠纷原因
2.1环境原因:门诊抽血室环境比较狭窄,区域分隔不明显,互相干扰较多,再加之陪伴的家属多,说话声音大,有的患者没听清名字就坐下等抽血,再有名字雷同就更易产生差错[1],加之有些患者病情较急,长时间不能得到医疗处理,或是遇到一些素质较低的患者或者家属,强行插队,难免引起不满情绪的滋生。
2.2护士原因:护士缺乏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抽血室工作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容易忽视对抽血护士的业务培训,个别护士抽血操作不规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缩短抽血时间,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导致发生纠纷事件[2]。患者的抽血操作大多在2min内完成,护患接触时间短暂,缺乏有效沟通,加上排队等候的患者较多,天气炎热等原因,使得等待的患者出现焦躁不安情绪,大家都希望尽快完成抽血,护理人员则机械性的工作,从而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同时护士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中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精神情绪的判断,对特别紧张以及既往出现晕针现象的患者缺少鉴别,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很难立即实施有效应对,这也是发生护理纠纷的隐患。
2.3患者原因:患者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较高服务质量的要求,是发生护患纠纷的另一原因,尤其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的曝光以及各种社会舆论导向,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护士不尊重,一旦解答不满意或与预期有距离,就会引起纠纷[3]。对于普通老百姓,在抽血时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样的心理也更加重了护患关系的紧张,尤其在抽血高峰期,患者集中,抽血护士相对较少,而且有些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要求空腹抽血的,更是心情迫切,很容易出现焦急、拥挤现象,护士工作中稍有不慎就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防范对策
3.1增设抽血登记岗位抽血前的试管准备应该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进行,首先把好源头关,再次抽血护士在抽血前,要再次认真核对试管上、化验单上患者姓名、性别以及年龄,避免由于试管抽错导致的再次抽血而影响结果显示时间导致的投诉纠纷。
3.2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护士为病人静脉穿刺尽量争取100%成功率,出现穿刺失败个案,做好记录,寻找失败原因,护士娴熟的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4]。3.3改善就医环境,合理安排患者首先在门诊抽血室设立老弱残急优待窗口,对于此类患者应与一般患者进行区别对待,并在这些窗口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同时改善抽血室环境,在夏天,有条件时可以增设空调或电风扇,打开窗户,进行空气流通,安排保安人员维持秩序,减少插队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4讨论
医院门诊抽血室是展示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场所,对抽血室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持续改进抽血室工作,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抽血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护患沟通能力,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了抽血室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营造了放心、安全的抽血环境,大大提高了满意度,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5]。要更好的减少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的发生,我院主要从加强护理基本技能的培训,改善患者就诊环境以及增加护理管理等方面入手,为达到改善患者就医难的现状问题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梁栋蓉.信息化条件下门诊抽血室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74-175.
[2]孟玉华,唐永红,刘晓红,等.传染病医院门诊抽血室风险事件的分析及管理对策.护理杂志,2009,26(4):72-73.
[3]陈彩霞,胡冬梅.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16-11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学校教学楼、宿舍区及周边单位建筑物的火灾隐患,确实解决学校及周边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校园消防安全。
二、工作目标
在前一阶段实施校安工程基础上,集中警力对全市校园进行集中清查治理,做到各类学校100%排查到位,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100%整改到位,确保“两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即确保校园不发生有影响火灾,校园周边不发生亡人火灾,全力确保我市火灾形势稳定。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校园及周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由林冠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策划、落实、督办以及各种材料的收集、起草和上传下达。联系电话:0898-62223119。
(二)联合检查分组。
四、整治时间、重点及内容
(一)整治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整治重点。
全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校,全市中、小学校及学校在建建筑和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非法开设的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厅、迪厅等娱乐场所。
(三)整治内容。
1、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工作。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由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联合督促落实整改;对整改难度较大、需要投入资金较多的火灾隐患,应提出整改方案,报市政府提请列入校安工程改造,同时跟踪督促整改,力争年底前整改完毕。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要依法加强对校安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严格质量监督,确保不留“先天性”火灾隐患。
2、进一步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部门对学校及周边区域要进行重点排查,及时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与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整治等专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三合一”、高层和地下建筑等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督促落实防范措施。特别是对存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报请市政府责令停业整改,停业整改,确有困难的要采取死看死守措施,全力确保消防安全。
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建筑物消防安全手续是否齐全;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技术要求》;
(3)校区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是否完整好用;
(4)建筑内部装修和外墙保温材料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5)日常消防安检查制度和消防安全工作是否落实等;
(6)开展的消防安全教育情况和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是否具备。
3、进一步督促学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市教育局要按照《消防法》、《社会消防教育培训规定》有关规定,督促各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和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在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组织引导学生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同时,要检查督促学校配齐配足灭火器,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当一旦发生火灾和人身受到攻击时,能熟练使用灭火器灭火和用作防范武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考核,不断促进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提高学校自防自救能力。
各检查组及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督促各类学校要做到“三严禁”、“三加强”,即:严禁封堵、占用疏散通道和锁闭、遮挡安全出口,严禁违章使用液化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电炉等大功率电器,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和违章操作;加强本单位日常火源、电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加强防火巡查,加强师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五、工作步骤
(一)自查摸底阶段。各检查组严格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和公安部消防局制定的《中小学校舍消防安全技术要求》(见附件1),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舍逐楼、逐栋进行排查摸底,并根据排查情况,逐校填写《学校消防安全排查登记表》(见附件2),并建立健全台帐资料,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组织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改工作;各组检查情况于月日前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教育、消防部门要责令单位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各类学校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筹集整改资金,并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学校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学校自身不能改正的火灾隐患,教育、消防部门将联合报告市政府,建议列入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予以改造或迁建,并与其他安全工程项目同步实施。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严格依法开展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工作,确保不产生新的“先天性”隐患。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措施,并加以整改,各部门总结于月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具体措施,完善消防安全环境,保持学校安全稳定;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形成良好的集中整治氛围。
关键词:病区;手术交接流程再造;应用;效果
病房护士接送手术患者是围手术期重点交接环节,也称"接口管理,分术前术后交接,交接涉及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内容多,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1]。病房护士在手术交接中承担的角色非常重要,国内学者多偏向手术室护士交接流程研究,病房护士如何接送手术患者研究较少,为减少交接中的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我科于2013年10月对原交接流程的薄弱和隐患环节实施重建,将流程整合、重组、删减,再造手术交接流程,经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对常规流程进行重新评估我科在2013年10月前按常规流程交接手术患者,在交接过程中频繁发生安全隐患,术前主要有:备皮范围不够,未测生命体征,饰物及假牙未取出,用药未注射,未佩戴手腕带,手腕带信息与患者身份不吻合,未核查手术部位标识;术后有:过床时致输液管、皮下镇痛留置针脱落,术后2h内留置针与输液管接头脱离漏液出血,未备心电监护仪及氧气装置,手术交接单部位填写错误,引流管交接不清,未查受压皮肤,漏签交接单等。对此,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骨干对手术交接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按术前、术后、运送、过床、交接内容等过程分析原有交接流程,发现原交接流程简单,流于形式,缺乏人性化,实用性不强,存在漏项、安全隐患及诸多不合理因素,无实际指引意义。常规交接流程见图1。
1.2制定新流程护士长组织引导中级职称护士,选择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与整合的突破[2]。结合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重新设计和再造交接流程。再造流程,见图2,图3。
1.3实施并持续改进将再造交接流程打印成文让护士学习掌握,将重点、平时易忽视的交接安全隐患做成理论试题考核护士,对不及格的护士个别讲解,组织全科护士按再造流程图培训、演练,相互点评,提供再造流程图给手术室护士长,以求工作协作。实施第1~2月对新流程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每月进行1次小结,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加以督促,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
1.4评价方法统计再造前外科2013年2月~9月212例手术为对照组,再造后外科2013年10月~2014年6月183例手术为实验组、两个时段之间发生交接安全隐患例数,患者满意度调查,将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隐患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流程再造前后,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4%提高为98%,见表1。
3讨论
3.1重视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隐患,规范交接护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任何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受害者都是患者[3],再造流程重点体现和落实了"手术患者查对制度",重视过床时患者及管道安全管理,细化和规范了术前术后病房与手术室护士、术后病房护士与麻醉师交接内容,顺序,克服随意性,有效避免交接中衔接不紧密、交接不清、漏项或查对不到位等导致的安全隐患。我科年轻护士约占科室的50%~60%,常年有轮转护士,专科业务不精,带教任务重,交接中经常出现交接不清,交接遗漏事件,再造后的流程标识清楚,流程细化,步骤规范,一目了然,在管理上理清了护士工作思路,使低年资护士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交接顺序、内容,细节,缩短磨合期[4],从而在交接中做到有条不紊,心中有数,提高工作效率。
3.2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交接流程再造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流程中注入人文关怀,如:选择合适安全的运送工具送患者入手术室,注意途中保暖,冬天准备电热毯,将床铺暖热,让患者术后舒适及防止术后低体温。使患者感到温馨,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结论
护理工作流程再造是每位护理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5]。术前术后交接是当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规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对制度,加强科与科之间的协作,明确各方职责,避免护理接口管理方面的护理缺陷,做好手术患者交接环节的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徐双燕,王惠琴,唐碧云,等.手术患者交接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2,5(47):422.
[2]张泓,李善玲,赵冬梅.护理流程管理尝试[J].护理学杂志,2006,21(7):55.
[3]刘芳,张欣红,李峥.制定工作流程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20~21.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为期半年的“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推动全局进一步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落实风险“常态研判、动态管控”和隐患“每日排查、动态清零”制度,实现风险全感知、隐患全排查、责任全落实,切实把风险化解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局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整治范围
此次“排险除患”集中整治的范围是粮食物资储备行业、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确保整治覆盖面达100%,并突出粮食行业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对外租赁场所、人员密集高后果区、林区油气输送管道等整治重点。
三、整治重点
(一)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集中整治重点
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要全面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每日排查隐患,每周研判风险,每月汇总隐患整改和风险管控情况,建立“每日排查、动态清零,每周研判、集中管控,每月汇总、查漏补缺”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各项隐患得到全面治理,彻底解决反复发生、长期得不到根治的重点问题。
1.全面开展风险辨识管控。一是全面辨识风险。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牵头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和全体员工,对自然灾害、生产工艺、生产安全系统、库区、厂房、设施设备、管理体系、制度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辨识,确保无遗漏。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风险台账。按照“疑险从有、疑险必研、有险必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责任制度,将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纳入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二是全面强化措施。根据风险特点,逐一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既要包括责任落实、制度建立完善、规范管理、教育培训、安全投入等常态管控措施,又要包括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紧急状态下的管控措施。要在风险点位、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处置措施。三是落实管控责任。结合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在全面辨识管控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将风险管控责任逐一落实到库区、车间、班组、岗位和具体人员。
2.立即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完善制度,列出清单。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列出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等在内的日常安全检查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二是每日排查,闭环整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每天组织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情况、一线人员规范操作情况等进行排查检查,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预案、资金、时限、责任,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切实整改到位。三是录入系统,定期报告。按要求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全过程录入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向全局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二)集中整治重点
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健全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动态监管,确保风险辨识到位、可控、受控,隐患排查全面、动态清零。
1.精准管控风险。一是摸清风险底数。能源交通股、粮食和物资储备股组织企业对行政辖区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二是分级分类监管。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定期组织人员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掌握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并对企业是否全面辨识管控风险进行复查,督导企业落实风险管控整治措施。
2.督促隐患“清零”。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等在内的科学的日常安全检查清单,每日开展隐患自查,对隐患整改情况定期复查验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推动企业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
3.深化“打非治违”。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结合“铸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各企业风险辨识情况、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综合运用联合惩戒、公开曝光等措施,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觉抓好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4.严肃事故调查。对集中整治期间发生的每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原则开展调查,必查风险有没有辨识、隐患有没有整治、制度有没有建立、机制有没有运行,找准问题,厘清责任,坚决追责问责。
(三)集中整治内容
1.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一是是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实施意见,推动各项制度措施落地见效。二是严把危险化学品项目审批关口。严格执行新建投资项目产业准入政策,对核准、备案产业指导目录禁止类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不予立项;对限制类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核准、备案时,禁止新增产能。三是持续推进《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化工医药和危险化学品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遂安办〔2019〕27号)实施,落实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措施。四是加强粮食行业储粮化学药剂、检化验室危险化学品、粮食熏蒸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
2.油气输送管道安全整治。一是按照《市林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全市林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专项整治。二是加强油气输送管道途经人员密集场所高后果区安全风险管控。三是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和备案,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配备使用等情况。
3.消防安全整治。一是根据《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市消防安全责任制相关规定明确发展改革部门职责,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火灾隐患全面实施清单式的挂牌督办,逐个销案。二是持续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整治。大力消除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损坏或不能正常启用等风险隐患。三是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对外租赁场所、粮油批发市场、仓储物流、油气输送管道等重点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治,清理公共区域可燃杂物,清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检查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检查初起火灾扑救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4.工贸行业重点环节安全整治。一是开展仓储作业专项治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和“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一规定两守则”,确保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重点整治涉爆粉尘、有限空间作业和外包队伍管理等。二是开展事故集中隐患专项治理。聚焦企业电气火灾、高空坠落、机械伤人等事故多发易发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三是进一步提升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强化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工贸行业安全培训;加强行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推动企业充实其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企地联合应急演练,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6.人员密集场所整治。突出粮油批发市场、对外租赁场所开设超市、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检查以下情况:一是经营单位(场所)是否取得合法审批手续及消防验收。二是是否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是是否按要求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四是是否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应急设施和装备,储备应急物资,指定专人管理的,并按规定组织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消防演练。五是是否组织安全检查或者防火巡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或者隐患治理整改不到位的。六是用电安全管理不到位。场所的电气装置、电器设备、照明电气、配电线路等安装、检查和维修保养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场所内吸烟,使用取暖设备。七是场所是否按规定设置消防器材,灭火器材是否被圈占、埋压、挪用和关闭,导致无法正常运行。八是疏散走道内是否存放易燃杂物,堵塞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锁闭,安全通道堵塞,摆放货架、货物是否占用消防通道的。九是经营单位是否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
四、工作安排
从2023年7月至12月底,分三个阶段开展“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
(一)集中排查、自查自纠阶段(即日起至8月31日)
结合实际制定“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方案,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组织企业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对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全面辨识安全风险、排查隐患,制定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坚决整改消除隐患。
(二)集中整治、巩固成效阶段(9月1日起至11月30日)
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能源交通股要采取突击检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回头检查、交叉检查和“四不两直”“三带三查”(带着执法查、带着媒体查、带着专家查)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自查自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开展了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否全面、管控措施是否落实、风险是否可控、是否每日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是否动态清零。坚持标本兼治,认真梳理总结,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固化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三)“回头看”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组织开展综合督查,对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整治、责任落实、长效机制建立等情况开展“回头看”,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集中整治取得扎实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篇工作,是解决和落实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的重要措施。为确保“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全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安全领导为副组长,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能源交通股、办公室为成员的“排险除患”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
(二)认真分析,精心制定方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的内容、重点、目标、步骤,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股室职责,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强化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集中整治的工作措施。要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建立整治工作台帐。要以“严细实”的作风和对隐患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督促指导,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严格查处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治理一批安全隐患,确保“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取得实效。
(四)强化基础,构建长效机制。以开展“排险除患”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实现集中整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集中整治要与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铸安2023”执法行动、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汛期安全监管、宣传教育培训等年度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达到标本兼治的工作目标。
的骨科护理。安全隐患。人性化护理。
作为医院外科的重要科室,骨科住院病房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等。,这制约了患者的康复,甚至加重了病情的严重程度,造成护患矛盾。因此,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从源头上规避安全隐患非常必要[1]。通过分析骨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我院课题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骨科住院的13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34:31。年龄从20岁到85岁不等,其中平均年龄56.519.7岁。研究组的男女比例为36:29。年龄从22岁到83岁不等,平均年龄57.5岁218.3岁。不同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安全危害分析和人性化护理。安全隐患包括:部分护士只把完成护理任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工作,对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耐心,无法实现有效的细节护理,随意减少护理程序。大多数护士因工作繁忙而忽视与患者的沟通和沟通,只看到患者的表面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或者只是简单地回答,而不积极解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2]。护士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对患者的保护,跑步时不注意改变骨折患者的体位,可能导致患者继发伤。绷带或冰敷患者的药物未及时更换,交接班时仅对患者进行了简要介绍。人性化护理: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护士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交接班时详细解释患者的具体情况。骨科病人有很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容易焦虑和抑郁。护士应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列举成功案例,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心理咨询使患者对疾病持乐观态度,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饮食更加科学规范。护士应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病情,进行康复治疗详细计划、疾病保健指导和行为需求,以使患者关注疾病。告诉患者避免辛辣食物,并在病情稳定后指导相关活动。指导患者家属适当陪伴和鼓励患者,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术后严格监测患者的身体指标,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治疗,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科学划分病区功能。为避免发生事故或烫伤,请将保温瓶和电源远离患者,并限制电源以避免潜在的火灾危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病房,走廊、卫生间安装防滑装置。
1.3评价标准
在出院前对不同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计数数据单位及其检验通过(%)和x2进行。两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意义用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探索护理工作的潜在安全隐患,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而且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也有很大帮助[6,7]。
的研究表明,实施安全风险分析和人性化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基础护理的对照组(P教育、行为和饮食规范对他的病情迅速恢复极为有益。综上所述,骨科临床护理中经常会出现安全隐患,应通过对其原因的合理分析和归纳,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
引用
[1]张琳,徐凯。骨科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安全隐患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9(85):288+297.
[2]朱金波。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方法[J]。《中国健康标准管理》,2017,8(27):197-198.
[3]郭玲,周荔倩。骨科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安全隐患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年,4(41):59+79.
[4]张伟。骨科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安全隐患探讨[J]。临床医学文献杂项记录(电子版),2017,4(11):2117.
[5]罗虹。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生,2017,33(4):155-156。
[6]包维维。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人人健康:学术版》,2015,9(20):217.
[7]魏琳,陈雅婧。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人性化护理研究[J]。膳食保健,2019年,6(29):241.
。所有患者按coin阳性和阴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的手术室护理配合,骨科切口感染和生活质量。
髋部骨折主要指股骨颈与老年人股骨粗隆之间的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肌力的下降,它已成为高发人群髋部骨折的原因。骨科手术在临床上非常常见。重建和修复手术是主要类型。骨科手术期间需要使用植入材料。因此,手术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手术切口感染[1],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可能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感染的发生[2]。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以102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oin阳性和阴性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实验组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实验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643岁。52)年。其中肢体手术15例,颈椎手术17例,胸腰椎内固定1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21~59岁,平均40.283.97岁。其中四肢16例,颈椎18例,胸腰椎内固定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科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手术室护理为主,包括术前宣教、手术配合、术后护理。
实验组患者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术前: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应尽量等待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术后恢复。尤其是没有高血糖。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有明显皮肤感染或感冒的员工在治愈前不得参与手术。骨科医生必须以标准化的方式着装,将他们所有的头发放在手术帽内,不暴露,不留长指甲,并严格遵守手术洗手流程。加强对实习生、仪器技术员和进修人员的培训和评估,特别是在无菌技术和外科的洗手培训。只有通过评估,他们才能在舞台上合作。手术前,用消毒剂擦拭手术室内所有物体表面。术中:凡有预防性药物手术指征者,应在切皮前30~2小时或手术前静脉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则应在手术期间增加剂量。应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套穿孔率高的作业应戴双手套。他们应该在行动中采取主动加热并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需要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为了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菌台干燥,用干纱布擦拭血液。当准备好使用时,使用3L浆糊收集冲洗液。手术后:接触切口或切口敷料必须用手清洁,以确保卫生。换药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比较分析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手术生活质量评分主要根据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判断。总分是100分。该评分与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评分越高,术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计算102名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切口率以(x?S)和(%)表示。T组与x2检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切口情况[x?s.N(%)]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减少护理人员与生活的语言交流,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影响。手术室使用的所有物品均应在手术前做好准备,消毒[3]。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给予口头鼓励,以提高患者的合作度,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信心。在本研究中,对于术后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
[1]陈莉。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6(3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