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收集5篇)

时间: 2024-07-28 栏目:办公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篇1

资料与方法

我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文化宫路,管辖文化坊和黄家塘两个社区,辖区内总人口13098人。有妇产科专业医生2名,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管理辖区内孕产妇79例,现就管理质量予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方法: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辖区孕产妇管理,首先与辖区居委会取得联系,对前来办理准生证的新婚夫妇发放早孕建卡及免费增补叶酸的通知,怀孕后至12周前到我站建孕产妇保健手册,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早期妊娠,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包括抽血取样后送我院检验中心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三系,血糖,TORCH,艾滋病检测,梅毒检测。孕12~28周产检3次,包括测宫高、腹围、血压、体重,胎心多普勒监测胎心情况,唐氏筛查,孕24周左右建议孕妇到上级医院行4维彩超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孕28周至分娩根据个体差异产检2次以上,包括测宫高、腹围、血压、体重,听胎心。评价胎儿发育情况,开展孕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告知孕妇自我监护方法,宣传母乳喂养好处,促进自然分娩,若发现高危妊娠则转上级医院检查。产后10~15天左右上门访视,若产妇到辖区外修养则电话随访。以上检查除特检(B超及化验)收取一定费用外,其他检查均免费。另外,我站工作人员还每季度到辖区居委会收集最新的孕产妇资料,对漏掉的孕产妇重新予以管理。

管理效果评价: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依据:早孕建册率=辖区内怀孕12周之前建册的人数/该地该时间段内活产数×100%。产前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孕期检查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段内活产数×100%。产后访视率=对辖区进行2次以上产后访视的产妇数/该地该时间段活产数×100%。

结果

孕产妇一般情况: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站管理辖区内孕产妇79例,其中待产11例,产妇68例,文化程度小学2人,初中15人,高中19人,中专20人,大专及以上23人。18岁以下孕产妇1人,35岁以上孕产妇6例。

早孕建册58例,早孕建册率85.3%。

产前检查5次以上61人,产前健康管理率89.7%,其中在我站建册并产前检查3次及以上34例。79例孕产妇中发现高危妊娠21例,主要高危因素如下:早产5例,妊高征4例,高龄初产孕妇4例,双胎3例,妊娠合并乙肝2例,羊水过少2例,妊娠合并阑尾炎1例。

产后访视62人,产后访视率91.2%。

讨论

我辖区孕产妇管理现状:开展辖区孕产妇保健工作,目的是做到医疗与预防能紧密结合,加强产科工作的系统性以保证质量,降低“三率”(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病残儿出生率)[1]。2年内我站管理的孕产妇中未发现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情况。在我站产检>3次的产妇34人(50%),说明部分孕产妇还是认可社区卫生服务的。

孕产妇保健工作不足:①部分辖区内的孕妇选择到上级医院检查,拒绝到我站接受服务,给孕产妇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②产后访视有一定难度。产后休养流动性大,自家、娘家、婆家三方面选择,导致部分产妇的休养地在辖区外,只能电话随访,降低了产后访视质量。少数对社区不信任的产妇还拒绝社区医生上门访视。③少数地址不祥,电话不通,流动性大的孕产妇在我站辖区内孕产妇管理中被遗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2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相比的优劣势:⑴优势: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位于辖区内,方便孕产妇就诊:②经济,实惠,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③医生的追踪随访更便捷。⑵劣势:①社区的硬件设备条件不如上级综合医院:②社区医生的整体诊疗水平不及上级综合医院,像我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与综合医院从事多年妇产科的专业医生相比有一定距离: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时间短,不具有大型综合医院的品牌效应:④社区抗风险能力差。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就社区的诊疗条件,为防患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社区医生也越来越谨小慎微。

对以后辖区孕产妇管理的期望:①建立完善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和综合医院的产科信息联网,做到资源共享。②建立社区首诊负责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高,社区群众的信任度不够,医疗行政部门应加强研究如何在政策上引导他们到社区来签约行医[2],如果建立社区首诊负责制,辖区孕产妇则必须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册。③提高辖区孕产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依从性:这需要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努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同时在媒体上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力度,社区医生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全科医疗水平,以满足辖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服务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尤为突出。为此社区制作了“十分钟服务圈”示意图版,标明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健身广场、医疗卫生室等位置,并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居民手中,为居民提供水电气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内设有家政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社区内还有一间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为老年人出行时口渴、累了休息等提供方便。同时,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内有符合条件的老人6名,现在全部免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科学发观活动开展后,社区实施“早餐工程”,在每个小区都设立一个早餐点,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用到早餐。社区志愿者队伍、保洁队伍、社区服务队伍,在小区内进行义务治安巡逻、垃圾清运、楼道楼院清洁、保洁保绿工作等推动社区服务规范化,使“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二、“十分钟文体服务圈”开展的有声有色

从改善文体基础设施入手。社区办公场所达400平米,并配有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方便社区工作者办公。家长学校、科普大学内设有电教设备、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社区经常利用这些场所组织居民开展读书、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等各项活动,为此社区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学习型社区。社区内有秧歌队,每天晚上的锣鼓声就是居民健康锻炼的集结号,这时也是社区文体辅导员最忙碌的时候,每天不厌其烦的为新加入的队员进行辅导。

三、“十分钟卫生服务圈”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看病难”是困扰社区居民的一个大问题,社区把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健康服务放在首位,大力推行亲情化服务,解决“看病贵”难题。*镇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建立了24小时值班出诊制度,开展了门诊预约、电话咨询、家庭病床、上门护理等服务,为居民筑起了一张健康“保护网”。社区中医诊所杨光远医生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十分钟卫生服务圈”活动,杨医生说:“不图赚钱,只为方便居民,尽一名党员的微薄之力”。社区还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和志愿者来社区开设知识讲座,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减轻了居民的看病负担。

四、“十分钟平安服务圈”保障居民的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篇3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总战略,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开展县乡镇(街道)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改革,农村基层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驻村医生巡回医疗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

——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所有建制乡镇(街道)都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基本建立“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均衡发展,从制度上提高城乡医疗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基本建立“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每万名农村居民根据省定标准配备医生,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公共卫生医生不少于2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生机活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卫生人才支撑要求。

——基本建立“数字化卫生”。构建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集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双向转诊等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以为城乡居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权益为中心,遵循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集中社会各方力量,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县居民提供。

坚持“统筹发展、突出‘三基’”原则。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配置卫生资源,把握基层基础基本重点,向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倾斜,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倾斜。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创优”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调动和激发城乡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县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机制创新、资源共享”原则。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功能整合和柔性流动,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运行效率。

坚持“立足县情、协调发展”原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基本医疗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做强龙头医院、做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细驻村医生制度”,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做强龙头医院。县人民医院加强肿瘤省级龙头学科建设,并力创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力创三级乙等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医疗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医学检测结果互认制度,减轻患者负担。开展与上级医院多种形式的对口合作,全面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2.做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120急救中心和储血点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快我县“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三年计划”的推进和落实,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南岩、镜岭镇、新林乡、巧英乡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计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施的配置和更新,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率达90%以上。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明确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定位,积极推广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中医药治疗,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承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服务。

4.做细驻村医生制度。实行驻村包片制,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点,实行“定时、定人、定点”的驻村医生巡回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实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1.明确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按照省编办《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明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性质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费按上级规定列入财政预算。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原则上按每万服务人口13-15名为标准核定,按规划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床0.7人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对人口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可适当增加编制。

2.开展县乡托管试点。沙溪镇卫生院和东茗乡卫生院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托管,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服务区域、服务对象不变,财政补助政策不变。实行人、财、物和各项医疗卫生工作的统一管理,并从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设备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提高被托管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合理整合医疗资源。根据功能定位,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外科、产科等医疗资源逐步纵向整合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全而不强。充分发挥县级综合性医院检验、影像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临床检验中心,实现优质资源的柔性流动。

4.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逐步实行一体化管理。健全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转诊有记录、随访有档案的“五有”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药品、财务和考核“六统一”管理,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进程。

5.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及时将急、危、重病人送到县级医院,治疗后进行康复时再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县、乡镇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6.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统一采购价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使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县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员培训,委托定向培养临床大专社区医生10名以上。开展基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对乡镇(街道)卫生院在岗卫生人员每3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1次,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岗人员每年培训1次。建立农村卫技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县级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乡镇卫生院每年要有10%的技术骨干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半年以上。

2.探索建立卫生人才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对乡镇新招聘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原则上分专业安排在县级医院规范化轮训一年,再输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对城乡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要转岗分流,解除聘用关系。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护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至少服务半年以上和乡镇卫生院管理及技术骨干到县级医院培训制度。同时,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稳定农村卫生队伍。

3.进一步健全对口支援制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公立医院牵手社区行动”。县级医院要在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基础上,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各方面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同时每家县级医院与2至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

四、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分准备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部署阶段(今年3-5月):根据省医改精神和省卫生厅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发改、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要相互沟通与衔接,确定具体操作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今年5-11月):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各项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今年12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并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形成书面总结向省政府汇报。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发改、财政、人事(编办)、劳动、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卫生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备专门力量,制定符合本部门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二)建立财政投入机制

1.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补助。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按规定配置标准所需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业务工作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全额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政府主要负责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建设发展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经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列入预算足额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其中: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常性支出,由业务收入和财政安排的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等经常性收入补偿;建设发展支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支出由政府专项补助。

3.村卫生室补助。政府对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根据省定标准在建设初期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支出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按规定标准安排。

4.县级医院补助。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政府合理安排对县级医院的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补助、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补助等方面。对中医、妇幼保健事业予以倾斜。

5.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步增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今年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对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对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国家免疫规划等十三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

(三)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和主要任务,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一是核定工作任务,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能力、服务人口以及上级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地核定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二是实行绩效考核,对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三是补助与绩效挂钩,对于绩效好的机构,预算补助全额发放;对于绩效较差的机构,预算补助按比例核减,形成“干好者多得、干差者少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与管理者的积极性。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篇4

为了有效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之路,给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由内蒙古自治区内94家医院加盟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联盟日前成立。

内蒙古地广人稀,医疗资源相对分散,如何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医疗机构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的资源优势,为群众提供方便、价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自治区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自治区三级“龙头”医院,本着“协作、共进”的宗旨,牵头组建了自治区首家医院联盟。

医院联盟由内蒙古人民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愿意加盟的各级医院包括盟市医院、旗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等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组成。医院联盟成立后,成员医院名称不变、性质不变、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医院联盟内将通过医疗、科研、教学管理资源共享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联盟医院内部的优势互补,提高联盟成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

医院联盟成立后,内蒙古人民医院将充分利用医院现有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优势,与自治区各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协作关系,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还将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定期召开联盟成员会议,从管理、业务、服务等方面加强联系和协作。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人员展开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将不定期派专家到成员医院进行门诊、义诊、手术、查房、病例讨论,应邀参加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及疑难病例会诊。同时三级医院还将通过远程培训、会诊等形式,做好对基层成员单位的传帮带。在科研和技术协作方面,医院联盟将统筹成员单位之间的科研合作和学科建设,建立区域性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通过医院联盟的辐射作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定点指导、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城镇和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格局也拉开了帷幕。

·简讯·

内蒙古血液中心首家志愿者工作站成立

在第26个国际志愿者日,内蒙古血液中心首个高校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工作站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揭牌成立。工作站前身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无偿献血服务队,相继有近300余名同学在此平台志愿从事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动员工作。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的工作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为无偿献血作出了贡献,成为自治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当中优秀的队员。(刘佳惠)

包头市举办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培训班

由包头市卫生局主办、市社管中心承办的全市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培训班,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各旗县区卫生局的分管领导和全市170多家社区机构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负责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特邀承担中国全科医师协会师资培训任务的两位专家,就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政策背景和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临床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秦素军)

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开通网上预约挂号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互联网站成功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的功能。

根据需要选择科室、医生和预约的日期,患者只需花费几分钟时间,就可轻松完成网上预约。在预约日,凭网上产生的预约序号及有效证件即可在牙克石和海拉尔门诊取号,无需排队,即可就诊。网上预约挂号,不仅让患者节约了看病时间,而且优化了就诊流程。(程继顺)

包头市第四医院骨三科率先建设无痛病房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势篇5

“*”期间,我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已建成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六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服务工作已逐步展开,实现了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浙政发[20*]35号)和绍兴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绍政办发〔20*〕219号)精神,实现到2010年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现就我市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连续、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质,转换运营机制和投入方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3、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

4、坚持城乡统筹和资源综合利用,使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以“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受卫生保健”为目标。到2010年,全市基本建成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监管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群众在社区可以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也可根据群众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2、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到2010年,全市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个设施先进、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的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街道社区每5000—10000、农村3000—5000居住人口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对现有乡镇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和新建,到2010年,全市完成12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其中中心村必须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行一体化管理。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现有医务人员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等转型教育,有条件的单位要逐步引进全科医师,争取到2010年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相应的岗位培训。强化市级医院、疾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市级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离退休医务人员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4、大力推进社区责任医师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重点做好责任区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妇幼和老年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社区责任医生可通过签订健康合同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

5、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聘用制,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6、建立分工合理的纵向协作机制。加强市级医疗单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实施“医院牵手社区行动”,组织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钩结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实行资源共享。市级医院要落实相应的职能科室和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住院安排等服务,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就诊资料及时转回社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新格局。

7、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三、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纳入当地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对按规划已设置但用房未达标的,根据中心、站的建筑面积分别不小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要求,结合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由各乡镇(街道)提出建设和改造方案,在20*年底前予以解决;对现租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租房属于乡镇(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不属于乡镇(街道)所有的,租金由市财政和乡镇(街道)共同分担。

在城市新建、扩建和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有关规费除上缴的,予以减免。城市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应当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竣工后作为国有资产无偿移交卫生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必须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得挪作他用。

2、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保和新农医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拉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新农医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档次,引导群众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3、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市财政继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力度,切实帮助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膳、基本设备配套和信息化建设经费,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培训经费,加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培训;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辖区内3大类12项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财政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省财政补助人均5元);对新增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市财政继续一次性拨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外来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按登记外来人口数,由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元的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补助。各乡镇(街道)也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领导,制订规划。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制订“十一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管理范畴,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狠抓落实。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房地产业务管理(收集3篇)
  • 下一篇:教师面试自我介绍(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