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8 栏目:办公范文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篇1

一、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教学法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为学生传授固定知识,让,其机械了解字与词的含义,就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那么无疑也是失败的。所以,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实践逐渐,成为当前师生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趣味教学的倡导是解放,儿童的天性、尊崇儿童的潜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趣味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趣味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作用;其强调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与发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特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诸如:学生基础不扎实、基本的字与词的含义不清晰等问题,学生未能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语文学习空洞、枯燥、乏味;同时,学生并未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深入探究,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与方法,很难有效提高语文成绩;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室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生硬,不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也未能灵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日渐丧失,所以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应用趣味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法的实践策略分析

1.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所以,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例如:在《借生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礼品,引导学生进行一场比赛,答对的可以得到神秘礼品。然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的生日是哪天?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么?第一个问题比较简答,学生会纷纷举手,但第二个问题知之者甚少。这样,自然而然吸引学生进入到这节课之中。教师应在教学之余充分了解一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增强课堂导入环节及整个教学的趣味性,将一些趣味元素良好融入教学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掌握。

2.增强师生互动交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自制力较差且活泼,好动而语文又是人文性学科,应该成为学生彼此沟通、交流,与自我展示的平台,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坚持生本理念,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突出;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担任小,壁虎、老黄牛、小鱼、燕子和妈妈的角色,而教师则朗读旁白部分,从而师生共同互动、配合默契地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任务。这样,丰富了朗读方式,也带来了新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应淡化角色意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课堂主人翁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勇敢表达,同时,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互动环节,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并有效完善师生关系。

3.站在学生角度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了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地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故事的方式导入小女孩冻死街头这个童话故事,同时明确此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这样,从学生的角度,让其以听故事的形式了解这篇课文的相关内容,而背后寓意的揭示又深化了此文的学习目标与意义,从而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实现与文章的情感共鸣,提升教学效果。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篇2

关键词:趣味田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07

一、趣味田径课的概念、目的、意义

趣味田径是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某些有趣味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其主要手段是采用走、跑、跳、投等田径的基本运动形式进行练习,在活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体育游戏的特点,但又区别于平常的一些体育趣味活动和游戏。

提倡趣味田径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活动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从趣味田径的特点功能来看无疑是儿童及青少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趣味田径作为田径运动的一种新形式,它是以人的最基本活动走、跑、跳、投的形式来完成的,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拼博的精神以及融入到社会的能力起着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趣味田径课教学的优势

早在“趣味田径”提出之前就有人提出了如趣味化学、趣味数学、趣味物理等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对课的内容的认识和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体会乐趣,在兴趣中不断获得知识,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趣味田径也是一样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和锻炼效果而提出的,它适用范围很广,无论男女老少、运动能力高低、器材、场地设施的好坏都可进行多种多样的趣味田径运动。德国最早提出“少儿趣味田径”一词,它主要是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而设计的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随后有人提出“趣味田径”并且定义为:运用走、跑、跳、投的运动形式进行趣味体育和田径健身的活动,它包括田径游戏和田径健身两个部分。《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趣味”一词的解释为: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对“趣味田径”的理解本人认为它是指运用走、跑、跳、投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环境而设计的一种趣味性、娱乐性以及规则简单灵活,易懂的活动形式。事实上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在参与的同时他们又享受着乐趣。所以趣味田径课和传统田径课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趣味性,这就是说在趣味田径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和环境来选择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淡化了强制性,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上充分展现和表现自我。

二是规则的灵活性,就是每个运动项目的规则根据情况可灵活变动,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环境条件均可采用不同的规则来调整难易度。

三是竞争性,趣味田径大都是团队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这也正是它使人感到有意思和吸引力的地方。它弥补了以往传统田径课的单调乏味的缺点和不足,大大丰富了田径课的内容。

四是随意性,趣味田径在规则上与竞技田径来比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过程可对规则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趣味田径看重的是活动过程而不看结果,所以参与者在活动过程可充分发挥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在上课的形式上,传统田径课仅仅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生气,没有活力。而趣味田径课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不但要求教师要合理的安排上课内容,而且学生也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适当改动规则以使课更加有生气和活力去展现和表现自我。

三、“趣味田径”的价值

目前,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正利用运动游戏的趣味性特点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从事田径运动锻炼,中小学的体育课大多以运动游戏的形式出现。并且已经成了发展青少年和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趣味田径运动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进行了探讨,也充分肯定了趣味田径运动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2008年10月举行了全国首届少儿田径比赛,首次设置趣味田径比赛项目,这些信息,充分表明了趣味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为身体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其中田径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协调等基础运动素质。趣味田径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的走、跑、跳跃、投掷练习可以为他们的身体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2、为学习田径技术打好基础

培养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简单易学、多种多样的走、跑、跳跃、投掷练习及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安全新颖的器械可以强烈地吸引少年儿童,使他们乐在其中、寓炼于乐,从而培养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3、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打好基础

“趣味田径”的练习负荷适中,而练习的内容与方式丰富多样。与传统田径技术的学习相比,练习难度较小,练习者不易产生厌倦排斥和畏惧心理。另外练多以比赛竞争、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发展个人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初中趣味田径课教学的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反过来又为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调节提供了依据。所以体育教学评价是把教学过程作为客观存在的对象,对其分析,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相应的价值判定,起到调节和控制教学结构,完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最大的发挥教学的功能。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课前,为使课的效果更加有效的实施而进行的评价,也称事前评价。它使教师设计出可排除教学障碍的教学方案,使教学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趣味田径课的教学中诊断性评价的内容有: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基本素质、对体育课的认识等在这些信息的评价基础上,获得一些预测信息,来对教学内容和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进行教学活动。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过程更好所进行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它有助于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回馈和调整教学。和以往不同的是评价仅仅看结果而不强调学习过程,相反形成性评价的重点要放在过程性评价上,就是要看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下图:趣味田径的形成性评价

趣味田径的形成性评价内容有: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学生在课上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学生课外活动时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认识和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能力。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活动后判定其结果而进行的评价,它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初中生,所以不得不考虑其特殊性(发育情况差异大),教学目的、阶段性目标决定对学生评价的方法,如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年龄之间的差异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时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而要对他们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又结合对有关专家的调查和访问制定出学生上课态度评价表。如下:

从学生上课态度调查与评价结果看得出,学生对上体育课较以前有了较大转变。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体育课更积极认真,从“要我上”转变成“我要上”,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论和建议

1、趣味田径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其趣味性、灵活性、竞争性等适合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点而深受初中学生的喜爱,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趣味田径教学评价是把教学过程作为客观存在的对象,对其分析,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相应的价值判定,起到调节和控制教学结构,完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最大的发挥教学的功能。

3、趣味田径教学的三种评价对初中体育课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三种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促进、对教学过程的回馈评价,达到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回馈和调整教学,有效地促进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篇3

关键字:中学数学教学建议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一直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对课本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做好笔记、认真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还很难让学生拥有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还会出现厌学心理。而趣味化教学则是在丰富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与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在爱上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

一、中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意义

从1997年,示范教育开始针对趣味教学进行研究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已经对趣味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已经应用到很多学科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从趣味教学的含义来看,它突破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学生心理、年龄以及学习特征,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研究,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保障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适合中学数学教学,对其他学科也有很大作用。在这过程中,趣味化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能、提高创新思维,将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在他们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的环境下,不仅能得到学习的快乐,还能养成自我学习、思考的好习惯。

从趣味化教学作用来看,它是素质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没有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枯燥乏味,而是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和能力。在教学课堂中,因为有学生主动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谐。所以,不难看出,在中学数学中进行趣味化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并且让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老师的传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习题或者有趣的故事,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能够大幅度的增长学生综合素养。在数学教学趣味化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思维意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道德素质,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教育要求。

二、中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从中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将数学作为一项苦差事,没有兴趣,所以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数学作为一门想象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可以将数学编制成口诀、诗歌,在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过程中,增强记忆功能,让学生主动爱上数学。

对于一些数学习题,字数与要求都相对较多,光读都很难梳理,这种题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放弃做题的意识。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将难懂的题目通过故事的方式进行说明,在找出关键点与着手点后,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兴趣,从而想方设法理解其中的奥秘。

对于几何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绘图,在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题目产生兴趣。因此,在现代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跟上时代的节拍,将“专才”与“通才”结合起来,在数学学习中,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跨思维和学科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理解程度,还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会用多元的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创新。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以及非智力因素成长,在学生得到一定成就感后,就自然的喜欢上数学,甚至热爱数学,为今后的长远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等腰三角形判定中。老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创设情境,如:在三角形ABC中,AB=AC,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底边BC与角C,让学生思索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习更具有乐趣,还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多种思路方法。

而对于数学中不同的定理、定义以及公式,由于部分公式相对繁琐、枯燥,所以就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历史因素,在整合学生心理、年龄等相关特征的过程中,用“步白”或者游戏、故事性教学等方式定理、定义、公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生出崇拜之情,还能增加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感觉知识过于笼统、枯燥,还能让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并且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或者其他学科学习中。

除了将教学情境生活化,提高教学氛围外,还应该看到学生的优点与亮点,在层次化教学中,让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增长与提高。所以在这过程中,老师不应该只是知识引导者,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好奇、喜新、爱表现等心理特点出发,对于学生优点和进步进行肯定与鼓励,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持久的新鲜感和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成绩和力度。

结束语:

“学而有涯,而知无涯”,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点出发,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樊迎春.趣味教学助力中学数学课堂[J].陕西教育(教学),2008,(6):39.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城市设计作用(整理2篇)
  • 下一篇: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