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8 栏目:办公范文

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篇1

一、关于抓好党建工作

今年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十分繁重,机关党委及各支部要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务求件件落到实处。要求在今年完成的,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需要一定时间完成的也要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最近一个时期必须抓紧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持续推进《谈治国理政》《重要讲话文章选编》《扶贫论述摘编》以及关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运用。要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和机关党委的领学促学作用,开展“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党员干部要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动学习,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

二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前段时间,市直机关工委的XX部长来抽查了几个支部的党建工作,指出了我局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其中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上问题较为突出。比如,个别支部“三会一课会议内容不符合要求,会议记录要素不全、记录太简略,记录时间程序不合逻辑等。会后,各支部要对“三会一课落实情况开展自查,看是否存在“三会一课次数不足、会议记录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的问题,并形成自查报告报机关党委。

三要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是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按要求应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今年机关党委将不再统一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要围绕庆祝建党、建国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充分利用党史馆、XX战役红色纪念园、XX革命纪念园、XXX先进事迹陈列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加强主题党日活动的生动性,促进主题党日作用发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激发党员的身份意识,使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锤炼党性、升华灵魂。

四要开展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各项工作。重点开展三个整治:即党建资料造假问题、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党建工作不规范问题;着力推进两个行动:即城市基层党组织融合共建行动、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行动;做实五个基本:即夯实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制度、做实基本保障,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时间紧、任务重,每项工作都要落地见效,这对大家的统筹能力和工作水平是一大考验。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把握工作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做到步步深入、稳步推进。

二、关于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开展“四官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整治干部队伍中“懒官、庸官、乖官、巧官问题,重点聚焦“关健少数,既要查摆制度机制、工作运行、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深挖干部个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消除部门中的“两面人“隐形人“边缘人“阴暗人,坚决遏制各类不正之风,在全局营造出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氛围。

二是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紧盯林业和草原系统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重点整治退耕还林和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惠农资金挤占、挪用、套用、冒领;公益林林地面积与补偿资金不符;审批和服务工作人员不按权力清单和行政执法程序开展工作;XXX等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在招标采购、工程管理方面滥用职权、办事不公、优亲厚友、收受回扣甚至贪污受贿、失职渎职;XXX等惠民政策缩水走样、以权谋私、盘剥克扣、与民争利;XXX方面不守规矩、自定标准;执法人员执法不严、暗箱操作、权力寻租、为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等问题。

三是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工作。去年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中指出,我局各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扎实,查找的廉政风险点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存在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今年我们要持续深化问题整改,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市林草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单位负责人要对照本单位本部门的主要职责和业务权责认真进行梳理,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全面排查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本单位本部门在权力运行、工作机制、作风效能、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会后,各班子成员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高效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推动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新时代、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和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提升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为全市林草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

一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用,层层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把党组(党支部)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共同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二要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形势。局党组每年至少分析研判一次意识形态情况,局属各单位每半年要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对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分析,严密关注本单位、本部门重要情况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各单位负责人会后要及时召开本单位意识形态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19意识形态工作,并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四要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干部职工明辨是非,正确运用网络,强化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党员干部使用微信要做到“八不准,即不准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不准转发淫秽图片或视频、不准散布传播谣言、不准违规收受微信红包、不准用微信红包进行拉票贿选、不准泄露国家和工作单位秘密、不准开网店、做微商和不准其他不当言论。

三要强化工作落实。各支部要以此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为契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自查,正确认识和分析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短板,对上阶段工作进行总结,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篇2

狄奥1,2,王迪新3

(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⒉武汉工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⒊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31)

摘要:在政治生态优化的过程中,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社会文化条件,其对于反腐倡廉和政治生态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以廉政文化构筑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为政治生态优化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廉政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氛围,为政治生态优化提供有力保障;以廉政文化引领制度文化,为政治生态优化奠定基石。

http://

关键词:廉政文化;政治生态;社会文化;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9-0008-05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狄奥(197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工商学院宣传部部长,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王迪新(1976—),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部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律、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国60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基本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JZD0003;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社会主义廉洁政治建设的目标体系和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ZD035。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了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定不移地快速推进反腐败工作,不断优化政治生态,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优化政治生态,既需要加强政治领域建设,也需要其他领域建设的配合。笔者认为,在政治生态优化的过程中,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社会文化条件,其对于反腐倡廉和政治生态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廉政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民族、社会成员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关于廉政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等各种因素的总和。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廉政行为在文化观念上的反映,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能够发挥导向、凝聚、熏陶、监督等作用,对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运行情况和制度建设情况。

一、以廉政文化构筑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

为政治生态优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社会文化是培育和发展廉政文化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社会的廉政状况依赖于每个个体。廉政文化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在反腐倡廉和政治生态优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引、教育、评价和约束功能。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既能够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的社会文化,也能够形成合乎法律、道德的政治生态环境。

⒈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廉政教育,营造全社会崇廉忌贪的良好氛围,形成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从我国反腐败面临的严峻形势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形成,腐败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旦腐败现象在社会上蔓延,就会使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严重恶化。因此,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共识,才能逐渐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为此,必须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廉政教育,将其融入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之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宣传廉政文化,形成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政治认同,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扩大廉政教育宣传范围,破除反腐败“过头论”“刮风论”“影响论”“矛盾论”,增强人民群众战胜腐败的信心,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和政府治理贪污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勇气和决心。文化认同,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为公权力设立价值伦理尺度,拓宽廉政教育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各种舆论媒介,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政和痛斥贪腐的氛围,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对廉政本身的良性认识、评价、态度、信仰、感情和习惯的沉淀,成为一种追求廉洁自律的内在精神信仰,并将理念外化为廉洁的自觉行为与选择。情感认同,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

⒉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形成共同预防、惩治腐败的良好风气。“没有人民的帮助与支持,政府不能独自驯服腐败——而要把这种支持动员起来的途径在于那些严肃认真的非政府组织。”[2]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既是我党在革命时期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在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法宝,更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胜利的利器。我党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让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这样,才能使腐败分子无所遁形,从而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监督、检举腐败的责任意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防腐墙。人民群众是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只要广大人民群众敢于揭发检举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并形成强大的公共监督力量,对于腐败分子就会产生巨大的震慑力。要营造让人民群众知政、参政的环境,将政务公开和透明作为防止滥用权力和铲除腐败的机制,通过设立群众监督员等方式,拓宽民主渠道。此外,还要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对于那些监督举报属实、为国家挽回重大政治和经济损失的举报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以廉政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

为政治生态优化提供有力保障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3]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民族、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正如亨廷顿所指出的那样:“在绝大多数文化中,腐化现象在现代化进程最激烈的阶段,就会最广泛地蔓延于整个官场。”[4]一个国家如果政治生态状况良好,必然政治清明、官吏清廉、官风正派。因此,要优化政治生态,必须以廉政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建立多维度的防腐、反腐体系,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形成廉洁从政的政治共识。

⒈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曾说过:“一个国家会有怎样的政治,就要看政治家是什么人。如果一个国家的参政者,追求的是私欲和财富,就会产生金钱政治。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家,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其共同目标,就会有廉洁、正直的政治。”[5]掌握权力者因具备腐败的条件,就有可能成为贪污腐败的主体。当前,我国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已呈现出“马太效应”,造成了腐败无处不在并难以根除的假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动摇和破坏了社会政治生态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一方面,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检部门的监督责任,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6]使领导干部成为反腐败的中坚力量,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落实好主体责任,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严重失职。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7]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倡导对腐败“零容忍”的廉政文化,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从党的十八至2014年12月22日,共有59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其中包括4名副国级及以上官员(周永康、徐才厚、苏荣、令计划)。[9]这些都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和反腐败的信心。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发挥廉政示范作用。具体而言,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带头执行“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端正党风,讲规矩、守纪律,严格以党纪为准绳约束自己;要把好“自律关”,管好自己,廉洁自律,廉政从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要把好“亲情关”,管好配偶子女和其他亲戚;要管好身边工作人员,管理、教育、监督下属。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强大引领效应,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各种宣传舆论媒介,整合改革和治理腐败所需要的道德资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增强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认同,进而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认同度,提升政府公信力。此外,在领导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

⒉建设公仆政治文化,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拒腐反腐能力。“公仆意识是同国家的公共权力紧密联系的一种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是工人阶级国家的自觉要求。”[1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广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四风”在表面上有所好转,但有的地方政治生态恶化,“官本位”、利益本位和特权意识,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在干部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权意识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遗传,也是“四风”兴起的思想根源。如果领导干部特权意识严重,法制意识就会淡薄,就会忽视、抵触甚至践踏法律,使公权私有化;如果领导干部“官本位”意识严重,眼中就没有群众,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公仆政治文化建设,增强领导干部的“民本位”意识,消除“官本位”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一方面,要围绕以民为本、执政为民,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狠刹“四风”,建设公仆政治文化,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使领导干部能够常怀为民、务实、清廉之心,严以用权,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另一方面,要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公仆政治文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11]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和“高压线”。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形成每个共产党员都能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执行党规党纪的良好氛围。

三、以廉政文化引领制度文化,为政治

生态优化奠定基石

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理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没有哪个政治制度能够完全抵抗腐败”。[12]制度文化需要廉政文化的支撑,需要人民群众的认同。在优化政治生态、推动政治生态良好运行的过程中,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为廉政制度建设营造廉洁的文化氛围,为制度的良性运作奠定基础,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和落实给予有效保证。

⒈坚持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目标进行廉政制度建设,加大腐败应承担的风险和成本。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立廉政制度就是为了制约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这既是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的治本之策,也是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在制度反腐上,应通过建立和完善权力运行体制机制、专门的法律、执法监督制度等,构建一套内外衔接、上下配套、结构合理、体例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反腐败法》是一国反腐败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一部《反腐败法》,对反腐败进行系统、全面立法,以加大对贪腐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反腐的威慑力,提高反腐的实效性。

在执法上,只要是违反法律制度,就要受到追究与惩处,这样,才能克服制度形同虚设的弊端,有效地震慑腐败,使各项廉政制度落到实处。要学习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的做法,做到“有贪必肃”,不管贪腐的数目多少,即使只有一元钱的贪腐。是否启动调查程序和处罚,与贪污数额无关,其数额只对处罚的轻重有影响。要使大量的“小”腐败也得到相应的惩罚,使腐败的风险和成本大于腐败收益;要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处罚决定,增加腐败的惩罚成本和博弈成本,使领导干部不敢腐。同时,要对领导干部制定出内容详尽、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要以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为基本原则,让领导干部无论是在公务活动领域还是在私人生活领域都受到制度的约束,限制和减少权力“寻租”机会,使领导干部不能腐。

⒉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人民群众的守法、护法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3]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这就要求广大人民群众都要有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意识与观念,始终维护法律精神和法律权威,自觉地遵守廉政制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要通过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的方式,形成一个“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氛围,让人民群众保持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尊重和敬畏。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全民普法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廉政法制的学习,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增强守法、护法意识。要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将其列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内容,在学校普遍开设法制教育课,做到法制教育逐步规范化。

http://

参考文献

[1]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2]施雪华.大力推进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实现中国反腐败战略的大转移[J].社会科学.2009,(07).

[3]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4]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53-54.

[5]李光耀.40年政论选[M].现代出版社.1994.69.

[6]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5-01-14.

[7]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2014-10-23.

[8]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2014-01-14.

[9]十八大后59名副部以上官员落马[N].人民网,2014-12-22.

[10]李君如.论增强公仆意识[N].光明日报,2007-05-29.

[11][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3.

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篇3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系统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建设囊括了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要从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四个主要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党的创新建设,从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坚持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不动摇,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和强化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保证。邓小平一再强调,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职能,“使马克思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特别是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无条件的保证。现阶段,中国还存在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个体所有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关系,这些经济关系体现在意识形态上就是多种意识形态成分的存在。如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还有传统意识形态的残余,这些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发生矛盾,甚至形成尖锐冲突,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工作,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一方面是加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合乎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实现社会整合。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理论,深刻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改造了中国人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认知,实现了有效社会整合。另一方面是加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其社会和政治的理想来引导、动员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的行为目标达到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理想。在这个共同思想基础上,全国人民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达到高度统一。因此,坚持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动摇,就必须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没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将会完全丧失。

二、强化党内组织心理认同,创造党内和谐环境,提高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组织心理是政党成员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它是政党组织成员在政治活动和组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道德风貌,是政党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大众心态。(赵理富:《政党文化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党内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状态,是创造党内和谐的基本要素,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当前条件下,许多人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使自己积极地置身于共产党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关系中,这本身就是对党的基本价值和政治理想有一定认知和兴趣的反应。但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不同,党内组织心理是一种潜在的意识,它不是理论化的政治意识,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和党内腐败现象的加剧等一些不和谐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着党内组织成员的心理状态,弱化了党内组织心理认同。因此,在政治活动和组织活动中持续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内组织心理认同,创造党内和谐环境,成为当前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内和谐是政党成员对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达到的一种普遍认同的状态,通过党内组织心理认同达到党内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在于如何使全社会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和意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共同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和谐社会的灵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黏合剂。由此,党内和谐是社会共同价值观形成的思想保证和政治基础,没有党内和谐就无法扩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条件将无法形成。

三、完善党的制度规范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制度规范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和强化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不断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党的制度是一个结构严谨、内容广泛的体系,它的实质和核心是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党的活动的各个领域,使之具体化、制度化。要推动党的制度建设,坚持作为根本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必须建设和完善党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基本制度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的干部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这些基本制度,是规范机构运作和党员行为的法定程序和规则;具体的工作制度包括党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具体工作制度,是维持各级组织日常工作的规程,是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的具体化。”(王邦佐、谢岳:《社会整合: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J],学术月刊,2001年第7期)这些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落实与发展,有利于反对和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反对好人主义、自由主义,体现了党内生活的原则性。

制度建设还必须发扬和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员个体角色地位,激发党员个体的政治积极性,为党的各项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组织活力。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这种对党内民主资源的充分享有,将会极大提高党员的政治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开发和扩展新的执政资源,有效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战斗力。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作风在党的创新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前,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成为当前政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优选服装设计师助理工作职责(收集3篇)
  • 下一篇:海南旅游市场分析(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