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生物多样性(整理2篇)

时间: 2024-07-30 栏目:办公范文

生物多样性范文篇1

传统的生物保护战略被动地强调现存濒危物种和景观元素的保护,如果将物种运动和生态过程作为一个能动的景观控制过程来对待,我们将会有一种全新的景观规划途径。其中有三个方面的概念对这种新的景观规划途径有启发意义:即景观的空间构型对生态过程的作用,生物进化空间轨迹与景观格局设计及景观阻力与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的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正是在这些方向上的一个新的探索。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物保护,景观生态,景观规划。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已引起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用wilson(1992,p317)的话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景观设计(landscapedesign)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环境日益人工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林地、绿带、水系、水库和人工池塘及湖泊的巧妙布置来使生物多样性保持在很高的程度。总体规划不但考虑经济效益和美,同时考虑生物种类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包含三个层次的含意:(i)遗传多样性,即指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它包含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内;(ii)物种多样性,即生命机体的变化和多样化;(iii)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物圈内生态过程的多样化(见mcneely等1990;soule1991;nas1992)。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分别在环环相扣的多个生物空间等级层次(biospatialhierarchy)上进行,即(i)景观或生态系统综合体层次,(ii)群落层次,(iii)物种层次,(iv)种群层次和(v)基因层次。生物多样性的空间等级层次与空间位置和格局紧密相关,这也正是本文关于生物保护景观规划讨论的出发点。

总起来讲,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分为两种途径:以物种为中心的途径和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途径。前者强调濒危物种本身的保护,而后者则强调景观系统和自然地的整体保护,力图通过保护景观的多样性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战略上的两种不同途径也体现在以生物保护为目的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以物种为出发点的的规划途径和以景观元素为出发点的的规划途径。尽管两者都考虑物种和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但前者的规划过程是从物种到景观格局,而后者是从景观元素到景观格局。

1.1以物种为出发点的景观规划途径

该规划方法强调,使景观生态规划具有意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选准保护对象,并对其习性、运动规律和所有相关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来设计针对特定物种的景观保护格局。一个整体优化的生物保护景观格局是由多个以单一物种保护为对象的景观最佳格局的叠加与谐调(amstel等1988;selm1988)。这一途径一般可分为下列五个步骤:

(i)根据物种的重要性,选择目前的或潜在的保护对象。

(ii)收集关于保护对象的信息,包括查阅文献,明确适合于每一保护对象的最佳景观结构。

(iii)汇总和比较所有保护对象对景观的需要。

(iv)修改保护物种清单以取得保护的谐调与一致性。

(v)综合以单一物种保护为目的的景观规划来获得某一地域的总体生物保护景观规划。

如果有足够详尽的关于物种及其相关联系的信息的话,以物种为中心的景观规划途径可以说是,最有效和科学的生物保护途径。但是,这一途径一开始就将可能遇到规划师和生物学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什么物种应优先保护的问题。人们一般从三个方面的标准来选择优先保护的物种:

(i)目前的稀有、特有性,受协状态及其实用性,大型哺乳动物和那些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名单之列的物种显然应作为首选的保护对象。往往被作为首选对象。

(ii)物种在生态系统及群落中的地位。保护对象应对维护整体生态平衡有关键作用。

(iii)物种的进化意义。一种杂草可能本身很不起眼,在群落内也表现不出重要意义,但却有可能对进化史及未来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有重要价值。用进化的观点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比被动地保护现存的濒危物种更具有意义(edwin1991)。

1.2以景观元素保护为出发点的途径

这一途径并不基于对单一物种的深入研究来作景观规划,而是把生物空间等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集中针对景观的整体特征如景观的连续性,异质性和景观的动态变化来进行规划设计。该途径认为,现实的生态过程发生在一个时空嵌合体中,包含生物等级系统的各个层次。而批评以物种或群落保护为对象的规划只是偏面地解决了一个连续的复杂系列的局部和片段(nossandharris,1986)。因此,以景观元素为核心的整体规划途径强调以下的步骤(harris1984,nossandharris1986;noss1991):

(i)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成份包含在一个广泛的时空尺度上,因此,一个全面的规划应该以生物等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受协成分或节点(node)作为保护对象。强调节点的多样性,这些节点小到一棵孤树或一个森林斑块,大到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而对单一物种本身则不作深入考察。

(ii)因为景观的破碎和分割被认为是危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所以,规划强调景观的连结关系和格局设计。规划的目标是将每一景观中各种大小的节点连接成为整体的保护网络,并在区域和大陆尺度上建立景观保护体系。

(iii)景观及其保护必须从时空系统和动态的、飘移的嵌合体(shiftingmosaic)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旨在维护嵌合体的稳定性,综合考虑保护及发展规划,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

与以物种为核心的规划不同,以景观元素为核心的规划的第一步不是确定单一物种作为保护对象与研究其特性,而是首先分析现存景观元素及相互间的空间联系或障碍,然后提出方案来利用和改进现存的格局,建立景观保护基础设施(conservationinfrastruture)。包括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加宽景观元素间的联接廊道、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引入新的景观斑块和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此景观元素为核心的规划途径的理论指导包括岛屿生物地理学(islandbiogeography)和景观生态学。景观的连续性、异质性、动态和飘移等是规划着重考虑的景观特性。

这一规划途径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所谓的景观群岛模式(archipelagomodel),或称为综合利用模式(multiple-usemodel,简称mums)(harris,1984;nossandharris1986)。这一模式包括一个绝对保护的核心区和周围缓冲区。沿核心区向外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增加。核心区是生物多样性等级系统中任一层次上的某一节点。

一个关于整体景观保护的类似的概念是所谓的景观补偿区网络(networkoflandscapecompensativeareas),这一概念强调景观规划和管理的一个最重要原则是景观的多样性和最优格局。而这样一种最优格局表现为地域内多层次的景观补偿系统和生态基础设施(mander等1988)。这一理想的景观格局实际上是一个等边六角形。在这样一个六角形中,景观的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通过多层次的生态过渡带和补偿区网络来实现。

以景观元素为导向的规划避免了上述的以特定物种为核心的规划途径的缺点,而从整体上来设计全面的、包容的景观格局。对于景观这一复杂的系统来说,这似乎是合理的。问题是,这种从形式出发的景观格局设计是否能满足内容即物种的保护需要?景观格局是为谁而设计的?

2.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战略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范文篇2

所谓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多样的生物不仅能直接为人类提供各类资源,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基因,使得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

生物多样性和用水保障相辅相成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致辞中指出,在人们生活的世界里,用水越来越没有保障,往往供不应求,而且水质常常达不到最低标准。从目前趋势看,未来对水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人们曾关注的是水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利弊权衡,而如今开始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用水保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所提供的多重生态服务对于实现保障世界用水至关重要。生态系统影响到地方、区域和全球用水的供应和质量问题。

森林有助于治理水土流失和保护水的质量和供应;湿地可以减少洪涝风险;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作物的供水;在城市规划中,纳入基于自然的解决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用水尤为紧张的情况下,为城市用水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据介绍,通过土壤和植被循环的水占全球每年可再生淡水的62%。森林和山地生态系统储存了最为充沛的淡水,它们为至少4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2/3)提供可再生水。在一些流域,山地生态系统能贡献超过60%的年均河流流量,森林伐木通常会增加侵蚀速率,减弱河流下游对自然灾害的恢复力。

湿地是地球上最多产的自然环境之一,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湿地扮演了海绵的角色,下大雨和发洪水时能吸收过量的水,干旱时能缓慢释放出水。因此,湿地的减少增加了暴发洪水的风险。

生态基础设施对于增强自然灾害的恢复力发挥了关键作用,生态基础设施退化通常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原因。与水有关的风险占所有自然风险的90%,其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据了解,仅2010年,就有超过29万人在373场自然灾害中丧生,约2.08亿人受影响,造成近1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人类离不开生物多样性而生存

生物多样性,就是让地球上与人类为邻的各种生命构成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综合体。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也许并不像干净的空气或清洁水那样容易理解,―只微不足道的昆虫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事实上,每一个物种都是整体生物圈不可或缺的一环和其他物种赖以生存的基础,维护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生态圈的稳定,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即水源、空气、食物和药物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适宜的气候、防治水土流失及减少自然灾害,还具有娱乐、休闲和文化等服务功能。

同时,多样的生物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基因,使得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

据科学家称,从2007年开始,每年冬季大约有30%的蜂群开始衰落并变得混乱无序。有人认为,蜜蜂灭绝将触发一个灭绝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与此同时,超过世界1/3的两栖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美国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及环保人士威尔逊教授估计,地球上每年约灭绝2.7万种物种。

生态环境破坏,物种濒临灭绝

作为一种地质营力的“人类活动”已成为主导今后环境快速变化的因素,超过了地球历史上任何一个物种的影响力。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破坏了地球碳的良性循环,导致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这样的变化不仅使得地球生物的生存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蓝色的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近3/4的面积,生活在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提供了地球上一半以上的氧气。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等原因,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却面临流失严重的问题。世界鱼类受到过度商业开发的情况颇为严重,很多鱼种被捕捞得所剩无几。

据统计,全球约36.3%的物种濒临灭绝,中国一半以上哺乳动物数量锐减。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刚指出,人类活动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大规模丧失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到,人类从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中获得了更多的净收益,但这通常伴随着其他服务功能的减少,对损害生态系统的功能没有修复和必要的投入。因而导致了气候、大气、水、土壤等各种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不断加剧,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至20%,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的威胁,一些珍贵和特有农作物品种流失国外。

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态系统不断遭受破坏而退化。在我国中东部大面积自然保护地覆盖率极低(小于5%)的地方,正是我国雾霾和癌症发生率高的地方。这表明这些地方的生态安全底线已经被突破,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同时,在现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地上,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这些保护地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缺水,森林中没有动物。保护地内,放牧、采药、采松子、偷猎、捕捞、养殖等资源过度利用现象猖獗,栖息地被网状的交通道路分割,油田、矿产、水电、化工厂、旅游开发大行其道。守住我国的生态安全底线已经刻不容缓。

拥抱自然,呵护生物多样性

值得庆幸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上责无旁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水与生物多样息相关。但是过度的资源开发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正使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与水环境面临很大的威胁。从全球来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旅游市场细分的作用(收集3篇)
  • 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