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象科技的进步,气象因素对河南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气象服务在河南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气象事业的公益性特性决定了气象服务的“首位”方针。全省各级气象部门一贯坚持“在气象工作中,以气象服务为首位;在气象服务中,以公益为首位;在公益中,以决策服务为首位”的方针,确立了决策气象服务在气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策气象服务是指为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军事与国防建设以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科学决策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是一项涉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气象服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河南省级决策气象服务的方式、内容与途径,并通过近3年的几个重大服务案例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一、河南省级决策气象服务的方式、内容与途径
目前,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气候中心、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等兄弟单位的配合下,按照“小实体、大网络”的运作模式,河南省气象台决策服务科承担了绝大部分省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的制作及服务工作。制作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包括《重要天气预报》《重要气象信息》等直接呈送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材料和《两会气象服务》《春运气象服务》《三夏气象服务》等主要呈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常规类专题服务材料以及为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后制作的专题类服务材料。内容包括当前及历史的气候条件、近期的气象情报、未来的长中短期预报趋势及生产决策建议等,并建立了以人工、网络、电话传真、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决策气象服务信息途径,使各种决策气象服务信息能够及时到党政各级领导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手中。
二、近3年重大决策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防御干旱、高温、暴雨洪涝、连阴雨等气象灾害以及为春运、三夏生产等提供气象服务保障的决策服务过程中,河南省气象台充分了解分析服务需求,细致设计服务方案,充分应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上下互动,提供针对性、精细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2009年6月20~27日河南持续高温气象服务案例
2009年6月20~27日,河南省大部尤其是豫北、豫中、豫西地区持续出现35~43.4℃的高温天气。据统计,郑州、焦作、安阳、林州等13市县的最高气温超过同时段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河南省气象台6月20日起便对河南的持续高温天气进行了准确预报、各类高温预警信号16次,6月24日制作《重要气象信息》,提请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重要气象信息》上作重要批示。6月25日,省局办公室副主任和省气象台台长应省政府办公厅之邀前往省政府应急办参与起草了省政府应对高温天气的明传电报工作。此外,持续的高温天气也引发了新闻媒体对于高温情况下特殊行业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跟踪调查。
(二)2010年7月16~25日河南强降水气象服务案例
2010年7月16~25日河南省出现连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全省过程平均降水量47.1毫米。过程最大降水出现在南阳市南召县,为344毫米,区域气象站观测到的最大降水出现在南阳市桐柏县淮源,达437毫米。本次过程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致灾重。强降雨引发了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民房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城市交通拥堵,农田受淹和人员伤亡。
针对本次暴雨过程,早在2010年7月13日河南省气象台在参加中央气象台会商发言中就做出了预报。在7月15日制作的《重要天气预报》中明确提出15~20日河南省将进入主汛期降水集中时段,其中15~18日降雨主要影响淮河流域,18日夜里到20日雨带北抬,建议相关单位关注淮河流域及支流的汛情,防范局地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做好防汛等工作。7月18日河南省气象台再次《重要天气预报》,指出18日夜里到19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其中北中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沿黄及以北局部有大暴雨,雷雨时局部伴有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提示防范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河南省气象台7月20日《重要气象信息》,指出未来3天局部仍有暴雨,其中22~23日西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必须注意西部山区有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此外从7月21日开始每日滚动制作《汛期天气预报》,所有决策服务材料均及时报送省委、省政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传真发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在7月16日召开的河南省委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根据省气象局的预报,对防汛工作进行了安排,指出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要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在7月20日上午全省防汛工作汇报会上,时任河南省省长郭庚茂盛赞,气象部门是防汛服务工作的“参谋部”和“侦察兵”。7月21日,时任副省长刘满仓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省气象局检查指导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慰问预报值班人员。刘满仓要求要进一步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加强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要加强对下级气象部门的指导,确保通信畅通;要加强与水利、国土等防汛部门的联系,强化联动。刘满仓还表示,要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投入,增强气象数据的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服务水平。
(三)2011年9月4~19日连阴雨气象服务案例
2011年9月4~19日,河南大部出现罕见连阴雨天气,累计降水量全省平均为15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约2.5倍,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最大降水出现在陕县宫前乡,达478mm。据河南省民政厅提供的信息,持续降雨给河南带来了较大洪涝灾害,347.15万人受灾,其中因灾死亡11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25亿元。
针对此次罕见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河南省气象台密切跟踪关注,除在每天的常规预报中进行了正确的预报和及时服务外,还向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相关政府部门了一期《重要天气预报》和三期《重要气象信息》。连阴雨过程期间,省气象局一把手及主管业务副局长先后多次向时任副省长刘满仓等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此次天气情况。
9月13日,卢展工同志在全省防汛抗旱座谈会上,对气象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根据省气象局的预报意见和建议对防汛工作进行了部署。在做好防汛的同时,进行水库科学蓄水。同日的“三秋”工作会议上,这些决策服务材料大段被时任副省长刘满仓在讲话时引用。气象决策服务材料成为领导坐镇指挥、安排部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
三、总结与思考
河南省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在政府组织开展的自然灾害防御、事故灾难救助、突发事件应对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服务材料尚达不到“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需”的要求,气象服务的总体水平、能力以及服务内容还远远不能满足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等,所以仍需做好下列工作。
(一)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
决策气象服务不是一般天气预报的概念,而是一个防灾减灾的概念,它与普通天气预报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是有区别的,但是又要以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其目的是在第一时间让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获得科学、准确、及时和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气象信息,如果天气预报不准,则服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是核心,是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目前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气象监测手段和水平的快速提高,河南省整体预报能力明显增强,对于大的天气系统中期预报基本可以作出准确的趋势预报,增强了决策气象服务的主动性。但是在针对小范围地区临近预报和中小尺度的预报上,往往由于定量预报难度大,突发灾害性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多,制约了气象决策服务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要提高预报准确率,一是应该从提高短时预警能力,在预报定点、定时、定量上下功夫。结合本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从实际出发研究开发出适应本地区小尺度模式天气预报系统,加强局地区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预报预警能力,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精度。二是要注意预报员经验的积累,注意加强会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集体智慧。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业务带头人和建立各级预报业务技术骨干队伍。
(二)反应敏锐,服务超前
由于决策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所以各级气象部门要真正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要保持高度敏锐性,特别要关注将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国家政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可能影响,主动提供针对性的决策信息。敏锐性是决策服务的灵魂。没有敏锐性,就谈不上主动、及时,光有准确性,没有敏锐性,服务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各级领导公务繁忙,不可能像我们的预报员一样时刻把天气放在心上,这就要求决策气象服务在瞬息万变的天气中,能够敏锐地发现关键性问题,并将其变成服务产品超前提供给决策者。
(三)服务材料要通俗易懂、重点明确
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的服务对象是各级政府领导,他们并非气象专业人士,因此我们在准确提供气象信息的同时,还要在文字用语上下功夫,做到通俗易懂、重点明确。
具体来讲,材料标题要短小精悍,画龙点睛,切忌主题不明确、空泛。材料内容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天气形势的描述中要尽量少用如“切变线”、“低压槽”、“辐合带”等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对天气事件必须明确描述,不能使用“多次”、“许多”、“雨量不大”、“气温不高”等不确定的量词;“局部地区”只能用在市、州行政区的范围内;描述气象要素(如降水量)跨度的文字须根据其影响确定;数量单位要采用国家规定的单位等等。材料中的图表要规范直观,信息准确。所有图都应有图框、图号、图名、资料单位、图例、资料日期和说明;图号、图名在图的上方,资料日期和单位在图名下侧,图例和说明在图的下方;降水量、温度等要素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和服务产品色标规范(试行)》执行。材料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决策建议,措施要简洁明了。目的就是:一要告诉决策者他不知道的事情;二要告诉决策者他知道,但不清楚的事情;三要告诉决策者他知道也清楚,但不知道怎么办的事情。
四、结语
经领导研究确定召开的会议,主办部门应充分做好会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会议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实效。
(一)局长碰头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治黄工作会议,由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负责会议的组织、会前准备等工作;专题办公会议、防汛例会、部门专业性会议由主办部门负责会议的组织、会前准备等工作,办公室协助做好会议其他准备工作。
(二)机关各部门需要提请局长办公会议或专题办公会议研究的事项,涉及其他部门的,会前应与相关部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经过协商能够解决的问题不上会议;经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报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协调解决;确需召开会议的,会前要研究出初步意见,经局主管领导同意后报局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提交局长碰头会议统一安排。
(三)提交会议研究的重要事项,主办部门在会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研究的问题提出明确具体的建议。需提交会议讨论的内容要提前送主管领导审阅,经同意后,至迟须于开会前一天将会议内容的概要说明或会议材料送交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和部门。
(四)参加会议的领导,会前应认真审阅会议有关文件、材料,准备好会议发言或建设性意见。
二、会议分类
本制度的范围包括局长碰头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专题办公会议、防汛例会、局务会议、治黄工作会议、部门专业性会议等。
(一)局长碰头会议,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局级领导干部和办公室主任参加。局长碰头会议一般在每星期一上午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通报上周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及近期工作。
(二)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局级领导干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局长办公会议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山东黄河治理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2、讨论通过会议讲话(报告)、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
3、讨论决定局属单位和机关部门请示的重大事项。
(三)专题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按照分管的工作主持召开,涉及本专题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协调专项工作问题,处理具体业务工作。
(四)防汛例会,由防办主任或受防办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和主持,由局领导、防办主任、副主任、防办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本周防汛情况介绍,分析防洪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安排下周防汛工作。防汛例会一般在黄河汛期每周四上午召开,遇重大险情可随时召开,如黄河汛情与上周无大变化,当周例会亦可取消。
(五)局务会议,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召集和主持,局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局务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吸收各市河务(管理)局、局直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传达贯彻上级重要指示及会议精神;
2、总结上季度工作,部署本季度任务;
3、通报重要情况,协调各部门关系;
4、讨论研究其他重要工作事项。
(六)治黄工作会议,一般在每年12月下旬或下年1月份召开,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局领导及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邀请黄委或省政府领导到会讲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总结和部署全局年度工作;
2、表彰奖励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3、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
(七)部门专业性会议,由业务主管部门召集,局主管领导或该专业部门负责人主持,各单位主管领导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确需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需报局长批准。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某一方面的业务工作。原则上每个部门年内只安排一次专业性会议
三、会议的召开
(一)大力压缩会议。省局召开的由各市河务(管理)局和局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要尽量压缩,一般每年不超过4次。能用文件、电报或电话联系解决的问题,不召开会议。能召开电话会议的,不集中开会。内容相近、时间靠近的会议应尽量合并召开。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搞上行下效、层层开会。
实行“无会月”制度,原则上每年4月份和8月份为省局的无会月,一般不在无会月召开会议。局机关的会议也要压缩,保证每周都有“无会日”。
(二)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局召开的会议一般只开到市河务(管理)局和局直单位,无特殊情况不开到县(市、区)局,由各市河务(管理)局会后再组织贯彻落实。会议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会议代表一般不超过40人,会议工作人员控制在与会人员的10%以内。
(三)严格会议审批制度。省局召开的全局性工作会议和部门召开的专业性会议,机关各部门在每年治黄工作会议后一周内提出本年度拟召开会议的计划,报送办公室汇总,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批。已批准列入计划的会议,主办部门要在开会前10天将会议内容(含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会期、人数、所需经费及其来源等)报送办公室,提交局长碰头会议研究确定。部门召开的临时性小型专题会议,由部门提出会议计划,由主管局领导同意后召开。
(四)要进一步转变会风,开短会,讲短话,提高议事效率。会议讲话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搞长篇大论,不讲虚话、套话。会议要切实解决问题,力戒议而不决。
与会人员要认真遵守会议纪律,集中精力开会,进入会议室后手机、传呼机一律关闭,会议期间不准出外会客,不准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五)治黄工作会议、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长碰头会议,由办公室负责做好会议记录,编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办公室主任审核,送主持会议的局领导签发。防汛例会、专题办公会议、部门专业性会议由主办部门负责做好会议记录、编发会议纪要,并做好有关服务工作。
(六)会议要严格按照会前审定的议题进行,不得临时动议或提议研究议题以外的问题。经会议主持人或主要负责人明确认可的意见,有关部门要作为会议的决议认真贯彻落实。
四、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
(一)局长碰头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治黄工作会议,由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负责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专题办公会议、防汛例会、部门专业性会议由主办部门负责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
(二)对于会议决定事项,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办理。有办理时限要求的,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限提交办理结果,反馈情况。因故不能按时办理完毕的,需申述原因经主管领导批准可以延期,并向分管领导和办公室及时报告办理进展情况。
五、会议经费
有关会议标准、会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等问题,要严格按照省局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会议地点、提高会议标准、扩大会议规模、超支使用经费,不得向基层单位转嫁费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措施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不但能够实现蓄水、防洪、灌溉等功能,保障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而且还可以实现水运和发电的功能,促进工业生产和发展。因此在社会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当前,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也日渐增多,为了使水利工程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重视水利工程的防汛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水利工程对水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进而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1修建水库来调节和控制水流量
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水量调节设施,水库的水量容纳能力十分强大,其可以对下游地区的水量和流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减小汛期洪水的流量,从而使洪峰的威胁尽可能的降低[1]。水库通常都是依据山地的具体特征而建,通过对山谷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拦河造坝,形成蓄水湖泊,从而实现对河水的拦截和蓄集。而在平原区域,其修建水库就需要进行围堤和控制水闸的建设。水库的修建工作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因为其对周边附近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对于水库度汛,其具有十分广阔的涉及范围以及众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是十分繁杂和困难的一项工作。在水库的修建过程中,不但需要对水库修建对上下游区域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而且还要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业生产进行兼顾。在设计和建设水库时,应当要清晰明确的认识水库的蓄水能力,并且需要对水位限高进行严格的管理,以防止不当的水位管理造成汛期泄洪水量失控的局面发生,从而保障水库下游地区的安全。此外,对多个水库进行互通使用,相互之间调节和补偿彼此的水量,一方面可以对缺水地区进行水量补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超量的蓄水压力,从而尽可能的防止洪涝灾害,提高抗旱能力。充分发挥水库的蓄水功能,在雨季蓄水,并在旱季使用,不但使洪涝灾害减少了,还使降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更好的保障了农业生产。修建水库由于牵涉到众多因素,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对自然气候条件进行考虑,而且还要兼顾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工农业生产情况,使防洪蓄水方案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更符合当地的实际状况,从而使水库的防洪兴利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修建堤防来合理分配和约束水流
在河道、湖泊、海岸以及围垦区常常会看见堤防,其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挡水,防止汛期周边工程设施遭到洪水的冲击毁坏,从而保障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活动和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洪水侵害。在人类历史上,堤防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其技术也逐渐成熟。建筑施工材料具有较多的种类,建筑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现阶段,堤防工程可按照不同的施工材料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石堤、土堤和土石混合堤,还有混凝土防洪墙等[2]。堤防具有对水流方向和流量进行控制的功能,从而能够保障周边地区尤其是平原地带的人民生命安全以及生产生活,避免受到洪水的威胁。而与此同时,堤防还能够起到蓄水节流的作用,使河道的泄洪排水能力得到提高。在沿海地区堤防可以对海浪和大风起到防范作用,确保沿岸不受风浪的破坏,从而保障沿岸地区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建设堤防时,其设计施工之时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各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如气候、地质、水文等条件,同时结合实际的防洪要求,如此建设出来的堤防工程才能最大化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建设防洪排涝水闸
水闸是水利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设施,通过对水闸开关进行控制,来实现泄水和排涝等功能,以此使防洪能力得到提高。水闸的类型有很多,其功能也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例如,分洪闸主要是发挥分流的功能,如果上游水位太高,此时可启用分洪闸,把多余的水量引到事先预定的蓄洪区、滞洪区或者附近水位比较低的河流,这样使进入下游的水量有效减少,避免了下游水量太大而引起的洪涝灾害。而对于挡潮闸,其主要作用在于防止发生海潮倒灌的现象,因此,通常在涨潮的河口处修建挡潮闸。基于挡潮闸的功能,其在涨潮时必须是关闭状态,以此实现阻挡潮水灌入的作用,而在潮水退去时则需要进行开闸排水。还有节制闸,其作用在于一方面调整上游水位,另一方面控制下游泄流量。如果河流流量太大,此时开启节制闸来排泄洪水,避免发生洪灾,如果河流的水量比较小,则需要关闭节制闸,以进行蓄水,从而为当地的群众提供生活水源和生产用水。而对于排水闸,其与挡潮闸的功能比较相似,其主要作用在于阻止河水倒灌,通过对水闸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以此来调节堤内或河流水位,进而起到防洪的作用。
4合理设置排水系统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一般都是依水而建,大部分都处于水中,如果要使水利工程抵御洪水的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要使洪水直接对工程本身的冲击尽可能的减少。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其排水能力足够强大,以便能够在汛期对进入水利设施内部的洪水进行快速的排泄,减少洪水对设施造成的压力,进而使水利设施在洪峰来临时的生存能力得以提升。依据不同的排水原理,水利设施排水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排工程,一类是机电排水工程[3]。对于自排工程而言,其排水主要是基于水位差的原理,通过人工建造水流通道,使洪水区的水自然流入低水位的区域,以此实现排洪的目的。而对于机电排水工程,其排水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靠机电设备。对于某些地区,自排工程难以达到其排洪要求时,才需要用到机电排水工程,同时还需要建设配套的水站,然后交替使用两套设备。
5结语
水利工程在汛期所发挥的防洪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其有助于保障上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不受洪水的侵犯,通过各种水利设施提高水利工程对洪水的调节和控制,提高防洪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进平.基层水利防汛现状和应对策略探析[J].科技展望,2015(02).
[2]陈骏.防汛抢险应急方案之刍议[J].四川水泥,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