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中专生就业指导(收集5篇)

时间: 2024-08-01 栏目:办公范文

中专生就业指导篇1

同志们: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县人事局、县教委、县编办等单位的精心组织、协调配合下,我县2004年师范类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会今天如期在这里召开,这表明我县今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进入了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下面,我就如何搞好此次就业安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志在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做好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同志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对我县来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就业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其重要意义非同一般。

首先,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垫江富民升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人才又来源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县属农业县,农村人口多,师资力量不足,这制约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县委县政府从发展垫江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尽量安置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决策。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负所托,在将来的教学岗位上努力工作,成为建设垫江、振兴垫江的生力军,为垫江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实现就业,是国家的长期战略和政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满足了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但是,如果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师范类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老百姓巨大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其"望子成龙"的愿望就无法实现。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高等教育的形象。因此,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讲政治、顾大局的重要体现。

二、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理性的选择合适的学校。

今年我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安置,主要根据乡镇编制状况和学科需求,重点充实农村中小学,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将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可能绝大多数都想进县城学校或到县直属中学,但名额有限,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要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理性的选择合适的学校。其实,不管到哪里,只要你是个人才,都会有足够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三、简单的介绍一下今年就业安置的原则和方法

本着发展教育、服务垫江的目的,在总结我县过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形成了今年的《就业安置方案》。相信大家都已了解了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聘用情况:根据县编委的批复,今年我县共聘用师范类毕业生209名。其中协议生62名,非协议生147名。按垫江县引进高校师范类毕业生规定的今年的就业安置方案,协议生和非协议生中的本科生聘用率为100%,而非协议生中的专科生聘用率为95%。

(二)就业安置原则:总的原则是“按需定量,定向定专业报名,统一考试考核,择优录取聘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将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2、优先选聘高学历原则。

3、按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要求实行聘用合同管理原则。

4、未聘人员自主择业原则。

(三)报考资格确定。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属2004年垫江籍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不含协议生);二是在2004年7月31日前完善了报到手续的。

(四)考试考核办法

1、考核。考核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制定公布《垫江县计划内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量化考核办法》,为考核提供了依据。三是进行资格审查,进一步确定毕业生的报考资格。四是量化考核。根据《考核办法》和毕业生档案记录情况进行行集中统一考核。考核成绩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成绩的60%。

2、考试。考试出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2)报考规定。本科协议生按《需求本科生》中所列专业对口选报志愿,非协议专科生和专业不对口的职教师资本科生要注意:一是限在需求“非协议专科生及职教师资表”中所列专业对口选报志愿;二是未明确专业要求的乡镇学校岗位的自愿选填;三是选报乡镇学校岗位的考生原则上要求报考原生源所在片区学校;四是专科协议生按《就业协议书》约定的条款选报。(2)协议生考试单列,考试科目、内容、计分办法与非协议生相同。

(五)参聘资格确定。参聘资格由县人事局确定。办法为:协议生和非协议本科生,在考试考核后取得参聘资格。非协议专科生依据考试考核总成绩和聘用安置比例确定参聘资格。(七)如何完善聘用手续。选聘安置后,毕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式四份的聘用合同,由县教委审核后,报县人事局鉴证。

四、纪律要求

今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问题具体复杂,希望在座的毕业生要服从指挥,听从安排,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凡是在这次就业安置工作中有弄虚作假、无理取闹等形为的,一律取消选聘资格。同时,希望我们工作人员严守纪律,公正无私,有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出,将严肃处理。

同志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祥合的良好氛围,我相信,这次就业安置工作,在在座各位的理解支持下,在各部门密切配合下,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中专生就业指导篇2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社会、高校都在努力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在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方面还缺乏创新。本文分析了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并对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中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目前各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就业指导中心或办公室),培训就业指导师等专业人才,组成以学校就业专门机构人员、学院(系)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专职队伍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的发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相应地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往简单的政策性、观念性的就业指导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渴望在职业素质培养、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得到更深层次的指导。虽然现有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已初具规模,熟悉学生情况,并拥有一定的用人单位资源,能较顺利完成毕业生的推荐工作,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工作单位的落实,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就业指导老师大多来源于党务、政工领域,整体学历层次不高,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开展全新工作的需要;同时,他们长期习惯于作为管理者的身份,短期内难以转变角色,难于用新的理念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等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发挥专业课教师熟悉专业、了解学生的优势,建立全员参与的有效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也结合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存在以下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缺乏专业背景,针对性不强。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学校领导一学院主管领导一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系统,他们大多不是专业的职业咨询师,没有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一般来说,只能在普遍问题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针对性不强,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的指导,而占学校教职员工大多数的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关注不多,以致出现了教学工作和就业工作处于各自为战的“现象”。

就业指导内容上缺乏职业成才教育和全程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尽管许多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有的也已经真正纳人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但是由于开设此门课程时间不长,在教学内容上往往仅是为学生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等应急性和支招性的指导,缺乏职业成才以及职业生涯教育,总的来说,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实际性和应用型的知识较少,如: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心理、如何制作简历、面试的技巧、面试的礼仪等等。

就业指导课程形式上单一。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和讲座的方法。这种“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明显凸显其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授课形式上,可采用团体咨询、拓展训练、职场演习、参观企业等多种方式,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就业指导时间上的误区。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往往是在临近毕业时才开设。其实包含择业观的树立、就业知识的讲授、就业意识培养等内容的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主线之一,但是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教授不同的内容,而不是在大四或临近毕业临时抱佛脚。

二、专业课教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

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学生就业指导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专业课的讲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利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机会,开展全程性、连续性、个体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地设计、实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专业课教师是学生学业的引领者,他们在大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其学识受学生崇敬,他们的话语容易让学生接受,做就业指导思想工作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专业课教师相对熟悉所教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优势、长处与不足,在日常教学和课余交流中,通过沟通和了解,能较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和方向,促进其在校期间有的放矢自觉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专业课教师能够利用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可以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行业的了解,把教学工作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职业能力(或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其专业技能,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对本行业了解的优势,引导学生沿着行业要求合理发展。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与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竞争力的情况比较普遍。就业创业指导专家丁力教授曾指出: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完全一样,有三个错位。一是企业的岗位和学校的专业本身存在着错位,专业设置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而用人单位所需岗位必须紧跟市场变化,大学所设专业和社会用人需求岗位存在“时滞”;二是高校人才观和企业用人观存在差异,学校的人才观更多看重学生的学业、在校的表现,而对于企业,为企业作出贡献、创造利润的就是人才;三是,高校培养人才价值观和用人单位人才价值观又有不同点。专业教师在本行业中已有一定的建树,并对行业内的信息变化十分熟悉、快捷,因此,专业教师比起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在避免出现以上“差异”更有优势,并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教育,利于矫正“毕业生”这种教育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三、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发挥专业教师在就业指导中的优势,寻求有效的途径,能弥补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

专业教师纳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形成专家、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四位一体的体制。专家针对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负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评和正确引导,提供给学生及时准确的信息,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向学生有意识的灌输与就业相关的知识,专业课教师负责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的知识,从而营造一个“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氛围。

将就业指导内容分阶段地渗透到日常专业课教学中。将就业指导课纳人学校的教学系统,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成才教育和全程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挑选优秀的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变单纯在高年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使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并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指导,确保高校就业指导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新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学生自我探索阶段。专业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信息传达,使学生更好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所学的内容、研究前沿、就业前景以及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尽早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二年级是学生拓展职业生涯视野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专业课讲授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和工作;三年级是学生缩小范围选择职业的阶段。专业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与学生探讨自己的职业观点,并给学生一定的意见;四年级是学生作出决定的阶段。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结合专业课开展形式各样的职业指导。专业课教师可以采取四种方式丰富就业指导的形式:①素质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在体验中接受培训的特殊教育方式,是一种适用于现代人和现代组织的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专业课教师可以合理使用拓展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②职业技能训练。在校内结合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如:医学院校的临床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成立本科生科研站或者小组进行科研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将来毕业的竞争力。③校友经验分享。为学生设定专业杰出人才访谈,专业教师结合自己在一线工作的实况进行现身说法引导学生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更具实效,避免凭空设计。④竞赛性活动。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的专业指导作用,共同为学生搭建自我规划的平台,并在竞赛中让学生更为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汲取他人所长。

中专生就业指导篇3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指导就业技能

就业水平是卫生管理专业建设的生命线[1]。近年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就业指导乏力,导致毕业生就业数量不足,就业质量不高。本文在分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指导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水平的措施。

1.就业指导促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意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12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育,仅川渝两地就有6所院校开设该专业,专业招生规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3],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但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的各级医疗机构用人观念滞后,人才需求较少,不仅要参加公招考试,还有工作经验、学历层次等诸多限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与需求的矛盾,导致本科生就业的极大压力。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就业知识和技能,在择业时定位不准,盲目性大,且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针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全程性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具体就业指导工作,甚至是高校的整体就业指导都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考虑,严重影响了就业指导对提高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就业指导工作仅以大四学生为对象,指导内容限于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等方面,形式单一,仓促上阵难免觉得手忙脚乱[4],没有根据年级特点,针对性地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将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融入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未能及时跟踪用人单位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指导院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导致学生人际交往、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和求职能力相对不足[5]。

2.2就业指导机构不够健全,指导缺乏针对性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新兴的边缘学科,相较于传统的临床专业人数少,投入小,受重视程度低,在就业政策和就是活动的开展上都缺乏针对该专业特点和学生群体特点的个性化指导。同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所在院系由于人力财力等原因,未能设立专门的就是指导机构,就业指导工作多数由辅导员承担,不仅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技能,而且就业指导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就业指导流于形式。

2.3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

长期以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仍以医护专业人员为主,至今未能充分认识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及其优势。各级作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选择,这种用人观念必然影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但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未走出校园,既未利用有意识的专家教授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影响力,也没有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示范作用,让用人单位认识和了解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同时,没有有计划地利用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在就业技能培训上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的培训、教育;没能和各类单位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经验。缺乏校内外力量参与的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局限于校园之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3.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成效的对策

3.1构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系统指导模式

牢固树立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基本意识,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的就业指导规划,从专业认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就业观念等层面和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形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系统指导模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不仅要开设符合专业、年级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实施规划化的教学管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特色专业就业形势,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学习解决职业规划中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技能[6];还要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更新就业指导方式内容,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2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及人员保障

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核心机构,因此必须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和就业指导机构,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在开展全校性就业工作同时,还要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所在院系成立就业指导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指导工作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特色有深刻了解,还要是学生工作的专家,具备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因此要加强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使之掌握人力资源、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及求职应聘技巧、人际交往礼仪、职业道德修养、职业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4],提高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3.3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与学生群体个性与临床专业相比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指导必须立足于专业本身,结合专业特色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突出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引导和指导。同时,由于各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可以一对一地引导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理想、兴趣、个性及能力,形成客观、全面的自我认识[7],以此为基础准备定位,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职业选择的科学性,解决学生盲目就业、频繁跳槽等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

3.4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就业指导

要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必须整合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源。既要充分利用各教学基地、实践基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引进来”的方式,邀请毕业的学生回校“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学术会议、调研考察的机会宣传卫生管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利用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在信息收集、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对学生的就业技能、沟通技巧等进行培训提高,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并主动搭建学生就业实践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编号:JG2009022。

参考文献:

[1]赵云,农乐颁.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4):255-257

[2]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行业环境分析[J].中国医院,2011,15(3):16-18

[3]邵海亚,王迪等.卫生事业管理本科生就业现状与质量培养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3):194-198

[4]邱隆云,王琳,徐峰,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述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41-144

[5]许振珊.医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第5期:50-51

中专生就业指导篇4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促进;实践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1]。高校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及招聘这些人才的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区别于其他就业群体,其主要特征是文化素质高,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因此,高校职业指导不仅要帮助这些高素质人才完成初次就业,适应职业稳定从业,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但目前社会因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过度关注毕业生就业率,导致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重点在于帮助毕业生找工作,片面忽视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发展问题,偏离了职业指导的目标。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单位,开展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不可推卸的义务。但目前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在职业指导人员、途径、体系及效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本人参与了上海市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现状网络调查(以下简称调查1),从调查反馈结果得知,全国参与调查的一百多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结果显示: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接受过专业职业指导培训的比例低,主要依靠自学及研究职业规划与发展类课程获得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普遍存在职业指导队伍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现象。

(二)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完整,内容缺乏系统性

从图2中看出,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就业与择业指导;部分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职业与行业分析教育;仅五成学校开设对职业与就业环境探索课程;对大学生心态调适重视程度偏低,不到五成;课程体系整体表现为缺乏系统性,内容体系不完整。

(三)高校职业指导途径单一,与社会脱轨,缺乏个性化指导

调查1中,抽样的一百多所高校,职业指导实施途径情况如图3:

从调查结果得知:我国高校目前职业指导教育普遍注重单向课堂教导,途径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缺乏个性化指导,与社会脱节,难以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征到各种职业环境中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职业能力,多途径探索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长期的工作实践,通过对我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纳,尝试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对策:

(一)加强高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职业指导团队

要提升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重点在于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团队。职业指导人员职业守则的第二条明确提出,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指导的基本原则也明确提出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孵化机制,发挥骨干作用。因此,我校于2009年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教研室负责全校就业创业课程的专业科研、人员培养、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具体做法有:

1.充分发挥教学队伍中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专业科研、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

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系、人力资源管理是职业指导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教研室充分发挥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中具有相关学科背景老师的专业优势,开展课题申报与研究、教材编写、集体备课、示范课程、观摩研讨等教研活动,形成以专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职业指导团队。同时,教研室通过组织骨干老师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及制作标准化参考电脑课件,开展“标准示范课”教学模拟培训,使得大学生接受统一标准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职业指导的满意度。此外,教研室将教师分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素质、求职技能指导、大学生创业四大方向建立教研小组并指定组长,由各组长组织内训与教学科研活动。

2.“外学外聘”与“团队内训”培训模式有机结合,迅速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

我校每年拨发专项资金用于师资培训。“外学外聘”模式已输送35人接受劳动部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认证,8人获得劳动部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认证,25人接受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认证培训,10人获得KAB创业培训讲师资格,4人接受广东省职业指导教师骨干班培训,全体教师接受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课程的学习,分期分批选送骨干教师30余人参加教育部、国内专业学会等各类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对于每位老师都需要学习的职业指导知识,我校采用“团队内训”的方法。通过引入北京北森测评服务有限公司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TTT内训,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张平教授进行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技巧培训,河南省教育厅特聘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专家郑州大学张威副教授进行高等院校院(系)大学生职业指导思路与方法专题培训,邀请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大学生与就业”节目顾问、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洱女士及企业人士进行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邀请广东金融学院就业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吴晓义教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校外培训教师心得总结报告等团队内训,帮助职业指导老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3.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原学历背景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及职业的理解。

为了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专业及职业情况的了解,教研室在职业指导课程排课时,根据任课教师学历背景,力求任课教师原学历专业与教学班专业一致或相近,或者安排本学院老师承担该学院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任务。这种排课方法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学历背景优势,引导教师在相近学科背景领域或工作学院所属行业领域积累知识,深入探索职场环境,结合教学班专业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2009年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成立前后,对学生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在上课的9212名学生中抽样调查1205名学生,涉及我校15个学院,覆盖各学科大类。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率达77%,65.81%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职业决策能力,69.48%的学生认为听课后让自己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并已着手开展大学生涯设计。

(二)构建多元化职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职业指导

为了帮助大学生社会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学校建立五位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指导体系。一是建立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为主体,以《大学生创业实务及策略》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体系。二是开展专题性团体辅导,利用周末时间或课外时间,针对某个特殊群体,开办专题团队辅导;三是利用自助服务,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网络测评系统、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大学生职业规划园开展自我就业教育服务;四是通过职业生源辅导室,为大学生提供个体职业咨询服务;五是通过院系学科建设,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专业实践水平。

(三)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

教研室在开设职业指导必修课的同时,在课堂中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生个体的需求,将需求相似的学生组成不同特殊群体,通过团体辅导,开展针对性职业指导。如针对“贫困生”、“准备创业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择业策略、求职技巧、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团体指导。表1为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团体职业指导活动情况一览表。

表1我校团体职业指导活动情况一览表

目标群体团体职业指导项目特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竹铭计划聘请专业课老师及职业指导专家开展团体辅导,提升职场整理技能

准备创业的大学生SYB大学生创业训练营邀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专家、企业家为学生授课,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法律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

《大学生创业实务及策略》选修课

女大学生女性职场精英计划邀请社会成功的职业女性与女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就业困难

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邀请心理专家、职业指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强化辅导

同时,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源辅导室,通过“外学外聘”,培养的35名劳动部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8名劳动部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25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针对个体不同情况进行职业咨询。同时,学校职业指导中心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合作,如发现个案因心理问题引起困惑,及时转介心理健康中心,做到职业咨询专业化。

(四)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强调社会经验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我校2008-2009年对152家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并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对招聘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招聘、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回访,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优秀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具竞争优势的职业指导模式,推动各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齐头并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此外,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见习实习计划、社会调查项目、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帮助毕业生积累社会经验。在这些项目中,学校充分发挥校办企业及合作企业作用,积极建立各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在保障学生实习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入这些企业了解职业世界,提升职业素质,积累工作经验,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稳定从事职业,健康发展生涯。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是维系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提升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开拓创新,不断思考与摸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有效方法,帮助每一位毕业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稳定从业,发展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健康生涯!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68.

[2]向阳.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6):108.

中专生就业指导篇5

一、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

当下,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没有结合各部门,科学构建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工作由学生工作部门开展,也就是说,学生处会进行统一化管理,有些甚至将招生与就业工作混为一谈,设置一个部门开展两项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极易出现“重招生、轻就业”现象,加上就业指导工作繁琐,导致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化。在此基础上,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科体系建设情况,将就业指导巧妙融入其中,所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只是选修课程,不利于对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也不利于他们全方位正确认识就业。

2.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化,就业指导内容不科学

当下,就业指导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组成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折射出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大都采用集体授课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化,不利于专业学生全方位正确认识当下不同行业以及领域就业情况、就业方向等,影响他们全方位正确认识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同时,就业指导内容不科学,大都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求职技巧、职业道德指导,没有结合当下社会市场动态变化以及各类企业在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没有贴近高职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素材,巧妙融入相关社会热点、焦点,导致就业指导内容单一化,不符合当下就业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当下就业形势,无法对其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

3.就业指导信息化程度不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高职院校不注重就业指导信息网络的优化利用,没有借助网络优势,及时就业指导信息,专业性不强,不利于各专业学生全方位客观了解当下就业形势,就业指导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此外,在新形势下,随着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就业指导方面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但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也不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导致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加上就业指导工作量较大,就业指导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不高。

二、解决策略

1.高度重视就业指导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全面、客观认识就业指导工作,将其作为日常一项关键性工作,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要根据素质教育背景下就业指导方面提出的客观要求,设置合理化的就业指导部门,专门负责就业指导工作,和其他部门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充分?l挥就业指导部门多样化作用,科学开展一系列就业指导工作,将其和招生工作分开,将二者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高职院校要根据各专业相关学科体系建设具体情况,将就业指导巧妙融入其中,结合各专业发展方向、发展趋势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科学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客观,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不仅仅是在毕业年级中开设,将就业指导工作有效落到实处。

2.科学安排就业指导内容

在就业指导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当下高职教育客观要求,以高职生职业技能培养为基点,多层次准确把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科学设置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对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就大一新生而言,高职院校要引导专业学生全方位客观认识所学专业,比如,发展方向、就业形势,多层次普及他们在就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当下专业动态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他们专业认同感。进入大二阶段后,高职院校需要引导专业学生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全方位正确认识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专业情况,向其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活动,在亲身实践中深入了解当下就业形势,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进入毕业阶段后,高职院校要优化调整就业指导内容,重心放在心理健康、求职技能等方面指导方面,指导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多鼓励专业学生创业,顺利就业。

3.提高就业指导信息化程度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注重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优化完善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构建全新的就业指导平台,大力宣传就业指导,及时更新网络平台中就业指导信息,便于专业学生随时了解当下专业就业形势,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针对性学习。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网络系统的定期维护,便于其处于高效运行中,借助在线互动,及时解决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土建施工员工作职责(收集10篇)
  • 下一篇:旅游市场的特征(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