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师幼互动;情绪管理
幼儿期是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幼儿个性的形成、情绪的发展、言语的学习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频频曝光的虐童事件,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幼儿教师的消极情绪对师幼互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概念界定
幼儿教师情绪管理,一方面指幼儿教师情绪自我管理,即幼儿教师运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觉察和分析,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情绪调适,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并使情绪处于积极状态的自我情绪管理过程。另一方面指他人管理幼儿教师情绪,即他人(主要是指幼儿园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师的情绪进行管理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幼儿情绪对教师情绪管理的影响
幼儿情绪的本质特征是简单、直接、不伪装以及易变、易受感染。如果师幼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不注重培养幼儿管理情绪的能力,不注重幼儿情绪社会化培养,则会使幼儿的情绪难以控制,班级的管理更易失控。长期处于消极环境的幼儿教师的情绪就会变得暴躁、狂怒,不断地走向恶性循环。然而,较少有研究集中于幼儿情绪对教师情绪管理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的自身经历影响师幼互动
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研究发现:年纪较大的教职工在学校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对办公制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其情绪不会因为办公制度而产生太大影响,男性在情w调整和情绪运用上优于女性教师,学历为硕士、本科、专科的教师在情绪表达上要优于学历为中师及其他的教师。
教师的自身经历也会影响到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幼儿教师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经历,对其信念的形成也会有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到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态度。
(三)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源竞争压力的加大,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逐渐从过去的“教师居高”的不平等现象转变成幼儿园“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照顾好幼儿,还要承受家长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各种压力不断积压在幼儿教师的身上,使得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断降低,同时家长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高期望,也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
三、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情绪管理的教育
加强幼儿的情绪管理十分重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引导幼儿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从而帮助幼儿处理一些情绪问题。二是学习与情绪相关的词语。除阅读有关的儿童读物之外,教师要利用好在班级内发生的日常事件中暴露出的幼儿情绪,帮助他们认识有关情绪的词汇。三是利用好幼儿的心理和情绪特征,帮助孩子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起因。四是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有效方式。教师是情绪恰当表达的模范,孩子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建议以解决情绪问题。通过提供可选择的情绪表达方式,教育孩子们情绪表达需要遵循的社会规范。
(二)幼儿教师情绪管理方法
幼儿教师要及时总结一天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排解不良情绪。在小学阶段,有五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这些方法也可以用于教师情绪管理。教师通过这些方法,把所学的情绪理论转化为实践,运用到真实情景中,从而真正掌握教师情绪管理的方法。并且,幼儿教师要掌握疏解情绪的方法,如合理情绪疗法、行为宣泄法、情绪转移法等。
(三)为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首先,幼儿园需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构建健康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幼儿园要注重幼儿教师的情绪教育,不仅要对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还要对教师的行为、情绪以及言语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社会应当尊重教师的情绪劳动,对教师报以正确的期望,而不是一味强调教师的工作效率与进度,把幼儿成长的责任都压在教师身上,应当主动关心教师,为教师的良好发展提供资源,使教学环境变得更有人情味,更加积极。最后,应当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辅导、疏导幼儿教师情绪。
参考文献:
廖丽娟.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研
第一,可以缓解员工的精神压力。我国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技术突飞猛进,变革深入到社会、企业的各个层面,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企业员工工作量一般较大,工作任务的较繁重,绩效考核要求严格,在这样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下,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员工往往处在压力过大的情境中工作,这种过大的压力,会对员工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增加员工的精神负担。情绪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调节和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高效的企业情绪管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让员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将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使员工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来工作。
第二,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目标,要看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工作效率。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主要是由员工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对企业的态度决定的。企业做好情绪管理工作,可以在工作环境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员工在心情愉快、人际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工作。在这种和谐、愉快、融洽的状态下工作的员工,会有更高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会更强,工作效率也会大为提高。
第三,增强企业凝聚力。凝聚力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凝聚力强的企业,克服经营中的困难的能力就越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就越富有战斗力。现代企业,注重分工和协作,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共同配合。一个企业的成功,必定是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情绪管理要求员工之间以及领导层和员工之间的积极沟通,相互之间加强理解和配合,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情绪,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会全体成员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企业的凝聚力也会得到加强。
二、企业情绪管理的策略
第一,在企业管理层中树立情绪管理的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层往往更加注重成本、利润、效率等直接业绩指标。情绪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这导致很多企业管理者对情绪管理不够重视。企业情绪管理要想取得实质的效果,必须要获得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企业情绪管理的意义和价值,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主动地在管理实践中有效地开展情绪管理。
第二,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把企业情绪管理确定为管理者日常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把情绪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制度化,从制度上保障情绪管理的顺利开展,形成情绪管理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层面来保证情绪管理的效率。制度建设的内容很多,不仅要包括情绪管理制度,也要包括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的激励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确保员工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中工作。
第三,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在适当的时机,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比如企业运动会、篮球比赛、联欢晚会等等,这些集体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集体活动中,员工不仅能缓解工作压力,调节员工的工作情绪,而且还能互助沟通和交流,增进感情和友情,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情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无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前辈们更美好的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承受的压力也更多:超负荷的工作量、频繁加班、没完没了的应酬等等,平时大家常挂嘴上的就是“忙”和“累”。在这种快节奏、重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也随之相伴产生,现代人常觉得焦躁、烦闷、抑郁,严重的甚至觉得生活无味、生命无意义。
那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之所以用“管理”,是为了避免走入“压抑”的误区:有不少人对于生气、愤怒、难过等所谓的“负面”情绪,习惯以“意志力”硬压抑下去,以为它会慢慢自然消失。其实绝非如此,情绪的能量不去处理,它就会累积、转化,并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状态下爆发出来。因此情绪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更需要疏导与化解。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并承认它、接纳它。任何的情绪,都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都应该真实呈现、坦然面对。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小男孩难过哭泣时,大人常常说的话是:男孩子要勇敢,不可以像女孩子那样哭鼻子!带着这样的概念,小男孩长大成人后,自然会竭力回避、压抑难过的情绪,可是现实生活中种种大事小事都可能引发伤心、难过的感觉,既然男人不应该落泪,那它就只能转化为其它的形式,比如暴躁易怒。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是去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先简单介绍心理学上的“ABC”理论。“A”代表某个事件,“C”代表情绪。我们往往以为是“A”导致了“C”,比如“你这句话(A)让我很生气(C)。”但是不妨仔细想想,既然同样的“A”对于不同的人并不会导致同样的“C”,由此可见真正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另有一个介质“B”,即我们每个人对该事件的解读、看法,它与我们一路走来所积累的经验、观点乃至价值观密切相关。既然了解了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自己的“B”,那不妨去探寻让自己产生如此强烈情绪的“B”是否合理?如果过于片面、极端,适当地调整一下“B”,自己的“C”也会跟着随之变化。比如一样是接到临时加班通知,如果“B”是“老板又在剥削我、我真是倒霉”,那接下去的加班时间一定很郁闷;如果“B”是“看来老板还是离不开我”,那就会忙并小小得意着。所以说,面对同样的问题,生气或者微笑,完全由您自己选择。
情绪管理的第三步是尝试着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这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又可以拉近与周围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面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与其通过板着脸、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属下的不得力来发泄,不如真实表达“这项工程那么复杂,而给到我们的时间又很有限,确实有相当难度,我感到很焦虑,也有点担心,幸好有你们这些有经验的下属帮忙,让我心里踏实不少。”想来下属听到上级如此诚恳、真实的分享,感觉会舒服很多,会愿意更努力地承担起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压力;减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3)03-0057-01
前言:作为学校最基础的管理者,班主任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态度,对学校的总体工作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关键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每个班主任应当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心理,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以应对各种困难和压力。要想解除压力,首先得搞清楚压力形成的原因。
一班主任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
1.部分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并非来自主观意愿。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部分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报酬低,如果不是为了评职称,可能不会选择班主任工作。从事感兴趣的工作自然效率高、心情好。但是对当班主任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排斥、抵触情绪。再加上每天都重复着家--教室--学生宿舍“三点一线”的工作,而且比一般教师要早到校,晚上还要到校管理学生,整天围着学生转,很少有自己的时间照顾家庭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久而久之,更容易在心理上会感觉工作和生活很单调枯燥,更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等心理问题。
2.初次当班主任和多年没当过班主任的新班主任压力感更强。改变生活节奏和工作流程对一个人来说也是要重新面对适应的问题。想想你以前的工作流程吧!有课就去学校,没课就在家。你已经很适应这种悠哉悠哉的生活。但是一旦当了班主任,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一下子提速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务你必须处理,一件一件的工作你要完成。一天下来,班主任已经累得精疲力竭。琐碎的工作尤其是超负荷的工作量考验着新班主任的承受力。
3.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分数极低,再加上职业学校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比在中学时大幅下降。他们随意性大,纪律散漫,缺乏道德判断,对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没有预测和克制力。这些都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甚至班主任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使得班主任忧心忡忡,压力重重。
4.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及评优办法增加了部分班主任的心理压力。目前,学校在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管理方面,指标很多很细,但难免有漏洞。班主任的工资和评先取决于个人量化分,班主任个人量化成绩几乎完全取决于班级量化成绩,而班级量化成绩又受很多因素的印象。所以有的班主任对学校的管理规定产生抵触、排斥的情绪,造成了心理上紧张、情绪上低沉、思想上消极等现象。
二从事班主任工作教师自我减压的方法
1.学着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所以,个体对事物的体验究竟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性: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一件事情,如果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你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能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个经典的故事:《老太太和她的两个女儿》不正说明这个道理吗?
2.新班主任为适应新角色要做好一些心理准备。首先,多向老班主任取经,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各种经验,尤其是他们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以便上岗时,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你会手足无措或走弯路。其次,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当问题出现需要你解决时,困难大不大,有时取决你事前的心理准备,如果困难在你的掌控中,你会觉得小事一桩,迎刃而解;如果出你意料,再小的事,你也会无限的放大。再次,控制容易冲动的情绪。在班级管理时,新班主任很容易脑袋一热,情绪失控和某个学生形成对立的态势,这是班级管理的大忌,也是不给自己留退路的极端方式。最后,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马克吐温说:“兰花把香味留在踩扁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不仅是原谅别人过失的气度,也是把握自己情绪行为的能力。有的老师面对违纪的学生时,怒火中烧,情绪失控。何苦呢?他们还是孩子,孩子犯错误上会原谅,你又何必不依不饶呢?
3.降低你的期望值,你更快乐。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产生是以他的需要为中介的。如果你有一个愿望,它能够实现,你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高兴、满足、快乐。相反,如果它不能实现,你就会产生郁闷、忧伤、失望等消极情绪。而且,期望值越高,失望感越强。一个人有心愿很正常,也是好事。但是,你不能不切实际地提高你的期望值。如果你认定这次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非你莫属,你的班级量化分值最优秀,那么,这些高期望一旦落空,更大的心理压力会给你当头一棒,让你难以招架。
4.巧用科学方法直面一些问题。生活中有些人很敏感,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让他思绪万千,更不要说那些需要他直接面对的问题和与他有直接关系的人对他产生的影响。敏感的人活的太累了!他们自己时常陷入烦恼的深渊,痛苦不堪!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够自信,甚至是有些自卑,所以才会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还有就是定力不够。俗话说,越怕什么越要去面对什么。因此,要学着自信,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面对又如何?而当你真正设身处地面对问题的时候,你才发现:很多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事情原来如此,很多问题小菜一碟。
5.掌握一些适合你的心理减压小妙招。相信在长期实践工作中,每个教师都有一些适合你的心理减压的妙方。其实说到底,开怀大笑才是消除压力的最好方法。笔者在此提供一些减压方法,希望同仁们如果心情不好能对自我调整方面有所帮助:散散步,平复一下混乱的心;当你受到压力时,购物吧!把你早就想买的那个东西买回来;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也是减轻体内压力的一种方法;体育锻炼,听音乐是很多人喜欢的减压方法。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抑郁焦虑工作压力源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featuresofemotionalstateandjobstressorsandcorrelationsbetweenthem.methodsweperformedthesurveyin77psychiatricnurseswithsds、sasandjobstressorsquestionnaire.resultscoresofsdsandsasonpsychiatricnursesare(52.53±11.64)and(45.03±12.68)whicha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chinesenorm.detectionratesofdepressionsymptomandanxietysymptomare55.8%and36.4%,thetotalscoreandsubtestsoresofjobstressorsarehighofwhichthedifficultiesinworkloadandtimeallocationarerelatedwiththescoresofsds.totalscoresandscoresofpatientcareandscoresofrelationshipamongmanager,colleaguesandpatientsarerealtedwiththescoresofsdsandsas.conclusion:psychiatricnursesgotseverenegativeemotionslikedepressionandanxiety.negativeemotionsareincorrelationwiththeirjobstressors.
【keywords】psychiatricnursesdepressionanxietyjobstressors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长期处于高风险的环境,患者逃跑、自杀、伤人等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而使精神科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
压力较大,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
力时会出现心身紧张性反应[1],如不能及时调试,将严重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职业压力往往来自多个方面,护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均会对职业压力与情绪状态产生影响。为了更加明确得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来源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本调查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职业压力源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从浙江省余姚市精神卫生中心随机选取从事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在册护士77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62名;护龄1-28年;婚姻状况:已婚44名,占57.1%,未婚33名,占42.9%,无离异者;职称:护士38名,占49.3%,护师30名,占38.9%,主管护士及以上9名,占11.8%;文化程度:中专24名,占31.1%,高职大专30名,占38.9%,本科22名,占31.4%,硕士1名,占1.4%。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4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职务和婚姻状况。第2部分为抑郁自评量表(sds)[2],sds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1级—4级评分,其中第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条目。强调最近一周的情况,采用无记名方式,由精神科护理人员独立填写。将20项得分相加得粗分,再将其换算为标准分。sds≥53为有抑郁症状。抑郁严重度指数反映被试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其范围为0.50—0.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指数在0.50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程度抑郁,0.60—0.70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第3部分为焦虑自评量表(sas)[3],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1级—4级评分,其中第5、9、13、17、19为反向计分。将20项得分相加得粗分,再将其换算为标准分。sas≥50为有焦虑症状。第4部分为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此量表以国外目前最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为蓝本,根据中国国情,在多国护理专家的意见之上修订而成[1]。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5个方面,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采用1级—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
1.3统计方法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13.0进行统计,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
2结果
2.1精神科护士sas、sds得分情况77名调查护士中sas标准分≥50分者28名,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6.4%;sds标准分≥53分者43名,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5.8%;抑郁严重程度指数平均为0.53±0.12。无抑郁者占39%,轻度抑郁情绪者占28.5%,中度抑郁情绪者占28.6%,重度抑郁情绪者占3.9%。
2.2精神科护士sas、sds平均得分与国内常模[4]比较,见表1。
2.4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见表3
表3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
3讨论
3.1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焦虑状况
表1显示,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焦虑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2.53±11.64和45.03±12.68,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55.8%,与梁绮美[5]对精神科护士的抑郁情绪调查结果接近,显示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现状。同时,本研究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36.4%,而刘素贞[6]等的研究显示,一般护理人员的焦虑检出率为20%-25%,说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也较为严重。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使精神科护理成为心理疾患的易感高危人群。由于护理工作本身较为繁重,轮换班频繁,加之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在做好本职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现有知识,从而使护士长期处于较大的身心压力之下,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护理人员时刻承担维护病人安全、预防自伤、自杀及伤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其紧张程度往往高于综合医院的某些科室,承受着较高程度的精神压抑,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3.2护龄、婚姻状况、职称、文化程度对精神科护士抑郁与焦虑症状的影响
表2的结果显示,不同护龄的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得分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是其焦虑症状得分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其中,护龄小于5年的精神科护士的焦虑症状明显高于护龄为6-10年和11-15年的护士。主要原因可能为护龄较短的护士在工作开展中经验不足,常常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状况,容易导致工作失误所致。未婚护士与已婚护士的焦虑评分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已婚护士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未婚护士,说明随着家庭的建立,护理人员不但要面临繁重的工作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家庭压力,多方面的压力使护理人员身心俱疲,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不同职称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症状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护士的抑郁、焦虑症状要明显高于护师,推测可能护士群体在面临琐碎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要应对激烈的竞争、晋升压力有关。本研究未见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科护士在情绪状态方面的差异。
3.3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压力源与sds、sas的相关分析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共反映5个工作压力来源,分别为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对这五方面的压力来源进行分析发现,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包括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病人不礼貌、不合作、要求太高、病人家属不礼貌或要求过分是护理工作者较大的压力来源,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中的诸多过程产生担心、焦虑情绪。与护理管理者、医生、其他卫生工作人员、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各个方面与sds、sas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来自于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与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评分有关,来自于病人护理和管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以及总的压力与抑郁、焦虑评分皆有关系,说明护理工作量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细节包括病人及家属的态度、要求等方面,护理的质量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是否足够、与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仍是困扰护理从业人员的重要因素。这就提示在精神科护士积极学习应对负性情绪和压力的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应该努力改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合理地分配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与病患及家属沟通的能力,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维护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与工作量与时间分配、病人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有关,负性情绪的存在会对护理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精神科护士应积极学习心理应对策略,及时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控;医院管理者应努力改善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共同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6-649
[2]舒良.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m].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3]夏镇夷,徐韬园,张明园,等.实用精神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76-477
[4]张明园.精神解评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