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模式;发展状况;实践过程;改进举措
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智能信息网络技术也日渐发达,在给高科技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时也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高等教育部门的重视,开始了深入改革的过程。通信工程专业属于理工科的项目之一,算是最具代表性的课程,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的最终出发点是培养学生们的通信环境改造的技能,同时学会维护通信网络与内部的系统,成为通信工程基础建设中的支撑力量,随着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在整个领域中完善创新项目的设计与更新,同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维持相关企业运营的实力水平。通信工程人员还可以被应用于国防工业中,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赶超外国先进设备更新的步调,避免由于技术的传统与落后形成工作过程中的阻碍,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是巩固先进事业单位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重视。
一、通信工程专业简要概述
通信工程专业属于一项应用型的学科,它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息息相关。通信工程专业中的产生信号、传输信息以及交换处理是本专业着重研究的问题。通信工程获取信息的时效性极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面对不同的需求,通信工程专业人员就会寻找合适的途径设计出相应的通信工程。例如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还有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等都属于通信工程专业人员的工作领域,在我国属于较为前沿的技术。国家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就是技术,导向则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相应的技术型人才与工程人员,在不同的领域与专业实现存在的价值。当前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组成原理、设计方式等属于通信工程专业最主要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在实践方面更应该重视通信系统网站的开发与测试技术的培养。
二、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是经过了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交替而提炼总结出的结果,从国家教育部门提出规范本科教育专业范围起,通信工程专业就开始了广阔的发展远景,改造的空间与实效潜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它还涉及到一些相关联的体制结构,因为内部覆盖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很多设立了电子信息应用与工程开发课程的学校积攒了众多关于通信工程专业的经济实力与实践基础,它们共同见证了国家在这项应用活动中的能力与素质。特定的专业内容经过了多次变革,总体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姿态,但是就目前的办学模式分析,内容较为单一,在培养大批学生的过程中,仍有一部分毕业人员无法尽快适应现代通信产业的标准要求,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不强,可以完全胜任队伍趋势的人选比较有限,因此在产业中心的人才动力相对匮乏,给后期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施加了待业困境压力。
三、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家始终处于宏观经济良好的状态,通信工程产业的发展也会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为通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活动逐渐渗透于通信制造企业的格局中,整个商业的契机局势十分明朗,特别是伴随着高增长领域的需求,如移动通信领域逐渐摆脱了垄断经营传统与行业间的控制,使得科学通信产业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也为此种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国家大力提倡西部开发,设计通信制备企业的市场渗透力也逐渐增强,当前西部地区已然过渡到一个全新的投资热点角色,很多行业开始加大对本地区的投资力度,使得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迈上新的台阶。
四、通信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计划
国家倡导“信息化带动工业”的战略,因此为通信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在体制规模与核心竞争力上也梳理了明确的目标,例如在小康社会全面建设起动力与电信强国的标榜,通信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肩负着重担,这对于专业高等院校的改革与建设标准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要求,同时国家的通信产业逐渐迈向了新的时期,配合着网络世界的步步推进,移动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上网途径,同时国家也积极配合全新的网络试点开展相应的投入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光通信终端实力加以稳固,开辟出通信IT产业的发展新道路。
五、结语
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也应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发扬通信产业的基础,将人文素质培养与综合技术开发应用于通信工程发展中,可以对同类型行业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略.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与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6,01:115.
[2]彭辉.探究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与现状[J].电子测试,2016,13:152+147.
[3]何林波.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与现状[J].科技风,2014,20:226.
1建立和完善毒物暴露监测系统,实时掌握
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世界上约有900万种天然和合成的化学物,至少7万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中导致中毒的常见化学物有3000多钟。每年各国要开发2万多种新的化学产品,而其中1000多种流通于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每年700万吨的化学合成品产量到目前的3亿多吨,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化学制品和药品的广泛应用同时导致了急性中毒患者及事件的急剧上升。毒物已经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中毒患者,其中毒发生率、毒物种类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差异,因此建立毒物暴露监测系统,了解现时期急性中毒人群的年龄、职业特征、毒物种类、中毒途径、原因及病死率等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临床快速救治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美国从1985年开始就建立了中毒暴露监测系统(TESS)的统一数据库,信息来源于美国61个地区中毒控制中心(PCC),信息分类包括患者、访问者、接触者、各种毒物及其毒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中毒的治疗和转归等。它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到2003年几乎覆盖了全国50个州的人群,同年启动了各PCC通过网络系统持续上传新案例的实时中毒监测,记录了超过36200000件案例(2003年)。美国中毒控制中心协会(AAPCC)的毒物信息专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归类,以此为依据指定中毒信息指南。中毒暴露监测系统数据库被广泛用于安全评估,如日用品牙膏中氟对人体的安全评估等,同时对新增的潜在危害公共健康的毒物进行监测,为毒物的早期识别提供依据。
我国也已陆续开始建立了中毒控制中心和救治基地。截止2009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32个国家级和省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主要负责中毒咨询、临床救治、毒物检测、中毒救治科研、中毒预防与科普宣传。但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整合我们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毒物暴露监测系统,掌握我国目前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建立广覆盖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数据库,实现中毒的信息化救治,在医院急诊科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急性中毒绿色抢救通道等,还有待于我国从事中毒救治医务工作者不懈的努力。2006年9月,上海市卫生局开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中毒控制管理”项目,包括中毒病例管理、毒物库建设、中毒咨询等内容,目的是掌握上海市中毒发生情况,为中毒监测、预警、应急、救治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上海疾控中心从21308年底,启动上海市中毒监测系统的两家试点医院:上海交大瑞金医院和复旦大学金山医院,经过1年的中毒病例监测,获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相关的拓展工作还在继续。我国中毒的监测已势在必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家中毒控制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开通24小时中毒信息的电话或网络咨询,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医院中毒病例的报告和实时上传会成为急诊的日常工作,记录所有的访问者信息或中毒病例信息,并跟踪调查,逐步建成我们国家的毒物暴露监测系统信息数据库。
2根据流行病学特点,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
研究和掌握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目的是根据中毒的类型、毒物的接触方式,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减少中毒的发生。根据美国2008年中毒控制中心协会关于国家中毒数据系统(NPDS)第26届年会报道,本数据系统记录了4333012件案例,其中2491049人是毒物接触,其中男性占48.7%,女性占50.76%,小于20岁的占65.03%,其中1~2岁占33.49%,20~29岁占7.9%。位于前5位的毒物是:止痛剂(13.3%)、个人化妆品(9.0%)、家用清洁剂(8.6%)、镇静安眠药(6.6%)、玩具等其他混杂物(5.2%);另外杀虫剂和化学品分别占3.8%和1.8%;其中关于药物的咨询(包括中毒)占66.8%。毒物接触地点:95.58%发生在家中。摄入途径:消化道占77.7%,呼吸道吸入占7.76%。接触毒物的原因:无意接触占82.8%,包括意外、误用、食物中毒、职业接触、环境污染;有意接触占13.5%,其中自杀占8.7%;药物副作用占13.5%,不明原因及其他各占0.5%和0.6%。从以上统计数据看,美国毒物接触主要发生在小于20岁的人群,而以1~2岁的婴儿最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主要以消化道摄入为主,毒物类型以药物和日常用品为主,无意接触是主要接触原因,杀虫剂和化学品所占比例不高。由于样本数量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美国毒物暴露的现状。
我国缺乏如此大样本的毒物接触的监测数据,但也有一些资料和报道。有学者采用荟萃分析(Meta),对1994年1月至2007年9月我国发表的有关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显示:在27908例急性中毒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3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集中在20~39岁,尤其是20~29岁,占40.28%;毒物主要有药物(26.49%)、乙醇(22.8%)、一氧化碳(14.94%)、食物(10.9%)、农药(10.71%)、杀鼠剂(4.24%)6大类,占总数的92.56%,饮酒过量是乙醇中毒的主要原因,药物中毒以治疗性用药为主,最常见的是镇静催眠药(占50.83%),农药以有机磷农药为主(占58.42%),杀鼠剂以毒鼠强为主。中毒地点以家中为主占74.27%;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占80.77%,其次为呼吸道14.36%;中毒原因:有意接触毒物占57.87%,以自杀为主;无意接触毒物占42.13%。急性中毒病死率为2.06%,农药占26.74%,其次分别为毒蘑菇(12.3%)、杀鼠剂(10.16%)、一氧化碳(8.03%)、(6.95%)、乙醇(5.35%)。该研究基本反映了我国目前来院急诊的常见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药物中毒在国内外都显示相当高比例,因此加强药物的管理,尤其是镇静安眠药在医院的限量配制和普通药店的不能随意购买,可以从源头减少该类药物的中毒机会。对于普通常用的治疗药物,尤其是治疗剂量与
中毒剂量十分接近的药物,除了医生和临床药师告知患者用法外,应推广进行这些药物的治疗浓度监测,预防中毒的发生。国内急性中毒以有意接触毒药物占大部分,尤其是自杀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同时,却暴露出更多的心理问题,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健康的心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乙醇滥用和自杀倾向,可以从根本上预防这些中毒的发生。
3急性中毒危重症的治疗是临床救治的
难点
对已发生中毒的患者,针对其全身状况,应该早期进行对症和支持疗法,维持重要脏器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治疗。绝大部分急性中毒患者的痊愈是由于首先及时进行了对症和支持治疗,然后是依靠机体自身的排毒和解毒能力,只有极少数毒物可以被拮抗剂或血液净化疗法中和或有效清除。与其他急诊临床疾病相比,急性中毒更具突发性、群体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等特点。对于重症中毒,仍然是临床救治的难点,患者死亡率高。我国中毒死亡主要集中在农药和杀鼠剂,如有机磷农药、百草枯、毒鼠强的中毒,治疗难点在于毒物的毒性大,很快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且大部分毒物无特效解毒剂,难于在体内很快被清除掉。如目前已知百草枯中毒导致ARDS及肺纤维化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早期洗胃、导泻、促毒物排泄、血液灌流、清除自由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均未能从根本上阻止肺纤维化,改善预后。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除了毒物本身的毒性外,还与摄入的剂量、就诊时间、是否早期使用了特效解毒剂和早期采取血液净化治疗相关。因此强调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特别强调要把握好救治的时效性,即在发生某种毒物急性中毒救治时间窗内采取相应救治措施,使患者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最佳临床救治效果。同样的救治措施在不同时间段内采用所得到的救治效果和结局可有所不同。急性中毒救治的时效性贯穿在从现场急救到急诊室的整个过程,也包括快速清除毒物的各种方式和药物的使用。进一步加强毒物的毒理学研究,探讨毒物的发病机制,寻求中毒的有效救治途径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4开展科研是促进急性中毒专业发展的
关键
急性中毒无论是从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是提高重症中毒的临床救治水平、探讨某些毒物的发病机制,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从流行病学调查文献中可以看出,我国对急性中毒的报道不少,但714篇文献中,只有24篇入选Meta分析,可见在临床科研的设计、观察对象的选择、方法的描述与评估、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可以说我国并不缺乏急性中毒的临床资料,缺乏的是如何用用循证医学的原理,把杂乱无序的资料进行研究、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指导临床。因此,需要就急性中毒临床救治中提出的问题,利用循证治疗学的原理和方法,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制定科学性、有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