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教育局教基39号《关于开展xx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精神,现将我校xx常规管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育教育育人之本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与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体制尤为重要。
每学期,我们健全以校长、副校长、少先队总辅导员、班主任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理顺学校党支部、教育工会、教导处、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上的相互关系。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要在不同的岗位担负起育人的职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期初,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德育教育活动方案,根据方案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并督促各班主任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平时,我们从如下几方面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1、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采取多种形式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学习。每周一下午教师例会时间,由学校党支部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建立升降国旗、唱国歌制度。坚持每周一晨会时间升国旗,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五爱”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3、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作用。根据活动制度,切实保证班队会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要求每节班队会于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4、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开齐开足课程,杜绝挤占现象,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要求其他学科教学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建立学校班队工作评比制度,此项工作由学校少先大队部组织,对照《班队工作量化考评细则》,根据各中队到校情况、守纪情况、卫生情况、学习园地及宣传栏出刊情况进行评比,发挥流动红旗的激励作用,期末根据少先队日查周评结果,分年级组评选先进中队,并予以奖励。此项工作锻炼了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学生文明习惯逐渐养成,集体观念大为增强,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6、每逢重大节日,抓住时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全乡性的“体运会”和“xx乡小学生艺术节”是我们的传统活动。
7、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庭访问、家长座谈、普法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普法教育,给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期末,我们根据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认真撰写德育工作总结,将总结材料整理归档,作为德育工作考核的依据。通过努力,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已在我校形成。
二、常规管理常抓不懈每学期,我们在开学前召开行政会议,部署新学期工作,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日常工作行事历,认真抓好开学前准备工作,及时落实教学人员分工,制发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做好学生防辍工作。
平时,我们从如下几方面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2、师生犯罪率为零,学生操行合格率达100%。
3、学生在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4、学校教学秩序有条不紊,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改观。
5、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取得显著的成效,学生在仪表、语言、行为、学习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工作思路:
从学校德育管理薄弱环节入手,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
细——管理细化,即制定各项评比检查有据可依,有过程,有激励,有
总结,有提高。
严——严格管理,即严格执行学校德育各项管理规定,管理者认真履行
职责,依章办事。
新——独特新颖,即抓好班(队)集体和个人的典型培养与宣传工作,
通过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开展有时代气息,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推动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发展。
活——思路开通,即学校班级德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新形势下的德育理论及德育管理方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突破口,会合各方的教育力量形成有实教的工作局面。
四、重要工作: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正副班主任队伍。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鼓励正副班主任阅览有关优秀理论书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经验。健全班正副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月一次的正副班主任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经常将工作中的新信息传递给正副班主任,要求正副班主任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改革班主任工作小结的写法,注重实效,提高理性思考的成份,让他们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以考核促进步。加强对副班主任工作规范性的指导,要求副班主任早操到场、学校集会、班级活动到场,使班级工作更富有实效。其次,班主任要认真上好每一节班队、晨会、思品阵地课,其他课不得占用,学校领导将不定期的检查班会情况,对不上或上不好的班会的班级给予批评扣分。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有利于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班主任要使用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对每周的班级工作预先作好安排,分解、落实学校各月份的教育要点,使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加大检查力度,尤其是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德育过程性资料的建设,针对每月教育重点进行调研,及时填写反馈表格,便于总体把握。
2、狠抓基础,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迫在眉睫。本年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教导处将组织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统一规范学生在学校,在社会,在家里的文明礼仪行为。各班要开展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发挥班队活动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宣传教育作用,落实“微笑待人、每天为父母做事、主动打招呼、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规章办事、说了就要努力做到、用好每一分钱、集体的事一起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等十个道德好习惯的培养,从每天身边的小事抓起,坚持不懈,有始有终,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要求各班继续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新制定的《华联路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学习,使每位学生明确要求和努力方向,各班还要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班级管理制度,如班干部值周制、值日制度、课堂纪律评分制度、课间活动制度、班级安全管理制度等等,使各班的管理更有成效。同时学校将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仪表仪容、红领巾、胸卡佩戴、迟到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加大对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的教育力度,保证学校良好的秩序和风气。各班还要安排好本班的班干部时时、处处进行监督,并由班长负责登记,登记表每个星期上交到教导处,教导处将组织评选表彰每月每班一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橱窗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另外,教导处组织各班登记册中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大队部也坚持每天进行检查、评比。把检查、评比的内容作为评选“文明班”以及衡量正副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关于的文章>>
2012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2012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
2012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中学2012年德育工作计划
中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实施;检控;创新
一、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家长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三、质量检控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评比是激励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好方法。评比只是手段,导向才是目的。而且评比的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对学生的评比要抓“三头”带全校,期末,学校对三类学生代表表彰:进步大的学生,兴趣特长获奖学生,三好学生好干部,针对不同情况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更上一层楼。同时,分别让他们代表在校会上发言,带动各类学生前进。激励其他学生争做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的好学生。
四、总结创新
一个月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四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涛.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董祥智,萧斌衡.学校管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3
[3]孙莉莉.网络对学校德育上作的挑战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0.
[4]刘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教学与管理,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