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创新意识原理(收集3篇)

时间: 2024-08-10 栏目:办公范文

创新意识原理范文篇1

一、文学编辑创新意识的含义和特征

1.文学编辑创新意识的内涵。就文学编辑行业而言,文学编辑的创新意识可简单理解为包含打破原有文化氛围的“框框”和构建新型文学氛围或模式两方面,这里的“打破”和“构建”即是文学编辑创新意识的行为体现。需要注意的是,评判一个文学编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须建立在“不自主”体现的基础上,即在文学期刊或稿件编辑过程中创新意识的自发体现,任何故意或是刻意地想在文学作品编辑过程中实现差异化的观念,都不能被称为是创新意识。作为文学编辑的内在属性之一,创新意识本身是抽象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具体来说,文学编辑的创新意识处于编者、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是以语言学、文学、编辑学、心理学和新闻学五大学科为基础,针对文化热点或已有文学观点在文章内容、编辑策划、文化思考及编辑决策方面的创新思维的体现。那么文学编辑的创新意识具体是通过哪些方面实现的呢?

文学编辑创新意识包含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四大方面。首先,文学兴趣是创新意识实现的前提,浓厚的兴趣使得编辑对文学产生极大地发掘和研究的行为趋向,这能大大提高文学领域新奇事物及现象被发现的概率;其次,当一种新奇的文学现象被发现时,创新动机就成为持续这一发掘,不断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动力;再次,创新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文学编辑需具备基本的创新心理素质,即创新意志和创新情感。任何形式的编辑活动最终的理想效果是对读者在情感上有所感化,将作者和编辑的顽强性、自制性传递给读者。因此,编辑情感和意志上的创新也是保证编辑活动圆满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2.文学编辑创新意识的特征体现。文学编辑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以下加以分别介绍:(1)对文学信息要敏感。我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倡导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学信息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编辑出版行业是新闻行业的一个分支,新闻的及时性在文学编辑领域同样重要,那么编辑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为期刊或其他相关出版物筛选出有效的、敏感的、关注度高的文学信息呢?这要求文学编辑对文学信息要敏感,尤其是最近更新的文学信息,因为读者对于更新的文学内容的关注度要显着高于普通文学;另一方面,对文学信息的敏感性有助于编辑发现新的文学题材,及时最新的文学动态以及更好地把握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2)文学意识的转换。实践证明,编辑的文学意识成不变时是无法实现创新工作的。所以,新时期文学编辑的文学意识要适当地转换,比如在新形势下,编辑自身要开拓文学视野,以文化产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为指导,勇于不断打破保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意识,试着在编稿、审稿、版面设计、内容组织形式、栏目策划等方面加入新元素。另外,在文化知识导向方面,文学编辑的意识形态也要由原来“选择型”变为“引导型”。之前的文学编辑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两项:稿件选择和出版发表。新时期,随着文化产业转型,现代文学编辑需要承担起“文化建构”的重担,即在作者投稿的选题上加以初始化的引导和限制,只有进行主题引导,文学期刊等出版物才不会显得内容散乱。(3)善于批判怀疑。文学编辑通常都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从本质上来说,一个合格的文学编辑需具备作家般的文化内涵。能够发现并提出原有文学观点的弊端或不知之处,并用其他材料来证明自己的新观点对原有观点进行适当的补充是可取的,这也体现了编辑对出版物负责的态度。(4)具有创新思维。即基于文学的发展方向思考出别人没有想到的模式或观念。在读者看来,该模式或观念具备一定的新颖感。文学编辑要具有在原有稿件的基础上,创造出既保留原作者主体观点,在内容或思想层面又有相应的提升的新稿件的能力。

二、新时期文学的创新分析

1.编辑的创新意识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创新意识甚至可以作为我国文学事业发展能力的代名词,这种理性的推动力量,是唤醒和激发文学潜在内涵的重要工具。

2.文学作品选题的创新。文学作品关注文化事业的方方面面,作为文学编辑,需及时了解文化发展动态和趋势,对于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文学热点和文学新秀要密切注视,在选题上推陈出新。积极新颖的选题利于文学事业的建设,选题上的创新是编辑对新事物、新现象研究激情和研究动力的最初体现,也是作者创作上创新的“指南针”,同时,新颖的选题会为编辑在和读者的互动中赢得主动地位。

3.文学作品内容上的创新。笔者认为,从现代视角下去发现和解读文学,这并不是反对或推翻传统文学精髓的行为。对于传统文化,编辑人员要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具备现代意识和精神的文学解读正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宣扬。需注意的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文学编辑,弘扬真善美是文学内容创新的原则,编辑在内容的标新立异方面要确保不陷入创新的误区。

三、如何构建文学编辑的创新意识

1.树立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的文学创新含义是不满足于现有的文学成就,勇于寻找新机会和新题材,进而为我国文学事业赢得更好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文学编辑,需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勇于打破原有文学观点的框框,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否定自我,进行自我修正,不断追求新颖、创新,开拓文学的“处女地”。

2.文学编辑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实际上,“发现”本身就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发现并抓住文学的中心思想和闪光点对于编辑进一步的创新性研究是极为有利的。文学编辑“慧眼”的发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善于发现已有的具有创新题材或内容的作品,并将其中优秀的作品筛选出来呈现给读者;二是自己发现文学上的创新之处,撰写文稿表达创新见解,或是对一些在已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文化现象有崭新的认识,并借用自己的文学功底进行学术性的评论,要知道,作家不一定要有编辑的素质,但编辑定要具备作家的功底。

3.锻炼快速的敏感分析能力。编辑的职业素养要求其应具有快速理性的判断力,这也是编辑正确创新的方向支撑,如果文学编辑对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出错,那么基于此的创新将是徒劳的。人们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判断之前通常需要完成分析步骤,不通过分析而达成的判断在学术上被称为“猜测”。因此,文学编辑需具备对文学现象敏感的分析能力,需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逐渐锻炼形成。

创新意识原理范文篇2

一、注重实验的导入,构建科学探索的课堂氛围

大多数教师都会注重新课的引入,但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怎样导入?却考虑得比较少,往往直接把实验装置摆上讲台进行演示,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事实上,一个好的实验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提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条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实验的引入十分重要。因此实验导入时,可以先推导出即将演示的实验的原理,也可以先导入其所用器材,进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不管哪种导入方式都必须注意合理“布局”,教师的提问或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都要能刺激学生心理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究欲望,这样学生才有探索的内动力,才能形成探索的课堂氛围。学生一旦有机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他们就会在推导过程中积极应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分类与比较等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还激励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注重实验的实施,突出科学方法,突显创新意识

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要有理想的实验装置,更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实验的演示及教学,以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实验中的技术、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以及蕴含的创造原理与创新技法传授给学生,对发展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它们“显化”,加以突出,给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相当于在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的进程中加进了催化剂。

中学物理实验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累积法、模拟法,还有等效法、转换法等。而且每个实验都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而确定的,也是教育教学创造活动的结晶。因此,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实施,即突出科学方法,显化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创新活动的乐趣,使他们从中培养创新精神,掌握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创新技法。可以说,学生对研究方法认识的进步,其意义并不比创新本身小。

三、注重实验的创新设计,全面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对现有的实验大胆创新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共识。教师该从何种途径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呢?根据应用实验手段研究物理问题时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如下几种途径:

1.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创新

教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原有实验目的与要求,提出新实验课题,要求学生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甚至可适当增减),对原有实验进行创新改进,设计完成新实验课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改进原实验、设计新实验的创新能力。

2.通过改变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创新

每个实验都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就是实验原理。为达到同一实验目的,可依据不同原理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原有实验的原理或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进行创新,依据新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3.通过改变实验器材进行创新

这种创新情形需改变原有实验的使用器材(包括测量对象),提出了在新实验器材基础上测量原有的物理量或新的物理量的新实验课题,一般学生应用原有的实验理论和方法无法解答新实验课题,必须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或步骤,这些都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创新意识原理范文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原则探讨

一、前言

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创新教育上人们也在一直探讨。小学的数学教育是一个人理性数学思维培养的开始,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后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的轻松。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益的,在注重创新教育的时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树立创新教学的理念

在现代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观念性的转变,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重视起来,真正的去探索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理念去教学彻底的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发展去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在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兴趣,小学的数学教学也是一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讨中来。因此看来子啊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设置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对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大胆的质疑,积极的思考数学中的问题。

(三)积极的联系实际,提升创新意识

数学的问题大多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对生活起着积极的督促作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同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从而大胆的对数学问题提出质疑,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索中,敢于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对待不同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一)知识性原则

要想创新就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的储备不仅只是基础的知识还要包括基本的技能、思想以及活动的经验。只有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储备才能有能力去创新。在创新问题的探索上学生的基础知识越扎实对问题的探索就会越有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起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创新之间能够有一个连接。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观念,要对课程进行仔细的研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寻找适合学生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的做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力求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够扎实。

(二)民主性原则

在现在倡导人人平等的时代,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的民主原则之下,师生之间在发表言论以及观点的时候都应该是平等自由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在教学内容的探索上自己积极的去探索教师不提示,给足学生思考时间,让其充分的表现出自己。学生只有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有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毋庸置疑,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活动展开。对学生主体性的探索来说最适合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教育。换句话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一直是教育的主体,其实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在这个大的舞台上学生们在不断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彩。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就是让学生真正的做回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积极的转变自己的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原则,积极的将课堂的主体性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做好自己引导者的本职工作。

(四)质疑性原则

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的传授时对学生设置疑问或者是让学生之间相互设置疑问,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本领,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展开数学思维进行问题的探索。知识的创新就是在一次次的创新思维的推动下进行的革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和意识。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不存在着问题学生就不会积极的去学习,只有这种问题一直伴随着学生才能激发他们进行去探索。才能不断地进行创新,在一次次的创新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五)求同存异性原则

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的检测中,要遵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按照个体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采取多样化的测评方法,允许个性化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发展多向思维。按照学生的个体层次不同采用不一样的测评方法,在同一俗嫉那疤嵯拢又允许有个性的存在和发展。

四、结语

小学的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的创新探索。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带动下积极的去进行学习探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成绩还能强化学生本身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92-96.

[2]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红色旅游市场需求(收集3篇)
  • 下一篇:劳动与社会保障论文(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