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美食文化研究(收集3篇)

时间: 2024-08-10 栏目:办公范文

美食文化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饮食;美食;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57-02

引言

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社会文化活动。饮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因素,可以满足旅游者对物质、文化、生理等多重需求。在旅游活动中,饮食活动所占的消费比例也在逐年的增高,在国际旅游消费六大因素中,仅次于购物,占第二位,而在国内消费中,更是占据榜首的位置[1];据美国汽车学会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餐饮业中利润的一半是来源于旅游者。同时,饮食能够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过程,进而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和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2];因此,对旅游目的地而言,饮食的好坏对整个旅游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休闲为特征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出现,体验式旅游式正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趋势。特殊兴趣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方兴未艾。这是一种相对于大众旅游的小众旅游市场,美食旅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食旅游是自21世纪在国外兴起的一种特殊兴趣旅游。美食旅游的出现,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花在烹饪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日常的就餐因此变得简单快速。外出就餐、参观美食等逐渐成为了一种旅游休闲活动。美食旅游的方式有:利用空闲时间到旅游目的地著名餐厅用餐,参观当地的食品市场;参观当地的烹饪学校,进行美食体验;参观当地的特色食品制作工厂或手工作坊。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得美食体验的乐趣。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旅游中的饮食或者是以美食为主题的旅游,饮食对旅游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相辅相成的。

国外对美食与旅游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对美食旅游而言,注重美食对旅游的功能、运用和开发等,比较系统,特别是对葡萄酒旅游的研究。相比于国内,对饮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饮食的开发、综合比较研究。但在饮食对旅游的功能、系统性方面则有一定的缺失。美食的实践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的城市都有美食一条街,各地争相举办美食节,争创美食城市等。由此可见,人们对饮食对旅游的重要性方面有很好的认识,因此如何发掘、整合美食,发展美食在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是现在与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美食与旅游资源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饮食大国,世界三大烹饪中心之一,由于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各地的经济、自然气候、饮食文化、生活习俗差异较大,形成了中国丰富的美食资源,各地的美食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美食以及与美食相关的饮食文化、礼仪结合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是丰富的旅游资源。

由于地理位置、物产的差异,我们有公认的四大菜系,鲁菜是北方菜系的代表,体现着黄河中下游的饮食特色,也是孔子儒家文化思想的体现,菜肴的整体表现大气;川菜体现着长江中上游的饮食特色和巴蜀文化,注重味道的运用,用平凡的原料创造出味道独特的菜肴,将辣椒和花椒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淮扬菜体现着长江中下游的饮食特色和江南文化,精巧细腻,注重本味;粤菜体现着珠江流域的饮食特色和南粤文化,用料广博,口味清淡,善于吸收新鲜事物。这些菜系的美食品种繁多,制作方法各有特色。如果再细分,还会有菜系、十大菜系的说法,这些都说明我们饮食在资源上的丰富性。

由于宗教影响,我们还有清真和素食两个主要的饮食流派,清真菜是伊斯兰文明的集中体现,而素食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清真菜肴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有着集中的体现,在其他地方,人们也比较容易接触到。在现在的寺院中,我们还能品尝到很多有特色的素食菜肴。

由于历史因素,中国有一类集大成的菜肴系统,如集满汉美髓的满汉全席,集孔府历代菜肴精髓的孔府菜,清代集各地精髓的官府菜等等。

由于民族因素,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物产、文化不同,形成的中国各类丰富多彩的名族菜肴,这类菜肴的原料、制作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现阶段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由于文化因素,我们的饮食文化的基础是讲究医食同源、天人合一。因此,我们有比较好的饮食养生菜肴,这些菜肴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食疗、食补的作用,在中国有着广泛的认同,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跟美食相关的酒文化、茶文化,与饮食相辅相成。

由此可见,美食以及美食所代表的饮食文化,在中国是相当丰富,同时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各地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也在打造着跟美食相关的的旅游资源,如广州、成都、上海、南宁等地举办的国际美食节、江苏盱眙国际龙虾节、青岛啤酒节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各个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二、饮食现状与改进

中国的饮食,在各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这些年,饮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地饮食相互融合,新式美食不断涌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弊端。

饮食与文化的结合不足,我们有很多的饮食文化,但在菜肴的表现上,则表现比较单一,往往只是以单一的菜肴形式来表现,对旅游者而言,只是一个菜品的呈现,缺少整体形象和过程的展示。一些人文旅游景点,美食与菜肴往往缺乏关联。很多的人文故事可以用饮食来做一个体现,提升饮食的旅游文化品牌。

饮食的监控体系不足,现在的饮食市场,掺假、以次充好现象严重,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整个饮食体系中,存在着使用劣质原料、乱用食品添加剂甚至工业用添加剂的问题,也存在着整个食品流通体系责任不清,来源不明的问题。必需加强监控,从农田到餐桌,形成有效的安全体系,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人追查制度,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美食可以放心食用,提高旅游过程的满意度。

品牌营销不足,品牌意识不强,饮食在旅游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未来的旅游中,可以通过整体营销、重点推荐、建立网站等营销手段增加美食品牌的影响力度,是美食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一个品牌之一,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认知度。

饮食体系不够完善。现在的餐饮市场,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市场流行的美食,往往都是采用蒸、过油、炖等方法制作的菜肴,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快速,可以提高上菜的速度。各地美食存在着许多菜品雷同现象,一个好的菜肴出现,马上就会出现大家都来仿制的现象,而且马上又会出现新的菜品,如此反复,缺少沉淀,制作不出经典美食。而中餐有十多种烹饪方法,很多的技术失传了。应该沉下心来,用心研制出经典菜肴,提高菜肴内在技术含量。这样市场有快速的菜品,也有放下速度,制作的经典菜品,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是现在的饮食市场,纯粹以原料和装修来决定菜品的价格。

结束语

旅游市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需要认识到饮食在旅游竞争中的重要性,通过加强认识,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与旅游目的地文化充分融合,挖掘传统美食,创造新的经典美食,提高美食与旅游的结合度,加强旅游市场的品牌竞争意识,提高旅游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美食文化研究范文篇2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物质文化问题对策

1.基本概述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物质文化已与世界接轨,然而,物质文化研究却相对逊色,因此,从各个角度对物质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拓展物质文化研究的思路,完善物质文化研究体系。自文化人类学的创立以来,物质文化研究已逐渐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索我国物质文化,找出我国物质文化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以对症下药,已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物质文化进行研究具有无可比拟的实际意义。

1.2中国物质文化的内涵

关于“物质文化”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各抒己见,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一般来说,物质文化可简单地认为是物质和文化,其中物质指的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其范畴十分广泛,包括吃、穿、住、行等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各类物质产品;而文化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予以理解,广义的文化既包括精神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又包括物质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而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产品(主要包括语言、艺术、文学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

1.3中国物质文化研究的研究成果综述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服装、交通、建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有:徐峰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心理分析》、买提库尔班・买吐迪的《维吾尔饮食文化研究》、赵炜的《国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等。关于中国服装文化研究的有:曹佳想的《中国服装文化的国际化》、赵卫的《中国服装文化,我们缺什么?》、石海清的《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比较研究》等。关于中国交通文化研究的有:刘卫民的《关于交通文化研究相关问题初探》、李振福的《基于交通文化的交通安全策略》、李振福的《自行车交通文化及其策略研究》等。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的有:刘绍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及未来发展》、白晨曦的《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吴良镛的《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与创造的历史任务》等。

2.文化人类学与中国物质文化研究的契合点

2.1物质文化研究已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重在对全世界各民族进行描述与分析,对人类文化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其是以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为研究基础的,属于人类学研究的范畴。童恩正(颇有名望的人文学家)曾认为:“文化文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科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进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的过程,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之点和相异之点,藉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倾向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相比之下,物质文化研究的涉及面较为狭隘,但其属于文化人学学研究的范畴。也就是说物质文化研究已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分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物质文化,可丰富我国物质文化的内容,推动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2.2中国物质文化研究与文化人类学研究具有相似性

2.2.1历程的相似性

国内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历程与物质文化研究的历程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1)都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停滞期。1901-1949年,文化人类学在中国萌芽,与此同时,学者也开始着手探索物质文化;1950-1960年,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十分迅猛,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这也带动了我物质文化的发展与传播;1960-1970年,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停滞不前,属于其停滞期,与此同时,此十年是的十年,我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无可置疑,物质文化研究也只能停止步伐。(2)同时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1980-至今,国内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始终与物质文化研究紧密相连。

2.2.2特征的吻合性

国内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特点与我国物质文化研究的特点十分吻合,主要体现在:(1)文化人类学注重对历史的研究,其重在应用历史资料,对历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也就是将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起来。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是一部颇具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史,中国现有的丰富的物质文化都离不开历史,比如:中国饮食、服装、交通、建筑都是从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进而丰富或发展起来的。(2)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本质与物质文化研究的本质几乎是一致的。现代文化人类学旨在探索出各种理论方法,以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而物质文化的研究也是以人类的健康发展为目的的。(3)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所需的资料,一般都是研究人员深入最基层得到的,其揭示的现实意义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具有客观性,不具备太多主观色彩。这一特点正符合物质文化研究的要求,对物质文化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改善中国物质文化研究

3.1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物质文化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国物质文化研究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其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中国对物质文化的研究过于追求形式美

中国对物质文化的研究过于追求形式美,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饮食文化和服装文化研究,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叙述。(1)饮食文化。虽然中国重视通过饮食来疗养和滋补身体,然而人们在评价饮食的好坏时,往往更注重从味觉、嗅觉、视觉、触觉、文化等方面进行主观评价,而往往忽略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也就是说,只要色、味、形俱全的食物就能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而食物是否营养过度或不足,人们很少关注。(2)服装文化。人靠衣装,美靠靓装,在现实生活中,服装是最受人们关注的物质产品。然而很多人在选择服装时,一味地在乎服装的外形设计,而对于服装的材质、价格却置之不理。也就是:只要款式新颖、独特或突显人的气质,就一定会成为挑选人的囊中之物,即使该服装的材质不佳,或者价格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外。

3.1.2关于物质文化研究的范围过于狭隘

通过查阅及总结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关于我国物质文化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且绝大多数都集中研究中国古代物质遗产,古代民族文化(如三国、汉朝、明清朝的物质文化),且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有形的饮食、服装、交通、建筑等,而对于一些艺术(诸如音乐、舞蹈、美术等)物质文化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物质文化的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入。

3.2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决中国物质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3.2.1注重客观事实

研究人员应深入最基层进行实地调查,以调查的客观事实为研究依据。比如在研究饮食文化时,研究人员不仅要对人们的饮食进行调查,而且要对其谋食方式进行调查。迄今为止,人类的谋食方式主要有五种,即狩猎和采集、初级农业、畜牧业、精耕农业、工业化谋食。选择的调查人群应具备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以及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只有按照以上条件进行调查,才能了解社会的平均饮食水平,才能对人们的饮食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

3.2.2注重跨学科综合研究

物质文化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物质文化可能与其他物质文化或社会层面紧密相连,因此,在研究某种物质文化时,还必须对其他物质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否则,就无法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最终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同样以饮食文化研究为例,众所周知,饮食文化与餐饮业、旅游业、食品工业等诸多方面紧密相连,研究人员只有对餐饮业、旅游业、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常识有了大致的了解,才能深入探析饮食文化,才能在相互比较中得出最佳的结果。

4.结语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们对物质、精神的享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外内学者对中国物质文化研究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物质文化研究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过于追求形式美、范围过于狭隘等,而要想解决这个这些问题,必须做到:注重客观事实、注重跨学科综合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徐峰.中国饮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买提库尔班・买吐迪.维吾尔饮食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7.

[3]赵炜;何宏.国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

[4]曹佳想.中国服装文化的国际化[J].山东纺织经济.2011.

[5]赵卫.中国服装文化,我们缺什么?[J].中国制衣.2013.

[6]石海清.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

[7]刘卫民.关于交通文化研究相关问题初探[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8]李振福.基于交通文化的交通安全策略[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9]李振福.自行车交通文化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自行车.2006.

[10]刘绍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及未来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美食文化研究范文篇3

关键词:美食旅游;产品开发;淮安

美国《时代》杂志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娱乐时代,休闲娱乐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将占到一半的份额,在众多休闲娱乐方式中,美食旅游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将2003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中国烹饪王国游”,广州争创“全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成都打造“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的旅游品牌等都将美食旅游开发作为重点。吴晓东等从旅游需求方面分析,探讨了我国地方美食旅游的发展策略[1];李晓英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美食旅游的绿色发展是集约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丁玉勇从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淮安美食进行了研究[3]。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美食旅游的宏观层面,缺乏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且研究对象侧重于“美食”,并未有效融合“美食”与“旅游”。基于此,本文以淮安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寻找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这对增强淮安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淮安饮食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淮安发展美食旅游的优势

(一)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淮安饮食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六七千年前,隋唐时期就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3]。到清朝,淮安经济空前繁荣,这促使淮安饮食发展成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地方菜系。新中国成立后,淮扬菜也荣幸的被选为国宴,使淮安美食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淮安饮食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丰富完善的菜系

淮安菜是淮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的名肴多以当地的物产为制作主料。通过精心的调配,高超的技艺在激烈的竞争中后发先至,跻身于晚清“四大帮口”之一,现存世的淮安名菜名点粗略统计有2000余种,其中属于淮安地区首创独创的在400种以上。在淮安既可以品尝到全鱼席、全羊席、文楼汤包等经典美味,又可以品尝到盱眙十三香龙虾、洪泽湖活鱼锅贴等纯正的乡土菜肴。烧烤、辣汤、混沌、牛肉汤等小吃也较多。淮安茶馓、高沟捆蹄等也久负盛名。

(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淮安市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全市2011年已拥有星级宾馆53家,特色饭店4家,旅行社78家,可供游览的旅游区43个,旅游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从总体看,淮安各项旅游设施在人性化、生态化、建筑外观、室内装饰、功能设施与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对淮安美食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从地理区域看,淮安位于北平原中部,是苏北与苏南、苏中相联系的桥头堡。从经济区位看,淮安处在江苏南北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位,是江苏内陆多功能的经济中心,也是带动江苏北部经济崛起的核心城市。以上区域条件使淮安具备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旅游区位优势,也为淮安未来纳入苏南、苏中、苏北无障碍合作旅游区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条件为发展美食旅游创造了条件。

二.淮安美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形式单一,活动内容单调

当前淮安的美食旅游资源还缺乏整体的宏观把握,形式较单一,内容较单调。淮安旅游中开展美食旅游的较少,尤其以美食旅游为专项的更少。美食开发也基本上以品尝佳肴为主,忽视对深层美食文化传统的发掘和发扬,旅游者往往只看见食品的色、香、味、形,而对美食所蕴含的意境没有深入了解。虽然近几年也推出了几项美食旅游项目,但各地孤立开发,项目零散且缺乏整体的营销。

(二)未设计专门的美食旅游线路

虽然淮安从2002年就开始举办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盱眙也推出了龙虾节,淮安各种风味小吃、乡土菜肴也较多,如草鸡活珠、淮阴乳鸽、运河八仙鸭、洪泽湖大闸蟹、丝瓜茶馓等,但淮安并没有发展起真正的美食旅游路线,所以游客到了淮安即使想品尝一下淮安的地方风味,也找不到地方。

(三)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信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已从单一的旅游产品竞争变为多元化的手段、方式和智力的竞争。目前淮安在宣传方面显然做得不够,淮安各大网站、广播电台等还未开辟有关淮安饮食文化的专栏或专题节目,各旅游景区景点也没有地方菜肴,风味小吃的介绍。这不但影响到淮安旅游餐饮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而且影响到了淮安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就如淮安举办的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由于对外宣传上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淮安普通市民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美食节的继续举办呈漠视态度。

(四)美食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旅游商品是旅游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特产,把这些饮食特产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开发出包装精美、便于携带、具有纪念意义并赋予其文化内涵的高档旅游商品,对激发游客购买欲望、提高旅游购物比重、拉长旅游产业链条都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淮安的美食旅游商品数量不多,品种单一,且包装也过于简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淮安美食旅游的发展。

三.淮安美食旅游的开发策略

(一)转变观念,与其它形式的旅游产品形成联动

美食旅游不仅包括旅游过程中的餐饮行为,还包括其它与美食相关的参与性活动。科学合理地发展美食旅游可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产生联动作用。(1)美食旅游与其它形式旅游产品的互动,如节庆旅游,会展旅游。与节庆结合包括利用各种节假日,或举办专门的美食节等活动。美食旅游与会展旅游相结合,一方面可借助会展展示丰富的餐饮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会展合作举办者的身份为大会提供期间用餐场所和食品,借此宣传旅游产品,提高知名度;(2)美食旅游与其他旅游要素的结合。美食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游客来消费不但要吃饭而且需要娱乐,购物,住宿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美食旅游的同时要注重与其他要素的互动开发,实现“食”与“住、行、游、购、娱”的完美结合;(3)美食旅游与相关产业的互动。美食旅游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还能带动餐饮业,建筑业,文化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秉承与相关产业互动开发的理念来推进美食旅游产业链良性联动发展。

(二)设计推出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路线

根据淮安旅游资源和饮食文化资源特色,设计淮安饮食文化旅游线路,推出淮扬菜美食游,重要节点是淮安楚州、洪泽朱坝锅贴城、老子山、黄集镇、淮阴区码头镇、盱眙等饮食特色鲜明的地方,使美食旅游成为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旅游体验。可以成立一个淮安美食旅行社,专门从事美食旅游线路设计和接待工作[3]。

(三)加大旅游餐饮的宣传促销工作

淮安要充分发挥大众新闻媒体作用,以淮安饮食文化、美食为主要内容,电视、广播、报刊、网站要拿出适当的时段和版面开辟专栏,对专题进行广泛宣传。各旅游景点要有淮安地方风味小吃名点的介绍,主要旅游饭店、商场要有介绍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内容的橱窗。淮安还要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整理,通过出版《淮安饮食文化》等专业书籍,介绍淮安传统食品,特色菜肴和传统小吃的故事习俗、文化内涵,使人们在品尝精美的风味小吃时得到一种文化享受。

四.结论

美食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其开发对有着深厚饮食底蕴的淮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美食旅游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淮安美食旅游的发展条件,并针对淮安美食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淮安美食旅游的开发需要转变观念,与其它形式的旅游产品形成联动;设计推出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路线;加大旅游餐饮的宣传促销工作;加强美食旅游商品开发等,以期能对淮安美食旅游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康珺.基于游客需求的我国地方美食旅游的发展探讨[J].江苏商论,2010,(6):49-51.

[2]李晓英.美食旅游绿色发展研究—以大连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29-130.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学期个人小结(整理2篇)
  •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大学生的自我介绍(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