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为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2.根据《关于教育局机关科室、直属单位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的意见》(津丽教[2009]8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中教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落实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保证活动课程的课时和质量。学期初,根据课程要求逐一核对学校上交课表,及时反馈给各学校,并指导学校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按课程计划要求调整学校课程,开足开齐课程。
二是制定了《xx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评价体系,发挥新课程改革中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从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社会适应能力五个维度,18个要素,54个关键表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达到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目的,使评价与学业考试有机结合,与“指标到校推荐”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针对初中校巩固率提高难的问题,实行学校月报制度,学校每月12日汇报在校生情况;学校制定防辍控辍的措施,制定目标责任制;召开防辍控辍工作交流会;表彰义务教育完成率高的先进单位钢中和xx中学。现在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学业考查报名情况看报考率达99.4%。
四是为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召开由十五所初中学校一把校长参加的专题研讨会,会上表彰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高中阶段入学率较高的三个先进单位,通过树立典型激发了各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意识。
五是落实市教委《2009年天津市初中招生指导意见》精神,正在制定我区初招具体实施意见。推进就近入学,对小学毕业学生进行全面摸底统计,规范招生行为。
二、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初中校理科实验教学水平工程
1.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理科实验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并召开初中学校教务主任会议,进行培训指导,联合教研室下校指导。
2.完善区级理化生实验考查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学校制定并上交理化生实验考核方案,完成了八年级学生生物实验考核,九年级学生物理、化学实验考核。
3.中教科制定并下发《初中学生理化生实验竞赛方案》,现各学校正在积极报名,中教科和教研室正在积极筹备5月16日的学生实验竞赛。
4.制定并下发《初中教师理化生实验技能全员培训方案》、《初中教师理化生实验技能全员考核方案》,现正在整理相关信息,暑期进行初中教师理化生实验技能全员培训和考核。
(二)加强高中整理技术课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召开高中学校整理技术教师座谈会,了解学校开设课程情况以及上课情况,并深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2.根据考察、调研情况和现实存在问题,按照课程标准建设,为国办高中配备整理技术设施。(方案已交财务科、教学装备站)。
3.制定并下发了《高中整理技术教师培训方案》,5月中旬进行全员培训。
三、按照市考试院中招处的工作部署,做好初中市级学业考查、学业考查准备工作
2.按照市中招处的部署,先后召开教务主任会进行培训,完成艺体类招生报名、体检工作,完成并上报了区级学业考查、理化生实验考查成绩,完成了八、九年级学业考查信息采集和报名工作,完成了学业考查考点安排、考场编排上报工作,现正在进行学业考试报名、加分工作审核报送等工作。
四、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毕业班工作,努力提高升学率
坚持下校对毕业班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学校及时召开毕业班教学分析会,全面提高毕业班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进一步稳定教学秩序
一是及时转发市教委《关于蓝印户口学生在我是入学就读及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通知》(津教委中[2009]6号),并及时召开高中主管教学校长会,进行解读。
二是针对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并下发《xx区普通高中接收转学学生实施办法(试行)》(津丽教中[2009]13号)今年5月1日实行。
三是针对初中学籍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召开初中教务主任会议,对有双学籍的学生逐一落实,及时清理。
3.继续做好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加强质量分析,在进一步完善《初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强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制定并下发《天津市xx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津丽教中[2009]2号),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指导,引导各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目标,全面提高我区整体教学水平。
4.以课堂教学管理为抓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
一是指导南孙庄中学、军二中、小东庄中学、民族中学成功的开展教育教学开放日,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深入课程改革。
二是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磨练,制定并下发了《天津市xx区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实施方案》。
三是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钢管公司中学学习课题获“天津市首届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活动二等奖。
四是加强校本教研,参加市教委召开的新课改总结推动会,推选鉴开中学代表我区作《创新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时效性》典型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广泛好评。
5.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民办校办学行为
一是全面实行民办学校风险保证金制度,建立风险保证机制。现已开户,五月份收取。
二是依法对2008年年检不合格的观璎戏校、年检为基本合格的水浒文武学校进行复检,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三是深入新越中学进行前期调研,解决停止招生后的学生安置管理问题。
四是深入翔东高中,解决光华学校毕业班师生的安置及稳定工作。
五是为规范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深入到部分非学历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并对民办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完成丽华培训中心等单位年检收尾的相关工作,拟写了合格单位的通知并予以公布。
6.加强成人教育工作,积极促进乡成校上台阶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teachingin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
关键词:数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试验;效果;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123-02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从整体上全程规划、设计和实施基础教育各个层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三层意思:(1)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以及教师自主研究探索的一体化,把教师教育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2)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把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视为高等教育中不同的学科专业,中小学教师教育都由大学承担;(3)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建立实施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我们进行了八年的初中数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效果分析,说明所建立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初中数学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目的、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实施方案
1.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校级试验,检验该“一体化”教育模式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总结实施一体化的教育经验得失,为我校数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为兄弟院校的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
2.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初中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教育结构体系,探索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一体化教育理论和模式,构建高效统一的初中数学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数学教师教育的发展。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初中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相互衔接与融合,扭转以往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中相对封闭、定向、独立的局面,构建高效统一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初中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建没的研究,开发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为一体的培养培训教材。研究的方法是:采取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制订试验内容、计划和实施方案;其次确定若干研究对象,按照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第三,采取走访、听课、个人汇报、座谈、领导和同行评议、调查问卷、社会反馈等形式,获得研究对象的综合素质加权分值,以此数据进行试验效果统计分析和效果分析;第四,修正和完善试验方案。
4.实施方案
(1)深入用人单位,了解中学教师所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训)“菜单”;(2)设立教师专项进修专项基金,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进行学位(硕、博)进修,或学术研究、专业学习以及做访问学者,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培训队伍;(3)加强初中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衔接与融合,着力避免职前职后教育内容重复、脱节等现象;(4)按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改革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5)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顺应国际教育大变革态势;(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行课件开发、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二、职前、职后新旧培养培训方案及比较分析
1.新旧职前培养方案及比较分析
(1)旧职前培养方案
1)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高等几何、普通物理;2)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哲学、体育、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法、计算机应用基础;3)教育实习。新职前培养方案:1)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离散数学;2)专业必选课(特色课程):竞赛数学、数学史、基本图形分析法、初等数论;3)教育科学知识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初中数学教法、初等数学专题研究、电化教学与课件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口语、书法;4)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哲学、思想品德、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健康教育、体育;5)选修课程:学校每学期开设七门以上选修课程,供在校学生选学,如现代西方文学、国际关系、公共礼仪与人际交往、科技发展史、中学生心理:卫生、生活中的化学等:6)教育实践;7)教育实习。
(2)新旧职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
培养方案按照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专业课进行了调整,去掉了原来开设的复变函数、高等几何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把常微分方程并人数学分析课程中,增加了专业(必修)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与中学数学教学实际结合较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而缩短其从教适应期。在教育科学知识课程、公共必修课程设置上也增加了部分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在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应用法律、心理健康知识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能力。增加了教育实践环节,着重强调“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从学生入校起,安排教师专门负责。通过课前十分钟演讲、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三字一话”水平。从第四学期开始,将学生分组试讲,每小组都由专职教师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教案,进行试讲。通过试讲,锻炼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毕业后很快就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教育实习,由旧培养方案的一个半月增加到一学期,给了学生更多的登台讲课、辅导和见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完整地了解一个学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表明,新职前培养方案,针对中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实用性强,胜任教学快,克服了旧职前培养方案中与中学实际脱节、后劲不足、知以和技能不全面等弊端。
2.职后新旧培训方案及比较分析
(1)旧培训方案
利用暑假集中培训,开设的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专题讲座、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基本图形分析法简介、数学史、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新培训方案:采取定期(寒、暑假)继续教育和不定期双休日培训两种方式。1)定期(寒、暑假)继续教育:毕业后一年参加第一次培训,以后每两年参加一次培训,学员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每年的培训。第一次培训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数学史。第二次培训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数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学课件制作。第三次培训课程:新课程教学法、数学新课程案例分析、现代教育理念、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讲座、数学课件制作提高。2)不定期双休日培训。
(2)新旧职后培训方案比较分析
按照职后培训要加强与职前互补、融合的原则制订的新培训方案,在培养方式、培训内容上较旧方案有很大不同。新方案的制订采取调查走访、信息反馈的方式,全面了解初中在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由被培训者列出培训“菜单”,提出培训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精心制订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注重先进性和科学性,体现针对性,突出实用性,急在职教师之所需。综观新方案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帮助中学数学教师解决观念上、课堂教学设计上、教材处理上、教育教学评价上遇到的新问题。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有助于及时解决在职教师所面临的困难,争取教育的最大效益。
三、“一体化”教育研究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1.试验对象的选取
1)试验组:试验组对象是我校数学专业2000――2002届实施一体化教育的毕业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中随机抽取40人。我们在抽样时考虑到落后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山区与平原地区的中小学,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2)对照组:对照组对象是未参加过我校实施的数学专业一体化教育职后培训的近几届毕业生及同类院校毕业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同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40人。
2.实验数据检测过程及方法
为全面获取“一体化”教育研究所需数据和相关信息,对两组研究对象采取领导和同行评议、走访调研、听课、个人汇报、座谈、问卷调查、教育教学和科研获奖等方法和途径,按照制定的“初中数学教师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素质检测指标体系”及“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检测指标体系”,得到可靠有效的数据资料。
数据检测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检测时间是2003年8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对象的检测数据是对各研究对象在校培养期问的各科成绩、教育实习成绩、获奖等进行综合评定而得到的,它全面反映了一体化教育前两组研究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第二次检测时间是2004年8月,检测数据是根据各研究对象在职单位领导、师生评议,听各研究对象的讲课,以及通过座谈、问卷测试和参照工作业绩等途径获得的综合成绩,它全面反映了一体化教育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两组数据全面反映了两组研究对象综合素质水平变化的情况。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两次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经过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我们得知:(1)试验组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三项指标上差异均极其显著,P<0.0(2);对照组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三项指标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统计分析结果说明:经过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试验组对象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三项指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象的平均水平,初中数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试验效果显著。
收稿日期:2006-05-1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程子课题(FIBO30837);河南省教育厅课程教学改革项目(C2803)
作者简介:司清亮(1966-),男,河南温县人,副教授,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