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对校园暴力的建议(收集5篇)

时间: 2024-08-13 栏目:办公范文

对校园暴力的建议篇1

关键词:“冷暴力”;教师师德;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9-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文关怀更加贯彻人心,同时也贯彻于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体罚逐渐淡出了教学舞台,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种隐形教育手段越来越发挥着主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校园里更是屡见不鲜。对于这群等待通过教育来塑造人格、传授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这种教育手段就是小学校园“冷暴力”。

一、校园“冷暴力”的涵义及表现

1、“冷暴力”的涵义。对学生施加精神压力,让学生精神受到伤害,这种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为“校园冷暴力”。进一步说,校园“冷暴力”行为是暴力行为的一种,但相对于通常的暴力现象而言,“冷暴力”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对学生进行体罚来解决教育问题的,而是通过冷漠、轻视、放任、疏远、孤立和漠不关心等行为使学生心灵上和精神上受到伤害,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伤害力度。

2、小学校园“冷暴力”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某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行为所表现出的厌恶情绪,以至于对学生谩骂、冷嘲热讽和漠不关心,例如:把学生的作业分成等级,致使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的作业往往比学习好的学生作业多几倍;有些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给学生随意地起绰号,并在课堂上当着全班人的面称呼学生。

二、校园“冷暴力”的成因分析

小学校园“冷暴力”现象的滋生和发展,与当今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升学率和学校教学成果的关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导致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成绩,更加关注学校升学率。把自己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唯一尺度。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有三个重要原因:1、师道尊严,片面的学生观。2、缺乏关爱,片面的师生观。3、教师技能差,片面的教师观。

三、小学校园“冷暴力”的解决对策

教育教学是学校必须履行的义务,教师的态度和方法往往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现象,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使教育事业充满活力,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1、平等对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和教师一样,在地位和人格上都是独立的。每个学生有着和别人不同的性格、观点和看法,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学会尊重他们的认知,能够换位思考,学会与学生共情,近而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念,不能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人,要用正确的方法听取学生好的意见或建议。其次,教师身为示范者,要平等的对待学生,而不是盲目的偏向学习好的学生,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的同学,关爱同学,有利于培养团体合作意识。在这方面,学校加强德育建设也是必要的,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不断更新陈旧的德育内容也是必须实施的。加强德育建设,不仅能够辅助智育和其它各育的发展,也能让学生在学校里习得应该掌握的知识,更让学生学会做人。

2、实施仁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学中要用教师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学生的生活充满阳光。没有爱心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因此,用教育中的仁爱去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深化技能,更新教师观念。教师所具备的技能不仅包括教学教法的技能,也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使教师的素质真正的得到提高,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更好的吸收宝贵的经验。

随着依法治国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家法治体制的健全。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校园暴力是违法的,但对于相对隐蔽的“冷暴力”行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仍有很大的空白。因此,在校园“冷暴力”方面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普及此方面的知识,约束、制裁教育冷暴力,真正做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教育事业有个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鲁潇.从教育“冷暴力”现象看中小学德育【J】.科教导刊,2012(2)

[2]马晓春.交互主体论与师生关系重构【J】.队伍建设,2006(10)

[3]闫二茹,陈丽玮。浅谈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软暴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2)

对校园暴力的建议篇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0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这些情况被曝光之后,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些家长把校园暴力看作小孩子胡闹或者恶作剧。

相反,国外不少国家对校园暴力事件更加重视,有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惩治措施。各位且听我来聊一聊。

无论在新闻中还是影视剧里,美式校园、帮派、枪支泛滥严重。这让人误以为,美国对校园暴力事件并不重视,或者说整治无力。

这有其历史性。上世纪80年代后,霸凌现象在美国校园日趋严重,90年代达到高峰。当时有统计显示,美国每3个学生就有1人受到过欺凌,引发了家长的普遍担忧。

为了杜绝该问题,美国成为最早研究和治理校园欺凌问题的国家之一。1994年,《学校安全法案》和《学校禁枪法案》出台。2000年后,加州等15个州还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立法先行、依法规治,是美国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的主要手段。

细看一下,美国对校园欺凌的认定非常细致,其中有一些在我们看来甚至是小小不然的事。比如除动手打人以外,吐口水、故意推搡都被定性为霸凌。精神层面的侮辱也不行,比如骂人、嘲笑对方残障,拿种族、肤色、性别、宗教取笑,连口头威胁也算。

去年南加州三名中国留学生虐待同胞案,后来当事人被判刑震惊了国内舆论。由此案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对校园霸凌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一旦发现欺凌事件立刻行动,对严重行为可以直接开除,甚至移交司法机关。

中国不少留学生以固有思维方式面对严苛的美国法律,没少出洋相。今年2月,国内报道称,一名成都籍的17岁中国学生,刚进入美国寄宿中学三天。因在削苹果时与一个外籍学生发生争吵,拿水果刀朝对方比划了一下。学校老师立刻找他谈话,这名学生生气踢了桌子,结果被遣送回国。

在美国,学校平时的体育课和健康课都会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防止暴力。老师如果发现学生受到暴力行为,必须报告学校,不然被发现要受处分。据说这是全美教师拿资格证时必须签的协议。

作为社会科学发达国家,美国校园治暴还引入了先进的犯罪心理学理念:“同伙壮胆”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犯罪时胆子没有那么大,两个人胆子就会变大,三个人可能会无法无天。参照联邦刑事法庭“共谋杀人罪”,对校园欺凌案件也采取“共犯连带”原则,所有参与霸凌事件的人,无论是否直接动手伤人,都要承担最严重的罪行。这条法律,有效遏制了校园暴力犯罪。

除了自杀、色情产业,校园欺凌也是日本的一大标签。

2015年2月20日,日本川崎市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谋杀案,死者是13岁的男孩上村辽太。警方调查发现,上村辽太曾经多次被高年级学生欺负。后来,三名17岁至18岁高年级学生,模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斩首手法,将上村辽太残忍杀害。

日本政府在去年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经遭遇校园欺凌。白皮书称,这其中既有肉体欺凌又有精神欺凌,既有暴力折磨又有网络围攻。

为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受到议员的质询。安倍道歉说:“我感到十分震惊。保护儿童是成人的责任,我将怀着竭尽所能不让惨事再度发生的想法付出努力。”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已开始谋求着手解决校园暴力问题。2012年,其文部科学省白皮书,强调“有必要让日本全国具备不能容许校园欺凌的意识”。

2013年6月,日本六大政党共同提出《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将校园欺凌问题纳入法律范畴。按照法律要求,日本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各级学校,都要设置欺凌事件的相关调查机构。如若出现危害学生生命的欺凌事件,学校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如果认定欺凌事件为犯罪行为,学校应及时报警并与警方合作。

为了防治校园暴力,日本社会聚集了一切可行的力量来共同应对。比如建立“学警合作”机制,在各地设立由外部专家组成的应对帮助机构,还在媒体开通24小时对话热线。NHK电视台也曾发起百万人行动宣言,号召人们重视校园暴力问题。同时,日本对受欺凌的学生申请转校放得很宽。

不过,有外界分析认为,日本校园屡发欺凌现象与其文化传统作祟有关。日本人的性格中有一种忍耐文化,让很多被欺凌的受害者不去反抗。日语中有一个词叫“我慢”,意思就是忍受、忍耐。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请我慢”的声音。

而且日本社会等级森严,过度崇尚强者。强者从小就处于强势,弱者从小就认命,或宁愿自杀也不反抗。这种等级框架不被打破,日本校园暴力事件的阴影就不会轻易褪去。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校园安全也并不尽如人意。

去年8月,英国《卫报》报道,一份儿童协会的研究显示,由于广泛存在的校园暴力,英国学生的幸福感非常低。据这份调查,大约有50万10~12岁的英国学生在学校遇到过身体暴力。而在接受调查的人中,38%表示上个月还被同学打过。

英国的熊孩子不仅欺负同学,还敢挑衅教师。一位来自伦敦东南部的教师曾向媒体“检举”,两名同事的车轮胎被扎爆,一名教师的车遭到鸡蛋攻击。而来自威尔特郡乡村地区的女老师则谴责学生谩骂、吸毒,甚至用刀子和手枪威胁她。

为了疏导和教育学生,英国采用了多元化的手段。在法律层面,先后颁布《学校标准与框架法》《反欺凌行动》等,制定反欺凌措施。在社会层面,开通NGO热线,让社工介入帮助受欺负的学生。从2005年起,英国每年11月还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英国政府还广泛发动家庭监督,如果家长发现教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同样是欧洲国家,北欧校园里的暴力事件比例就比较低,挪威是其中的代表。说到这儿,咱必须聊一聊它的欧维斯三级干预方案和零容忍方案。

欧维斯三级干预方案,即从学校、班级和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学校层面,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匿名填写欺负问卷,组建校园暴力预防委员会,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培训,安排教师在休息时间进行有效的监督。班级层面,制定明确的班规,定期开展讨论相关问题,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会谈。个人层面,主要包括与欺负他人者、被欺负者进行个别谈话,与相关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零容忍方案,顾名思义一旦发生校园暴力欺凌事件,老师立即介入启动干预。具体内容是保护受害者进行心理调节,对欺凌者诫勉谈话,同时家长也会被传唤到校。学校还会引入第三方进行调解。

咱们必须承认,挪威这两个方案比较成功,目前已经作为样本被多个国家采用。

相比其他国家,澳大利亚政府对校园暴力问题的重视程度是最高的。2003年,澳洲制定《国家安全学校框架》,这是全世界第一份部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

原因无他,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前几年,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公立学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园欺凌现象就有60多起。《国家安全学校框架》的实施,让当地学校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德国对校园暴力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举个例子,德国校园里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学校可以开除并移交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管教。可以说,不良少年管教部门实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

德国希望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鼓励孩子亲手喂养小动物,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帮助弱小者。等孩子稍大一些,鼓励他们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培养他们的公德心。

此外,德国还鼓励学生学拳击、太极,以此提高自我防卫能力,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德国人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男孩子与玩具枪炮、玩具坦克为伴。

除了打击和教育,德国还要求所有学校要安装警报装置,一旦发生欺凌事件,将发出警报信号。在波茨坦市,每位教师都可以在险情发生时通过手机启动特定号码,激活警报系统。

而在与我国相近的韩国,法律规定对未满16岁的未成年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过,韩国民间要求严惩施暴学生的呼声非常高,韩国的法院曾有判例,对施暴的男生判处2到3年刑役。在一所女中的校园暴力事件当中,施暴女生被判处了1到2年的刑役。

为了更好保护学生免收暴力侵害,韩国教育部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警卫服务。这些警卫除了警察之外,还有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体育馆协会等人员。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厅提出身边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向求助学生提供暗中保护。这个服务可谓人性贴心,深得民心。

这正是:

对校园暴力的建议篇3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四阶段论;立法基础;管理组织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05-02

高校人群密集,人员组成虽为“高知”,但并不可称为自我保护能力强势之群体,年龄偏小,缺乏阅历,易冲动自制力差等特点较为突出,故其安全问题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在高校安全问题上尤其不可懈怠,专家学者纷纷着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建立工作,本文意在对英美等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建立较早较完备的国家机制进行法的移植,以期在认知的基础之上批判的继承,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一点助益。

对待英美等所谓西方先进国家的现有经验,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尽管到目前为止的世界范围内,这些经验是先进的,现代化的,但并不是完美的,全能的,当面对“血色清晨”时,他们也同样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在移植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总结并思考其机制的缺憾与不足,批判的继承,永远是法的移植的核心要义。

一、美国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界定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某些政治突发事件引起的,在高校校园突然发生以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高校行政管理者事先无法遇见的,对学校的教学秩序、日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危急校园及周边生命、财产、公共卫生与安全的事件。近年来,学校内的欺负同学、盗窃、吸毒、破坏公物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它已经严重威胁到教育目的的顺利达成。于是,世界各国的学校对此都高度重视,学校如何采取安全措施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危机事件。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法律及机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关系政府形象的高校危机管理方面,美国也是技高一筹。

二、美国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四个阶段论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从历史沿革来讲,是由应对——预防和应对并重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有学者提出了全面管理方法理论,很快被官方接受。于是,美国紧急事态管理局根据灾难的发生周期,将积极事态管理活动分为四个功能区:减灾、预防、应急和恢复。既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四阶段论。尽管可以把紧急事态管理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但他们彼此之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各阶段是相互渗透,彼此关联的。而正由于美国在四个阶段的紧急事态管理中,将减灾和预防置于重要的位置上,才使得美国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与我国正在创建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有很多互相融通之处。

三、美国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组织机构

布什总统曾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向媒体表示,连续的校园暴力震惊了全国上下,美国人民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孩子,学校的学生部应该为上学感到恐惧。因此,美国公共安全管理的一般组织系统也是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当然组织。另外,高校内外的专职安全管理组织及机构、人员有以下几类。

(一)校外安全管理民间组织机构

1.学校安全服务署

该组织是一民间组织,主要服务于美国学校安全,该组织为各个学校提供安全咨询、相关业务培训、对校园安全进行评估,同时还兼管着为青少年安全服务提供帮助。向学校提供安全评估;为学校组织防爆模拟;向学校提供安全咨询服务是其主要功能。

2.校外监督委员会

该机构由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校园安全监督,提供解决校园安全的对策,使校园安全的保卫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对学校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予以监督,不断提示学校安全意识的警醒,避免对学校安全的懈怠。

(二)校内安全管理组织

1.大学校长的安全管理职权

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出现突发事件后校长可以宣布学校进入紧急状态、向全校师生通报危机状况的情形、向州政府及联邦政府汇报对危机处理采取的措施、向有关媒体紧急状况信息等。通过有关媒体的监督,接受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启动危机管理预案机制;对学校危险的来源划定警戒线;对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对校园入口进行24小时监护;正确评估学校安全程度;及时根据家长、媒体等有关人员对校园安全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正应对措施;调动好预先准备好的学校和地区危机反应组等。

2.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安全管理职权

美国校园警察机构中,校园警察分为三类:一类是高级警察,这些警察受过专业训练,经考核获得正式警察资格,持有警察证书,佩戴警徽,并能持枪及各种执法用的警械,在校园内行使执法权;他们享有同地方警察同样的执法权,有权进行拘留和逮捕。二类是校园保卫组织,他们依据当地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保卫校园安全的任务,不具备配枪的资格,不能行使逮捕权;他们是辅助人员,如秘书、技术人员、情报信息中心的守护人员及重点要害部门的守护人员。三类是勤工俭学的学生或学校从地方保安公司雇用的私人保安。他们是承担巡逻护送、医疗救护、维护秩序等任务的。第二、第三类人不具有执法权。

两难选择是美国高校经常面临的问题: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因而投入的方向总在教学研究投入与保安力量投入等多方面徘徊。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总裁说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安全进程出现了危险的倒退。目前学校管理人员面临这样的选择,是雇用一名保安人员还是一名教课的老师,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一名老师。原因是学校成绩、科研结果越来越重要,而学校紧缩预算又使得老师们无法进行应对危险的训练,非要等到校园暴力再次发生时才意识到事情的危险。

四、美国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体制的立法基础

作为普通法系的美国,各州掌握着其教育立法权和学校管理权。关于预防突发事件的法规大多散件见于宪法、州法、法令、官方政策说明和行政规定中的成文条款中。教育周报年度报告显示,到2003年为止,28个州以及哥伦比亚区已经制定了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惩罚,32个州和哥伦比亚区已经制定了欺凌弱小、伤害保护的学校方案和法案,足见政府对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的重视。美国联邦政府和立法、司法机关为保障校园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法律举措,包括1994年的校园禁枪法、校园社会禁毒及安全法,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的学校安全白宫会议,1998年10月15日,克林顿总统首次就学校安全问题在白宫召集会议,会议的内容包括:确认学校和社区暴力的成因,寻找改善学校安全的策略,增加改善学校安全的资源:新增6500万拨款帮助学校雇用和培训2000名新的社区警察和学校资源官员;应对学校暴力死亡时间的新的联邦机制:一项国会资助学校紧急应对暴力死亡的项目计划,类似于应对自然灾害的fema计划;关于学校安全和禁毒项目的改革计划:彻底检查学校安全和禁毒项目,实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及暴力的综合性学校安全计划,包括严格学校纪律、禁止策略、关于安全和禁毒措施进展的年度报告卡等;社区范围的学校安全和青年暴力应对机制:在10个新城市开展实施社区范围的学校安全计划;与MTV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一项鼓励解决冲突以及其他非暴力信息和项目的运动。

五、美国高校与政府间的法律关系

(一)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

国家对大学在行政隶属关系上的控制、管辖和管理,这是高等教育的外部管理体制。任何一所高校都不能脱离政府的监管。但是,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在接受国家管理上,除原有的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地方并存型,又出现了一种混乱无序型。

地方分权制与中央集权制正好相反。其特点是:教育事业是地方的事业、地方自治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教育事业是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经营管理的,只有在必要的范围内才由国家干预。中央政府属于援助指导的地位。因此,在美国各州政府的拨款、学生的学费和私人捐赠才是大学的主要资金来源。州政府根据宪法和其他法规,通过管理组织的等级形式即立法,州行政部门的机构或协调委员会、院校管理委员会以及院校行政管理实施对公立大学的治理。除法规外,州政府的拨款成为最终最为强大的管理大学的工具。

(二)联邦政府在大学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尽管美国大学教育实行的是各州分权的管理体制,但并不表明,联邦政府在大学教育管理、特别是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上无所作为。

1.联邦政府对大学教育的立法导向作用

尽管美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主要属于各州。但是,多年来美国一直由联邦卫生、教育、福利部所属的美国教育署实施对全国教育的指导,直到1979年,才正式成立内阁教育部。但教育部的成立并没有改变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教育部除了把教育经费拨给各州外,并不直接管理控制各州的高等教育。从以上不难看出,分散化和多样化是美国大学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

2.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校园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控制

美国联邦政府和立法、司法机关为抑制日益增长的校园暴力事件,保障校园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国家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关注已经使联邦各州尽力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联邦立法者通过制定各种措施来保障校园安全。联邦首先为各州执行其立法计划提供资金,此后若各州没有向美国国会提出专门申请,就削减该资金。两部法律就因此出台。

3.适当处理政府控制与高校自由的关系

美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演变的主线总是围绕着政府力图加深对高校的控制而高校力图争取自治之间的制衡。目前的格局是:政府对高校远距离的驾驭和高校显著的自由。

中世纪的学术自由得到了美国大学的继承和变异,形成了美国大学举世闻名的特色:公立和私立并存、多样化与竞争性。大学和政府之间自由和控制的关系,既限制了政府的过度干预,也促使大学走出封闭,成就了美国大学辉煌的业绩。由于自由和控制之间良性的互动和平衡的互补,形成了美国大学和政府和谐共处的基调。

参考文献:

[1]谢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简敏.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249

[3]袁涛.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对校园暴力的建议篇4

预防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总结1: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教育,严肃校纪校规,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学校及校园周边的安全稳定,为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5月15日,元山小学各年级在学校大队部的组织下,充分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了以“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学校领导也作了“反对校园欺凌,防暴力伤害”的主题讲座,最后进行了“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的签字仪式。在签字仪式结束后,各班又开展了以“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等方式各班主任集中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

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明白了“违法必究,冲动必受惩罚,违纪就要付出代价”的道理,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预防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总结2: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预防教育,5月2日下午,平昌县笔山职中在学校会议室召开由政教处魏刚主任主持,各班班主任、班长及纪律委员参加的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会议。

会议组织学习了县教科体局《关于切实开展好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宣传教育的通知》,宣读了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并就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内涵、危害及防范措施结合我校实际做了详尽的讲解。要求各班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完善机制,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切实把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会后,各班利用夕会时间,广泛开展讨论,书写承诺书,举行“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签字仪式。

通过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宣传活动,我校全体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真正认识到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危害,加强了自我修养,强化了学生文明守纪、守法的意识,形成了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抵制和防范校园欺凌的能力。

预防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总结3:为了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与人友善,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近期,仪征市金升学校开展了校园欺凌治理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一、成立机构,强化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督导联系人为副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校园欺凌干预机制”;设立了校园心理疏导室,为有校园欺凌倾向和被欺凌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校园欺凌事件能够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加大宣传,增强意识。大队辅导员和各班主任利用国旗下讲话和晨会、队会时间,结合具体事例,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欺凌,怎样预防欺凌,教育学生要珍惜友谊,不以大欺小,不以强欺弱,要与人为善、互相帮助、远离欺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对校园暴力的建议篇5

论我国中小学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及对策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预防对策研究浅谈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略谈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成因及干预对策中小学校收支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深思日本中小学校园暴力频发的成因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弥补美育的对策分析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对策的探析中小学校园欺凌应对策略的国外借鉴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对策研究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建议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优化策略芬兰、瑞典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启示中小学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戚谢美,王静.用法律消除校园歧视现象.教育管理与评价,2011(9).

[3]胡建成.校园歧视透析[J].教学与管理,2001(6).

[4]王志勇.“‘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的结题报告[EB/OL].百度文库,http://.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收集3篇)
  • 下一篇:企业如何防止员工频繁跳槽(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