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益性质,坚持社区卫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
工作重心由以医疗服务为主,向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的工作目标转变。落实好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用足用好政府投入的资金,严格遵守和认真研究医疗保险协议和制度,规范基本医疗诊疗行为。用足用好医保基金。有效解决医疗卫生系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年,体育中心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调整达到3000㎡。*年底以前,鼓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要求,合理调整万兴街、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全面实现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目标。
采取多种形式,年内建成150m²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0个。统一站内布局标准,实现政策配套落实、机构设置合理、网络覆盖健全、服务功能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力争重点人群管理率达95%,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全民健康知识普及率9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争取装修装备和开办经费,确保体育中心街、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半年开诊使用;年内完成万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结构改造和转型;力争鼓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开工;进一步调整公共卫生机构;积极争取建管委配套优惠政策和街办事处精品居委会建设政策;对于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定向投入;全面落实社区十八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促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设立社区站房屋基金。做到工作进度与资金投入同步到位,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创建十佳社区卫生服务站、十佳社区医生、十佳社区护士(即三“十佳”)活动
区政府决定开展的创建十佳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三“十佳”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站的管理,完善功能,深化内涵建设,建成一批设备精良、环境温馨舒适、服务网络健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涌现、宣传一批优秀的社区医生和社区护士。制定创建三“十佳”活动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对获得十佳称号的社区站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对获得十佳称号的医生和护士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全面提升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首诊在社区、小病就医在社区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三)建成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制定我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安排意见》,成立专业部门考核组、相关部门考核组和社会满意度评价考核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下沉到社区,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三级考核管理框架,实施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确保做到市考核评价全部达标。
(四)引入社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规范服务流程,强化质量控制
成立社区医疗临床路径工作组,依据社区常见病规范的循证与疾病顺位分析,确定实施社区临床路径的病种,制定社区路径规范标准,实施监测与评价。通过对社区常见病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有预定计划的社区临床诊疗护理,减少医护人员之间由于医疗水平不同造成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临床医疗服务疗程,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浪费,规范医疗行为,使病人获得最佳医疗照护。
以病历为重点,将医疗文书规范化要求,病历书写规范,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医疗缺陷管理等项目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大监察力度与频度。保证医疗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全面提示社区医疗文件书写水平。
(五)规范医疗行为,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医保管理政策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机关设立医保专管制度,健全系统医保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和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定期印发医保简报、举办专项培训和医保相关政策研究和交流会,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政策水平。积极推进单病种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行为,确保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积极配合市卫生局、社保中心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认证准入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与医保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开通与实施医疗费用实时传输和进行网上结算,按时完成年度报表填报工作。
(六)推进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理顺和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招聘录用渠道,充分发挥单位用人积极性,规范人事制度,建立人事人员经考核纳入事业编制的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岗前与岗位培训和专项继续教育。建立其他单位退休专家和高级人员的聘用平台,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择优录用,双向选择。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专技人员任职资格制度与专家的规范查房制度。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鼓励高级技术人才下社区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
(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进社区卫生特色服务和品牌建设
在认真履行中心、站职能基础上,因地制宜,确立自身特色。实施科技兴医、特色强院。紧密结合本单位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努力创建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相适应、与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相吻合的特色科室与特色项目,满足广大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
按照市区关于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临终关怀病房(中心)等特色项目,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多层面,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药服务能力,合理配置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八)努力创建部级社区慢性病控制示范街区
在统一技术要求、标准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社区卫生信息的动态和连续性管理。学府街先行试点,逐步推展各街,创建以网络化动态管理为主,社区慢性病、传染病、低保残疾人医疗救助为重点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增加随访指导次数和质量,为重点人群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适时开展此项工作。创建新型的慢病防保网络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局系统虚拟局域网,建立医保管理、信息统计和社区微机管理统计平台,实施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信息服务与考核评估的网络化管理。
(九)加大对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加大对辖区低保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力度,在原有的“三免两减”的基础上实行“三免三减”。一是继续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对于行动不便的低保特困人员免收出诊费,并对60岁以上的救助对象实行优先就诊;二是门诊检查费、治疗费减免20%;住院费全额减免10%;三是对民政部门确定并发放医疗救助优惠证且在救助额度内的低保特困人员就诊药品实行零利率(药费减免15%)。并免费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提供义诊、查体、免费测量血压、询问健康需求等项目。
贯彻落实我区*~*年精神卫生规划和意见,建立精防管理与社区康复管理网络体系,加强康复站建设,为构建和谐南开履行卫生职能。
四、工作要求
(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的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分解,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调整、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和配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和提高我区居民整体健康状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从生命孕育到出生成长直至终老的连续性健康服务。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
3、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立足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严格医疗机构、床位、设备审批。政府所属的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基层医疗机构,逐步通过机构和功能改造,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新增城市社区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工作目标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到2010年,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优化重组,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6处,形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居民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1、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以街道办事处为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每个居委会设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居委会不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超过1万人且服务区域较大的居委会可增设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设置原则和目标,到2008年底全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0处,到2010年,实现全区预定目标任务,逐步建立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诊所、医务所(室)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全区、功能齐全、与城市社区建设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居民可以在15分钟内从住所步行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由政府支持解决。城市新建或改扩建居民小区,农村村镇合并、征地拆迁户集中居住小区,由规划部门预留公益性用地。已建成城区需要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但无法列入相应小区建设规划解决业务用房的,应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改扩建。
3、配套设备设施,优化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员、设备、药品,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和区政府《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需求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分别不少于1000平方米、150平方米,布局合理,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居民医药费用支出负担减轻,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95%以上。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科室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2、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掌握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并认真实施。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免疫疫苗接种、7岁以下儿童管理、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管理、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规范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内容。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定报告传染病全部实现网络直报。
3、惠民卫生服务。加大对城乡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力度。健全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救助网络。本着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就医的原则,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定点惠民医疗机构,对享受医疗救助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减免政策。鼓励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对惠民医疗进行扶持和捐赠。
4、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外,放开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价格,收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主分配。
5、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时间不少于12小时,并有方便居民的通讯联络方式,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服务。
6、常规开展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具备开展康复服务的基本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提供咨询指导,做好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等工作。常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服务。
7、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职责。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疫情报告、医学观察和病例排查、转运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8、建立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实现社区、医院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三)实行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开展规范化培训。二级以上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培训和会诊等业务。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到2009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负责人、执业医师、执业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的需求,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到201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执业护士,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职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名医生需配备1名以上护士。承担社区8种疫苗接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1名/万人配备专职预防接种人员。自2008年起,即将转岗或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取得《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
(四)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
1、将社区中医药服务建设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到201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2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名专(兼)职中医执业医师。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2、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要体现中医药的特点。运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处理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包括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在内的至少4种中医药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区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各部门按照职责,认真实施好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政府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部门、单位职责各街道办事处: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工作目标,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协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的房屋设施,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区卫生局:负责牵头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并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管理,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实施卫生资源配置的调控。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投资。
区民政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会同卫生部门建立并实施对社区内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的医疗优惠政策,并予以资金补助,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强化收支监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机构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岗位培训等费用按规定应由财政负担的项目,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建立全科医疗技术系列职称的评审制度。区编办牵头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做好区内符合定点准入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工作。
*规划分局、区建设局: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新建居民区和旧城改造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并依法加强监督。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将城市社区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物价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的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对基础用药的指导和监查。
(三)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等设施,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
(四)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到2010年,要将符合条件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制定鼓励居民到社区首诊和转诊的具体规定。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模式。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从基层医院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计划生育单一技术服务拓展为整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落实,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对基层计生服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要经常与社区主任联系沟通,而联系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产后访视、计划生育服务的效果。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存在的模式是社区计生服务人员长时间在所在社区工作,与社区主任联系比较紧密,比较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利用计划生育的网底,与妇女同志走得近,沟通多,开展产后访视、妇女病普查及妇女保健知识培训配合较好、参与率高,开展工作效果很好。
晋煤集团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存在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模式有待转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没有摆脱旧时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首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忽视妇幼保健专业人员配备,致使上门服务率降低,计划生育工作浮于表面,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人员资质偏低。目前,我晋煤集团各社区从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合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人才短缺。近几年来,我晋煤集团总医院虽然进行了社区内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但是基层领导和卫技人员对全科医学教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统一规范的社区人才培养机制和梯队建设计划,规范化培训过后的继续教育配套政策也没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短缺。现有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都是兼职,平时忙于大量日常医疗工作,部分仍未经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2010年以来,晋煤集团把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为重要的实事工程,连续三年滚动实施,到2013年,将在全社区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与晋煤集团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建设的同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刻不容缓,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切实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
晋煤集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未来发展
其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辖区居民就医,方便及时采集居民的医疗信息,及时掌握居民的一些慢性病、妇女、儿童等信息的优势,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同时规范社区服务卫生中心(站)的诊疗服务,完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内涵,提高保健技术水平,在服务上要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和妇女的贴心人。让百姓少得病、晚得病,真正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社区”,“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