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卓越课堂(收集3篇)

时间: 2024-08-20 栏目:办公范文

卓越课堂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卓越课堂;教学方法

卓越课堂是指教师以新课改的要求为指导方向,将德育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真正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师生角色,建立多元、开放的课堂。这种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卓越课堂,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道德品质,使其健康成长,也能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下面,笔者以《故乡的水墨画》n堂教学为例,从制定“三维目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以生为本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卓越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制定“三维目标”

传统的语文课堂强调知识的传授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情感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实现这“三维目标”,才能够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使他们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卓越课堂是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方向。因此,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也是构建卓越课堂的要求。在教学《故乡的水墨画》时,我以“三维目标”为指导方向,制定了全新的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生需要了解“霍霍”“绯红”“苍穹”等新词的含义,将文章中的生字词查找并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为: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总结出文本的主旨,品味文中语句优美、意境深远的句子,学习写景手法,学会利用工具书查找并学习生字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整合教育资源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挖掘与整合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多种多样,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

构建卓越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课堂环境,使其感同身受。少数教师将教学资源局限在课堂与教材之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课外资源,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卓越课堂的构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去感受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江南水乡风景的美丽,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顾长卫导演所拍摄的与江苏有关的宣传片――《情归同里》,使其仿若置身于江南美景之中。观看结束之后,我还出示了菱角、池塘等照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江南美景,从而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坚持以生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师生角色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构建卓越课堂时,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建立师生共同体。在《故乡的水墨画》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等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情景之中以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需要注意正在朗读的同学的发音问题。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明文章的主旨大意,并初步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进行讨论。另外,为了了解学生对本文所抱有的情感,我还让学生说出他们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主要是以一些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比如,“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不同季节的池塘,都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等。

校园是小学生生活的中心,课堂是校园生活的中心,语文又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是每个小学生都必须学会的基本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作用,并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在语文课堂中积极构建卓越课堂,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卓越课堂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教学设计

重庆市义务教育启动了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北碚区和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陷入了沉思。俗话说:花有几样红,人也各不同。每一位教师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口才、应变能力等都各不相同,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但是,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卓越”课堂。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是服务者。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最后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教师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否举一反三,是否注重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否使学生掌握了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如:合作、探究、自主反思质疑等等。

我在大渡口听了一堂重庆市举办的数学赛课――《分数的性质》,是长寿的骨干教师戴顺老师上的,颇多感受。她首先通过前言:出示大小不同的“寿”字,让学生说说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从而渗透给学生“变与不变”的思想。为上好《分数的性质》一课,做好了铺垫。引入自然,先学生说出一个分数,教师变出另外几个大小一样的分数,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到底大小变没有,小组验证,因而引出合作探究。通过小组验证,然后汇报交流:有的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比较;有的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分数观察大小;有的用同样长的线段平均分表示出它的几分之几进行比较,从而证明它们的大小确实相等。再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最后让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而我教学《分数的性质》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从而把商不变的性质中的除法改成分数,被除数改成分子,除数改成分母,因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分数的性质。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来验证――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比较;也可以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来折;还可以用同样长的线段平均分来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性质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验证同时乘以小数可以吗?同时乘以分数呢?同时乘以0行吗?从而完善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老师出示一组分数让学生判定大小相等吗?依据是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写一组大小一样的分数,小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性质的领会。接下来通过基本练习、拓展练习加以巩固。

这两种教学设计各有所长,前者推导的时间花得多一些,学生记得牢一些;后者验证和练习的时间多一些,巩固得牢固一些。总之,教师应该根据课标精神,深入吃透教材,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卓越课堂。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附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2/43/6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

(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视频4:出示验证结论(1/2=2/4=3/6)

(设计意图: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实际操作环节,并通过媒体进一步演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比较中,感性地认识到这里的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三)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卓越课堂范文篇3

所谓课堂文化,按“百度百科”的释义,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一种氛围状态,一种精神气象。文化是无形而强大的力量。课堂文化就像课堂无处不在的空气,强烈地影响着师生的课堂生活和行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因此,课堂改革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课堂文化重构的问题。

卓越课堂的文化构建,可以从理念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三方面着手。

一、“三主”――卓越课堂的理念文化

理念决定行为,思想决定高度。课堂文化的核心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卓越课堂要求课堂回归生本原点,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卓越课堂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自动的尊重,给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索的时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顺应生命的独特,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多样化、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每个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其在原本基础上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必须建立以生为本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最大化学生活动,让所有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充分而自由、主动而生动,全面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二)教师为主导。卓越课堂应该是一个思维场,充满着浓郁的思辨色彩、思考氛围,促进学生高智慧的形成、发展和提升。因此,作为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教师应该带着自己的思想内涵,用智慧去启迪、引领学生,并内化为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卓越课堂中,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启发和激扬学生的自身活动和生命觉醒。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疑难点、发展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要随时调整教学思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下功夫。

(三)活动为主线。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卓越课堂要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灵需求,摈弃机械、枯燥的讲授、训练,将生动扎实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动感地带”。这样,学生在尝试、探究、展示、交流、争议、整合、提升等活动中,思维逐渐清晰、外显,逐渐形成完整的建构,从而提升学科素养,实现生命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必须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自由度和积极性,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问题”与“解决”的活动过程中,一次次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添“自发”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二、“三自”――卓越课堂的精神文化

学生是有着鲜明个性、鲜活生命活力的个体,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卓越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交汇的精神家园,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富有个性魅力的精神创造,是学生自然、自由、自主的精神畅达。

(一)自然。乱花渐欲迷人眼,繁华落尽见真淳。卓越课堂不是为了追求浮华,追求绚烂,追求所谓的亮点;它追求的是师生心灵的交融,精神的畅快,情智的共生。卓越课堂应该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化、简约化呈现,不繁琐,不刻意,不做作,摈弃功利,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放弃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赘物,丢弃对学生发展无用的花招,使学习内容、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学习心态等和谐共振,师生的教与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智慧的心灵之旅,课堂呈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风光无限。

(二)自由。没有精神的自由,就不会有创新和创造的自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感受到自由,才能自觉主动地质疑、探求、展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澎湃,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自由释放,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力资源,把握好教学生成的解决,才能在不可预知的有价值的交流中提升教学的智慧。这样的课堂,有非常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和空间,教师自由地“触类旁通”地点拨;学生自由地“心游万仞”地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张扬,创新应运而生。

(三)自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卓越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天地,而不是教师给予的场所。教师要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试、去悟,去以大观小,以小窥大,领略所学的精妙。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励、唤醒、鼓舞,就是想办法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与需要。这样的课堂,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有自主自信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气氛,学生有做主人的真正感觉,才能享受学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创造的灿烂与魅力。

三、“四生”――卓越课堂的生态文化

课堂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小小的生态系统,必须顺应自然之境和自生之律,呵护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地生根发芽、拔节长叶、开花结果。

(一)生命。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具有生命意义的、焕发生命活力的人生体验。卓越课堂必须视每个学生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生命的发展。教师要在精彩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生态活动的交互过程,让知识活灵活现地通达每一个学生心中,促成学生知识的记忆和生命的成长。生命的课堂必须师生平等,氛围和谐。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关注学生存在的物理生态,又关注学生活动的精神生态,更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形成,实现每一个学生心智发展的完整性、具体性、独立性。

(二)生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认识事物从感知开始,而感觉器官参加得越多,认识也就越鲜明、确切。从这个角度讲,教师最重要的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顺应其认知特点、生命特征,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表演情境、实践情境等,把关注学生知识、情感、能力、智慧的形成,放置于生活化、情趣化的课堂生活中,放置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中,使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效、经济地高度融合,使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在碰撞中融合构建并真实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这样的课堂,便呈现出一种“生命态”的“情趣”,以趣生情,以情促智,情智共生;这样的课堂,就是学生处于“悱”“愤”状态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卓越课堂。

(三)生动。生命的成长是鲜活而灵动的,生动是生命成长的一种状态。卓越课堂要充满灵动、灵活、灵性,充满学生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气息,就必须多维互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吸纳整合等,实现知识的建构;教师要善于利用“现场资源”,促进教学“现场生成”,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摩擦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文献补充、自制教具等传统教学手段,还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参观感悟、实践体验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提升学习境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生长。生命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成长。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生命成长。从生命的层次、从动态生长的角度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就不应把学生看成一无所知的被动接受者,看成一味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课堂真正变革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和谐、自由、完整的发展。因此,“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生态的,“共生长”的课堂才是卓越的。卓越课堂要用以情激情、以情唤情,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促进学生情智和谐、情智共生;让学生既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培养能力,形成习惯,陶冶情操,激活创新,最终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培养目标。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体育专业自荐信(收集9篇)
  • 下一篇:三级人力资源管理(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