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收集3篇)

时间: 2024-08-22 栏目:办公范文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篇1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3年)》明确指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所建造的道路、桥梁、隧道等建筑工程,是投资巨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于施工企业及相关责任者来说,重大的质量问题就是灭顶之灾。为此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下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防治策略。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但是由于配比原因和后天原因还是形成一些病害。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一般来说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荷载型裂缝;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

1、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一是网状裂缝(龟列)。是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似龟纹锐角多边形小块。造成这样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而引起的疲劳裂缝。二是纵向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纵向裂缝一般出现在管沟及施工接茬位置。沥青砼路面纵向裂缝的开裂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冻胀及路基沉陷造成的,究其根本是管道渗水和回填夯实不够;其次是摊铺时未按操作规程施工,达不到密实度,行车后形成纵向裂缝;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或施工接缝质量或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三是横向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产生的裂缝。四是反射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半刚性基层收缩产生的反射裂缝。另一种是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缝和接缝的反射所造成的。

2、沥青混凝土路面泛油病害。泛油说的是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例偏大地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3、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车辙的产生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先天因素说的是沥青混合料和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后天因素说的是施工、交通、气候等原因的影响。

二、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策略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1、防治裂缝早期病害的策略。根据纵向裂缝形成原因,一是在路基施工过程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二是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三是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施工质量不高而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2、防治松散早期病害的策略。沥青混凝土路面松散早期病害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强度不足、压实度过小、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而造成的。为此在施工中要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同时要对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严格控制。

3、防治泛油早期病害的策略。沥青混凝土路面泛油这种病害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油石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配合比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一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泛油处治方法。在轻微泛油的路段,可撒上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在泛油较重的路段,可先撒上5~10mm粒径的碎石,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二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处治施工要点。泛油处治时间应选择在泛油路段已出现全面泛油的高温季节,并在当日气温最高时进行。撒料应顺行车方向撒,先粗后细;做到少撒、薄撒、匀撒、无堆积、无空白。禁止使用含有粉粒的细料。采用压路机或引导行车碾压,使所撒石料均匀压入路面。如采用行车碾压,应及时将飞散的粒料扫回。

4、反射裂缝防治策略。一是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最好先铣除原有路面后再进行加铺;或者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以减少反射裂缝;二是适当控制基层材料中粉料的含量及塑性指数,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三是基层施工尽可能使混合料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并且碾压充分;同时要加强对已完基层的养生。

5、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早期病害防治策略。预防形成车辙的措施,首先要从设计、用油质量和比例及施工质量控制抓起,严格控制超限车辆的通行,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路面车辙的产生。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当前来看有设计方面、还有施工方面,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长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郭忠印.沥青路面施工与养护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223.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精益制造;控制策略;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9-0098-02

0引言

精益制造是目前生产管理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节省资源,消除浪费,以最低的库存水平实现最高的产量,以最低的库存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精益制造控制策略有三种:KANBAN控制策略、CONWIP控制策略和混合策略。这3种控制策略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如何正确选择这三种控制策略以实现最佳制造水平,是目前实施精益制造中的一个难题。本文比较了三种控制策略的优劣,对三种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1KANBAN控制策略

如图1所示的KANBAN控制的机理过程,可以看出,在精益制造的整个过程中,如果要利用KANBAN控制策略来实现生产,那么机器启动预备生产必须等到KANBAN开启之后才能够生产产品,它的步骤是:首先,由于整个KANBAN都与缓冲库存所指定的产品有关,才不会生产出多余的产品。为此,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循环的KANBAN决定缓冲库存的多少。从上一层得到原材料,在进行生产加工后将整理好的物料与KANBAN进行相关结合,再把他们放到下一步的缓冲库存中进行处理。此外,如果在加工的机器在上一层得到原材料进行加工,之前附加在原材料上的KANBAN便与原材料分开,再重新回到上一层来拉动上游机器进行生产加工。

2CONWIP控制策略

基于KANBAN控制的局限性,有人在Pull和Push两种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CONWIP控制策略。具体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图2CONWIP控制策略

CONWIP控制策略是按固定制品数量来进行生产加工,它也是Pull系统。它是根据客户的现实需求来筹划生产加工的,在这方面它与KANBAN系统相似。同时,它仍然是基于卡片的控制系统。CONWIP只可能在生产加工的初始阶段投入到看板,而看板则流转在加工中心之间,加工中心使用Push控制策略,一直到最后生产的产品发运,看板就重新归到最初阶段。

CONWIP系统为了预防过多的原材料进入到生产线流程中,最开始的工序采用的是拉式控制,采用这种控制有利于减少库存费用、最终制品量以及制品库存。为了确保后续工序进入生产线的原料可以及时加工,满足生产的需要,合理的利用机器,采用的是拉式控制方法。

3基于KANBAN和CONWIP的混合控制策略

基于KANBAN和CONWIP我们发明了混合控制策略,混合控制策略与KANBAN控制系统有诸多相同点,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成品库存与卡片分隔的过程中,回到的是第一台机器的不是回到最后一台机器。此外,KANBAN在缓冲区和加工机器之间循环,缓冲区的大小与循环的KANBAN数量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由此,我们知道混合控制策略以CONWIP控制为主,而以KANBAN控制为补充。在正常生产时,将成品库存量进行控制,卡片与已经完成的产品分开,又到达第一台机器处,与等在后面的还没有交的订单再进行结合,来推动整个过程的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卡片快速传递到下游机器中从而使产品累积在瓶颈处的工序,生产节奏是在调动瓶颈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缓冲库存的整理来调整。最后再按节奏拉动原材料投料进行生产,这样可以使整个生产流程更加流畅,这些方面跟TOC理论的DBR控制策略非常相似。

4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采用KANBAN控制策略时,由设计决定产品的结构和加工工艺,这样在产品制造的时候缺乏调整空间;而且,通常情况下,KANBAN不能承受加工时所产生的波动和设备故障,从而导致引发能力的不平衡。

威力有效防止过多的原材料进入到生产线上,在使用CONWIP控制策略时,初始阶段的工序使用拉式控制。对于后续工序,则使用推式控制,则生产线上的原料可以得到快速补充,因此在适用范围、库存量的控制、顾客的满意水平相较于KANBAN控制有很大的优势。CONWIP控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它不能独立的控制每一缓冲区域中的制品数量,这种情况使得在生产力不足时,制品数量还会达到较高水平,从而导致成品的数量无法控制。还有就是,CONWIP系统如果要达到跟KANBAN系统相同的产量只能采用较大的缓冲区域。

KANBAN是循环在加工设备和缓冲区,缓冲区的大小由循环的KANBAN的数量决定。其中,混合控制策略、KANBAN控制系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在卡片与成品库存(FG)分离时,并不是回到最后一台而是回到了第一台加工设备处。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两者在处理故障能力上有明显差别。由于混合控制系统有较大的缓冲区域,为此,其在出现故障进行处理时,无需整条生产线停止工作,人们还可以从成品库存中得到一部分生产产品;而在故障处理完之后,还会有大量的输入缓冲区的制品,得到加工来补充成品库存。很显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生产,不会增加整个生产线的负荷。与此相对应,在KANBAN控制中,如果出现生产故障时,整条生产线都将不能继续进行生产;而在消除故障后,整条生产线也只能通过增加工作负荷,来弥补处理故障所消耗的生产时间。

5结论

为了较好地控制制品数量,KANBAN控制策略采用的是限制原材料进入生产线。而在生产线末端,为了使机器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的是CONWIP控制策略。因此,结合了KANBAN控制策略和CONWIP控制策略的混合控制策略,可实现精益制造想要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实施精益制造的最优控制策略是混合策略。

参考文献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篇3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结合XX市某市属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实际情况,分析总结目前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现状

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掀开了国企混改的大幕。党的报告进一步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到新的高度。

2019年1月,知本咨询国企混改研究院在第六届杨杜论坛暨知本峰会的《2019中国国企混改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国企“混改”呈现出新的态势,整体呈现两个转变,即国企混改已由“政策”向“行动”转变,由“混”到“改”转变。除了国家层面的“双百行动”,2018年,各地也加快混改,不仅试点发力,更呈现批量推动态势,各地国企混改围绕各区域产业特色深度混改,尤其是山东、山西、天津、浙江、辽宁、广东等地推动混改力度明显加大。

近年来,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提速。根据国资委数据,XX年1—9月份,中央企业各级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超过X。目前央企混改比例达到X%,比X年混改企业的数量增加了X%。在XX年期间,各省(区、市)实施混改企业超过X项,引入的非公有资本超过X亿元;中央企业实施混改X项,引入非公有资本超过X亿元。

目前,国有企业混改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企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面临新的挑战。

二、J公司混改面临的困境

(一)J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形式化。J公司作为一家國有企业,其董事会、股东会的决策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均由M公司决定。导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所完善但没有落到实处。公司的战略发展、重大投资决策受限于上级公司,其投资项目需在M集团批准同意后方可启动。而M集团近年来对战略定位也进行了调整,将投资重点放在其他领域。基本上停止了对J公司的投资,导致J公司错过了发展机会,没有完成其制定的产业布局。2.资金短缺,作为一家风场投资建设企业,投资项目需层层审批,最终决策权在M集团,且投资资金单纯依靠上级公司M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和贷款担保。从M集团战略角度考虑,其今年以来融资授信也逐年趋紧,且其有意重点发展领域,J公司投资所需资金较大,投资回收期长,短期内内无法收回投资收益,不能优先获得投资计划。3.核心人才流失严重。鉴于上级公司对J公司的战略定位,其对J公司的资金投入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导致J公司核心人才流失严重,进而影响公司的研发能力。

(二)J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初步方案

1.战略合作者的选择标准:通过本次战略重组,借助双方优势,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本、产品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实现供应链整合、产业互补、机制体制创新、客户资源整合等协同效应,通过整合双方资本和客户资源(包括风电场资源、风电设备市场、风电后服务市场、风电轴承等关组件市场),实现风电从关键部件研发制造,到风电整机研发制造、风电场投资运营、风电后服务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整合,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实现公司的稳步扩张和新的业绩增长。2.股权比例的确定:根据XX市国资委印发《XX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除市政府和市国资委要求的战略性持股、主要涉及重要行业、关键领域以及首都功能定位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应该保证国有股东控股地位外,不设国有股权持股比例限制,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结合M集团目前的战略定位,决定转让J公司的控股权。

三、结合J公司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位思想畏惧改革,“不想改”导致改革动力不足问题。

一是被列入混改试点名单的企业,有的不是企业主动上报的,而是上级主管部门主管单位指定的,甚至有时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就把部分企业列入试点,进而导致试点企业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甚至推诿扯皮。二是决策者害怕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负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策者通常是无直接利益的政府部门或者上级国企负责人,如果不进行混改,即使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成为僵尸企业,对他们来说也不需要承担责任;而若实施混改,整个过程涉及资产评估、定价交易、资本运作等环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就要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决策者最担心的就是因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承担责任。

(二)战略合作方的选择对于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至关重要,部分企业面临找不到与之高度匹配的战略投资者的困难。

在混改所有制改革时,要求引入的战略合作者能与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优势互补。

(三)目前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找到合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主要是其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进行混改,而可提供参考的实际案例也不多,且每个企业的实现情况不一样,导致其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混改方式。

究其原因,核心问题是企业混改所有制改革顶层设计存在漏洞,基础不好;实施缺乏准备,操作不当。

(四)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只是“为混而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企业虽然引入了民营资本,但这些资本占混改公司的股本比例很少,话语权很小,无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改后的公司经营机制仍按国有企业原来的“老一套”实行,导致混改效果未达到最初设想,无法发挥“1+1>2”的作用。

(五)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必会对原国有企业的员工岗位和工作机制进行调整和安排,员工担心引入民营股权后,其原来的国企“铁饭碗”是否保得住,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尤其是部分企业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需要根据公司发展“分流安置”部分员工,导致员工的担忧和抵触情绪更为明显。

四、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

在引入民营资本后,要优化公司“三会一层”制度,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组织的权责关系,改变“花瓶董事”局面,充分发挥党组织、职代会和工会的作用,形成协调运转、权责对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决策效率,使企业决策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有吸引力的混改方案,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从而甄选出在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与之高度匹配的战略投资者。

近年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越来越多,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有限,因此,只有制定有吸引力的方案才能找到投资合作意愿强烈、优势互补、具有高度战略协同性的合作伙伴,形成合力,到达“1+1>2”的效果,进而增强混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促进、共同發展。

(三)做好员工思想和安置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利益。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时,不仅要关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员工的利益,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要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了解员工的需求,做好混改后的思想引领工作,注重保障企业职工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二是涉及职工安置的,一定要妥善做好员工的安置问题,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安置事项的,安置方案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确保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跟踪审计的重要性(整理2篇)
  • 下一篇:保洁工(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