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强化合同管理(收集5篇)

时间: 2024-08-25 栏目:办公范文

强化合同管理篇1

总体来说,企业的规模决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投资.根据国内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可以将企业经验曲线中的创建期、成长期分解成:创建初期;创建后期;成长初期;成长后期,这样四个阶段,这样细分的考虑是基于我国企业的主要群体,正处在前三个时期,在这些阶段中企业的动荡是明显的,发展是不太稳定的,如果按照经验曲线的划分方式(创建、成长、成熟、衰退),势必许多发展中的现实状况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生命周期中的创建、成长阶段划分成了上述的4个阶段。

企业规模-人员因素

企业管理的复杂度与人员规模有非常大的相关性,一般消费类制造企业的人员分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制造工人,二为营销人员,三为综合管理人员,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实际上是与这三类人员管理的复杂度紧密相关,企业越大、管理越复杂,这是一种基本现象。

无论企业是采用哪种组织结构,职能型结构,还是矩阵型结构、混合型结构,抑或是扁平化之后的结构,这种复杂度与人员数量密切相关的状况还是依然存在。所以人员规模是决定企业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这里将企业人员规模化分成了4个层次:企业创建初期的100-500人;企业创建后期的500-5000人;企业成长前期的5000-20000人;企业成长后期的20000人以上。请读者注意这种划分并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和领域之间,人员规模有可能区别很大,所以这里的四个层次的划分,仅作为参考,根据读者所在行业的情况,可以划分成更加准确的人数。

企业规模-营业额因素

企业规模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是营业额,在这里并未把企业资产作为指标,也未把利润作为指标,其真实想法是:营业额是衡量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财富》杂志评选的不是“世界500强”(重点强调利润与其他财务指标的关系),而是“世界500大”(重点强调营业额),这是因为这个指标非常直观,更易于让人去了解,它完全能够表达出企业规模,而从利润的角度所看到的“强”,并不能够表达出它的规模状况。像那些传统行业,它的营业额很高,人员很多,但利润普遍较低;像那些新生代行业,它的营业额不高,但是它的利润却普遍较高,就像信息化领域的ORACLE公司和SAP公司,如果按照营业额排列,它们的名次是靠后的,而按照利润排列,它们的名字是靠前的,但是它们的规模远远比同等营业额的企业规模要小许多,为此这就是不选择利润作为表达企业规模的指标的原因。

这里按照营业额的大小,将企业分解成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创建初期的2000-10000万元;企业创建后期的1-20亿;企业成长前期的20亿-50亿;企业成长后期的50亿以上。这样的营业额化分是按照中国企业的实际规模来确定的,如果按照西方企业的规模来看,我们的企业规模则比他们所定义的企业规模小了5-10倍,因此这个指标的划分是我国企业规模现状的直接体现。

投资强度的建议

我国企业信息化投资强度存在普遍偏低的现象,与西方企业的投资占到营业额的10%的信息化投资相比相差很大。按照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投资规模和与企业想要实现的信息化目标而言实在是太小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点投资强度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投资额没有上去,许多可以成功的信息化项目为了追求所谓的价廉,造成了许多本应该成功的项目没有成功。

投资强度实际上是为避免我们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而提出的,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化投资的概念的了解是不足的,有时为了节约10-20万元而斤斤计较,这造成了“投资节约了,项目趴下了”,这是因为投资的减少把那些优秀的公司给吓跑了,从总体上来看,投资失败的风险在无形之中加大。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风险的存在呢?这必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数据依据和参考,要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企业在不同阶段所应该有的信息化投资强度,为此依据上述四个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不同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强度。

四个阶段的投资比例分布基本处于无规律状态,形成这一状态的基本考虑是:在不同阶段,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小型公司的投资和大中型企业的投资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企业与内地企业是不一样的,大城市的企业与小城市的企业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设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投资区间。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在现代社会竞争面前,一个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已经开始制约与影响企业的发展,从宏观角度上看:“投资于信息化,也就是投资于发展”,它的前提必须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过程,否则这种投资也是一次失败和对于发展的阻碍。为此有必要对这四个阶段投资额的划分设想作些解释。

作为50亿元营业额以上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的因素,要实现管理的有效和信息渠道的畅通,必须要使用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它的管理将成为一团乱麻,上级不知下级、渠道不知总部、外部(联盟企业)不知内部企业现实,这些都将造成物流的混乱、资金的混乱、渠道的混乱、市场的混乱,最终导致全部信息的混乱。为此,这种规模的企业没有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不可以想象的。

一个企业(非垄断行业的企业)在国内的市场经济状态下能够发展到50亿元以上的规模,它就无法让信息化软件和咨询公司小视(不能够轻视企业管理的水平)。事实上,这类企业都有一批才智双全的战略管理者,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热衷的,对于战略的执行是坚决的,他们根据战略要求一般都已经制定了一整套的信息化战略体系,所以它的信息化发展步骤相对稳定。这类企业为了实现信息化的成功,它的投资比例必须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比例上,所以在这里投资强度放置了5%的比例,这个比例与国际公司相比,略显偏低,但基于国内信息化现实,这个比例是适合的。

对于规模20-50亿元左右的企业,建议投资规模设置从初期的2.5%左右,逐步向5%的比例过渡,这类企业普遍处在成长阶段初期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区间中,企业的战略方向与目标并未初步形成,因此,这个时期企业管理的基本核心落实在企业的基础管理,诸如:强化业务流程规则的统一,强化管理制度的统一,改善企业成本结构,强化渠道管理和销售管理,强化采购管理,提高制造能力和设计能力等一系列不具有鲜明战略体系的基础管理工作。

这种工作加强的初衷,是由于规模的日益扩大,基础管理如果出现问题会全面拖累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的企业管理者都不敢放松对这些内容的重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个时期的企业宗旨与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提高,同时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一段信息系统应用之后,企业的员工在心理上已经愿意接受企业的新思维、新工具方式下的管理,并且在他们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已经遇到许多手工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强化管理控制、强化管理细节、强化市场信息的采集,比如竞争者信息的采集,比如产品设计的采集,比如供应商信息的采集等等,这些内容已不单纯是涉及一个部门的业务,而是多个部门协同的业务。

由此,在这个区间中的重点工作是以强化管理和建立部门协同为主要核心,而这类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就是建立部分全新的系统和改造原有一些系统,从而确保这一阶段信息化目标的达到。那么这个区间中的信息化投资总额将无需太高,大约保持在2.5%-3.5%之间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目前国内企业中,达到1-20亿左右的企业不在少数,从全国的总量上来看,这种中大型规模的企业数量应有数万家之多。对于这类企业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快速发展和高速扩张的新生代企业,一种是处于停滞状态下的传统思维管理下的企业,一种是处于竞争困境中的企业。对于这三类企业都有迫切地的信息化需求,处于困境和停滞状态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推动来改变被动状态和实现新思维新构想的转换,而快速发展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的引入全面提升企业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基础管理的加强。由于不同企业所处的状态不同,对于信息化的需求的初衷就产生很大的差异,在这种差异下会形成多种不同的信息化需求,作为软件系统必须要按照不同企业的需求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这是一个企业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的时期,它所面临的信息化初期的困境是明显的,它要投入的资金也同样是不小的,只有企业认识到难点后的决心,才可以为这个阶段的信息化成功铺平道路。因此建议在这个阶段的资金投入应当达到5%甚至更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第一次体系变革后信息化应用成功。

对于2000万-1亿元以上的企业,建议投资强度放在5%-10%这个比例,定义这个指标的原因,是希望从企业建立之初起就开始强化信息化观念,这种强化不但在企业基础管理上会有所提高,更核心的是让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就脱离不了信息化在企业流程与管理方面的紧密耦合,促使人员观念的彻底转变,为下一个企业发展高峰奠定基础。

软件规模的选择

从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在信息化进程中实际存在4个软件管理时期,单体(单体化软件)管理时期、相关(相关化软件)管理时期、初步集成(初级集成化软件)管理时期、集成(集成化软件)管理时期。

单体管理是指:财务系统、工资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没有互连和任何数据共享,所有的系统是独立运作的,它们之间没有形成接口和数据交换体系,由于系统的孤立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单体管理时代。

相关管理是指:营销管理整合、制造管理整合、仓储管理整合、行政管理整合、财务管理整合、服务管理整合,局部体系下的数据管理整合。在这个时期是将单体管理时代所涉及的软件功能升级,把每个单体系统中所包含的内容外延扩大,使每种管理所涉及的子系统实现整合。如在笔者的《DRP营销信息化》一书中所谈的营销信息化、实际上就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分销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营销系统,这里所谈的整合,是指将同类系统实现集成,所以称之为相关管理时代。

集成管理是指:营销管理整合、制造管理整合、仓储管理整合、行政管理整合、财务管理整合、服务管理管理整合,局部体系下的流程整合、管理整合、资金整合、时间整合、资产整合之后,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将非常漫长,快则2、3年,慢则4、5年,所以将集成管理分成初步集成管理、集成管理。初步集成管理,在系统的耦合度上相对弱化,而集成管理是一个高耦合度的集成。

强化合同管理篇2

Abstract:Inrecentyears,duetofiercemarketcompetition,constructioncompaniesmostlypayattentiontocontractmanagementtasks,andignorethedynamicmanagementofcontracts,resultingintheinterestslossofconstructioncompanies.Contentmanagementistocontroltheproductionfactorsthatinvolvedinthecontractoperation,soastoimprovethemanagementlevelandactivelyresolveenterpriserisk.

关键词:合同内涵管理;规范管理;化解风险

Keywords:contractcontentmanagement;standardizedmanagement;toresolvetherisk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79-01

0引言

合同管理在项目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双方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双方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合同进行,合同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是规范和平衡双方经济关系的重要支撑点。

1当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合同意识淡薄面对激烈竞争的水利建筑市场,只注意经营承揽任务,缺乏对施工合同内容和条款的认真研究及对策,而是先干后说,边干边说,为后期工程管理和索赔留下隐患。

1.2忽视合同执行管理施工企业重视合同的签订,忽视合同执行管理,没有对合同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动态分析和管理。针对业主不规范的市场行为,缺乏有效的规避合同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2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合同的内涵管理

所谓合同的内涵管理,就是依据合同对施工企业各生产要素(施工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人员素质能力)的要求,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合同会审水平、管理水平、执行水平,增强施工企业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制度意识。[1]

2.1提高合同会审水平合同会审是合同成立的源头和基础,也是预防合同执行风险的重要屏障,提高合同会审水平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是明确各自职责,确定责任人,建立起合同的评审、起草、会审、审核、审批制度,严格程序管理;②是参与合同会审的各部门都要针对合同执行时期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风险处置预案;③是在合同审核阶段增加法律方面的考量,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合同,要聘请专门的法律人员对合同及合同风险处置预案进行审核、把关,做到合同文字表述准确、明白,合同风险处置预案切实可行。

2.2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目前施工企业与发包方合同的签订往往由经营开发部门完成,合同的具体实施工作由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负责,而与专业分包队伍、劳务分包队伍以及材料、设备分供方的合同签订,则由施工企业的工程、劳动、材料、设备等职能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在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往往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可能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很难对合同的履约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2]

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就是将目前合同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具体说就是将静态的合同文本内容具体化和实践化,对合同实施进行全程的动态跟踪和监控,及时修正和消除现场施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管理隐患。

3为保证合同内涵管理的创新及实施,施工项目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建立合同运行信息回流制度由于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是野外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现场施工管理基本上是项目经理说了算,施工企业高层管理鞭长莫及。要想及时发现和消除合同管理的风险源,约束项目经理的权力,使其行为统一到施工企业高层的工作策略上来,就必须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变革,当前高速发达的互联网已超越了物理上的时空界限,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合同运行信息回流制度,[4]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3.2健全机构,统筹管理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涉及到公司的生产经营、预算、施工管理、质量、安全、计量、决算、财务、设备、队伍管理等诸方面,现在一些水利施工企业大多把合同管理放在生产经营部门,没有独立的合同管理机构,组织机构的缺失造成合同管理的不到位,突出的表现是招投标组班子,合同中标散摊子。合同执行不力、基层管理不到位导致施工企业利润流失现象非常普遍。为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突出合同在施工企业的地位,强化合同在施工中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不仅以合同约束对方,同时也以合同约束下属,提高合同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3.3实行以工程签单为重点的规范化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施工现场,而各种施工变更、图纸变更往往是业主和承包商利益交锋的焦点,大的风险源往往也在这里,施工企业为维护自身权益,防止利益纠纷造成利润流失,就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针对容易引起利益矛盾的环节和工作点,对所有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制度大于人情”“一诺千金”不如“一字千金”[5]的观念,不搞下不为例,不搞先干后说。

4结语

强化合同内涵管理,其实质就是对施工企业中进行素质提升,因为只有自身素质提升,才能更好地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源,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林红梅,张浩.关于加强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8,(2).

[2]程含春,杜四勇.筑牢分包合同管理之堤[J].施工企业管理,2006,(12).

[3]杜振军.项目施工合同管理要略[J].施工企业管理,2007,(9).

强化合同管理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甲方风险控制

目前,我国企业的基建工程合同管理水平和国际先进企业的基建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强化对基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尤其是甲方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能够解决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合同管理组作为整个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对整个项目的正常运行与建设目标的实现起着直接的影响。

1.合同管理体系

按照甲方实际情况,建设和规范以合同管理为中心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解决基建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问题的基础,也是全面提高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水平的首要选择。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设立合同管理机构。把合同管理工作与法律审计部门挂钩,对于管理阶层较多的单位,各阶层需要独立设置合同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造价审定、工程技术以及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以此为全面审核合同和监督合同执行过程提供基础[1]。

其二,进一步完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制定合同调查、起草、审核、协商、审批以及评审等制度;制定规定事项报告与定期检查制度;制定合同的内部审核制度;明确合同的管理程序;完善合同的风险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与合同责任制度等。此外,甲方还需要按照具体管理情况对合同管理权限进行调整[2]。

其三,完善工作程序。合同的签订需要通过合同管理部门以及有关部门的评审、签字确定,才能够办理用印手续,避免管理工作发生失控情况。如某单位的审批流程:①采购办草拟采购合同单位法制处出具法律意见书(单位内律师或顾问出具)采购办主任(基建办主任)审核财务处、监审室会签采购办主任审核/分(协)管基建工作的领导审核。②主要领导授权签订合同、合同标的总价在1000万元以上(含)重大项目经党组集体会议研究或圈阅决定签订合同。通常情况下,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盖基建办印章,由基建办主任盖章或签字。但是,特殊情况(有规定或异议的),合同可以由单位名义签订,使用公章与法定代表人章,盖章程序为:凭合同事项内部签报批件盖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签章。这样层层把关,严格控制,保证合同签订合法合规,不出或少出纰漏。此外,在合同实行结束后,需要做好总结工作,以此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其四,编写工程项目合同的评审指南。为确保合同评审的客观性、规范性与科学性,要求对有关规定与要求进行整理,为编写评审指南提供资料。

其五,严格进行阶段性合同监督审核工作。在合同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包括工程管理、预算、招投标以及物资采购等部门在内,对投招标、签订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等所有环节进行定期监督和审核,及早发现与更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对合同可能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3]。

2.基建甲方加强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对于风险管理要从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入手,制定规章制度以此明确分工与职责,并规范与协调相关工作;建完善合同风险的控制组织体系,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以此全面覆盖基建管理的所有部门(例如某单位建立招投标及合同签订事前事后的监督审批机制,实现了法律、财务、监察、基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建立档案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负责人,对合同资料与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保存,以此完善工程资料的文档系统,从而加强风险管理。此外,对合同主体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并选择工程条款;对合同的履行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加以解决,避免由于出现风险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

3.基建甲方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绩效管理

我国基建工程项目的合同绩效管理,是按照不同基建工程项目的不同环节与特征,在遵循一致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动态协调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将绩效管理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并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完整的合同绩效评价体系。而评价指标主要分成绩效指标与结果绩效指标这两类。其中项目行为的绩效评价指标指的是合同管理相关部门的行为与态度,能够分解成合同的管理部门、工程的管理部的二级指标。而结果绩效指标指的是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效果和技术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此外,合同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每个项目中影响合同绩效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适应每个项目的合同绩效评价体系。招投标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社会性强的系统工程,在基建项目合同绩效管理过程中,遵循公正原则、公开原则与公平原则。

4.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作为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对基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深刻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合同管理的新方法,甲方需要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全面提供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唯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基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也才能提高本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晓红,秋关根,雍承鑫.高铁四电项目合同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0(05)160-163.

强化合同管理篇4

关键词: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大,工业企业只有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在社会中立足,面对当下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现代化信息的科技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才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一、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工业企业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激烈,合同管理也必须要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应对一些危机,因此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面对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能够为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规避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走向正规化的轨道,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新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采用信息科技能够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解决传统的合同管理的漏洞,实现工业企业合同管理新的飞跃。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纷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使得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实现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轨道,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适应当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能从繁重的合同管理中解放出来,促进合同管理更加有序、规范、科学。最后,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合同的安全不被泄露,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合同涉及到很多的机密,一旦泄露,就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加强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确保合同的安全,这样就能维护到企业的重要信息不被窃取,从而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合同管理存在着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由于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采用传统人工维护的方式,在合同的草拟及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脱钩,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落后,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尤其是违背法律的相关规定,这样就会导致合同管理失去效应,导致合同失效,从而损失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建立合作的模式。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导致了信息化的水平比较差。由于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合同管理的能力、操作的能力,但是当下在工业企业中,合同管理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或者是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在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水平比较差,无法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使得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工业合同管理的有序、合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合同管理的水平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最后,合同文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影响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期间会受到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合同的实施过程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合同在后期的费用往往会增大。需求企业盲目的追求快速签约,对合同谈判过程中讨论的内容和范围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合同附件,不重视合同的草签,对工程价格条款、工期和维修,合同中需要完善的条款,如违约金和工程提前资金的规定不明确,这种合同订立过程中不严谨,责、权、利划分不清楚,本身就存在缺陷,在今后工程在实施过程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经济损失等现象。

三、提高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举措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探索。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必须要加强培训,通过参观考察或者是在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进行合同的管理和维护,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工业合同的管理方式,能够维护合同的合规合法性,而且能够保障合同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工业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另外,合同管理人员也必须要熟悉本企业的业务,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合同,仔细按照规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其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了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的方式,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因此需要工业企业要增加投入力度,不仅要加大人员投入,而且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使得合同管理能够采用现代化信息方式,并且增加合同管理的水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引进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才能够增加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最后,严格按照合同的规程、流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实施。为了确保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必须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制定流程,确保合同的合规合法,同时严格审阅合同的细节,确保合同的规定符合实际的工程操作,这样才能够使合同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尤其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条文制定时,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流程进行工作,要经过仔细的讨论和严格的把关,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另外,在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合同价款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由于外部环境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等。所以,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应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解决好项目上的合同纠纷,按期做好合同索赔工作,办理好工程变更,价款结算工作。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取信息化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要采取多方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面对当下的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必须要采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等方式,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信息化合同管理的意义,实现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工业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冯霞,苏晓婷.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采购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校医,2016(10).

[2]张妮丽.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我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3).

[3]江丽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以江铜财务公司为视角[D].江西财经大学,2016(13).

强化合同管理篇5

在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要点中,法律要点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招标采购得到的相关物资而言,按照法律相关要求,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规定时间签订合同,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能延长签订时间。对于招标采购得来的相关物资而言,在签订合同前,要以相关资料作为重要依据,这些资料不仅包括中标通知书,还包括相关合同条款、招标规范文件、招标文件、澄清文件和货物清单等;对于不是通过招标采购得来的物资而言,要在确定物资采购结果后签订合同,合同签订的依据主要是与结果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对于招标采购得来的相关物资而言,要保证书面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与中标者的相关条款一致,还要保证和招标文件具有一致性,不允许签订不具有实质性的合同条款。

2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模式

至今为止,电网企业物资合格管理模式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在最初的电网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对物资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没有实现统一化管理,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主要应用招标采购管理模式,物资签约对象即项目出资单位。目前,在电网企业中,物资集约化制度和体系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对合同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实现了物资集约化管理,省公司主要负责合同签订和合同结算工作。经过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分批次采购合同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已经实现了统一化目标。在电网企业中,关于物资采购的相关文件非常多,这些文件都是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当前的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应用电子平台,对签订流程进行系统固化,实现招标全自动化,促进合同文本智能化生成。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尽量实现签约文件简单化,明确相关商务合同和条款中主要的签订依据。

3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流程

3.1系统流转

在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中,管理人员主要依照中标结果和物资合同制订,合同应符合专业模板,供应商在经过在线审核确认后,将合同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输入ERP系统,最终形成订单。在此过程中,合同审批工作得到了落实。

3.2书面合同的签订

在完成系统流转环节后,供应商应带着相关信息和文件前往专业服务大厅签订合同。在签订前,相关承办者要加强对合同相关信息的审核力度,还应派出代表人员进行合同签订或加盖公章。

3.3合同履行

在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后,要有效履行合同,要健全电网物资合同管理机制。在建立系统化台账后,应加强对招标过程、履约过程和结算等过程的管理,实现供应一本账系统化管理。

3.4健全物资调配机制

要在省公司有效建立物资调配机制,完善物资调配部门。调配部门要加强对各个项目和工程业务的管理,完成物资的供应和安排工作,对物资供应的相关情况进行调差分析,加大监控力度,保证供应商正常履约,加大对物资到货情况的管理力度。

3.5健全调度机制

物资调配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建立物资调度机制,定期进行供应规划,制订物资到货计划,定期开展履约协调会议,对物资发货情况进行合理调度,及时掌握物资运输情况。

3.6健全预警机制

在物资供应中,健全预警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大对物资供应情况的监督力度,做好及时预警、跟踪,实现履约保障目标;要不断增加预警功能,合理进行预警参数设置,实现全方位监控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预警问题。

4未来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重点

4.1落实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加强采购管理

在电网企业中,要想加强物资合同管理,就必须加强计划管理,从保证物资管理各个环节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合同签订效率和合同后期履行的安全性;严格遵循相关管理标准,按照合约制订方案、确定物资采购时间和交货时间;加大对文件信息的审核力度,健全物资供应审查机制,应用闭环管控方案。

4.2有效解决合同变更问题

在物资合同后期的履行中,合同变是导致合同履行不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物资合同变更的主体应当是管理部门的人员,并开出规范化的技术变更单。企业物资部门严格按照技术变更单上的相关内容确认合同商务变更单上内容的合理性,且签订的对方应是物资供应商。

5结束语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畜牧业分析报告(收集3篇)
  • 下一篇:保育员岗位工作职责(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