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畜牧业分析报告(收集3篇)

时间: 2024-08-25 栏目:办公范文

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篇1

l.1编制目的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体系,指导和规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的危害,确保我省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l.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l.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生产严重损失、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扑灭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行分级管理。

1.4.2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各级人民政府要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1.4.3预防为主,群防群控。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并根据需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情况要及时分析、预警,做到疫情早发现、快行动、严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要依靠群众,全民防疫,动员一切资源,做到群防群控。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l.1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

省人民政府成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省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单位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作出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重大决策。

指挥部下设畜牧办公室,挂靠省农业厅。其职责是负责按照指挥部要求,制定具体防控政策,部署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工作,并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按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l.2市、县两级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市、县两级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治指挥部由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同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市、县两级指挥部统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做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2.2.2日常管理机构

省农业厅负责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协调、管理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2.2.3专家组

省农业厅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家组。市、县两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需要,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技术小组。

2.2.4应急处理机构

2.4.1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主要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开展现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疫病监测,对封锁、隔离、紧急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的实施进行指导、落实和监督,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2.4.2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加强对出入境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验检疫、疫情报告、消毒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和宣传教育等。

3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3.1监测

全省建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省农业厅和市、县两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3.2预警

各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3.3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b.畜牧兽医相关科研院校;

c.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d.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e.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f.有关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等相关单位;

g.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兽医人员;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的兽医;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人员。

3.3.2报告形式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告疫情;其他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

3.3.3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县(市、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县(市、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农业厅和农业部报告。省农业厅应当在接到报告后的1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立即按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确诊,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能确诊的,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确诊结果应立即报农业部和省农业厅。

3.3.4报告内容

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的动物种类和品种、动物来源、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是否有人员感染、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4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的原则

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事发地的县级、设区市及其有关部门和省直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出应急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要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对势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疫情,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疫情,应相应降低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地方,当地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情况通报后,要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应急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上一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4.2应急响应

4.2.1一般突发动物疫情(Ⅳ级)的应急响应

(1)疫区县的应急响应

疫情经初步认定后,疫区所在地县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立即启动预案,所在地指挥部立即投入运转,通报情况,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疫区所在地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随时掌握疫情态势及有关情况,并上报设区市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省农业厅。

(2)设区市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响应

协调和指导疫情控制和扑灭工作,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部署做好疫情监测与预防工作,组织有关专家赴现场,指导、协助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及时向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县(市、区)通报疫情。属于人畜共患病的,应通报同级卫生部门。

(3)省农业厅的应急响应

根据疫区所在地县级指挥部的请求,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赴现场,协助疫情调查和监督指导疫情的处理工作。必要时,向省政府申请调拨应急资金和储备物资。

4.2.2较大突发动物疫情(Ⅲ级)的应急响应

(1)设区市的应急响应

确认为较大突发动物疫情时,设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设区市指挥部立即投入运转,采取相应的综合应急措施。

设区市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随时掌握疫情态势和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上报省农业厅。

疫情发生后,疫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疫情扑灭控制工作,并按设区市指挥部的要求,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2)省农业厅的应急响应

在协调指导疫情控制和扑灭工作的同时,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报省人民政府。

根据疫情和扑疫工作进展,以及疫区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的申请,做好有关工作。

及时向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县(市、区)通报疫情;属于人畜共患病的,应通报省卫生厅。

4.2.3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Ⅱ级)的应急响应

经省农业厅认定为重大动物疫情时,省人民政府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省指挥部立即投入运转,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省农业厅及时掌握疫情态势,及时向农业部上报有关疫情控制、扑灭的进展情况。必要时,重新划定疫区、受威胁区。以及向农业部申请调拨应急资金和储备物资。

疫区所在地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疫情扑灭控制工作,并按省指挥部的要求,落实各项疫情控制应急措施。

4.2.4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Ⅰ级)的应急响应

在国家启动应急预案后,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全国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落实各项疫情控制扑灭应急措施。

4.2.5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区的应急响应

应根据发生疫情地区的疫情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与疫情发生地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本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3)加强相关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的报告制度。

(4)开展对养殖、运输、屠宰和市场环节的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防止疫病的发生、传入和扩散。

(5)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护能力和意识。

(6)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人民政府决定,开展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交通的检疫监督工作。

4.3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

4.3.1终止条件

疫区内所有的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该疫病的至少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4.3.2终止程序

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由农业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宣布。

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由省农业厅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宣布,并向农业部报告。

较大突发动物疫情由设区市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宣布,并向省农业厅报告。

一般突发动物疫情,由县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宣布,并向省农业厅和设区市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上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措施终止的评估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5应急保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的应急保障工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县级以上指挥部应将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照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电报、传真、通讯频率等予以优先待遇。

5.2应急队伍保障

5.2.1应急队伍的组建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要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伍,具体实施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理工作。

5.2.2应急队伍的管理与培训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机构要建立应急处理预备队伍资料库,并及时充实调整。

各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伍成员进行系统培训。

5.2.3演练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举行演练,确保预备队扑灭疫情的应急能力。

5.3交通运输保障

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紧急防疫物资的调运。

5.4物资保障

各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计划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信工具等。

5.5经费保障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各级财政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要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各级政府应积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5.6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间监测,作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

各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好疫情处理的同时应及时通报疫情,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工作。

针对不同的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一些重大人畜共患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5.7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武警部队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

5.8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家组,负责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和方法的咨询,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策划、制定和执行。

逐步加强无规定疫病区项目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在全省设立部级或省级动物疫情监测站(点)。

5.9法律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

5.10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动物防疫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动物防疫应急知识、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6善后处理

6.1评估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各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6.2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参加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6.3责任

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4灾害补偿

按照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灾害补偿的规定,确定数额等级标准,按程序进行补偿。

6.5抚恤和补助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6.6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特点,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畜牧业生产。

6.7社会救助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民政部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救灾救济捐赠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7各类具体工作预案的制定

省农业厅根据本预案,制定各种不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工作方案和技术措施,并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及时进行修订。

省直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方案。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地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8附则

8.1名词术语和缩写语的定义与说明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陆生、水生动物突然发生重大疫病,且迅速传播,导致动物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可能对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具有重要经济社会影响和公共卫生意义。

我国尚未发现的动物疫病:是指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生过的动物疫病。

我国已消灭的动物疫病:是指牛瘟、牛肺疫等在我国曾发生过,但已扑灭净化的动物疫病。

暴发:是指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患病动物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平。

疫点: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划定为疫点,疫点一般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饲养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

疫区:以疫点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划定为疫区,疫区划分时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和交通等因素。

受威胁区:疫区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划定为受威胁区。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省农业厅牵头制定,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具体工作方案,要定期进行评审,并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各市、县(区)及各有关部门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省农业厅备案。

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篇2

2016社会调研报告的格式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2016社会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县政协的安排和要求,我们政协学习组成员分别深入到全乡13户养殖大户和2个养殖基地就畜牧养殖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深刻地认识到目前我乡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决策依据。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河道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畜牧业发展有着相当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河道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将畜牧业作为全乡基础性产业,常抓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全乡畜牧业呈现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全乡奶牛存栏量580头,生猪存栏达到67000头,其中能繁母猪9021头,鸡存栏17.3万只。全乡新建了规模养殖场2个,万只鸡场7个,养鸡专业户达19个,百头以上养猪大户14个,畜牧业收入占全乡农业总收入的42%,畜牧产业已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河道乡立足现实,开拓创新,突破制约瓶颈,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推进,主要实现了两个转变:

1、畜牧养殖由传统的散养向小区规模化养殖发展,实行规模养殖有利于集中免疫和生态环境保护,避免零散养殖对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更能较好的解决养殖户对土地的需求。河道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殖场(小区)建设,把养殖场建设作为打造畜牧业基地的着力点,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建立养殖小区。通过努力,吸引资金在全乡建立了陕西华兴种猪场和兴农奶牛养殖场,长兴综合养殖小区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河大港商投资1亿元的集养殖、屠宰于一体大型龙头企业,项目正在洽谈中,有望年内建成投产。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全乡在皇中咬马等村新发展养殖大户14个。

2、畜牧养殖由传统的养殖向标准化现代化养殖转变。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县、乡畜牧站的技术指导下,养殖户防疫技术、饲养技术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意识不断增强,有效减少了养殖损失,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全乡90%以上的养殖大户防疫基本到位,初步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能够抵御市场风险。

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河道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养殖基地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畜牧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当前制约养殖基地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一是缺乏资金投入。无论是想扩大规模的养殖户还是想建养殖基地,最难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宽,贷款难,抵押贷款要求高,贷款支持难以满足审贷要求。二是政策支持覆盖面不广,力度还不够,激励机制还未健全。比如对新增规模养殖户,新建养殖小区采取贴息贷款,补贴、奖励等政策。

2、技术服务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工作滞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乡畜牧站建设进度缓慢,制约影响了畜牧防疫工作的及时开展。

3、上规模有效益的龙头企业少。养殖业仅靠散养无法明显增加农民收入也无法推动养殖业的优化升级。且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以及辐射效果有限,一般农户处于经济或者技术原因无法跟进投资。从而产生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农户养殖观念。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农户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认清作为农户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的发展前途。同时积极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提高从事畜牧业发展的本领和能力。

2、加大资金投入。建议金融部门扩大金融信贷投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降低信贷门槛,放宽信贷条件,并通过财政补贴息的方式,争取向养殖户投放更多信贷资金。

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篇3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Analysisof2004-2015EpidemicFeaturesofBrucellosisinLuoyang/ZHUXin,LIUYing,GUOZheng-yin,etal.//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22):059-062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incidenceandtrendofbrucellosisinLuoyangareaand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itspreventionandcontrol.Method:Thedataofbrucellosisepidemicfrom2004to2015inLuoyangandrelatedmonitoringdatawerecollected,epidemiologicalstatisticalanalysiswascarriedout.Result:Atotalof2723casesofbrucellosiswerereportedin2004-2015,theincidenceratewasraisingfrom0.97/100000to10.66/100000,thecoverageareadistributedfrom8countiestoall15counties,theincidencerateinmalefarmersof30to60yearsoldwasthefirst,theclinicalmanifestationandtherouteoftransmissionweremultiplex,themainlyreasonwasassociatedwithanimalbrucellosis.Conclusion:Strengthenthesurveillanceinanimalsandcarryoutthecomprehensivemethodsarethekeytocontrolbrucellosis.

【Keywords】Brucellosis;Epidemiologicalanalysis

First-author’saddress:LuoyangCentre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Luoyang47102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15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畜间布病为二类动物疫病[1]。染病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为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但经消化道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和经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飞沫、尘埃感染也时有发生[2]。布病不仅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洛阳市曾为以羊种菌流行为主的农业型疫区,上世纪后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进入新世纪后,疫情再度回升,持续扩散,疾病负担严重,防控形势严峻[3]。了解布病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布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4-2015年洛阳市人间布病疫情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4-2015年通过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布病确诊病例,收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医疗机构诊疗资料,畜牧业发展资料来源于洛阳市统计年鉴。

1.2患者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执行:(1)有流行病学接触史;(2)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布鲁氏菌病的特点;(3)布氏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4]。

1.3实验室诊断方法采取患者肘静脉抽血3mL,分离血清,对样品进行虎红平板初筛实验检查,初筛阳性病例用试管凝集实验方法检测布病滴度,血清滴度1∶100出现(++)或以上的凝集判为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定为确诊病例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流行特征

2.1.1时间分布2004-2015年洛阳市共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人间布病病例2723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2004年报告布病62例,报告发病率0.97/10万(62/639.1752万);2008年前病例报告较少,年发病少于100例;2009年后疫情快速上升,2009年123例,2010年116例,2011年

155例,2012年205例,2013年443例,2014年670例,2015年报告701例,报告发病率10.66/10万(701/657.5984万),疫情呈逐年持续增长态势,各年间发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256.44,P

2.1.2地区分布2004年15个县区中仅8个有病例报告,至2015年15个县区均有报告,9个县显著高于6个城市区。宜阳县为本市布病老疫区,累计报告761例,占全市的27.94%,自2009年以来疫情快速扩散,嵩县(347例)、偃师市(311例)、伊川县(288例)、汝阳县(262例)、洛宁县(180例)、

栾川县(151例)、新安县(121例)、孟津县

(112例)疫情增长较快,洛龙区(85例)、涧西区(40例)、吉利区(37例)、廛河区(14例)、老城区(8例)、西工区(6例),城市区分布明显比县少。

2.1.3人群分布与感染途径2723例患者中,男1997例,女726例,性别比为2.75∶1。从发病年龄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小1岁,最大87岁,平均48.6岁,发病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龄组,占77.40%。从职业分布看,农民2167例占79.58%,牧民329例占12.08%,两组者合计占91.66%。与既往本市布病以成年男性农民养羊感染为主一致,但近年来城市居民、学生、散居儿童等发病逐渐增多,经流行病学调查,从原来的单纯饲养扩展到养殖、贩卖、宰杀、皮毛加工、餐饮加工等多个行业,布病感染方式未有明显变化,感染者均有直接或间接羊只接触史,感染途径日趋多样化,因食用肉、奶感染时有发生[5]。

2.2临床特征与诊断所有病例均有低热,肌肉、关节疼痛等布病典型症状,文献[6]报道急性期布病关节炎占76.09%,慢性期布病关节炎占55.84%。但由于布病非常见病,临床医生认识较少,确诊依靠疾控中心实验室,2723例患者由各级疾控中心诊断的为2358例占86.60%。由于诊断的延迟,临床误诊、漏诊经常发生,复发也较常见,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6-7]。近年来,布病重型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脊柱炎等合并症多有发生,少见布病性胸锁关节炎,布鲁氏菌病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病例时有发生[8-11]。

2.3危险因素

2.3.1畜牧业发展与人间布病疫情布病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不传染[12]。笔者收集了洛阳市2000年以来的畜牧业发展资料,与人间布病疫情进行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r=-0.424,P>0.05),年末羊只存栏总量与人间布病发病不存在相关性,见图1。2000-2005年畜牧业迅速发展,2005年羊存栏量高达141.02万只,但此期间人间布病并无显著变化;2007-2013年,畜牧业发展较为稳定,年末羊存栏量维持在75万只左右,但人间病例数持续上升,推测可能为阳性动物数增加有关,也与羊只短期、频繁流动有关。

2.3.2畜间布病疫情与人间布病疫情洛阳市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2014年开展了对动物布病的监测,以患者为线索追根溯源,由患者发现病羊,进而淘汰。2013年累计检测羊9621只,阳性828只(8.61%);2014年检测2576只,阳性395只(15.33%),畜间布病阳性率与人间布病疫情上升趋势一致,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P

3讨论

3.1洛阳市布病疫情卷土重来,呈现分复杂化的趋势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境内大部地处伏牛山区,适合农牧业发展,历史上河南省为布病重点疫区[3]。20世纪60-70年代曾有严重流行,通过多方努力,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疫情曾得到有效控制。1996年后,随着防控工作的放松及国内重点疫区布病疫情的全面回升,传染源管理工作的失控,本市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散发病例,且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与全国趋势一致[13-15]。布病主要集中在2-7月,即春夏季节,高峰期在5月,这与其他布病高发区时间分布一致,也与Li等[16]的研究一致。患者多在家畜繁殖、生长旺季感染,这与季节放牧、羔羊接生等高发季节有关[17]。布病疫情渐趋活跃,再度卷土重来,并有复杂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疫情上升速度快,2015年疫情是2004年疫情的10倍;地域扩大,传统的高发区宜阳县依然高发,过去的低发区甚至历史上从无病例发生的地区也有病例发生;虽然仍以成年男性农牧民职业接触感染为主,但是其他人群发病日趋增多,食源性趋势愈加明显[18]。由于布病非本地常见病,随着病例增多,误诊、漏诊,慢性化、重症化的现象也逐渐增多,疾病负担严重,必须认真重视,强化防控措施。

3.2羊肉价格持续上升是人间布病疫情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洛阳市布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羊,因此病羊的数量和分布决定了人间疫情的走势。由图1可知,2006年以来洛阳市羊只饲养数量并无明显增加,与人间布病疫情增长不符,可能与统计年鉴仅统计规模养殖场饲养量有关。而洛阳市虽然为畜牧业发达地区,但从布病发生主要在农民而非牧民,可见本市布病疫情集中在羊的散养户中,多以羊只养殖作为副业增加家庭收入,这与表1的结果一致。司智陟等[19]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2002年以来羊肉价格经过了2002-2005年、2005-2008年及2008-2013年等3个波峰,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并且第3个波峰还会进一步延长到2018年,羊肉价格持续上升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导致牲畜交易频繁,流动性大,易造成传染源扩散。与猪、牛、禽类的跨境运输、交易、屠宰需强制检疫不同,羊的流通和上市采取的是主动申报制,对于以散养为主,以快速致富为目标的地区来说,更增加了布病发病风险,预计本市人间布病疫情仍存在上升空间。

3.3应强化畜间布病疫情监测和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针对快速上升的布病疫情,洛阳市采取了高危人群宣传教育加强防护,医务人员培训早发现,检测能力提升早诊断,规范治疗防止慢性化等综合措施[20]。并与畜牧部门联防联控,采取以患者为线索,从患者找病羊,主动淘汰病羊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些措施对于传染病防控的第1关控制传染源来说,仍存在滞后性,只有强化畜间布病监测,采取强制检疫,传染源早发现、早淘汰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

参考文献

[1]杨晓华,朱鑫,郭正印,等.2012-2014年洛阳市城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7(2):142-145.

[2]杨丽,毕振旺,寇增强.山东2005-2012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4-17.

[3]王燕丽,李蓬,郝宗宇.2008-2012年河南省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288-289.

[4]卫生部.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S].北京:卫生部,2007.

[5]郭正印,吕家锐,郝宗宇,等.71例复发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调查报告[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2):57-59.

[6]姜顺求.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41.

[7]李艳艳,马建新.浅谈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的几个要点[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45.

[8]王文卿,郭正印,闫素婷,等.111例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的调查报告[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30(3):88-89.

[9]杜玉峰,李冬梅,任学东,等.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72-73.

[10]郭正印,闫素婷.3例布鲁氏菌病性胸锁关节炎调查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2013,24(6):497-498.

[11]朱鑫,郭正印,李铁川,等.5例布鲁氏菌病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调查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2015,26(2):186-187.

[12]刘丽波,冯军.20例布鲁氏菌病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120-121.

[13]郭正印,郝继浩,阎素婷.66例血培养阳性布鲁氏菌病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2011,22(5):359-360.

[14]李晔,余晓花,贺天锋.2004-2010年中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27(1):18-20.

[15]李淑梅,李东春.绥中县2004-2012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2):237-239.

[16]LiYJ,LiXL,LiangS,etal.Epidemiologicalfeaturesand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the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humanbrucel-losisinChina[J].BMCInfectDis,2013,13(1):547.

[17]EarhartK,VafakolovS,YarmohamedovaN,etal.RiskfactorsforbrucellosisinSamarqandOblast,Uzbekistan[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2009,13(6):749-753.

[18]徐立青,魏荣杰,崔步云.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空间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76-177.

[19]司智陟,曲春红.我国羊肉市场价格波动研究[J].现代畜牧兽医,2014,43(9):44-46.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篮球拓展课教案(整理2篇)
  • 下一篇:强化合同管理(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