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家治理审计整改影响因素审计质量
在国家治理逐渐完善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逐渐占据关键位置,审计在维护国家秩序、提升财政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审计作用的发挥,重点在于审计整改。所以,国家审计一定要不断强化审计整改工作,以使审计功能得以更好实现,这对完善国家治理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一、国际治理中审计整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审计整改的效率低下
当前的审计整改工作中出现了整改效率低下,无法充分体现政府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首先,当前的审计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再经过审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核确认、领导签字等环节,一般需要1~2个月来完成该审计流程,对于特殊的审计项目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其次,需要进行整改的工作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未必能够完成整改工作,并且也不具备相应的证据可以使整改时间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整改工作的进行,导致整改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二)审计整改效果的不突出
首先,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检查的问题并不重视,在整改期间只是完成了表面上的整改工作,并没有深入认识到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被审计部门只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但是没有相应的后续整改计划,导致每年的审计工作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整改,不利于审计整改计划的全面实施。最后,被审计单位并没有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高度看待企业的审计整改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暂时整改只是为了应付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工作,企业的后续发展收不到审计整改的成效。
(三)审计整改的责任追究尚未落实
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对于被审计单位中的出现的问题只是勒令其进行相应整改,并没有深入开展责任追究,导致一些被审计单位对于出现的问题不够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也得不到有效实施。对于这种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缺乏警示性的审计整改工作将直接造成部分单位无视相关审计整改制度,并且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
二、影响审计整改的因素
(一)审计整改缺乏相应的整改制度
目前,我国的审计制度建立还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整改措施。首先,审计机关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对于需要进行工作整改的单位,在整改工作完成后,没有将相应的审计整改情况交到审计负责部门,不利于妥善监督审计工作的后续进展。其次,缺乏相关的审计整改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考核中没有纳入相关的整改知识考核,导致整改工作不彻底,留下审计工作上的遗漏。
(二)审计人员的工作观念陈旧
在当前的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观念,甚至认为审计工作就是进行审查监督,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与自己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缺乏正确的审计观念指导。并且在审计部门还存在非常明显的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的现象,主要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限,缺乏大量的专业的审计人员,所以应该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树立正确的审计工作服务理念,才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不重视
被审计单位最关心的是企业的考核指标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对于审计机关提出的管理项目和要求并不重视,甚至会采取随意应付、消极懈怠的处理方式,对于整改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被审计单位即使是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审计整改,但是其管理层也未必能够进行整改报告的仔细研究,对于整改中的问题不能做到监督的作用,忽视审计整改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三、加强审计整改,提高审计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审计相关人员的整改意识
对于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树立为企业的服务的思想,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积极落实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要求,不但要经常增加自身的专业审计知识,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请教专业人士,提出更加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审计整改方案,并积极协助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完成审计整改工作。
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言,要深刻认识到整改工作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促进整改工作的有效实施,并坚持将整改工作落实到实处,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调整,不断增强整改工作的责任意识。通过与审计部门形成良好的监督督促关系,协助并配合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法
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整改方法,使之有效的运用于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整改过程中[3]。首先,审计工作部门在形成审计报告的初稿时,应该加强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并要求被审计部门严格制定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制度,并明确整改工作的相关负责人,督促审计整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对于审计中出现的整改方案,需要审计部门分配到个人任务,严格监督被审计部门的整改情况,做到每件整改工作都要具体落实,并收到最终的整改报告。
(三)增强国家审计独立性
影响国家审计的因素不仅包括体制问题,而且还包括审计人员问题。所以,应该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者独立性,具体在工资、人事晋升、审计部门关系等领域体现出来,应该实行定期轮岗体制,以降低束缚人际关系的程度,除此之外,还应该行政与业务晋升渠道提供给审计人员,确保审计人员工资待遇可观性,以提升审计工作的声誉,同时还应该树立国家审计工作者守法意识与责任心,提升审计整改效果。
四、结束语
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整改工作是其关键组成环节,审计整改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基于国家治理视域,审计必须注重审计整改的局限性因素,健全与完善国家整改机制,不断提升国际审计水平与功能,从而不断提升审计整改有效性,使国家审计整改成效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正午,沈小燕.国家治理视域下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转型[J].廉政文化研究,2013,(3):69-74
一、坚持四结合四注重,着力提升审计工作服务水平
(一)坚持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注重提升审计公开力度。近年来,铜川市审计局不断健全完善审计公告制度,让社会参与监督,群众参与监督,提升审计公开力度,推动审计结果公开常态化。在日常审计中坚持审计报告与审计公告相结合,逐步实现审计项目公告全覆盖。在公告审计发现问题的同时,不定期地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公开,使审计整改工作更加透明化,以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有效结合来推动整改工作,促进审计整改工作效率。
(二)坚持部门联合与政府主导相结合,注重发挥合力推动作用。加强与纪检监察、财政、人社、住建、民政、税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按照《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明确各自职责,联合抓好审计移送事项的查处和落实。另一方面,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政府主导,从制度上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三)坚持审计责任和审计质量相结合,注重完善审计整改核查体系。一是要求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审计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做好审计整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审计整改与审计查出问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决杜绝“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发生。二是加强引导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使审计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真正帮助被审计单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三是不断完善审计整改核查工作制度,确定审计项目组长或主审负责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的跟踪和检查核实,用审计整改工作能否有效落实作为衡量标准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由审理稽核科负责考核整改结果,作为评定优秀审计项目的重要依据。
(四)坚持问题查处与审计服务相结合,注重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并重。该局坚持“审、帮、促”三管齐下,将问题查处与审计服务相结合,注重发挥审计服务的建设性作用。在审计前要求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自查梳理,积极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政策咨询、财务管理指导等服务,帮助被审计单位自行整改,促进自我完善;审计期间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属于政策理解不透、会计基础薄弱等因素形成的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边审边改,帮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审计结束后开展审计回访,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审计服务水平。
二、积极完善六项机制,不断提高审计整改落实效果
(一)在工作推进上,加快建立完善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和强化审计整改跟踪检查。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建立完善多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信息共享、联系畅通、查处及时的协作联动机制,要求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依法对审计机关提请协助落实和移送处理事项作进一步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反馈审计机关,形成促进和监督被审计单位全面整改的整体合力。二是不断强化审计整改跟踪检查,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亲自布置落实审计整改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书面报告整改情况,通过定期、不定期回访,对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整改方案、整改时限、落实措施跟踪检查,对整改不认真、不彻底的查明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整改落实。
(二)在结果运用上,积极推进完善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和审计整改结果公告机制。一是积极推行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在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出具审计决定后,由各派出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召开专题通报会通报审计报告内容,以避免审计时轰轰烈烈,而审计结果知情者甚少的情况,进一步保障被审计单位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结果公开机制,逐步实现审计结果公告全覆盖,要求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年重点审计报告及审计整改情况,除向本级政府报告外,还要通过网站、媒体或其他方式依法公开,最终实现公告项目全覆盖。同时,对审计查出问题拒不改正的被审计单位,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审计机关网站等依法予以公开曝光,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