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变电工程设计(整理2篇)

时间: 2024-09-11 栏目:办公范文

变电工程设计范文篇1

1.1雷击点

在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把近区雷击看作输变电所侵入波的考查目标。我国对于500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雷电过电压做过大量的研究,也都是以近区雷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的近区雷击比远区雷击的侵入波过电压高。

1.2雷电侵入波的计算方法

以前在进行测试时会受到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防雷分析仪来判断侵入波过电压假设在2km处的地方设置一个相当于幅值的U50%直角波绝缘子串雷电放电电压,对于测量变电所设备上的过电压,现改用计算机来计算。有人曾提出了仍然使用防雷分析仪的方式。这样方式理论的基本是绝缘子串放电电压U50%要大于侵入波过电压的幅值,而且它与2km以外的雷击相关。在考虑近区雷击的情况下,入侵导体形成的雷电流波过电压幅值就有超过过绝缘子串的临界放电电压U50%的可能。一是这个过电压的波头较为峻峭,因此放点的电压较强;二是耐张塔放电电压较高,因此该方法的基础条件不成立。

1.3最大雷电流计算值

如果使用防雷分析仪法,则不需要判断雷电流的最大值,此方式不合适。如果使用国际整理法,则需要判断雷电流的最大值。我国在规程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此值太高,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若是,此值太低,就会降低安全性。在日本所统计的雷电流幅值相较来说较低。在500kV输变电系统中,其最大雷电流在计算时取150kA。但是在西欧等国家,其最大雷电流在计算时取250KA。在选取此值时要结合国情,依据具体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在选取最大雷电流计算值时建议为210~220kA。

1.4绝缘裕度

在使用惯用法计算时,在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下,变电所内设备绝缘应该留的裕度有多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在规程中各单位对此的要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似的要求。建议可以参考IEC71-2标准,而对于内绝缘裕度则取1.15,外绝缘取1.05~1.0。

1.5变电所内的雷电平均无故障时间

当使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最大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时,没有考虑不同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出现几率,也没有计及各种雷电流幅值、变电所内不同的过电压、进线段杆塔绝缘子串闪络的出现几率。这是采用惯用法的缺点,但是若是采用统计法却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但是我国对于使用统计法来计算变电所的耐雷指标时没有同意的相关规定。CIGRE的工作组认为,目前可以接受的事故率的典型值为0.1~0.3%,设计的失败率应该在这个范围内。我国500kV的电网结构不是很强,而且运行的水平比较低,因此主张MTBF取值为800-1000a,这也是我国一些电力运行部门希望的结果。

2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方式

2.1反击

2.1.1雷击塔顶时计算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按照我国规定的规程内容定感应过电压U,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Ui=ahc(1-(hg/hc)k0)式中,hc是导线对地的平均高度;hg是避雷线对地的平均高度;k0是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藕合系数;a是雷电流陡度。当hc=50m,hg=60m,k0=0.3,a=57.69kA,则Ui=1846kV,感应过电压占86%的临界放电电压绝缘子串。再加上杆塔横担电压,不管多么小的杆塔接地电阻,绝缘子串必须闪缘。而此计算电压一定远远大于实际的电压。以上所叙述的计算公式是在前苏联半个世纪以前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因此对于现代这颗科技发展过快的时代较为落后,所以在运用时不太合适,尤其是对于大跨越线路、同杆双回线路、山区线路等。在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区都认同有感应过电压,并且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但是Ui的计算比我国规程法规定的计算要小很多。他们在防雷计算时是不考虑感应过电压这项因素的,因此与中国、前苏联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异。

2.1.2工作电压的影响

500kV线路的工作电压较高,在反击时,在绝缘子串中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两端电压比例。在计算时忽略耐雷水平影响的工频电压,则会导致出现更大的错误。在日本、美国、欧洲等诸多国家都已经考虑到工作电压的影响,当时我国还没有注意到,因此建议对此进行修改。

2.2高杆塔绕击的计算方式

按照我国规定的规程内容对高杆塔绕击的计算方式为:对平原线路:lgP=(αht姨/86)-39对山区线路:lgP=(αht姨/86)-335式中,α为避雷线边缘导线的保护角。但是此式在运用时也有一定的条件,α条件为15°:必大于15°小于40°和ht小于50米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此公式,若是不符合此前提标准则不可以。

3500kV线路的防雷设计

同杆双回线路的好处是可以减小走廊的宽度、增大单位走廊宽度内的输电容量、节约成本。日本的500kV的线路几乎都是采用同杆双回线路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欧美等国家非常盛行,现今在我国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其中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就是耐雷性能变差,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我国现有规程内关于防雷计算方法的内容都只适用于单回路。同杆双回线路的特点有两点,第一是杆塔高,容易发生绕击和反击的现象,第二是在发生雷击杆塔的同时导致双回同时跳闸的状况发生。如果使用规程法内的计算方法同杆双回线路的总跳闸率较高,而且基本上都是双回同时跳闸,这同实际情况是不吻合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防雷计算方法,以方便相关的使用。

4结束语

变电工程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工程设计;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我国持续投资拉动内需的发展模式下,物资供应也不再是包办而是进行市场化改革,在这种情况下,设备、材料价格都大幅波动,基础建设相关材料价格总体持续增长;同时随着电网建设环境日益复杂,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等不可控费用正在快速上升。在这种情形之下,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便成为电力工程建设和电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现状分析

目前,拟建和在建的输变电建设项目很多,包括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另外还有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然而,无论是在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上还是在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上,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都时常被忽视。尤其是对于投资效益影响较大的项目,在工程造价控制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甚至有些项目由于设计上的原因还出现了投资失控的现象。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不足、勘测与设计脱节,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的用电量呈现骤增的趋势,因此,各种电力工程的建设正在加快进行,与此同时,各级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也日益增多。目前很多勘测设计单位资质上虽然等级不低,但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说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价专业人员不够,在遇到比较棘手的任务时,容易造成项目设计成果粗糙、设计深度不够、概预算缺项和漏项的现象,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另外,勘测与设计脱节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一些项目的投资浪费或投资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工程勘测人员与设计人员配合不紧密。如果建设单位委托不同的两个设计单位分别进行项目的勘测和设计,由于两单位双方的权责不明确,双方在工作的时候就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导致线路选线方案的不合理和设计图纸资料的不完善,致使设计和概预算工作产生较大的偏差,那么在后来的施工过程中就不得不重新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设计图纸资料的完善,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勘测设计费用的浪费和工程投资费用的突破。

2、奖罚机制不完善、设计与造价人员配合不紧密,也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输变电工程设计系统中,工程设计人员要对技术方案不断优化和创新,他们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外,但是却很少得到表彰和奖励,甚至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有关部门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现象又缺少监管力度和控制措施,设计应负的经济责任也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这必然使很多设计人员宁愿按部就班而不愿在工程造价方面多下工夫,这就成为有效控制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一大障碍。

大家一般都会想当然的认为任务设计是设计人员的责任,而造价控制应该是造价人员的职责。事实上,因为输变电工程专业技术性很强,一般都是勘测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勘测和方案比较,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条件、进行估算或概算。造价人员由于与设计人员结合不够和对工程勘测过程、现场情况了解不透彻,无法将各种因素考虑全面,使工程估算和概算产生了较大偏差,这也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一大难点。

3、信息反馈不及时、缺少项目后评价程序,使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在输变电工程设计项目完成后由于缺乏造价成本信息反馈、缺少项目的后评价程序,设计单位便缺少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无法进行事后分析,只能将问题带入下一个项目中,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解决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既然目前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那么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设计阶段的造价得到有效控制便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将试图从技术、管理、体制这三个角度分别做一下阐述。

1、技术方面

在技术上首先要加强地质勘测报告的审查。因为提高地质勘测报告质量,保证地质勘测资料的准确性,是加强基础设计优化、科学控制造价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加强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在此要注意,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指标对比,而是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排除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

第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标准。建设标准过高,则会超出社会经济的客观需求以及电网公司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定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经济的发展。如城市周边的电缆工程,全部采用隧道建筑形式,造价过高,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环站中使用隧道形式,主通道采用管沟、排管、沟槽等形式,可以达到美观又同时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管理方面

在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专业设计人员的技经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本专业有关定额、主要设备材料价格等相关知识,为加强造价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要加强对专业设计人员的“三通一标”培训,特别是使其充分掌握整理造价工程量指标,以有效指导设计实践活动。通过这两点积极树立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设计全过程造价控制理念,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倾向,把技术与经济、设计与概算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还应加强勘测设计成品质量的奖惩。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细分工程复杂程度和工程专业调整系数,对设计难度小、前期资料基础好、占用设计资源少的设计工作适当下调难度系数,对于设计优化和创新性工程实践,适当上调难度系数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且定期组织勘测设计成品抽样检查,积极开展评比工作,并将评比结果纳入设计单位资信管理体系。加大对设计单位概算编制偏差的考核力度。将概算与结算、决算间的偏差作为对设计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将对概算编制偏差的考核结果作为设计奖惩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竣工工程量与初设工程量的偏差,将有效促进设计成品质量提高。

3、体制方面

体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做到两点:首先,投资控制限额不仅要有原则性还要保持灵活性。

投资控制限额应用要有原则性,如果没有原则性而是任其发展的话,很有可能超出太多投资估算,这样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就很难得到控制。投资控制限额应用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不可控因素有很多,最初的投资估算并不能很精确的反映需要,这就需要投资控制限额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超出估算的合理范围。其次,设计院要向总承包或工程咨询机构转型。

因为如果设计院是总承包机构,集设计、建设管理、施工于一体,这就会促使其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开展优化设计,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投资。而且,如果设计院是工程咨询机构,不用做施工图设计,这样它就可以集中时间和其他资源来做好科研和初步设计,精心比选各种方案,使得各专业精心优化,这样也可以节省投资。所以说,这样的转型一定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造价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问题。

四、结束语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不是单个环节的控制,它是包括整个建设前期、工程实施、工程竣工的全过程控制,虽然每个阶段的造价控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所以,各级主管部门、建设和勘测设计单位要及时转变观念,要针对输变电工程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以使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生永.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05(5).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生活万花筒(收集3篇)
  • 下一篇:对口帮扶工作方案(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