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紫罗兰的特性
品种特性
双色紫罗兰,原产瑞士,又名瑞士或欧洲紫罗兰。由国外引入两个矮型盆栽花卉品种。紫色,双瓣黄心,几十朵小花集聚中心呈圆形大花冠,如群星捧月,蓝色,单瓣黄心,花茎潇洒飘逸似仙女散花。其最突出的特点是:①花浓郁高雅独特,叶肥厚翠绿纹里清晰,花叶共赏,观赏性强;②四季开花,常年不断(尤为紫色),③生长迅速,易繁好养,生育期短且繁殖快,可周年繁殖生产,⑧无病虫害,抗逆性强,便于管理;⑤适合盆栽、吊蓝等应用性广,家庭、办公、室内、环境美化皆宜。
温室生产的习性
双色紫罗兰喜温暖,喜光和土松软的环境。偏湿润通风条件下生长开花旺盛。适温20℃~28℃,能耐15℃以下低温和弱光(忌高温强光、湿度过大),照常生长开花。其耐低温弱光、喜湿润、常年开花的习性,较适于温室生产、集约栽培(立体、架式、多层),可在温室中周年开花繁殖生产,供应市场,以弥补其盆栽花卉淡季供应量不足及品种短缺等问题。
家庭(室内)养植的习性
随着花卉走入室内的发展趋势和百姓的观赏需求,需要更多的花色品种装饰家庭、美化室内。虽然市场上有许多中高档盆栽花卉品种,但多不适合用于家庭养植,最突出的问题是其要求栽培、技术等条件比较严格,非专业人士难以掌握。花虽好看,但不易养活,价格较贵。而双色紫罗兰特别适合室内养植。试想一下,如果有一盆浓郁高雅独特的花,常年开放在室内,摆在您的窗台、办公桌、书架上…,伴随您左右,您只需要在放松时,周之内给它浇上些水,即可尽情地欣赏,感到优雅娴静,十分温心和惬意。
扦插繁殖意义和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花卉做为温室生产的主要产品,在温室效益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经济支撑优势和集约农业在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发展优势,所谓“一亩花,十亩菜”,可见花卉的经济价值。花卉的繁殖生产,直接关系到效益问题。目前中高档盆栽花卉的繁殖,见于杂交种多采用种子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因种子和种性,技术成本高,培育时间长等因素制约着效益生产。双色紫罗兰的扦插繁殖,可迅速提高繁殖系数(百株以上);当年繁殖并生产,快速投入市场,缩短生产进程;零投入,降低成本,单株效益高;观赏生产两不误,捷径生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适宜扦插的中高档盆栽花卉品种,进行扦插繁殖生产,可降低成本,以提高温室生产效益。
扦插繁殖的优势
生长迅速,繁殖力强
双色紫罗兰茎粗、叶肥厚;维管组织发达,生长迅速:叶环状株丛生,叶片数多;极易生成不定根,再生长活力强,繁殖快,便于扦插,生育期短,四季繁殖,季即可成株开花,常年随时可利用老、小、新叶、损叶扦插繁殖,并且扦插叶可反复扦插生产,大幅度提高繁殖速度,达到当年应用生产的目的,特别适合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的方法简单,极易成活,操作性强,技术成本投入低
生产上农民最需要的是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科学技术,成本低,见效快,低投入,便于应用生产。双色紫罗兰的扦插繁殖,比种子、组织培养繁殖更加便捷,且不仅降低了技术成本还缩短了培育时间。
缩短生长周期,推进生产进程,提高生产效益
扦插株3个~4个月即可成株开花,可多茬次繁殖生产且观赏。每年一株可扦插繁殖100株以上,一株按10元计,当年可获1000元以上,百株即可年获10万元以上,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
扦插繁殖方法
双色紫罗兰的扦插繁殖,结合整理株型,随时利用成株叶片(或定大小新叶)进行扦插繁殖。先装好盆土,浇半水,挖坑(两倍株茎为宜),用刀将成株基部外叶(一定大小新叶)切下,叶茎长3cm左右,直接迅速栽入盆土中,茎土上下各1.5cm左右为宜,避免栽过深过浅,过深不易出苗影响发新叶,过浅影响直立成活。然后培土,略提一下茎叶,防弯茎影响生长,浇透水,培严实土使叶茎与土壤紧密接触,放置温暖避光处,忌暴晒。一周左右缓苗,浇缓苗水,半月后新根生长,随后同成株管理。重点是水分的管理。隔5天~7天浇1次水,晴天略多,阴凉少浇,见干见湿,略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出新叶,5片~6片形成叶环,2个月伸花茎现蕾,3个~4个月成株开花。
当扦插株一定大小形成叶环而未伸花茎前,要及时切除扦插叶(防与扦插株争夺养分影响生长),重新栽置盆土中同上法,可继续繁殖。在抽花茎前分出扦插株上盆。
扦插繁殖技术重点是扦插方法和扦插后的水分管理。只要扦插方法与水分管理得当,极易成活,可达100%。一般一成株1次可扦插20株左右,且不影响开花,达到扦插与观赏并行的效果。
扦插繁殖,模式化生产,推动温室
关键词:野生百合;引种;栽培技术;贵州省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草本植物。百合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2]。我国的百合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新品种的培育、产业化生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越来越多的百合种处于濒危的边缘,应当加强百合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收集工作,建立濒危百合种保护区。百合种质创新已成为我国切花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瓶颈。而珍贵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和利用是种质创新的基础[3-6],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亟待加强。贵州百合属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对百合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百合属植物种质基因库,为选种、育种及深度开发做准备;加强对外宣传,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区域地开展调查、收集、鉴定和评价,重视栽培繁育技术,建立科学系统的繁殖体系,为濒危种的繁衍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建立长远的百合育种计划,开展有效的保护,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并对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现将贵州野生百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繁殖方法
1.1鳞片繁殖
对既不易获得种子,又不易产生株芽、子球的百合种类,可用母球的鳞片扦插繁殖。用小鳞茎繁殖虽然速度较快,但容易退化,球茎产量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进行鳞片扦插最为适宜。鳞片繁殖是常见的繁殖方式[7-9],方法简便,易掌握,繁殖系数最高。在秋季选择健壮无病植株,采挖鳞茎作繁殖材料,剥除鳞茎表面病枯鳞片,采用苗床扦插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生产期间注意追肥、管理,3年后鳞茎长成。
1.2子球繁殖
对不易获得种子的百合种类,可用其茎生子球繁殖。即利用植株地上茎基部及埋于土中茎节处长出的鳞茎进行繁殖。先适当深埋母球,待地上茎端出现花蕾时,及早除蕾,促进子球增多、变大。也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切成小段,平埋于湿沙中,露出叶片,约经30d,在叶腋处也能长出子球。在10月收百合时,把小鳞茎摘下,种在苗床上。苗床宜选在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或腐殖土地段,整细,做到畦高、沟深。
1.3珠芽繁殖
珠芽繁殖是用叶腋间产生的珠芽于夏末成熟时采收,然后直接播种或湿润沙混合,贮藏在阴凉通风处,于9~10月在苗床上开沟3~4cm,点播行距10cm左右,株距6~8cm,覆细土盖草帘保温。待翌春揭除草帘追肥。出苗1周后即可将其移栽于苗床上,日常注意遮荫。到第3年秋季有一部分可达到种茎标准,较小者可再培养1年。
1.4种子繁殖
利用百合成熟的种子播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百合子球,供鳞茎生产和鲜切花培育用。百合种子发芽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2种类型,前者播种后15~30d子叶顶端露出土表;后者种子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鳞茎,至翌年春季才由小鳞茎内长出第1片地上部的真叶[10,11]。播种用土可用2份肥土、2份粗沙和1份泥炭配制,同时加入少量磷肥。床内温度保持在15~25℃,10~15d出苗。
2选地整地
2009年3月,把引种的百合种植在贵州省植物园内。百合喜凉爽,较耐寒,喜干燥,怕水涝,适应范围广。百合栽培地选择在贵州省植物园内。贵州省植物园地处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为北纬26°34′,东经106°42′,海拔高度1210~1411m,常年平均气温14℃。栽培地是肥沃的砂壤土,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选好地后,施足基肥。先撒施优质腐熟厩肥,耕翻25~30cm,耕细整平。整地成平畦,畦面宽120cm,长240cm,畦间距30cm。
3田间管理
百合在种植前进行田间除草,彻底清除土中草根等。在封垄前进行多次除草和中耕,中耕宜浅不宜深。在百合生长期进行适当除草,以不伤百合的根部为宜。百合比较喜肥,应适当追肥。百合休眠期在畦面上施1层腐熟厩肥。在生育期追施2次肥,第1次在百合苗高10cm左右,第2次约在6月中旬收获珠芽后。百合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排水防涝。春末夏初,温度高,湿度大,应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7~8月,百合进入休眠应保持土壤疏松,以保持土壤湿润。
4病虫害防治
百合主要发生病毒病、茎腐病、疫病、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虫害主要是地蛆、蛴螬等,可用呋喃丹或乐果喷杀。
5采收及贮藏
试验引种的野生百合于2
[1][2]
[关键词]果木盆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果木盆景培育是一项投资少、经济、观赏效益产值高的产业。我国有着悠久的盆景栽培历史,随着盆景栽培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的转变,果木盆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盆景栽培历史长河中独秀一枝的奇葩,其具有观叶、观花、观果、观型美和独有的劳动丰收美,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又带来丰收的喜悦。但是,果木盆景对培育技术要求严格,这也使很多果木盆景培育者由于缺乏培育经验,致使果木盆景栽培成活率降低,严重滞碍了果木盆景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果木盆景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介绍,为果木盆景栽培者提供有用的培育管理方法。
一、栽培技术
1.选购景桩
果木盆景栽培易受容积限制,景桩过大则会导致营养缺失致使死亡,过小又缺乏整体艺术感,因此在景桩选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神美、干奇。人们通过对果木盆景的叶、花、果、干、根的观赏,来享受果木盆景的美。因此,在选择景桩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花美、果奇、神、型独特等特点的基桩作为培育对象。株型矮小、根系发达。果木盆景一般都会摆置于室内,受室内空间限制,株型过大会影响室内空间的协调感觉,另外由于受室内小坏境制约,发达的根系可以有效吸收养份,增加盆景成活率。生长时间长、耐修易活。果木盆景培育制作是一个需时较长的过程,景桩寿命过短盆景无法进入挂果期,失去了盆景观果效果,而作为观赏盆景需要对景桩不间断修饰才能达到理想的观赏效果。因此,在选购景桩时应选择耐修剪、萌发力强的景桩作为培育基桩。[1]
2.营养土配制
果木盆景的培育土壤一般要求具有排水性能好、质地肥沃、土壤透气性强等特点,其原料可分为:腐殖质土。腐熟后的植物残枝落叶。生物有机肥。经无害化处理的动物粪便加植物枯枝落叶充分混合腐熟后的肥料。山泥土。深山林间采挖富含腐殖质的泥土。草木灰。植物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田间地表土。经过3~5年轮作的田间地表土。[1]
常用配制方法为:山泥土、腐殖质土、田间地表土、腐熟的生物有机肥,按40:30:20:10的比例加入少量草木灰和珍珠岩混合均匀过筛消毒后装盆。
3.营养土消毒
营养土的消毒方法可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物理消毒:将配制好的营养土摊平铺薄,在阳光下暴晒数日或密封在100~200℃蒸汽锅炉中加热1~2小时,能够杀死大部分病菌虫卵。化学消毒:将配置好的营养土使用40%多菌灵粉剂,每立方米50克搅拌均匀,盖膜3~4天,晾晒通风待药味散尽后使用,也可在每立方米喷洒400~500毫升40%甲醛稀释液,搅拌均匀盖膜1~2天,晾晒通风待药味散尽后使用。
二、矮化技术
1.人工矮化
在果木盆景生长到一定的理想高度时,可采用截顶、摘心、拉枝、扭稍、去须根等方法控制顶端优势生长,促其横向萌芽发枝,控制景桩树高,起到矮化作用,但是,人工矮化技术需要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对景桩进行修护,费时费力,且技术不易掌握,也极易对景桩造成损害。
2.化学矮化
在景桩栽植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CCC)对景桩浸泡8~12小时,也可在栽植景桩完成后喷施具有矮化作用的比久(B9)、多效唑(PP333)、缩节胺(DPC)进行化学矮化处理,从而起到削弱景桩长势达到矮化目的。[1]
三、管理技术
1.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在果木盆景培育过程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措施,果木盆景由于受栽培容积限制,导致土壤水分吸溶值相对不高,养分不能自给,当水分减少或养分缺乏时如不及时对其补水施肥,很容易造成景桩因缺少水肥发生委焉、枯黄,严重时可至死亡,但水肥补充过量又会造成植株烂根或生长过盛,因此在水肥管理中应遵循盆土不干不浇,浇则必透和薄肥勤施原则。[1]
2.花期管理
花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果木盆景后期的观赏价值,因此在果木盆景开花期应加强养份供给,促其花芽发育,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疏花。盆景花量多时要及时进行疏花,减少开花密度提高坐果率。?喷施叶面肥。在盛花期对叶面喷施硼砂水溶液、磷酸二氢钾可提高盆景坐果质量。?授粉。果木盆景由于树种单一主要采用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方法为:采集花粉量大、花瓣松散、尚未完全开放的花朵,让其温度在22-25℃通风干燥条件下,自然开裂散粉,收集花粉去除杂质用毛笔蘸上花粉,轻点需授粉花柱即可。
3.果期管理
果木盆景具有观果效果,果实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盆景的观赏价值,因此在结果期应做好以下措施:加强营养。在落花后30天左右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可防止因营养不足造成的落果。疏果。去除营养不良、果型不正和枝端稍头果,保留品相好、个头大的幼果。喷施激素。在果实成熟前30天,每隔10~15天喷施30~50ppm的萘乙酸,连续喷施2次,预防因成熟导致的落果。
四、病虫害防治
果木盆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1.果木盆景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锈病。发病后叶片有淡黄色铁锈状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似火烧状。防治方法:降低空气湿度,及时清除病叶,使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2%波尔多液,每隔10天左右喷洒整株一次,1~2次即可。炭疽病。发病后叶尖或边缘出现黄褐色至灰白色圆斑。防治方法:摘除病叶销毁,喷洒6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600倍液。白粉病。发病后叶片正反两面出现白色霉斑,严重时新叶枯萎老叶扭曲变形。防治方法:通风透光,用0.3%~0.5%石硫合剂喷洒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喷洒病株,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2~3即可。黑星病。发病后幼果脱落不能正常膨大,果实畸形凹陷,病斑木质化。防治方法: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40%多菌灵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2~3次即可。
2.果木盆景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食叶类害虫:刺蛾、毛毛虫、夜蛾、金龟子等。防治方法:人工诱杀或使用氯氰菊酯、辛硫磷、敌百虫等捕杀。刺吸类害虫:介壳虫、红蜘蛛、蚜虫、螨类等。防治方法: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地下害虫:蝼蛄、蛴螬等。防治方法:毒饵诱杀或敌百虫600倍液浇水灌根捕杀。
参考文献
[1]吴国兴,武新,宁景华,谢艳红.盆景苗木保护地栽培[M].金盾出版社2001.(12):39-44,68-69,85.
关键词百合;优质;丰产;栽培;定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82.2+9.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1-0215-01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之一,目前栽培的百合大多是经过人为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种,主要有铁炮杂交型百合、亚州型杂交百合、东方型杂交百合三大类,生产上主要也是种植这3类品种,种球以荷兰进口为主。近年来,清流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全县已种植苗木2533.33hm2,花卉逾533.33hm2,被评为“中国苗木花卉之乡”,目前在清流县种植的是铁炮百合。现将百合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地块选择与土壤处理
百合忌连作,旱作需4~5年轮作1次,水旱轮作的稻田需2~3年轮作1次,且前茬不宜选择葱蒜类作物。土壤宜选择土质疏松、土质肥沃、地势较高、排水性及通气性良好、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的砂质壤土。栽种前提前翻耕晒垡,深翻做到净、平、碎、细,并做小高畦,畦面略呈龟背形,开好主沟、畦沟。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强碱或强酸性土壤均需在植物种植前加以改良,土壤pH值调节为6.0~7.0,不可低于5.5或高于7.5。进行土壤消毒,以避免土壤传播性病害及根蛹等危害,可以用化学药剂熏蒸消毒或蒸气消毒等方法[1]。
2种球处理与定植
目前,百合种球大多从荷兰进口,应选择中等大小(单个鳞茎小形种重25~30g,大形种重100~125g、直径3.3~5.0cm)、鳞片紧密抱合而不分裂、鳞茎无损伤、无霉点、洁白、无病虫伤害、只有1个鳞芽的鳞茎栽植,严格剔除夹有烂瓣、畸形的种球。种球运来时已先经过低温处理且已打破休眠,因此不可在高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应立刻种植,如果种球还未萌芽且无法立刻种植,则必须放在0~2℃的冷藏室中贮藏,但应注意冷藏时不要破坏已发出的根系,且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0d。百合虽属浅根植物,但种植深度宜稍深,一般为其种球高度的2~3倍,具体视栽培季节及种球大小而定。一般种球顶端到土面距离为8cm左右,晚春、夏季种植宜稍深(8~10cm),秋、冬、初春应栽种的浅些[2]。株行距约12cm×12cm,依种球大小再适度地调整栽植距离,种球种植量约为30万~40万个/hm2。土壤应充分疏松、稍湿润。
3土肥水管理
苗未出土时,撤除覆盖物,选晴天锄松表土。要多施有机质肥料(如堆肥),如果施用化学肥料,则施用硫酸铵360kg/hm2、过磷酸钙830kg/hm2、氯化钾500kg/hm2,另在栽培过程中补充氮素125kg/hm2,制成溶液浇灌。百合需肥量并不大,尤其化学肥料不可施太多,否则有可能发生盐害,且易使植株变矮[3]。在温网室设施中持续种植时,由于都是连作,最好在每一期种植前先将土壤送检,测定土壤中所含的各种无机成分的含量,以便作为施肥的参考。栽植后要浇透水,以后生长期间只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即可。由于百合种植时通常采用做畦栽培,其根部属于浅根性,浇水时宜采用喷洒法给水,不可用沟灌法[4]。并要经常清沟排渍,防止土温过高和土壤过干。
4温度与光照控制
百合生长的最适日温为25℃以下、夜温为10~15℃,在高温季节,应尽量降低土温或做畦面遮阴。百合属长日照植物,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应避免过强光照,普遍采用遮荫设备。温带地区,冬天光照不足时可能会发生落花、落蕾现象,因此,栽培上最好选择较耐低光照的品种种植[5]。
5设立支撑物
有些百合品种植株较高,容易倒伏折断,应立柱保护。比较省工的办法是在种球定植后,长至一定高度时架设栽培网(如网),让百合的茎自然地从网洞中穿出,由于有网绳保护,百合植株就不会倒伏了。
6病虫害防治
防治根腐病可于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500倍液,或50%代森铵200倍液灌根,每株灌液200mL,隔7~10d灌1次,连灌2~3次。防治炭疽病可于发病初期喷洒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隔7~10d喷1次,交替使用,共喷2~3次。防治百合叶枯病应于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洒。防治灰霉病可选用53.8%可杀得,或86.2%铜大师10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喷雾,隔7~10d喷1次,连续喷药2~3次,药剂要交替使用,喷雾均匀透彻。在百合枯萎病刚开始表现症状时,应立即用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绿亨一号5g对水10~15kg,每株灌药液200~250mL,每隔5~7d灌1次,视病情轻重续灌2~4次。在白绢病防治上,重病地避免连作,应水旱轮作;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1600倍液。结合翻地,追施尿素和钢制剂掺施石灰粉1500~2250kg/hm2。在病毒病防治上,可用高兴龙大功臣150~300g/hm2,或蚜虱通杀150~300g/hm2,喷药防治蚜虫。在叶烧病防治上,注意遮阳、降温,控制植株的生长速度。根外追钙肥,叶面连续及时补充0.5%硝酸钙溶液3~5次。在蚜虫防治上,田间挂黄(下转第221页)
(上接第215页)
板涂粘虫胶诱集有翅蚜或用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用40%康福多或10%抗蚜氯菌酯2000倍液喷施[6]。在根螨防治上,选择优良种球并于种球贮存前或种植前,用三氯杀螨醇浸泡种球30min,或以40℃温水浸种球2h,或以45℃温水浸种球0.5~1.0h;生长期田间使用米乐尔37.5kg/hm2根部撒施,或40%辛硫磷800倍液浇灌根部。
7适时采收
当百合花序上最下端的花转色后,就可以采收。太早采收花朵发育不好,会影响开花品质,太晚采收花已开放不好包装,花瓣容易受伤。
8参考文献
[1]修海旺,刘秀菲,亢亚峰.百合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00-101.
[2]毛军需,张金良,董廷猷.豫西山区百合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高产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3(8):51-52.
[3]郭友红,马文奇.切花百合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施肥关系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S2):180-183.
[4]吕建华,魏志华.百合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11):37.
摘要阐述了冬瓜的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其春季栽培技术,以为提高冬瓜栽培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冬瓜;生物学特性;春季;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性
冬瓜为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根系强大,须根发达,深度50~100cm,宽度150~200cm,根系吸收能力强,容易产生不定根;叶互生,叶片宽大,掌状,5~7个浅裂,绿色,叶面叶背具茸毛,宽30~35cm,长24~28cm,叶脉网状,背部突起。叶柄明显,长14~18cm,直径0.5~0.7cm,被茸毛;茎蔓性,五角棱形,绿色,密被茸毛。茎分枝力强,每节腋芽均可抽发侧蔓,侧蔓各节腋芽也可抽发副侧蔓。冬瓜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个别品种为两性花。一般先发生雄花,随后发生雌花。雄花萼片5个,近戟形,绿色,花瓣5片,椭圆形,黄色。雄蕊3枚,在花的中央三角形排列,顶生花药,几度弯曲开裂。雌花瓣与雄花瓣相同。子房下位,形状因品种而不同,有长椭圆形、短椭圆形,绿色,密被茸毛,花柄较雄花柄短而粗,被茸毛。花柱短,柱头瓣状三裂,浅黄色。冬瓜一般靠主蔓坐瓜,侧蔓坐瓜的可靠性差。冬瓜花一般在晚上10时左右初开,翌日上午7时盛开,花瓣约经2d凋谢。
2春季栽培技术
2.1选地
冬瓜应选择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壤土或粘壤土上栽培[1]。同时应避免在前作为瓜类作物的田块上种植,最好是几年未种过瓜类作物,以减少病害的产生。
2.2播种
2.2.1播种时间。五华县春种冬瓜应选择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既可提早上市,又可获得高产。
2.2.2浸种催芽。浸种前须先用细砂擦洗种皮,除去粘附物,然后再将冬瓜种子浸在55℃温水中,维持稳定的温度15min,任其冷却至30℃左右,继续浸种10~12min,将浸种后的种子搓洗干净,再将种子混合湿润细沙后放在30℃左右温度下催芽,待种子露白、芽长至0.3~0.8cm时即可播种。注意在催芽过程中,应经常将种子翻动,并保持湿润,以利于出芽齐整。
2.2.3播种。冬瓜种植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所需营养土要提前制备,可选用烤晒过筛的肥沃园土,即腐熟猪、牛粪渣,谷壳灰或椰糠等,另可加少量氮磷钾复合肥,其加入量一般以控制在0.2%~0.3%为宜,并要求细碎混均,以防伤种伤根。配置营养土时应进行消毒,每1000kg的营养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0g溶于水中进行喷洒,喷后拌匀营养土,再用薄膜覆盖2~3d后即可使用。播种前1d要将钵中营养土浇透,播种深度2~3cm,每个营养钵播发芽种子1~2粒,种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播后随即盖上遮阳网或稻草等覆盖物;若遇寒潮或阴雨天气,则宜用塑料薄膜覆盖。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浇水,但切勿水分过多,以防沤种烂根,只须保持土壤潮湿即可。出苗70%左右时,要及时揭除覆盖物。在幼苗破心前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破心后经常保持营养土呈半干半湿状态,使瓜苗稳健生长。约25~30d即可移植入大田,种植前2~3d,可用10%稀薄人粪水和80%代森锌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淋苗,做到带肥带药移植。
2.3定植
2.3.1整地。起畦种植,畦面宽2m,沟宽0.4m,畦高0.5m。在畦中央开沟条施有机肥,一般施用土杂肥15.0~22.5t/hm2、过磷酸钙或花生麸750kg/hm2。种植前施土杂肥15t/hm2、过磷酸钙450kg/hm2或复合肥300kg/hm2。
2.3.2定植。五华县生产上栽培的冬瓜品种现多为大型品种,冬瓜栽培方式一般采用单行植,于畦面中央种植,株距80~100cm,可栽植8250~9000株/hm2。冬瓜的种植密度与肥水管理水平也有关系,肥料充足、排灌方便、管理水平高,则应着重于长大果,以争取高产、优质,而不宜太密;在摘除全部侧蔓的基础上,主蔓打顶比不打顶可以密些[2]。
2.4田间管理
2.4.1选择栽培方式。冬瓜栽培方式有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3种。结合实际,一般采用矮棚冬瓜栽培方式。以棚高0.6~0.8m、2.5~3.5m为宜。
2.4.2整蔓、引蔓和压蔓。冬瓜靠主蔓结果,但冬瓜分枝力强,应进行整蔓,在坐果前后摘除全部侧蔓,坐果后保留若干叶后打顶[3]。冬瓜引蔓主要采取每株植株在自己的株距范围内环形引蔓,冬瓜上架后,要勤引蔓,以免断蔓。大型冬瓜在引蔓的同时应进行压蔓,在茎节下方土壤挖5~10cm浅沟,将爬地绕圈生长的1.6~2.0m的茎蔓用细土盖住。
2.4.3肥水管理。冬瓜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合,植株生长旺盛可少追或不追,如果叶色淡或发黄,应及时追肥[4]。冬瓜生长前期应少追肥,植株雌花开放前后应控制水肥,1~2个瓜坐果后应重施肥,施尿素225~300kg/hm2和复合肥225kg/hm2,以后至采收前10d左右每隔15d追肥1次,追肥数量可适当减少。冬瓜进入抽蔓期后需水量较大,应灌1次跑马水,开花期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果实膨大期需水量最大,应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产量。
2.5病虫害防治
2.5.1病害防治。猝倒病可用70%敌克松3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防;疫病可用58%瑞毒霉锰锌300~5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防;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2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喷防;炭疽病可用70%早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500倍液喷防;日灼病可用瓜叶或其他材料覆盖果实,减少阳光直射。
2.5.2虫害防治。蓟马可用18%杀虫双水剂250~400倍液或扑蓟灵1000倍液喷防;守瓜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9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防;瓜绢螟可用40.7%乐斯本10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制剂等喷防;瓜实蝇可用40.7%乐斯本1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防;螨类可用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或73%克螨敌2000倍液喷防。
3参考文献
[1]谭雁飞,贺昌荣,雷永进,等.冬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西南园艺,2005,33(B05):82-83.
[2]王成业,刘红霞,李海军,等.日光温室早春茬冬瓜栽培技术[J].致富之友,200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