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煤炭产业集团化战略分散型产业
一、我国煤炭资源现状与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国际整理的经济可采煤定义,现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50592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11.02%。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位于前苏联、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根据田山岗等人《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一书的分析:中国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其满负载量为原地可采量2064亿吨,准有效量1281亿吨,净有效量1037亿吨。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根据1991年到2005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表(表1)和同期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表(表2)所反映的近十五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出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比重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体现在两方面,即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和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间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最低的时候也有71.8%,远大于同期石油的产量在这一结构中的比重;这一时期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最低出现在2002年为66.3%,其他年份均高于这一比重值。这里我们从能源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出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绝对优势地位。2005年,煤炭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二、煤炭产业走集团化道路的必要性
1、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够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
煤炭产业通过走集团化道路改变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竞争主体过多而造成的资源无序开采、市场无序竞争局面,还能把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资办厂,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在国外设立销售网络,占领市场,直接销售,或集资放贷,多种经营,提供服务;由单纯的商品出口转向发展跨国公司(企业)的外部市场贸易条件和内部先天优势,并将我国急需的优质煤炭供应国内,延伸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链,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延缓我国资源的紧张形势。
2、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世界上最大的10家煤炭公司平均每户年产原煤超过1亿吨,煤炭产业集中度很高,如2004年美国前产煤企业的行业集中度约58%,俄罗斯与印度集中度更高,一家产煤企业的市场份额就分别占到95%和77%。而我国前产煤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约为25%。“十五”期间,我国煤炭企业的大型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此外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但是相比国外先进煤炭企业仍存在着产业集中度过低、煤炭市场无序生产和竞争、资源综合开采和利用率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3、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有助于解决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我国煤炭产业面临几大问题:(1)资源开发秩序乱,资源回收率低;(2)矿区环境恶化保护投入少,综合治理滞后;(3)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4)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5)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6)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在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通过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能够综合考虑集团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合理有序的开发煤炭资源;能够利用资金、技术优势改善煤矿安全生产装备水平,从而解决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欠账问题,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能够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依靠企业内部机制解决生产企业重产出、轻投入问题,从而提高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员工的收入水平。
4、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004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电油煤运全面紧张,全国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也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国家为此也采取了全面的措施,缓解来自上述四个方面的压力。例如,发改委为升级大秦线解除煤运瓶颈斥资9亿。2002年大秦线完成运输量1.034亿吨,运输能力已经饱和,但仍与我国煤运需求差距悬殊。2003年,铁道部再次对该线进行扩能改造,当年运量达到1.2168亿吨。2004年我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铁路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大秦线进行挖潜扩能,开行1万吨重载货运列车,使得运量达到1.5亿吨。由于此线上为输送煤炭要道,在煤炭企业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国家很难调控。
三、煤炭产业走集团化战略的可行性
1、客观条件
从客观上讲,一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布局为实施集中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00年末,我国有煤炭探明开采储量200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要基础。二是国内外煤炭企业和行业外其它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实施集团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示范。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EPORTER)的理论,我国煤炭产业属分散型产业。分散型产业的重要特征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结构施加重大影响。与发达国家的生产集中度相比,我国前8名企业在全行业中的产量比应该达到目前全部大型企业共116家占比水平,即40%以上,还有很大难度,同时也表明煤炭行存在大量的企业购并机会。2005年我国共有各类煤矿(井)22000处,产量21.9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井)724处,产量10.4亿吨;国有地方煤矿(井)1702处,产量3亿吨;乡镇煤矿(井)约20000处,产量8.5亿吨,产量比例为47∶14∶39。从以上数据来看,它能够为我国煤炭集团形成奠定基础条件。
2、主观条件
从主观上讲,党和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和力度,为我国煤炭工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方向。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较为明确指出,要在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上寻求突破,加速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秀企业家集聚,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
2000年底,在中央直接管理的44家国有特大型企业中,煤炭行业有神华集团;在国家的120家企业集团试点中,有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在全国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煤炭行业有34家。在“十五”期间,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煤炭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从以上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煤炭企业完全有能力在现有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集团化战略。
四、结论
煤炭产业走集团化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煤炭企业自身和发展战略要求,符合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在我国煤炭产业现有的发展情况以及政策之下,实施集团战略也是可行的。因此,有理由认为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报[N],2004,3,11。
[2]国家经贸委:《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仵自连: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原因及对策,经济经纬[J].2006,4。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转电煤化工洁净煤技术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大、中型煤炭生产企业都拥有专门的煤炭运销和物资管理部门,多被称为运销处和物资处。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和本世纪初,国有煤炭企业基本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和主辅分离的改革,相继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在集团化的管理体制下,煤炭运销和物资管理业务与煤炭开采主业剥离,重组为专业化的运销和物资分公司(或被冠以其它名称),担负着煤炭储运销、物资采购与供应、国内外贸易等职能,是集团的流通利润中心。为实现煤与非煤并重的战略目标,煤炭企业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依托煤业优势发展新型接续产业,如煤电、煤化工等;二是在现有非煤产业中选择优势明显的产业重点发展。煤炭企业已有的非煤产业尽管类别众多,但绝大多数小而散,难以承担重任。医院、学校等本应由社会承担的服务职能移交社会。在不多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有非煤产业中,各煤炭企业根据产业特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煤炭运销和物资管理业务为基础的物流业。运销和物资分公司也凭借已经积累多年的基础设施、品牌等优势,立足于集团煤炭运销业务以及集团内部物资采购业务开始大力发展物流业,并在商流的大进大出中创造了较高的利润。一批拥有独立法人地位,隶属于大中型煤炭企业的物流公司相继涌现。尽管这些物流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但整体看,物流业务仍然以煤炭运销和满足矿区内生产的物资供应为主,而很少真正涉足服务社会的综合配送领域。因此,这些物流公司开展的业务仍然没有脱离煤炭企业集团自身的煤炭运销和物资供应,利润来源仍然是贸易,而非物流服务。这也是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物流业的通病。
我国煤炭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很低。煤炭行业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1998年,原煤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企业只有17家,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0.4%,大同矿务局是我国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企业,1999年生产煤炭3000万吨,销售2914万吨,市场占有率只有2.9%,而美国4家最大产煤公司1996年的产量为3.49亿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36%。
2.行业竞争力不强。
3.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我国煤炭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远远落后于美国、澳大利亚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煤炭工业。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效益低下,技术进步速度慢。1995年我国煤炭工业人均年产量仅为美国的2%。国有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高昂,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弱。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而石油和天然气相对短缺。有关专家预测未来50年,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大力发展煤化工行业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煤化工涉及煤的焦化、气化、液化以及煤的化工制品等多个领域,以冶金焦生产、合成氨造气和城市燃气工程为主要行业特征。20世纪后半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化工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煤的洁净化、高效燃烧、联合循环发电、干熄焦、炼焦过程自动化、煤炭气化以及环保型洁净能源为主的煤化工能源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是,煤化工生产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基础研究依然薄弱,煤化工产品结构与质量仍不尽合理,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也需引起重视。因此,发展新型煤化工对煤炭、冶金、城市建设和煤化工行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煤炭企业的物流业包括两类:一是煤矿物资物流;二是煤炭产品物流。基于现有物流基础,煤炭企业面向社会开展真正的物流业务也有两条途径。一是煤矿物资物流的延续,即发展社会非煤产品物流;二是面向社会开展煤炭产品物流,即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前者不是煤炭企业的强项,且发展不同产品物流所需的条件不尽相同,情况较为繁杂,利润也不高。而后者则是煤炭企业的优势,不仅能真正带动煤炭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型服务业的转型,还由于占据了煤炭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而获取较高的服务增值。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型服务业跨越仅仅凭借传统的贸易物流是不行的,传统煤炭物流公司必须实现向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的转型,这也是国有煤炭企业物流公司的发展方向。
首先,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经济效益。煤炭企业多、小、散、乱的格局,不仅使煤炭业整体开采水平低,还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差。通过整合重组,形成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煤炭产量增加,行业效益提升,同时财政贡献率也得到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强。
其次,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煤炭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很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据测算,在矿难方面,其中乡镇煤矿占到70%,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相当于国有重点大矿的17倍。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过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主体主要为中小企业。通过整合重组,煤矿事故起数下降,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原来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再次,解决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和无序竞争状况。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的煤炭行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开采和强大的企业竞争力。而我国煤炭行业还处于多、小、散、乱的格局,煤炭整体开采水平低,开采秩序混乱,无序竞争现象较严重。加快整合重组,形成一批开采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大型骨干企业,对提高我国煤炭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形成良性竞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最后,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保护环境,顺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的要求,走符合经济发展潮流和发展大局的道路,尊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煤炭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和深刻必然。
煤炭行业承担着保证国家能源供应,保证矿工安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责任,事关经济发展态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重任。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打破所有制界限,因地制宜,因矿制宜,加快整合重组,推动煤炭行业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峰:从国家竞争优势浅谈我国煤炭业的发展[J].市场论坛,2008,(3)
[2]肖莉:金融危机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思考[J].经济问题,2009,(6)
关键词:煤炭产业资源整合
一、伊宁县煤炭资源概况
伊宁县煤炭资源丰富,目前现已探明煤炭C+D级储量31.9亿吨,可采储量73.4亿吨,远景储量300亿吨。此外,在喀赞奇的帕提布拉克沟以东至曲鲁海沟,曾有采煤历史,在投入一定地质工作后,有待扩大煤炭资源远景储量。
煤炭资源埋藏浅,含煤地层共分A、B、C三个煤组,每煤组10层左右,含煤31层,其中可采煤层19层,并多为巨厚煤层,平均厚度为40.9米,煤层倾角3-41度,煤层易自燃,发火期3-6个月,煤尘有爆炸性、低瓦斯。
工业煤发热量为5200大卡/公斤,最高可达7500大卡/公斤,民用煤发热量为4200大卡/公斤。煤种有长焰煤、不粘结煤,气煤等。煤质特点为低灰(5-10%)低硫,易结碴,热量稳定,是理想的优质动力用煤,亦可做气化用煤。
地质构造为北西西向展布的复向斜构造,属简单、中等类型因没有大的构造破碎带,且地表径流量小,地下水量小,认定矿床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
二、伊宁县煤炭产量和煤炭价格
1.伊宁县煤炭产量增长
从图2.1可以看出,伊宁县煤炭产量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与2003年相比,2012年,伊宁县煤炭产量增长了近4倍,相比去年增长27%,占全州煤炭产量60%。
2.伊宁县煤价上涨
煤价走势与其价格形成机制密切相关,我国近年来煤价形成机制的变革走的是一条清晰的市场化路线。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从2007年开始煤炭价格完全放开。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鼓励企业自主协商,“坚持煤炭价格市场改革方向,由供需双方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协商确定价格”,并要求行政部门不得干预企业自主签订合同;同时,要求以质论价,对长期大宗合同可自愿协商价格优惠;继续实行煤电联动政策。从图2.2中可以看出伊宁县过去10年的煤炭价格情况呈阶梯型增长,从2002年到2007年因煤炭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而保持稳定。煤炭价格基本上保持44-60元/吨。2007年煤炭价格放开后持续处于上涨趋势。
3.伊宁县煤炭产量增长和煤价上涨的原因
3.1随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作为替代能源的煤炭价格也会有所增加,但这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3.2煤炭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运输费用的提高,工人工资提高,采用安全设备增多。
3.3停产整顿和加大安全生产投资,也是价格上涨的一个方面。
3.4当煤炭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煤炭需求客户既担心继续上涨,又担心高价买不到煤,因此购买的欲望增强,购买量就越大,相反当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时,煤炭需求客户和厂家却抱着观望的态度,期待着进一步下降,持币观望的客户越多,购买量越小,这就出现了煤炭市场买涨不买跌的现象。
三、伊宁县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
1.停产整顿
伊宁县根据州政府《关于继续深入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2003~2004年除露天煤矿外,其余煤矿全部停产整顿。
2.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为了认真落实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五”规划,做到关小井、建大矿、淘汰落后,鼓励先进的生产政策,伊宁县关闭矿井如下:
2.12001年3月自行关闭因资源枯竭的皮里青煤矿1号井;
2.22002年7月自行关闭由资源枯竭的皮里青煤矿2号井;
2.32003年5月20日自行关闭因资源枯竭的莫洛托乎提于孜乡煤矿;
2.42006年4月6日依法有组织地实施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喀拉亚尕奇乡煤矿;
2.52008年5月21日依法有组织地实施关闭因相关证照到期、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吉里于孜镇煤矿和吐鲁番于孜乡煤矿。
3.新建、改扩建矿井
2008年伊宁县新建年产9万吨矿井2家(再就业煤矿,鸿森煤矿);改扩建年产9家(温亚尔煤矿、胡地亚于孜乡煤矿、青年农场煤矿、潘津乡煤矿、金龙公司煤矿、脑艾依图煤矿东井、脑艾依图煤矿西井、农四师育新煤矿、南岗喀赞奇煤矿);年产90万吨露天煤矿1家;年产9万吨矿井5家,通过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五规划验收。
四、伊宁县煤炭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1.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通过煤炭资源整合,2012年完成原煤产量300万t,相比去年增长27%,占全州煤炭产量的60%。2012年伊宁县煤炭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67亿元、工业增加值2.37亿元。行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煤矿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在抓好煤炭生产的同时,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抓安全,开展了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不断推进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建设。2012年全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煤炭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州领先水平。
五、结论
伊宁县煤炭产业经过资源整合,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产业水平得到提升,行业实力显著增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但是现阶段伊宁县煤炭产业仍然存在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规模效益,可见伊宁县煤炭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朋.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现代商业,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