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收集5篇)

时间: 2024-09-16 栏目:办公范文

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篇1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确保驻村工作队不撤、政策不减,继续保持优良作风,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结合实际,现工作阶段的特点,持续发挥帮扶单位的帮扶作用,对照帮扶职责,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村总人口450户,1645人,7个村小组,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2户52人,其中低保户,特困供养户5户5人,残疾户占总人口的3.2%,脱贫户年人均达到1万元以上,参与就业34人。土地面积2776亩,其中耕地1276亩,山地1500亩,共有党员46人,6名村干部。

二、目标任务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新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目标,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收益,实现贫困村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帮扶工作重点

瞄准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开新局、起好步突出抓好以下个方面。

(一)建强村级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再提升

2023年是换届之年,也是党史学习年。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镇换届小组为主导,发挥驻村工作队监督作用,广泛宣传动员,精心安排组织,制定换届选举方案,严格法定程序,依法操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重点围绕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动村干部、党员深入学习党史,忠实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督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对“学习强国”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落实驻村第一书记、镇蹲点干部、帮扶单位领导讲党课制度,狠抓党史学习教育,以理论学、实践学、红色基地学等丰富党史学习的形式和方法。以庆党100周年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推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促进担当作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开展走村入户,摸实情、办实事,进一步强化村干部的责任心,提升村干部的威望。同时,指导村“两委”班子进行合理分工,对扶贫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干部,要重用,培育后备力量。

(二)持续推进产业就业发展,提高两业收益

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之举。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疏理村现有产业,召开一次致富带着人座谈会,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强化产业管理,加大对产业技术的指导。对现有产业调整管理人员,加强责任心。同时,协调农业相关部门人员对产业的种植进行定期技术指导,跟踪指导,确保产业的可持续性;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配置。对村蔬菜种植基地进行结构调整,引导致富带头人积极改良现有种植品种,调整为效益好、收益快的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配置;三是加大对产业投入,宣传推广产业销售。以帮扶资金、产业帮扶专项资金为主,鼓励脱贫户小额信贷和自筹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在保证一定的收益同时,通过各媒体宣传,推广产业销售,保证产业有效益、脱贫户有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四是拓宽就业渠道,巩固脱贫成效。以就业车间为平台,鼓励带动脱贫户、村民就近就地就业,进一步激发脱贫户致富的能力,引导脱贫户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拓宽就业渠道。

(三)抓机制落实巩固脱贫成效

一是紧抓疾情防控机制,落实返乡人员排查监测制度和报告制度,严把疫情关,督促安排村民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力争达到80%的接种率;二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有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组织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采集信息,摸底调查,研判预警对象,运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信息系统开展带态化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夯实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基础、继续精准施策;三是落实帮扶机制。开展党员捐款送温暖活动、“送春联、献爱心”活动、重大节日走访活动,落实帮扶力度不减、保障政策不减、形式不走样。

(四)大力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篇2

安康市住房公积金经办中心平利管理部---周永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关乎初心使命,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头等大事,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10月12日至14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县乡村振兴干部视频培训会。培训会上,重点学习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纪律要求、巩固衔接行业政策、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要求、项目管理和资产维、大数据平台使用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乡村到底怎么“振”才能“兴”?我认为要以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振”之才能“兴”。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各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创造了人类减贫的奇迹。然而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挥“火车头”作用,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找方法,抓落实,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和村两委干部紧密配合,与人民群众共进退,引导他们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群体通过各项兜底保障政策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让一个农户在乡村振兴中掉队迷路,实现零返贫的工作目标。

除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也是乡村振兴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生动力。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农民强。我们要针对东关村的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员结构、区位条件等进行系统评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对品质好,产量大的农产品,积极探索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延长产业链。既能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能把更多的收益留给村民。利用东关村离城较近,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等优势,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尝试打造大棚果蔬种植采摘,乡村民俗生活体验等旅游项目,通过不断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心甘情愿“掏钱包”,为东关村的振兴事业锦上添花。

有了党的引领,产业的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关健还得靠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去推进。这就要求我们驻村帮扶工作人员勇于担当作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面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不能有半点“等、靠、要”的念头,必须敢想、敢试、敢闯,该做的事义不容辞地去做,该负的责无惧风险的去担。面对农村目前创新动力不足,农民老龄化的窘状,我们要了解农村,走近农民,把那些看似鸡毛蒜皮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放在心上,多听、多问、多探讨,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商量致富的好办法,有针对性的补短板,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篇3

一、现状

xxxx位于xxxxx,辖x个村民组,x个自然村x户x口人,全村耕地x亩。现有脱贫户x户,其中:x户监测户。低保户x户x口人。

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机构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技能培训,外出务工致富意识不强,技术型农民少、技能型劳务输出少。三是群众患大病后医疗支出过大,容易造成因病返贫致贫。

三、发展优势

1、产业扶贫。依托我县“巧媳妇”工程项目基地的优势,在村内大力推进服装加工、渔网编制项目,让一部分出不去的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依托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落实专项资金扶持、互助资金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和信贷资金扶持等措施,对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产业扶持,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建立专项扶贫资金到户台账,集中扶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致富产业。积极引导小额创业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入扶贫开发,向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倾斜,重点扶持刚脱贫家庭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学生和进入城镇的自主创业者,拓宽脱贫渠道。积极探索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中型农机具、农村有效房产等抵押贷款模式,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更多贷款支持。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增强脱贫户、监测户应对自然风险能力。鼓励脱贫户、监测户入股或进入“巧媳妇”项目加工点从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2、整村扶贫。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整村推进扶持力度,联系协调相关部门负责水、电、路、广播、电视、网络等“到村”问题,专项扶贫解决“到户”问题,提高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标准。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3、能力扶贫。依托扶贫、人社、教育、农业、工会、团委、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组织一部分有一定学历和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参加由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扶贫办确定对象、远程教育及专家培训、社会各行业协助就业的培训计划,依托职业培训机构,举办扶贫培训班。实施“雨露培训”计划,对脱贫户、监测户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脱贫户、监测户剩余劳动能力输出,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健全完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促进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自主创业、有效就业。对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确保脱贫户监测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

四、帮扶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标准化卫生室

2、益农信息社

3、道路修建

4、路灯安装

5、自来水安装

6、村室维修

(二)产业项目规划

1、实施扶贫开发到户增收项目

采取使用扶贫到户资金入户扶贫基地办法,计划实施35户119人到到户增收项目,实现贫困户每户直接收益500元。

(三)因户施策落实扶贫政策

1、对因病致贫的xxx等17户,帮助办理就诊优惠卡、重症慢性病证等。

2、对特困人员实施低保、五保供养脱贫等政府脱贫措施,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员可申请集中供养。

3、对存在不安全住房,帮助申请危房改造。

五、未来规划

(一)及时统计好脱贫返贫的统计监测工作,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效。不能觉得脱贫了就放松了工作要求,要加大监测和帮扶力度,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带动作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二)持续优化发展产业,以产业来促进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鼓励更多的人成为致富的带头人,强化先进引领带头的作用,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创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消费扶贫是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和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利用电商平台、抖音直播间,做好村里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要积极探索本村的电商人才,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员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切实做细做实消费扶贫各项工作,以消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四)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以在“两不愁三保障”达到基本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收入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可持续,做到长短结合,接续推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篇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始终态度,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振兴乡村中的又一生动体现。

一、农村残疾人服务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基本公共服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且存在着一些特殊矛盾:一是农村残疾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大困难深。老弱病残成为不少乡村的主体留守人口。特别是众多农村留守老人,儿女外出,独自生活,缺乏照顾,十分苦难。二是现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量不足质不高,还难以均等。《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指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短板,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软件不协调,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基层设施不足和利用不够并存,人才短缺严重;一些服务项目存在覆盖盲区,尚未有效惠及全部流动人口和困难群体;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三是农村针对特定困难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盲点还很多。《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以贫因地区和贫困人口为重点,着力扩大覆盖范围,补齐短板、缩小差趾,不断提高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四是“给钱给物不如给服务”已成为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解困的最大期盼。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推动下,总体而言,贫困人口基本上都不愁吃不愁穿了,而不少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贫困重度残疾人一天两餐无保障、一身衣服穿一生,有病无法看,个人卫生无法打理也并非个别现象,有重残重病人口的家庭支出大、收人少,往往还要捆绑1—2个劳动力,多沦为深度贫困户。

二、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途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已专章对残疾人服务进行了部署,并明确了现阶段10项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要持续抓好推进并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突出重点难点逐一实施并落实好。

针对“因残致贫”突出困难,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

针对多数农村残疾人病残一体的特殊困难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普遍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优先签约残疾人家庭并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依托新农合、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每年为辖区内残疾人进行一次规范的健康体检,做到早防早治;为农村精神残疾人开展规范的药物、医疗和社区监护服务。

针对残疾人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康复服务。党的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切实将康复纳人政府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范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普遍开展专业的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能够进村人户;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一2023年)》,有效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减少残疾的发生和发展;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多种形式开展职业康复训练,提高残疾人参加劳动和融人生活的能力。

针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加强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完善制度措施,对成年重度有照护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日间照料、邻里照护、居家救助等多种形式的照护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16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重度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给予其基本生活保障和日常照料,以更有效的精准服务实现兜底保障。

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教育服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农村需要的人群纳人特殊教育体系。”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农村青壮年残疾人文盲扫盲工作;多种方式彻底解决农村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支持乡村幼儿园接纳残疾儿童入园;鼓励完成义务教育的农村残疾学生就近接受规范的职业教育;加大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

加强农村残疾人居家和公共设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考虑无障碍通行问题;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新建农房要有基本的无障碍设计;农村警务室、金融服务机构、文化活动站(广场)、农家书屋、村卫生室、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有无障碍通道;乡村厕所革命要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使用。

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文化服务和权益维护。乡风文明建设要将扶弱助残作为具体内容;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保障尊重残疾人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残疾人能够无障碍参与;乡规民约要引导扶残助残的文明风尚,反对针对残疾的各种歧视现象。

三、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在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中的作用。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的优势和力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各级残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要发挥好残联组织联系广泛、面向基层、服务残疾人的优势,结合群团改革、打好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机遇,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

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篇5

一、党的十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②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③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④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

⑤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⑥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二、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党的十以来,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七项重点任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设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五、组织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①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②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③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④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⑤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⑥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巡查工作情况汇报(整理2篇)
  • 下一篇:酒店求职自荐信(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