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收集3篇)

时间: 2024-09-21 栏目:办公范文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071-0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到迈入科学化轨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得到空前丰富和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现代表征。特别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就此进行回顾与省思,并对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与发展进行思考,对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现状概观

从中国期刊网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德育系统”为题名索引数据分析来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文献计量概观存在一个最直观的特征:关于系统论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以系统科学、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著作、论文等研究成果较多,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启示和借鉴作用,而相对于德育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资料则较少。总体看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从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论

田曼琦、白凯(1989)主要围绕思想教育系统、思想教育主体系统、思想教育客体系统、思想教育环境系统、思想教育内容系统、思想教育原则系统、思想教育方法系统、思想教育信息系统、思想教育决策系统、思想教育评价系统展开论述。[1]鲁勇(1989)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系统设计、大学生思想教育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进行论述。[2]潘树章(2001)从德育大系统的角度,提出高校德育系统分为主体、目标、理论、方法、激励、辅助、信息反馈、评价及惩戒等八个子系统。[3]陈中建(2008)以系统工程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对德育系统进行结构梳理和内容剖析,将目标系统、组织管理系统、内容系统、环境系统作为研究框架,对高校德育系统中的队伍建设、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德育环境和德育评价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4]上述研究运用系统方法从系统工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或德育系统进行研究,为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提供重要启示,特别是系统工程研究方法中对结构和运行的剖析值得借鉴,但仍然停留在系统工程学范式框架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

吴倬(2001)从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建立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高校德育系统的思想,认为德育领导小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主渠道作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起重要补充,理工类课程教学是重要环节,以党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为主要承担者的课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课外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5]韩小香(2006)等认为,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确定一个指导思想、两条教育线路、三大教育理念,以“隐性教育”为辅,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全员育人格局;以自我教育为主体,构建立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6]陈坚良(2006)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科学控管系统、组织实施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激励系统、保障系统等构成。[7]孙其昂(2007)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系统存在,该系统大体包括理念、课程、制度、设施、环境、主体、活动等要素,由这些要素组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统整体。[8]可以看出,上述观点主要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和工作实务层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探讨,已开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实践层次进行的反思和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总体性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实证检验。

3.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论

宣仕钱(2006)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依存于自身特有的生态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与开放的社会信息系统、社会实践生态系统、社会发展的群体需求相协调,与营造自我发展的绿色空间相协调。[9]戴锐(2007)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可分为宏观圈层(社会大环境及区域性生态等)与微观圈层(组织内部生态)两方面,两个圈层均由意识圈层、制度圈层和物质圈层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意识圈层由心理、观念、意见和学术成果等构成,制度圈层由社会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规章等构成,物质圈层由设备设施、场地场所、经费支持等构成。[10]邱柏生(2008)认为,从微观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这种生态主要由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传思想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几个子系统构成;从中观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生态中的一个子系统,会受到高等教育体制、理念、教育制度变化的制约;从宏观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处于社会环境大生态中。[11]卢岚(2010)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结构、特征及结构创新三个方面,提出通过将以政府、学校、城市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以社会、农村为主阵地的草根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合,达到结构创新,功能升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全面提升。[12]可见,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关注已开始由“环境”向“生态”范式跃迁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生态展开研究,虽然并未直接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结构,但作为一种从事实层面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生态进行的基础性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提供重要启示意义。

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系统论

陈秉公(2006)认为,在学科基本理论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学科理论研究规范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学术研究主体对整个学科基本理论进行的系统整合,是学术研究主体自觉的学科理论整体建构行为。[1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张耀灿(2007)认为,学科理论体系包括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干学科和基本研究与应用的分支学科。[14]孙其昂(2010)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为基础,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员、价值观、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服务、学科规范(方法)等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时又是社会学术共同体,也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特征,要正确处理要素把握与系统把握、自然阶段与自觉阶段、历史传统与现展的关系,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发展。[15]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系统存在的认识也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虽然尚未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二者作出区分,但已为二者的关系分析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5.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系统研究

孙其昂(2001)运用社会学原理从宏观视角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讨,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特别是运用系统性观点分析思想政治工作,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是与其他系统相联系的系统,并对社会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变迁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等,从社会学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分析。[16]另外,孙其昂(2007,2009)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等主题做了持续的探讨,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17-18]

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特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逐渐得到学界关注,已注意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开始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作了多方面的阐释和剖析,经验总结范式和理论建构范式在不断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成熟的结论,构建了一个历时态和共时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场域,呈现出鲜明特点:

1.系统性研究进入研究者视野

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关注即一方面主要是在经验工作总结范式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展开论述,另一方面主要是从理论建构范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理论建构与反思,提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如生态系统论、学科系统论、社会系统论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已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个多维度、点线面的立体结构来剖析,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

2.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显著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复杂性和综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活动,如果仅凭运用单一的视角、片面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和考察解释,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不能让人信服,也不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可喜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已开始关注研究视角的多样化、多层次性和交叉性,并有不少成果出现,如从系统科学、生态学、社会学等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展开初步探索,交叉学科研究范式初露端倪。

3.研究主题呈现多样化特征

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现有文献资料分析来看,从经验总结范式中运用系统研究方法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展开的研究较多,如大学生思想教育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等;从理论建构范式角度来看,运用系统研究方法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理论研究的主题也呈多元化发展,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系统、社会大系统范式研究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的主题多样多元,既对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总结和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4.经验总结范式和理论建构范式并存发展

综观现在研究成果主要是在经典教育学范式语境中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研究,存在经验总结范式和理论建构范式两个维度。从研究内容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和学科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经验总结性研究占了很大比重,但学术话语和学科意识虽有所增强,并逐步呈现出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并存的态势,经验总结和学术话语同在,且逐渐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建构层次,特别是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个系统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如生态系统范式研究和社会大系统范式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借鉴和启示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的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呈现出系统性、体系化关注,研究主题、内容和方法呈现多样多元特征,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的一些新范式和新趋势。但从总体上关照,已然的研究虽然涉及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多方面,但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思维还比较薄弱,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把握和认知还处于经验、零散的把握阶段,没有真正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体,存在“致命内伤”和研究不足:一方面,不管是经验总结范式和理论建构范式研究中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什么”这个前提性追问尚未作出回答,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发展动力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优化、系统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启示等问题的研究都必须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涉及的广泛领域和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性、整体性探索与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照,缺乏时代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脱节、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展割裂开来,因而存在理论研究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如何在一个社会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时代与时俱进的发展?如何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环境变迁之间的交互关系?如何进一步全方位认识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和价值?如何构造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机制及评价?如何进一步实现其科学化发展等等问题亟需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面临新的发展要求,除了上述亟需突破的问题,其未来发展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与逻辑分析统一

运用历史与逻辑分析统一是探寻与揭示系统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历史发展演变与内在结构的应然逻辑,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放在历史发展和现实社会视野中,注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关注,运用哲学思辨的眼光去审视与评判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展历史和发展轨迹,又要注重逻辑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运行中的广泛运用并发挥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更好地实现。

2.理论与实证研究并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分殊与研究角度相异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者间的鸿沟凸显,经验总结范式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而具有活力,针对性和应用性较强,但缺乏理论思辨性和长效性,而理论建构范式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性和说服力,但由于概念化和抽象化,容易与现实脱离开来,缺乏应用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理论研究中不能在强调系统思维展开研究的同时,自身研究中却犯了如此错误。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中,既要具有自主意识和本土关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又要具有问题意识和世界视野,处理好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把经验总结与理论建构、学术研究与现实关照结合起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系统研究的时代性。

3.多学科与多范式研究共用

现代科学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资源,各学科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但要注意避免简单移植和经验总结,正如有学者敏锐且不乏远见地提出:“借鉴型成果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经验型成果已经走到了尽头,政策型成果显得理论‘底气’不足,比较型成果缺乏系统研究和应用,功能泛化型成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19],因此,要“通过现有范式融合、经由交叉学科的范式创新、经由研究方法变革的范式改良路径”[20],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的多学科聚焦和多学科方法交融。一方面,借鉴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成果,“提倡批判性借鉴,明确研究目标,把握立足点,注重学科借鉴的自主创新,把借鉴与自创有机结合”[21];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更需要有自主的学科意识,应对“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吸纳与运用,应当走出简单的‘概念移植’、‘方法套用’、‘体系嫁接’等误区,进入新的层面和新的境界,不断地运用多学科思维方法和交叉学科研究范式展开”[22],并且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和拓展,利用多学科知识的关联性、相融性和互补性,借鉴系统论理论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

4.学术的系统研究范式和行动的系统思维方式同行

运用系统论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系统性思维方式的框架性转换”[23],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内逐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范式,促进和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等主题的探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的重要任务和旨归。一方面要运用系统研究范式,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特征等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深化与拓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输入与输出、系统发展动力和系统优化等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在学术系统研究范式指导下,运用系统思维方式指导和外化为全面辩证的行为活动,“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4],把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的系统研究范式和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的系统思维结合起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总体性”认识和把握,摒弃和反省狭隘、短浅的观念偏差,运用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促进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更全面深入、富有成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曼琦,白凯.思想教育系统工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鲁勇.大学生思想教育系统工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潘树章.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简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92-96.

[4]陈中建.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5]吴悼.建立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高校德育系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123-128.

[6]韩小香等.我国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3):189-191.

[7]陈坚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12):60-63.

[8]孙其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3):63-67.

[9]宣仕钱.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互动与耦和[J].求实,2006(5):81-82.

[10]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J].理论与改革,2007(2):150-153.

[11]邱柏生.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28-44.

[12]卢岚.断裂处的光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22.

[13]参见陈秉公.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8):43.

[1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4):11.

[15]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3):21-25.

[16]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16.

[17]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J].思想教育研究,2007(8):5-9.

[18]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转型与历史精神[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47-49.

[19]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6.

[20]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前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20.

[21]刘五景.学科借鉴之思与学科借鉴之路[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3.

[22]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篇2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深化,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样他们才能承担起民族富强的重任。尽最大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用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参与教学工作,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才会显现出来。本文作者依据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总结了一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1],希望与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一起分享。

一、课堂教学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版块,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以及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自身具备规范,统一,制约的特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阵营,它的特点是能够组织大学生集体的进行学习,使学习时间集中在一起,这样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里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可以说,理论课程教学的设置是大学生领会其他形式教育学科精神的基础。纵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局面,我们能够总结出该课程的根本目标,即协助以及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的“三观”以及道德观,最终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高校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途径很多,例如引用社会经典事例,对其进行分析进而自然的将理论知识导入,各种教育途径都应该秉持这样的原则:内容科学,具有时代色彩,知识结构严谨;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将重点知识突显,将难点分散;教育者语言幽默,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以身教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专业课程教学的渗透

对于高校任何一个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师而言,教书只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根本目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开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因为专业课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将富有思想内涵的知识挖掘出来,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感化的作用。在途径选择上,必须参照各门专业自身蕴含的思想内容,比方说理科类专业就包含着世间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且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有规律可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政治论点;文学类,历史类等文科课程涵盖了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同时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在专业课程中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从社会,伦理,历史等多个角度去思考以及认识思想政治课程,此时他们感悟到这门学科与历史以及传统之间的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此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三)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包括人的品行,情感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之所以说高校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因为很多思想教育理念都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底蕴上,而这些人文意识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又涵盖了一些价值取向。基于此基础,大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完善自己的理想,情操以及人格。总之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人民意识形态范畴的地位,为了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育者必须选择开展一些综合素质课程教育。例如某高校每季度都会定期开展“马克思精神宣讲”,“科学发展观践行”为主题的人文素质课程。

二、开展党课教学

党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平台,党课教学自然就成为高校落实党建工作的主要渠道。目前高校参与党课教学的一般都是积极分子,通过参与党课教学,高校学生对党的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了我国党的发展历史,与此同时高校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时展的必然产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方针,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才会提前落实。党课教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对教育者提出了标准,要求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与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例引进党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致。例如某高校在一次党课教学工作中,将主题设置为“学习‘自律准则’践行‘道德高线’”,此时教育者可以将道德典范人物的精彩事例讲述给积极分子,例如全国见义勇为的模范大学生艾尼?居买尔不畏惧盗贼的例子;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代表钟南山奋斗在医疗前线的事例。在优秀事例的感召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了感化,他们充分理解了党课存在以及开展的意义,此时我们没有理由否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没有实现提升的目标。

三、在高校内部开展实践活动

校内实践活动是多元化的,它具体包括咨询服务活动,网络教育活动,勤工俭学以及劳动锻炼活动等。以下本文作者重点对高校经常开展的活动进行分析,探究各项活动是怎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

(一)咨询活动

这是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的重要路径,它利用各种咨询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各类服务,具体包括对学生进行进行政治、思想、政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在这里我们申明一下,咨询服务活动是以学生的个人情感为基础的,它旨在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致,协助以及指导学生接触心理矛盾和缓解心理负担,使学生有效的增强抗压能力以及耐挫能力,发挥内在潜能以及完善人格,最后能够适应所处的生活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解决个人生活遇到的琐事以及问题。总之高校积极开展咨询服务活动,构建一体化的心理保健网络运行机制,促进了大学生心理以及智育的成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格,此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的达到了。

(二)网络教育

这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强的新型途径。计算机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信息资源传播的重要媒介,它使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的应用辅佐大学生思想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必须树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结合时展中存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下完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要通过网络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应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范畴,对大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以及引导工作。例如某高校构建“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和信息库”,设立“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辅导网页”,由高校师生共同组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等,当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邀请以及组织专家学者制作思想及教育一体化的思想政治网络资源。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学生急切关心的热点问题,高校思想教育者可将其进行采集工作,将其编制成为活泼生动,满足学生好奇心理的动画影视图片,继而在网络系统中,使高校大学生对其进行学习。网络教育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仅仅凭借单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有效的参与进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网站的建设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电子邮件等途径,与学生共同处理学习,生活的问题,排除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在这种教育模式的有效辅佐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会有效的提升。

四、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实现以及提升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它能够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以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校外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社会访查、基层服务、社会劳动生产力以及技能服务、公益劳动等等。

例如某高校组织大学生分组进行“居民季度水电费调查”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走访社区居民,进行访问工作,向居民提出“生活中用水量大的活动有哪些?”“基本电费大概在什么范围内?”通过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了一些与人沟通的技能,通过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意识到节约水电的重要意义,此时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树立了自主、自强、公平竞争以及热爱国家的意识观念,他们切身体会到服务人民带来的快乐,培养了坚定的信仰,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总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增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体制的构建工作,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绩纳入进思想政治学科的期末综合成绩考核中。当然高校也应该积极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基地,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向当地政府申请实践活动所需的经费,激发大学生以及教师的参与兴趣,此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就会拟定明确的实践活动目标,设置丰富的实践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在高校师生的努力下,我们相信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实现最大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五、参照高校大学生心理以及思想特征开展教学工作[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必须以学生作为教学开展的中心,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换句话说,依据高校大学生心理以及思想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必须参照学生成长所经历的路线。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倾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生理以及发育的规律不同,再者大学生具备的心理知识以及生活阅历处于不同层次。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引导的机会。例如刚刚入学的高校大学生在心理上很难适应大学生中快节奏的学习与生活进度,此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可以利用探讨式、虚拟式以及影像教学式的教学手段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后大学生很快就会融入大学校园新生活中。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我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学生的重要政治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即以高校的各项管理为其载体,换句话说,就是在高校中将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联系起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实现为其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应在理论研究、创新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应对发展的新局势。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涵义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有其不同之处,主要是师生和各种管理人员。因此根据专家给出的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定义,我们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高校师生管理活动和各项具体的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调整、规范师生及管理服务人员的日常学习工作、思想道德的目的,并且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各种制度以及活动的总和。

二、管理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不深刻,理论和实际相分离。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度来看,有些只是表面上简单接受管理载体,而没有深入研究管理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实际意义,缺乏自觉主动地探讨意识,使管理载体形式化的可能性加大;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甚至认为管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毫不相干,是绝对对立的;有些管理者则将事务的管理放在主要位置,比如大学辅导员处理学生日常事务繁多,常常无暇顾及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理论与实际的严重分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不良的管理文化环境。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下生活的,从精神生活出发,学生处于校园的文化环境之中。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然而,当代大学校园却充斥着不公平、不合理的气息,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依然污染着整个校园。民主思想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基础,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职工,他们都是视野开阔,思想先进的人,对民主文化管理环境的缺失是反对的,不同意的。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民主的管理思想和理论也随之传入中国,但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民主科学的管理文化环境是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运用启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要使思政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首先,思政工作人员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上略胜一筹,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将积极性放在二者,不偏不倚才能做出优秀的工作。“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志要提高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①。”其次,管理人员也要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理解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上表现出积极主动性,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以达到管理者自身和被管理者一起进步,从而实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在高校,被管理者主要是师生,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比较高,而学生的思想也具有丰富性、时代性。相对于其他,这就有利于管理载体落到实处,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运用要以人为本。在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各样的管理要素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要素,是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②。怎样更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作用,是衡量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管理为载体,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师生的作用。关注教育对象的思想、内在需求,关心师生、尊重和理解师生,时刻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师生的吸引力,提高管理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要求创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首先,高校师生与其他工作单位人员有所不同,他们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更富有民主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他们也更加要求管理载体运用的科学性、规范性。这也就为高校创造优良的管理文化环境提供了可能性。其次,创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需要各方的互相监督,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优良的校园管理文化环境。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要科学管理网络资源。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以往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高校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管理。而对于互联网的弊端,高校要运用网络载体和管理载体相结合,注意及时消除错误信息对学生的引导,优化互联网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以提高高校管理载体的效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的实效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合理运用密切相连。本文不仅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涵义,还将管理载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启发做了阐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学历层次高,主体意识强,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优势互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要求科学管理网络资源等。随着时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进步,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特征和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4):177-178.

[2]袁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研究[J].湖南社院学报,2009,(3).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9.

注解: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电焊实训报告(收集5篇)
  • 下一篇:电焊工年终总结(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