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春季疾病预防小常识(整理2篇)

时间: 2024-09-23 栏目:办公范文

春季疾病预防小常识范文篇1

“勤于预测、善于计划、厉行节简”乃是“中国人的三大特质”。

我们的祖先早就学会了“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悟出“观天”是为了“类地”的真谛,意识到天地的生成和演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气象条件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与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是相通的。

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提出了著名的“六气致病说”,正确地阐明了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和人体疾病的关系,这是中医学阴阳学说和病因学说的最早雏形。

在《左传》中就有这样一段有关医和为晋平公诊病的记载:晋平公生病后向秦王求治,秦王便派了医和前往。医和诊病之后说:“您的病是因过度亲近女色造成的。您患的是类似于心志惑乱一类的疾病,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饮食不当,而是因过分迷恋女色,而丧失了心志。”晋平公问道:“难道女色是不能接近的吗?”医和回答:“什么事过度都应该罢手,否则将招致疾患。自然界有六气,降于地就化生成了五味,表现出五种颜色等等,而这六气一旦过度,就会生出疾病。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任何一气太过都会造成灾祸。阴太过会生寒疾,阳太过会生热疾,风太过会得头部肢端疾病,雨湿太过就会消化失常,夜晚过于房劳就会心志惑乱,白天则会心力交瘁。女色属于随阳之物,相近应该在夜间,过分亲近也会产生内热、蛊惑之类的病。您既不节制又不按时,如何能不病呢?”

一番话令晋平公和他的下属十分钦佩。这一段论述不仅涉及了深刻的阴阳学说,而且将人与自然界相互感应的关系阐述得相当精辟,医和在医理上的精深造诣令人惊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根据四季“春生”、“夏长”、“秋收”与“冬藏”的规律,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淫”,“淫”就包含“过多”、“过甚”之意,当它们正常变化时,万物才得以化生不息,正常运转;但当其异常变化时就会成为致病之因。

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春季多风病,盛夏多暑病,雨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这一规律至今仍然指导着临床辨证用药。

中医学中“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理论也体现了医学与气象的重要关系,认为在夏季炎热季节,要避免使用过于温热的药物,冬季寒冷季节,要避免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现在各大医院每年还针对季节性发病,开展“冬病夏治”、“三伏灸”等治疗,也是将气象与医疗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方法是选择夏季三伏天炎热时间,配合相应的药物,来治疗冬季多发的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往往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在的天气预报更加准确,有误差,但很小,所以我们要定时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的提示,合理地安排衣食住行,减少气象因素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如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在寒冷季节或温度急剧下降时,要注意及时增添衣服,采取御寒保暖措施,尽量减少外出。遇到大风大雾或雾霾天气时,要注意戴口罩、帽子、减少有害物质和污染对人的侵害。暑天应减少高温作业或者是避免日光暴晒。春季呼吸道流行病高发时,应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加强房间的通风。过敏体质患者在春天花粉较多的时候减少野外活动时间,尤其应当避免在有风的天气外出,减少过敏原的刺激。

人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安排合理的饮食,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如夏天炎热季节宜饮食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此外,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必须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人”。冬季宜进食羊肉、牛肉、蛋类、豆制品、核桃、栗子等冬季应季养生食品,提高防寒抗病能力;秋季湿度较低,空气干燥,宜常吃养阴润肺、清热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柑橘、红枣、莲子、白果、芝麻、百合、山药、白木耳、蜂蜜、牛奶、泥鳅、鲥鱼、鸭肉等都是秋季最好的食品,防止“上火”的发生。春季万物复苏,一般宿疾如高血压、哮喘、皮肤病等容易在此时复发,所以在饮食上应忌发物,诸如虾、雄鸡、海鲜等应尽量少吃。

链接:

世界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

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中医学和天文气象学,它们结伴而生,相互交织,同步发展。我们的祖先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创造出一系列巧夺天工的技术手段,来从事精测妙算。

我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测风仪的国家。真正具有科学意义的测风仪是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针对风灾,在发明地动仪的同时,张衡还感到需要观测气象,需要发明一种测风仪,防止风暴袭击,起到科学预报作用。

张衡在五丈高的竿上,立起一只可灵活转动的衔花的铜鸟,每当风来临的时候,铜鸟便旋转起来,铜鸟嘴里衔的花朵旋转,使铜鸟头向风来的方向站住不动,这是世界上最早用来观测风向的气象仪器,与西方装置在屋顶上的候风仪十分相似。不过,西方在12世纪时才有候风仪的记载,比张衡制造的相风铜鸟晚了1000多年。

春季疾病预防小常识范文篇2

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春天是个阳光明媚,暖风熏人的季节,但就在我们尽情享受春天美好景致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春季要特别关注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健康。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的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较大,人体的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同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又比冬季活跃,所以人体就容易患病。同学们,春季是流感、流脑、腮腺炎、麻诊、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是最常发生的疾病。为切实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提出以下要求:

1.同学们都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播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减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同学们要上好体育课和阳光活动课,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运动受伤。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5.各班要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到医院就疹。

6.保持教室环境的空气流畅,少去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对环境保护的见解(收集5篇)
  • 下一篇: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