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鸡病;防治措施;春季;管理
随着春季的到来,许多病菌与病毒也开始复苏与传播。如果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鸡群常处于缺氧、低温、高湿、高氨、高二氧化碳的恶劣环境之中,特别是初春季节,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对鸡群产生较大的应激,继而抗病能力降低,易患各种传染性疾病。以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多发,如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维生素A缺乏症、鸡球虫病等。所以在此季节加强鸡的饲养管理与疾病的预防,成为首要问题。具体管理与防治措施概述如下:
1做好饲养管理
春季气温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依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鸡的饲养管理,舒适的环境不仅能使鸡获得最大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外,特别要做好保温、通风,消毒等工作。
1.1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鸡的生长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也相应增多,特别是春季湿度大,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球虫、葡萄球菌等,并造成流行。
1.2通风应避免因为气温升高就大幅度调整进风口大小及风机开启数量,有温控仪控制风机的鸡舍可以每周调整1次,每次调整不宜超过1℃。
1.3消毒加强卫生消毒,在鸡病防治工作中,消毒是首位。特别是因冬季注重保温舍内存留较多灰尘等有害物,因此应加强对舍内卫生清理消毒的工作,首先饮水管可用高锰酸钾每周消毒一次,带鸡消毒应适当增加水量。再次鸡舍要进行定期消毒,一般是每周2~3次,在鸡群发病时要增加消毒次数。鸡出栏后要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并对鸡舍内外以及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冲洗。鸡粪要进行生物热发酵消毒
1.4育雏温度调整温度是影响育雏阶段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过低易引起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和扎堆死亡。春季育雏第1周温度一般控制在35~36℃,以后每周降低2~3℃。根据鸡的反应适当调整温度,温度过低时鸡只尖叫聚堆,过高鸡只分散并喘息,温度合适鸡只分布均匀。
2加强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防病保证,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是鸡群健康的重要保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然后落实每项免疫接种工作。要保证免疫的确实有效,应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补免。密切关注鸡病流行趋势及周边疫情情况,必要时增加免疫项目、次数及剂量。
2.1正确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合理制定免疫程序,严格地挑选疫苗,通过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对鸡只进行免疫接种。
2.2疫苗使用应注意的问题疫苗品种应与鸡群的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应按照说明进行接种;疫苗的稀释应用专用的稀释液或蒸馏水,稀释好的疫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注意疫苗的存放;进行滴眼、滴鼻免疫接种前后各24小时不要进行喷雾和饮水消毒。
2.3疫苗反应期育雏期间活苗免疫较多,各种活苗免疫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每个养殖场免疫程序相对固定,可建立鸡群健康档案,找到疫苗反应发生的时间规律,提早投药预防,避免因疫苗的免疫反应继发(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呼吸道病的发生,重点关注进雏后2~3周和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免后反应。
3药物预防
定期进行药物预防,病毒性疾病一般是通过疫苗的接种来达到预防目的,而大部分细菌性疾病则要依靠药物的定期投放预防。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鸡的日龄与环境有很大关系,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订不同的药物预防程序。如沙门氏菌病易发生于育雏鸡;慢性呼吸道病多发于30~60日龄;大肠杆菌病多发于20~40日龄;球虫病多发于15~60日龄等。所以要依据鸡各日龄、各饲养阶段易感染的疾病,适时投放药物以达到预防目的。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期的投药:
3.1气温突变期投药春季气温变化较大,除早晚温差的影响外,冷暖空气的交替作用常造成气温的剧烈变化(大于10℃),这样就会给鸡群造成很大的应激,养殖场应关注天气预报,提早做好准备。
3.2转群应激期投药在培育后备鸡过程中,转群工作是不可避免的,鸡只在转群时会造成很大应激,各种免疫应避开在转群前后3d进行。转群前2d投喂抗生素和多维降低应激影响。
3.3季节性投药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大都与日龄和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用药预防程序。如:沙门氏菌病易发生于育雏鸡;而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易发生于冬春季等。正确安排用药时间必须首先了解各日龄、各饲养阶段易感染发生的疾病,适时投药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4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经常观察鸡群,尽早发现疾病可以尽早采取措施,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觉察疾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观察每天检查鸡群(最好在早上),注意观察症状特别是鸡群精神,活动性及粪便状态;每天鸡群采食量的观察,一旦剩料较多,可能有一定数量的鸡发病。
关键词:常见;猪病;防治措施
大多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都会对畜禽疾病作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但因养殖条件有限和技术过于薄弱等因素,养殖户对畜禽的各个疾病往往难以做到完全根除,并且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也缺乏明确的预防意识,对疾病的控制力度较低,防治方式过于简单,这使得猪病在春季时期常常同时爆发,使得养殖户难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挽救,这对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必然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养殖户需清晰意识到春季猪病防治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对各个较为常见的猪病做好针对性预防,日常严格按照饲养要求完成各个饲养环节,使病猪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一、春季常见的猪病的防治措施
1.仔猪副伤寒防治。从近几年畜禽养殖较常面临的各个问题来看,仔猪副伤寒是春季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疾病高发于刚出生3-4月的仔猪当中,对于小于2个月的猪群普遍较少出现。该猪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早期便秘,在后期时逐渐出现下痢,远端皮肤处如耳朵、腹部、嘴周、尾端等部位皮肤相较于其它部位更红,并随着时间延长而呈现青紫色,此时仔猪体温会比正常水平高出许多。部分仔猪为慢性便秘,因此会出现下痢和便秘症状的交叉呈现,排泄物颜色多为淡黄,皮肤表层会出现湿疹。对此,对仔猪副伤寒的预防,需在仔猪断奶后,立即对各个仔猪进行副伤寒弱毒冻干苗接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这是降低病猪发生率的重要举措。而对已经出现仔猪副伤寒的养殖区,需对日龄在10-30天的仔猪进行首次副伤寒接种免疫,对其间隔8天后再进行免疫。免疫药物可选择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药物,但需谨记,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无法治疗该疾病,因此在选择免疫药物时需对猪群的患病类型做到明确了解,对不同药物的治疗功效也做到熟知。
2.猪瘟的防治。猪瘟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猪病,该疾病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传播速度也极快,可发生于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品种类型的猪群。其中,日龄小于1个月的仔猪其感染率普遍较低,而>1个月的猪群普遍发病率较高。当猪群受到传染时,猪瘟将会以爆发的形式出现,最先感染的猪群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死亡风险极高。猪瘟的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四肢不受控制抽搐、痉挛等,猪瘟的高发时期为春季前期及春季末尾期,此时的防控重点在于对猪瘟高发地区和常发地区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在母猪配种前及配种后均进行免疫。对日龄
3.猪流感的防治。猪流感属于一项呼吸道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正黏病毒科病毒所引起,猪群在病发时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从以往猪病的感染过程来看,大多数猪流感的传染源都来自于已带病毒的猪群,猪群的感染方式主要为呼吸道,且传染群体不分品种,高发时期在冬季与春季时期。猪流感爆发形式十分突然,可在爆发后的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整个猪圈,传染率极高,在病发早期普遍会存3~7天的潜伏阶段,若在猪群病发时期未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猪群则会逐渐出现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导致猪流感病症进一步恶化严重,提升了死亡几率。该疾病目前还未有专门治疗的疫苗,但采用一定药物进行预防能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如佐剂灭活苗,可在冬季和春季时期前对猪群进行2次接种,即可达到较长的免疫时间。在预防工作上,饲养员还需对猪舍做好日常清洁及消毒,在冬季时期,饲养员要对猪舍环境做好保温,降低猪群流感的发生率,周围温度保持稳定,避免忽冷忽热。在春季时期,饲养员需加强室内通风,同时还要做好防潮工作,减少细菌的滋生。
同时,需重视的是,在春季时期饲养员需禁止引进新猪加入猪群,若需引进则需将其进行隔离饲养7天后确认属于无病猪再将其放入猪群中,在猪流感高发时期每日可将阿毒放入猪饲料中进行混合。若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存在猪流感的病猪,饲养员需立即将青绿饲料进行喂养,对对可能存在猪流感的病猪进行立即隔离,并将排泄物进行清理,采用烧碱液做好消毒。在疾病得到缓解后,饲养员可对每头猪进行肌肉注射4ml的安乃近,也可增加抗菌类药物,避免后期出现其它并发症。对病情严重的猪群,饲养员可对其进行肌注青霉素、病毒灵等药物,1天2次,还可对病猪肌注病寄灵药物,1天1次。
4.猪肺疫的防治。猪肺疫疾病的首要防治关键在于提升猪群对病毒的抵御能力。首先,饲养员需从猪舍环境进行改善,环境潮湿及通风差均会诱发细菌的滋生,同时也会加快病毒的传播,因此,饲养员需对猪舍做好消毒工作,对猪群定期进行接种防御,并着重在春季和秋季对猪群进行二联苗注射,对已经断奶的仔猪进行在猪肺疫弱毒苗接种。若猪群已爆发了猪肺疫,饲养员需立即将猪舍进行隔离,对其展开消毒工作,并对未感染的猪进行血清预防,将其与病猪进行立即隔离,对其采用100-240万/头剂量的青霉素进行肌注,再对其采用10%的磺胺嘧啶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没头20ml,连续注射3天。还可对患者进行庆大霉素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为2mg/kg。
二、结语
综上所述,众所周知,春季时期是各个流感及病毒的高发时期,在此阶段中,饲养员需根据以往饲养经验对猪群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春季猪群易感染疾病如副伤寒、猪瘟、猪肺疫以及猪流感等高传染疾病做好防控,每日对猪群的饲养情况做到密切关注,对猪群的各个生存状态进行观察,定期做好猪舍清洁与消毒,对疑似的病猪做到及时隔离饲养与治疗,确保其余健康猪群的病毒感染率降低,这是春季防治猪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丁雪珍.对猪春季常见病综合防控措施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6(1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