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共享工程论文(整理2篇)

时间: 2024-10-11 栏目:办公范文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篇1

笔者分析了目前基层图书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讨了“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建设中为其所带来的帮助。发现“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对现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共享工程在图书馆的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群众对“共享工程”认知度不高、领导对其重视不够、技术力量缺乏、以及运行经费有待解决等。如果说为了让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更好的应用,那么对其面临的问题解决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共享工程的内涵;共享工程实施的益处;应用面临的问题;解决对策;总结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内涵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共享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共享工程”提供的资源为数字资源,提供主体为各级图书馆,因此,“共享工程”与各级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分布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的基层图书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普遍面临瘫痪危机。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广大基层图书馆才是“共享工程”的主体。“共享工程”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文化全面创新工程,它的建设将开辟一个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全面应用的新局面。因此,为了让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更好的应用,那么对其面临的问题解决是刻不容缓的。

二、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的益处

“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所带来益处,使“共享工程”在图书馆的应用成为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共享工程”的优点逐渐体现出来。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共享工程”促进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2)“共享工程”丰富、扩充基层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3)“共享工程”拓展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1、“共享工程”促进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共享工程”是一项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文化资源重新整合的资源共享工程。它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并且为基层图书馆在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2、“共享工程”扩充了基层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

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彻底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并且共享工程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弥补了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3、“共享工程”拓展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在“共享工程”支持之下,基层图书馆在满足读者基本的咨询需求与娱乐的同时,可以对网上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促进图书馆业务向更深层次推进。例如,对于农民读者所需的农业科技、养殖技术、致富信息等;使基层群众能方便地享受到“共享工程”中的戏曲、电影、文艺演出等节目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通过“共享工程”上网,为农民查询农业信息,为农民及时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等。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的明白“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未来关于图书馆的发展中,“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是势在必然的。

三、“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基层图书馆应借“共享工程”之东风迅猛的发展,“共享工程”的实施为基层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然而,“共享工程”在基层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是并不是想象中一帆风顺的。例如:群众对“共享工程”认知度不高、领导对其重视不够、技术力量缺乏、以及运行经费有待解决等。

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问题作为相应的工作人员“该如何面对去解决它”成为当前最刻不容缓的任务。

1、当前基层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经费短缺:

很多地方领导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极少,甚至没有。有些基层图书馆馆舍设施简陋,办馆经费得不到保障;有些基层馆开馆后缺少后继资金,不能添置新书。基层图书馆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是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

(2)服务手段落后:

调查显示,大多数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依然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加之缺乏现代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滞后,严重制约了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向前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

从总体上看,目前基层图书馆人员结构中“老、弱、病、残”的现象有所减少,但人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4)相应的政府领导对其不了解:

“共享工程”应及基层图书馆的发展需求便在很早就实施了。然而,在很多地方领导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极少,甚至没有。

2、相应的对策。

首先,作为政府应加大投入,作为相应的工作人员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努力使乡镇图书馆的设施设备现代化是必须的。并且要充分整合现有社区、农村信息网络,避免重复建设。其次“共享工程”分中心要加快对馆藏虚拟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最后要加强区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共享工程”基层队伍。

同时,利用“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省级中心自建的特色资源,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利用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等技术传播文化数字资源,使“共享工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进入千家万户。加强对馆藏虚拟数字文化资源与“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的整合,努力使馆藏数字资源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系统服务社会公众。

相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共享工程”在基层图书馆中的应用和发展会有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

总结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网上信息服务。因此,在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应用和服务为中心的方针,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共享工程合法利用数字文献资源模式,使读者可以方便地获得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便于操作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文献和知识信息服务,极大地延伸图书馆的情报服务职能,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罗少波.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图书馆论坛.2004(10);

[2]符骏.21世纪乡镇图书馆发展趋势探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本文就人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构建和谐社会、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具体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进一步推动此项工程持续徒康发展提出建议。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自启动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果,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主题,利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查检,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4篇,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展开了研究。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拟从三个层面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和谐社会构建

2002年4月,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起并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它是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通道传递到基层,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共享的文化工程,其任务是建设包括文献、文物、文化、艺术、教育、科普、文化交流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的文化数据库,并力争在最快时间内实现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传播到城市社区及农村乡镇的目标。“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是以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文化阵地建设,探索繁荣城乡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一条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以适应时展的与时俱进的新途径;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尝试。它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系统整体优势,增强市、县及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盘活全国文化系统的宝贵资源.有效实现全国文化系统优秀文化资源共享。作为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2006年,“共享工程”被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07年,该工程连续两年被列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要点。2006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班上要求“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几项重点工程。

由此可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对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图书馆的关系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以文化部直属单位、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历年来积累的数字资源为基础,每年按计划组织加工大量新的文化资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体目标是:实现网络连接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000个以上县乡社区和街道基层网点的联网;完成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所等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在实现“共享工程”总体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各级图书馆理应承担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参加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图书馆也将从中受益,这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状况、人员队伍素质、技术与服务水平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程岚在“共享工程与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关系”一文中谈到,“共享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基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缓解了基层图书馆因资金紧缺而不能为读者购置好书、新书、电子和声像资源的燃眉之急;同时丰富了公共图书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至2010年,“共享工程”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建设、培训人员等方面中央财政将投资24.7亿元。迄今,工程已建成50个图文专题资源库,自建各级中心、基层服务点9082个,合作共建基层点约35万个,培训人员数十万人次以上,受益群众达1亿以上。舒欣等认为“共享工程”为基层图书馆发展带来希望。“共享工程”是一项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文化资源重新整合的资源共享工程,那么,作为“共享工程”的重要建设力量之一的图书馆,也就势必因这项工程而开展一些数字化的工作或服务,而其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基层图书馆则在其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他们需要连接下级基层点和上级中心,保证信息通道不至于中断。就本地而言,他们还要为当地人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因此,为了使“共享工程”顺利开展,基层图书馆必须要购置计算机,连接网络,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图书馆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比例不协调的状况,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基层图书馆在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共享工程”本身而言,如果基层图书馆能够很好地开展服务,赢得较高的读者满意度,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工程也就相应地占据了极为广大的基层市场,其服务全社会的初衷就能得以实现。而工程本身的巨大投人可以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无论对工程本身还是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共享工程”的建设和运作都是件双赢的好事。它促进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程度。

做好农村读者服务工作是县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中央关于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的部署,为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佳平台和最佳切人点。“共享工程”通过和图书馆业务的结合,促进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辟了道路。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周边乡村文化站和图书室协作开展读者服务,形成横到边、纵到户的全方位覆盖农村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提供查询和咨询服务。通过信息资源的输送和传递,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上述可以看出,实施“共享工程”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因此,它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

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践

自从“共享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国家中心迅速开展工作,在2002年7月下发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数字资源建设,并逐步建立“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国家中心完成了soogb的资源建设任务,同时各省分中心也总共完成了200gb的资源建设。

3.1积极制定实施方案

“共享工程”最初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2年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制定管理方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完成国家中心与若干个省级分中心以及300个基层中心的联网,国家中心与文化部直属试点单位联网,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20%;第二阶段:2003年一2004年采购、制作、整合各类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搭建元数据共享平台,联合目录系统投人试运行,完成国家中心与所有分中心的联网,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60%,并提供服务;第三阶段:2005年完成全部资源规划并提供服务,完成与县、乡、街道、社区、基层中心的建设与联网。

“共享工程”曾先在福建、山西等省试点,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按“共享工程”的总体规划,吉林省、江苏省、辽宁省均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共享工程”建设方案并加以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了《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以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为两个省级分中心进行资源建设,确定了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做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共同打造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建设富有广西特色品牌资源的发展思路。

从总体来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按照“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纷纷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目标与实施方案,以确保“共享工程”顺利开展。

3.2积极探索“共享工程”运行模式

为了保证“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共享工程”建设中心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运行模式。许多专家学者对各种运行模式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与分析。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大省。按照国家要求,江苏共需建设120个“共享工程”分中心(包括1个省级分中心),1464个(建设到乡镇、街道一级)至23123个(建设到社区和村一级)基层服务点。目前,已超额完成《省“共享工程”建设方案》中规划的300个基层点的建设任务,实际建成342个,省“共享工程”领导小组也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拟尝试三种“共享工程”的建设模式。一是“搭便车”式。结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与之有机结合,逐步推开。二是“理想模式”。由于江苏省“村村通”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可建议省政府帮助调剂或租用广电部门一个电视频道,开设“江苏文化频道”。三是按照国家总体建设框架,政府加大对“共享工程”市、县级分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出以市级分中心带动城市街道、县级分中心带动农村乡镇建设的模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广西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采取以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为基础,其他各级图书馆共同参与工作的方式。资源制作以省中心和中心城市级中心为主体,条件不足的市级分中心和县级分中心应做好资源素材的提供工作,采取协作协调、优势互补的共建模式,在全区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实现两个省级分中心与市、县分中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了省级中心一市、县基层中心一乡镇基层站点的3级网络构架,积极探索“共享工程”运行模式。宁夏图书馆学会资源共建共享委员会与宁夏“共享工程”中心在深人调研的基础上,注重扶持,以贺兰县基层中心和银川大新乡基层站点、平罗城关镇基层站点作为试点,设计了3级“共享工程”运行模式的框架,并从“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适合宁夏特点的“共享工程”运行模式。2007年12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在全自治区开始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求在2008年9月前,在原先两个国家“共享工程”试点县基础上,将全区其他19个市、县级中心建成,率先在全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全覆盖。

由上述实践中可以看出,各地的“共享工程”建设中心根据当地特点,充分考虑自身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都在积极探索“共享工程”的运行模式,脚踏实地的逐步开展“共享工程”建设工作。

3.3自建特色数据库

各级地方政府对“共享工程”资源库的建设投人了大量资金,鼓励和促进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本地区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库,并取得了很大成果。

桂林图书馆的“广西科普”“桂林抗战文化网’等多个网站就是充分利用已建特色数据库的数据,把已有资源整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多元化的知识点。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建立的“桂林抗战文化网”“桂林科普平台”“旅游资源库”“太平天国专题库”“民族民俗研究论文库”“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数据库,还有柳州市图书馆建立的“柳州柳宗元文化网”“再造工业柳州”等。

广东省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整合与采集,建成了具有广东和岭南特色的优秀地方剧目、优秀音乐作品、优秀美术作品、优秀饮食文化、历史名人和珍贵文物的数字化资源库,提供网上服务。如“孙中山全文数据库”“亚热带海洋经济文献数据库”“潮汕美食数据库”“潮汕地方文献数据库”“客家文献数据库”“珠三角房地产数据库”“佛山石湾陶瓷世界数据库”“虎门禁烟与林则徐”“岭南音乐数据库”“考古文物数据库”“广东艺术数据库”“广州名人数据库”“文献数据库”等。

湖北省充分调动各地对当地特色资源征集的积极性,建立湖北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荆州市建立了“少儿信息大世界”数据库,十堰市分中心编辑出版了《十堰白马山民间故事集》,收集整理出6万多字近40多幅照片的《十堰掌故》。株归县建立了“屈原文化暨株归县地方数据库”。荆门市自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共享工程数据库,包括“荆门信息”“媒体荆门”“旅游景观”“名优特产”“荆门史志”等10个栏目。黄冈的黄梅戏、大冶的石雕、崇阳的提琴戏等也都列人了当地资源征集的重点。宜昌市为保护、抢救当地濒危的民间文化,着手建立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共享工程”宜昌分中心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将收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做成专题资源数据库。

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弘扬与传播中华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交流地方特色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的有力措施,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共享汽车(整理2篇)
  • 下一篇:网络直播营销定义(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