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职业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整理2篇)

时间: 2024-11-13 栏目:办公范文

职业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能力建设核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68-02

高职课程的能力目标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摆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并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必须在教学中真正建立起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现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知识通过自我教育和内化,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所完成的只是教化,而要让学生的思想判断和选择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真正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必须突出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升华为自觉的行动,形成比较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三)符合高职生认知规律。根据“05”新课程方案的教材要求,全国所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普通高校的教材都是同一版本,但由于高职学院的生源质量相对比普通高校生源质量低,他们不可能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高职学生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这反映了学生更趋于现实,更注重自身的发展问题,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期望很高。与此相适应,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加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能力培养进行,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明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并凸显能力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及其他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或称德育目标)。教师应在充分把握课程体系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及不同教学单元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调查本课程面向专业职业岗位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目标的提炼,准确把握和设计课程的能力目标。在教学中坚持以知识为依托,以素质培养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并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强课程自身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变革教学方法,以互动教学取代传统的宣讲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交流与协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辩论、专题研讨、小组交流等参与式、探究式学习,加强学生之间及师生间的互动,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维,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创新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展示学习成就,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内心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这是一种展示、观摩、学习、借鉴的创新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实践的过程。通过积极推行启发式、研讨式、专题讲座式教学方法,进行“学、问、答、讲”的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能力不能传授,只能训练。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是关键。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应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及体系,而不是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拼凑。思想政治课教师按照课程要求,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个性特点、道德认知水平以及专业特点,设计和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编定实践教学大纲及具体实施方案。高职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有效方式:一是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行为分析、演讲辩论、角色互换等方式为主的课堂实践教学;二是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学,辅以自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勤工助学、职业训练等更加灵活多样、自主性更强的实践形式;三是以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入学教育、社团活动、暑期实践、道德文明实践、人际关系实践等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四是以专业实习实训为依托,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资源统筹整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五是结合学生的就业展开与择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何不断创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项重要课题。

(四)建立课程成绩的综合评估体系,突出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改笔试评估为多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需要运用多种评估模式,增强教学效果的多层面的评价。例如,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能力考核因素,通过平时考察、作品评估、解决问题、论文、发明物、研究报告等项目的评估,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试题以分析应用型为主,多采用判断、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坚持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还可以有答辩、现场测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将社会考核要求和评价引进课程质量考核,与相关院系配合,把学生日常遵守行为规范的情况量化计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成绩等,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全面。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准确把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优势。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要求,高职理论课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但并非对课本内容进行简单地删减整合。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以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修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必须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面上,对于高职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缺乏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就难以达到以真理的震撼力量去教育和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耐人寻味的启迪。而学生只有真正从理性上接受了,才有可能牢固树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因此,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以知识教育为依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深层次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在内容上可以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但在理论深度上不能一概减轻,该精的地方一定要精,该深的地方一定要深。

(二)坚持以能力训练为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统一,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缺失的功利化趋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在能力目标实现的全过程应始终贯穿、坚持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既不能因强调能力目标重要性而忽视或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更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因强调能力目标的需要,迎合或迁就一些功利性需求,以单纯的能力目标来取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变相的就业指导课或就业培训课,这应是我们在构建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过程中加以注意并力求避免的另一种错误倾向。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动积极参与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和课程改革模式不相适应。在观念上,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受“一次性教育”影响很深,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知识的传授成了他们的主要责任。在工作能力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历,不能根据课程目标开发出适合的实践教学项目。在教师培养方面,片面追求学历层次的提高,缺乏针对职业教育能力的系统性培训。在教学习惯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还是对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只有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广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新的课程改革,创建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邹伟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3]蒋庆斌,郝超.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瓶颈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4]刘绍斌.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07(12)

职业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核心课程;职业能力;任务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23-0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新理念,强调要加快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加快进行核心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系统研究高职核心课程的概念、核心课程的内涵、核心课程与课程的关系、核心课程的建设思路、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标准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课程概念及特征

(一)核心课程基本概念

核心课程是核心的知识体系与经验结构的总称。其基本含义为:围绕某一种职业活动体系作为核心的活动课程,按自然形成的序列—工作过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并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获得职业经验的过程,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发展[2]。

(二)核心课程特征

1、从核心课程建设基本目的上看,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与掌握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核心课程主张从社会现实的环境出发,联系学生在校学习和离校后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来设计课程内容以及安排学习的进程与方式。

2、从课程功能上说,核心课程相对于课程的知识与经验,具有迁移性、衍生性,并对学生自学专业知识,获取实践经验具有基础性、发展性。

3、从课程目标上说,通过核心课程的教学,旨在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实现提高人才的素质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说,核心课程建设将涉及这样一些问题:课程体系有谁来调整,课程内容如何调整,教学人员如何调配,实践教学如何实施,课程建设的绩效如何评价等。解决这些问题,意味着课程改革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架构。其中,课程负责人制是核心课程建设制度保障与实践操作的关键环节,它是指通过聘任课程负责人并由其统领课程建设小组的任课教师来实施、优化课程教学与建设的一项新型课程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研究对于推进核心课程的改革,转变课程实施的理念,使具体的改革措施落在实处,意义重大。

二、核心课程建设思路及建设内容

(一)建设思路

职业活动课程课设计的思路是,首先选择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这一综合性学习任务应尽可能覆盖较多的专业学科,然后将这个任务构建成一个典型的职业活动系统,再按职业活动—工作过程,将综合学习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进行分解成学习单元,然后实施教学。

(二)建设内容

核心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时,不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而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顺序为逻辑主线。因此凡是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技能和知识,就成为课程的中心内容。核心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既不是按严格的学科课程体系,也不是无确定目标、内容的活动课程体系,而是按解决问题的逻辑系统来组织的。相关的知识、技术、经验、手段和方法的传授,要伴随着解决问题的具体活动展开。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的核心,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所以核心课程又称为主题课程[3],其主题可以是项目、任务、试验、问题等。

三、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一)核心课程与课程的关系

从课程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的功能来划分,课程有核心课程与课程之分。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人才的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课程则倾向于教育?想之社会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素质。突出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并不意味忽视人才的知识结构的缺失。除核心课程以外,还应建立以专业基础与人文素养的课程配套体系,它们可以通过限选专业课程与自选人文课程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核心课程上学习的质量,满足学生在专业兴趣与人文素质上的个性发展。基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课程改革旨在建立以核心课程为中心,课程为辅助的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及其相应的实施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与将来可能就业的工作方向在其中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与课程。

(二)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关系

从核心课程的内部来看,核心课程有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之分。然而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往往用二元论的思维方式把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对立起来。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课程资源的优化,容易导致课程资源的浪费,学生学业负担偏重。专业课程所承担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与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的核心竞争力,而通识课程所承担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与人文精神,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它们都是以核心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有机的“相乘”关系,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安排通识课程,而不是让学生在所谓的学分制的牵引下漫无目的、兴趣主义的选择。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一)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建筑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能反映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需要的课程以及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课程。针对土建施工与钢结构施工技术岗位需求和加快培养建设行业紧缺人才的目标,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以此为依据构建“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系,根据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工程项目模块,确定工程测量、土方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建筑工程预算等5个教学与训练项目,加大课程综合化力度,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加强土建施工与钢结构施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二)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打破学科体系,跳出传统课程所包含内容的局限,依据建筑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和知识培养,把岗位工作任务纳入到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在关键技能培养的实训环节,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以职业资格证考试例题为蓝本,确定各项目训练内容,编制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按规范设计施工工艺,然后再按行业规范和安全规程进行操作训练。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训练,就把所学的识图与绘图能力、工程材料应用能力、施工工艺能力融会贯通。

(三)取得的成效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在当前的高职课程改革中,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真正涵义,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按照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培养方案,积极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医疗机构整改方案(收集3篇)
  • 下一篇:新班主任自我介绍(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