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乡土中国读后感(整理2篇)

时间: 2024-11-15 栏目:办公范文

乡土中国读后感范文篇1

关键词:乡土地域文化中职语文

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地域文化,不仅能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拓宽学生视野,更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感受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进一步提高语文实践综合应用能力,感受地域文化的自豪感。本文以海宁乡土地域文化为例,浅谈如何将乡土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

一、乡土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资源的优势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仍以统编教材为中心,教材选取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相差很远,教材体现的思想与专业或职业体现的思想,其结合程度更是微乎其微。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虽然已有学校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加入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实践课堂”或“综合活动课堂”的理念,也强调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但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语文教学还是脱离了学生生活的乡土地域,效果不明显。这种教学载体使教师难以开展语文的实际教学,无法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也根本不能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导致中职学生还是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正是由于中职语文教学还处于这种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只是停在口头上、留在耳朵旁。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活力就是语文教学地域生活化,即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或在教学中渗入生活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海宁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乡土地域文化资源充足,名人文化、潮文化、灯彩文化成为海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将优秀的海宁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关注生活,感受周边世界的美,将更能体现地域文化的人文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学好专业打下基础。

二、如何将乡土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的教学不仅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渗透到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它既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充分蕴涵着现代文化的精华,是十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海宁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面广,形式多样。它作为典型的江南地域文化,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乡土地域基础。

1.乡土地域文化融入课堂阅读教学

开展乡土地域文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在“海宁乡土地域文化”中,名人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别康桥》作为中职教材中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意义深远。而其作者徐志摩作为近代新月派的诗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教学《再别康桥》之后,在课堂中引入徐志摩在海宁撰写的其他类似《再别康桥》的诗歌,如《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雪花的快乐》《偶然》等进行对比阅读,以课堂讨论阅读的方式探讨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并联系他丰富的爱情经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踊跃发言,谈感想,抒心怀,进一步认识徐志摩及其诗歌的特点。这样的阅读讨论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热爱乡土地域文化、发展乡土地域文化的责任感。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琵琶乐曲的婉转动听、变化多端,但学生对之似乎不感兴趣,因为这种诗歌对中职生而言缺乏亲切感。笔者在教学中将白居易的老师――海宁乡土地域诗人顾况的《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作品引入课堂,通过类比阅读欣赏,不仅让学生体会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更可让学生加深对海宁乡土诗人的理解,品尝诗中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的创作风格,深切感到文学大师就在身边,产生自豪感和亲切感。此外,通过作品还可以进一步探究顾况在海宁生活的情况,认识和寻找顾况与海宁文化名人的渊源。

此外,在学习一些地域古文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海宁方言用词的特点,并对比方言用语、谚语、俗语的特点,让学生将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进一步规范书面语与普通话的使用,也从中了解海宁方言生动化和通俗化的特点。

2.乡土地域文化融入课外探究教学

语文教学是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乡土地域文化资源不仅要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进一步融入课外探究活动,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亲切感人,而且具有感染力。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把语文课外探究和对乡土地域文化的赏析有机地联系起来,将乡土地域文化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一种大语文教育,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语文课外探究海宁乡土地域文化活动中主要开展对潮文化和灯彩文化的探究。作为天下奇观的海宁潮,是大自然的杰作。通过浓郁的潮文化,在语文课外教学中开展两方面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探究撰写科普小论文。建立课外科学探究小组,利用潮文化独特的优势探究钱江潮形成的原因,学习科学小论文的撰写,同时提升学生研究的兴趣和查阅资料、概括材料的能力。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从自然生活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更能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形成对地域文化的成就感、自豪感。另一方面探究收集潮文化诗词。潮文化不仅以潮水自身产生的奇特现象而闻名,更重要的是从古到今,许多文人赋予了它独特的人文价值。利用课外探究活动,收集历代文人墨客关于潮文化的诗词,从庄子、司马迁、白居易、坡到王国维、鲁迅、郭沫若,从乾隆到孙中山,把收集到的诗词集中起来,开展诗词探究活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地域文化认识的深度。

海宁的灯文化因硖石灯彩而得名,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始于唐而盛于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这一厚重文化底蕴,开展寻找灯彩文化起源活动,探究工艺制作流程,品味灯彩(灯面)装饰文化(图案、诗词、历史典故等)的多样性、丰富性、历史性、人文性,将探究活动所得的结果通过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载体进行展示,多渠道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

3.乡土地域文化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乡土地域文化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乡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旨在让中职学生乐于学语文,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调查日记、自办手抄报、舞台剧表演、演讲、职业模仿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自己乡土地域文化学习成果,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之中皆语文,自觉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从而增强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

根据语文教材不同模块的具体要求,以及海宁乡土地域文化的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借助“海宁徐志摩诗歌节”举行海宁籍作家作品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进行朗诵(如徐志摩、穆旦、王国维等作家的作品);举行专一类题材活动:徐志摩诗歌赏析会、金庸小说华山论剑探究活动、王国维诗歌意境研究活动;举行“我与海宁乡土地域文化”征文活动,描写乡土地域文化,体味乡土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优美性;举行搜集海宁谚语、海宁歇后语活动……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乡土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升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三、乡土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地域文化教学是“大教育”的一种观念,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拓宽了教学空间,使学校、社会、自然三大教育阵地交相辉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教师具有教学个性、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同时还能时刻在教学中保持新鲜感,并呈现出特有的文化景观。对学生而言,乡土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让他们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丰富的思维空间和广阔的表现空间,充分发展多元智能,全面、综合地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

乡土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打破了以统编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拓宽了教材的外延,提升了内涵,增强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缓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种突破书本与课堂局限的教学方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服务的意识。

2.滋养学生心灵,提升人文价值

乡土地域文化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中职学生在传统语文课堂中的无奈、失落,改变了审美得不到发展的困境。乡土地域文化的人文价值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扩展学习的视野,丰富文化底蕴,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价值,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转变评价方式,改革教学理念

中职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对本地域文化中的民俗、名人等较为熟悉,他们愿意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本地文化。乡土地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转变教师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开阔视野。这种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理念,同时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乡土中国读后感范文篇2

语文课堂是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最好的沃土,只有语文课堂中为乡土文化开辟一定的空间,用乡土文化滋养课堂阅读审美活动。本文从乡土文化在课前导入,课堂渗透过程中异同的比较,乡土文化在课后的延伸这三个方面来实践课堂对乡土文化融入,让语文课堂绽放乡土文化之美。

【关键词】

语文课堂乡土文化引导比较延伸

温岭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滋生出迷人的山海风光,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大力引进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同时,让乡土情怀渗入学生心灵,进而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乡土文化的课前导入――引导美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第一步,运用乡土文化之美导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乡土文化中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获得美的感知,更好地推动课堂阅读审美活动的开展。

在执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学生对于此文中的物候概念比较陌生,笔者就利用乡土文化有的俗语谚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动活泼的生活俗语,找到课文和生活的联系点,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笔者这样设计导语: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有,它通过人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来告诉人们其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地处东海之滨的温岭有它独特的物候现象,如“海浪涌进岙,台风就来到”“鲨鱼露面,台风勿远”,这是台风气候的海洋物候现象,再如“谷雨探,墨柱岩”“小满,鳗散散”“冬至前后,旺柴乱吼”等谚语是反映海洋生物和节气的物候现象。这样,在课堂之前就拉近学生与乡土生活的距离,通过乡土文化来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发现美的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的第一步,是课堂阅读教学情绪感染的开始。教师运用乡土文化组织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堂一开始就扣住学生的心弦,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阅读审美状态。这样,阅读课堂审美得到有效开展和落实。

二、乡土文化的课堂渗透――比较美

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审美教学的好方法。运用乡土文化进行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形式、内涵等方面相近的或相对的教材内容和地方乡土文化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审美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鉴别,在相同中寻求差异,在不同中寻找相同点,这样既可以加深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求同之美

《安塞腰鼓》是描写浓郁的陕北乡土文化之美著称的文章。安塞腰鼓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情孕育出来的乡土文化,它粗犷雄浑,具有力量之美,文章是对黄土高原上的生命力量之美、阳刚之美的礼赞。但是,作为身在江南的学生平时见到打腰鼓是在秧歌舞中出现,无法更好理解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生命的粗犷和奔放的力量。在备课时,我想到了温岭海洋文化中一种能够体现海洋的野性与豪放的大奏鼓,通过比较来感受生命的热烈与力量之美,感受生养这种生命的乡土之美。

课堂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从视频和课文阅读中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力量和蕴涵的生命之美,在我们温岭也有一种舞蹈,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出示视频片《鼓响太平》和《温岭渔村大奏鼓》

师:安塞腰鼓和温岭大奏鼓虽然生养的水土不同,但它们有着相同的美,给人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找找它们的相同之处?

生1:舞者都为男子汉,一是高原上的后生们,一是健壮的渔民。

生2:都表现出阳刚之美。

生3:都有唢呐、锣、钹、磬等乐器,有相似音器的音色音律美。

生4:他们舞蹈的动作有跳跃,有腾空,有挪步,都十分粗犷激越、欢快有力,特别美。

生5:他们的舞蹈所在的地域不同,但是其中都蕴含着浓浓的乡土之美。

生6:我觉得两种舞蹈都表现了人的生命的豪情,都是对生养我们的一方水土的礼赞,都是农民和渔民这些草根生命的情感的呐喊!(生鼓掌)

2.求异之美

在执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学生对石拱桥比较熟悉,因为温岭的大大小小的桥基本上是形式大同小异的石拱桥,学习此文怎样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我在文中注意到这两句描写石拱桥上的雕刻的句子,由此作出一次文本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之美。

课堂教学片段:

师:我们温岭也能随处见到石拱桥,同学们观察过石栏石柱雕刻的花纹吗?同学们发现同为石拱桥的的美丽装饰,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1:卢沟桥雕刻的狮子代表北方的文化,温岭老桥雕刻的莲花图代表的是南方的文化。

生2: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地域文化之美。

生3:它们的雕刻工艺也应该不同吧,莲花的雕刻比狮子的雕刻要细腻。

生4:两种寄寓百姓不同的情感和愿望,狮子通常代表者权力和力量,莲表达了人们多子多福的祈愿。

通过这两个案例比较,我们发现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生对教材课文和乡土文化能从各个角度加以对较分析,引发学生由此及彼地去思考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审美想象能力。这样既可以收到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所以,对语文教师来说,运用乡土文化进行比较审美阅读,是一种智慧性创新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乡土文化的课后延伸――丰富美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时候,着力结合乡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乡土意识和乡村情怀,以乡土之美来扩大学生审美视野,丰富学生审美情感。

学习了《台阶》《信客》这些具有乡土情怀之美的课文后,笔者让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感受湘西风貌,阅读曹文轩纯美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作品感受苏南的乡村风情。这些经过乡土文化滋养,浸透着浓郁的乡情的作品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审美视野。这些作品的美,无不是作家们从当地文化土壤中精心发掘出来的优秀乡土文化成果。当然,更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温岭乡土作品,如本土女作家郭小橹《我心中的石头镇》,江文辉《江南的雨》等,阅读《石塘风情》,阅览温岭日报的《乡土温岭》专栏,朗读陈剑冰、老枪温岭诗人的作品。学生在阅读这些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热爱家乡之情会油然而生。

总之,教师要怀着一腔的乡土情怀,以审美的目光捕捉乡土文化融入课堂的的契机,激发学生心底的乡土情愫,让语文洋溢乡土的芳香,绽放乡土之美。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女生大学新生自我介绍(收集9篇)
  • 下一篇:调研交流材料(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