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整理2篇)

时间: 2024-11-20 栏目:办公范文

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1

【关键词】规划转型;工业园区;存量型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快速城市化发展在带给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的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社会是大势所趋。对城市发展建设起到引导方向的城市规划也需将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经过快速城市发展的浪潮后,慢慢城市发展的目光已从加快城市发展,拉大城市格局的增量型发展过渡到追求如何能提高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引入更适宜的城市功能和激发城市活力,如何平衡利益主体及如何实施规划等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而工业园区作为城市中较为特殊的城市功能片区,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大多工业园区都有产业增长方式调整、土地利用模式转变和管理方式改进诸多问题。该类型区域的规划方法应顺应调整的趋势变化,从只重视空间形态上的布局规划向指导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城联动,完善公服设施,提升环境品质等多方面多角度上思考问题,其规划类型也应从增长型规划向存量型规划转型。

2社会转型背景下工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类型杂且定位不明

工业园区的发展初步阶段为了加快园区建设,在产业招商时放低企业进入门槛,对产业选择目的性较弱,造成园区产业类型混杂,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难以形成核心产业,工业园区定位不明朗,进而对后续招商产业恶性循环,发展受阻。

2.2土地开发利用低效且无序

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为加快吸引企业入驻,一般以低廉的土地成本作为招商筹码,往往形成粗放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而且也由于园区管理机制及经验的不足,对企业土地需求监管不严格,造成出让土地规模远超出实际企业需要,企业对用地开发利用极低,形成大量闲置土地,降低了园区综合效益。同时。工业园区初期开发迁就于企业情况普遍存在,以企业的喜好及愿意来确定企业选址,开发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缺乏按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布局的管理执行力,导致土地开发无序增长。

2.3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与城市关联性差

工业园区选址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借助城市现有服务功能设施较为不便,而且园区建设更重视工业产业的生产需求,忽视对生活需求,通常只能靠企业内部自行解决,从而形成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设施重复建设的现象。同时工业园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往往忽视与周边城市功能的衔接,产业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未能配套,导致园区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等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

2.4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工业园区经过初期的粗放式的扩张发展后,用地供量日渐缩小,而随着园区产业升级改造、产城互融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产业升级与功能完善对用地呈现旺盛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园区低效、混在的用地利用方式及外延式的空间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园区产业升级与功能完善的迫切需求。

2.5园区建设形象低端无特色

由于园区开发初期重点出让用地为工业用地,企业通常是大圈地、小开发,加之工业企业厂房建设标准较低,造成园区整体建设形象低端,大多为沿路围墙,内部一两层的厂房。同时也没有重视内部绿化开敞空间及生态环境的塑造,对园区后续产业升级及招商都存在不利影响。

3工业园区存量型规划的策略转变

在产业转型需求及产城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模式、空间组织方式及功能设置上愈发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结合现状问题,提出以下规划策略,以期实现工业园区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3.1策略一:从“空间主导型”到“产业主导型”

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向综合的产业主导型规划,根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成果作为空间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遵循主导产业的生产及发展规律,科学进行产业升级调整。在此基础上,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拓展相关上下游产业,提出产业整体化发展思路,进而对园区的空间布局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3.2策略二:从“外延扩张型”到“集约调整型”

针对园区用地开发强度低、企业布局分散、厂房建设标准低、园区形象较差的现状,先整合再优化。确定哪些用地需要置换、哪些用地优化改造,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整合现状较为零散的工业用地,紧凑化布局。同时针对置换出来的用地,根据规划发展需要,重新确定用途,腾笼换鸟。

3.3策略三:从“园区孤立型”到“产城融合型”

工业园区应从单纯的产业组团往产业新城过渡,结合周边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功能设置,统筹思考,统一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工业园区不仅关注产业本身的发展,还注重配套功能的完善,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实现以产兴城,产城共融的目标。

4工业园区存量型规划策略的应用

笔者主持参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与空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调研、交流和规划实践中,对转型背景下工业园区的存量型规划的理念策略有了初浅的探索。本文以《规划》为例,针对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所面临的问题,有目的地提出存量型规划策略,以期探索出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4.1产业主导型策略应用

开发区在产业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内部产业发展虽具有一定规模,但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围绕传统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形成,但体系内部高新科技产业规模有限,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园区经济效率低下,同时产业空间布局凌乱,难以符合市场竞争力和现代生态循环产业园区的发展诉求。产业集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类型较为混杂,相似产业类型企业间缺乏联系和分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未充分体现,产业辐射作用不明显。同时本地公共服务配套产业缺乏,各类服务设施水平有限,难以对园区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基于此,建议园区以“自我配套,主动提升”为发展原则,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出效率为抓手,一方面根据现状产业发展现状,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子分析、产业优化路径选择及产业体现构建,最终确定围绕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及现代物流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配置园区产业链升级,建立有效的产业关联机制。延伸、扩宽、做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信息产业、现代商贸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房地产业等,同时,有针对性的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从而在更高层面完善的功能关联提升园区经济发展,在大范围内构建产城一体化园区发展机制。

最后,形成“3+4”的产业发展层次,即三大主导产业(群),四条配套产业链。构建优势突出、结构清晰、抓手有力、相互支撑、动态发展的产业体系。

4.2集约调整型策略应用

在土地资源不足的开发区,如何将土地利用最佳优化,好钢使在刀刃上是关键问题。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存在两种问题:①存在建设开发密度过低,大占地小开发的现象严重。②开发区内企业类型多样,大量存在污染大、效益低、产业类型不适宜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规划针对现状的产业类型、用地开发利用强度、效益等级等方面来整理园区用地,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造思路。

4.2.1占地企业产品门类分析

依据规模集聚、近地分布、尊重现实基础三大产业发展原则,开发区构筑“两大产业集群,四大功能板块”的产业布局框架,即机械加工制造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行政商务、生活居住、工业生产、国际物流(陆港)四大功能板块,构筑产城一体的空间分布模式。

4.2.2占地企业升级改造主观意愿条件分析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开发区内部众多企业面临自身发展调整的问题,在政府推行升级改造的优惠政策引导下,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主动提出改造意愿。同时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适度发展高新技术工业项目过程中,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地发展土地产出效益,针对工业项目设置门槛管理制度,使之原有企业中污染较大、产业能级较低的在新的要求条件下,成为重点集约调整改造的对象。

4.3产城融合型策略应用

开发区与银川市西夏区相接,但两区并没有实现统一规划布局,在规划中各成系统。在两区相接地带有诸如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居住条件、景观风貌等许多问题。同时开发区工作人员生活所需的餐饮、娱乐和体育休闲等服务设施也无法在周边地区解决。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解决开发区产城分离的问题为出发点,将开发区定位为创新能力强、产业层级高、辐射带动广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城市功能全、生活空间美、生态环境优的新兴产业园区。使开发区在关注产业本身发展的基础上,注重配套功能的完善和开发区形象的建设,推动产城平衡发展的区域。

在区域协同策略上,将西夏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作为上位规划进行响应。沿黄河路两侧将重点打造商业轴带和居住设施,与规划区的渗透联系趋势显著。

(2)在空间布局方面,形成两轴串两片、一环连多心的规划结构。两轴:以文昌路为主的园区景观轴、以宝湖路为主的产业发展轴;两片:东片区以升级换代为主的传统产业区、西片区为创新综合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区;一环:围绕园区的绿化水系生态环;多心:门户形象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及多个邻里单元所构筑的空间网络。

(3)在功能服务配置方面,形成多层次公建配套体系。以创建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为目标,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形象和吸引力。按生产配套和生活配套两大类构建多层级的公建体系,创造园区充满活力的宜人生活品质。规划“一环三心多点”的公建配套体系,形成均好化、网络化的布局特征。

5结语

从当前的社会和产业园发展的时间看,工业园区的升级换代已是必然,同时所涉及的规划方法也随着变化。针对工业园区存量空间的“存量型”规划是目前热点问题,但缺乏相关系统的技术及方法。在此,笔者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案例对“存量型”规划方法做一初浅探索,是对传统规划模式的反思和改进,也是针对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邹兵.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政策规划【J】.城市规划,2003.(2)

【2】石爱华.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的建设用地规模调控【J】城市规划,2011,(8)

【3】徐忠平.聚集规划评估【J】城市规划,2012,(12)

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2

关键词:工业功能转型金源片区

Abstract:afteryearsof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theoriginalJinyuanindustrialparkconstructionfailtoformscale,andthethirdindustryintheplanningarearapiddevelopment,theblindconstruction,industrialpublicsupportingsuchproblemsintheplanningareaprominent,seriousimpactontheareaoftheimageofthecityanddevelopmentpotential.Dealwiththeindustrytotheplanninglayout,functionandstructureadjusting,soastopromoteJinyuanareatoaservicefunctiontransformationbyproduction.

Keywords:industrialfunctiontransformationJinyuanarea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研究背景

惠州是粤东地区重要的城市门户。小金口作为惠城次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市惠城区的北大门。

金源片区位于小金口中心地带,区位交通条件良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的亟待完善,现有的工业园的定位已不适合片区的进一步发展。

2.发展现状

2.1现状发展情况

金源片区原为金源工业区,在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为以工业开发为主导的工业园。但近几年以来,金源片区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园的建设未能形成规模。与此同时以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规划区内得到迅猛发展,金源片区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功能转换。

2.2发展条件分析

(1)对外道路交通便利

金源片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惠河、广惠高速公路分别从规划区西、北面经过;北距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立交约2公里,南距江北火车站约3.6公里;规划区东侧惠州大道是规划区连接江北和博罗的主要通道。

(2)自然环境独特

金源片区北侧邻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东侧邻白鹭湖,南侧紧邻马岭山、柏岗山等山体,西侧邻中信汤泉度假村。规划区内有河渠等水系以及马岭山,这些共同营造了规划区优美的自然环境。

2.3发展制约因素

(1)土地整合难度较大

金源片区现状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相互穿插,功能布局混乱,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导致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整合的难度大。

(2)配套设施亟需完善

随着金源片区用地功能的逐渐转换,居住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往按照工业区要求配套的市政和公共设施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道路建设关联性差、不成体系

规划区内道路走向缺乏全局的考虑,大部分现状道路为断头路,贯通性不强,不利于道路扩建形成系统。

(4)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现状大量的工业用地,造成片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严重,现状建成区无集中公共绿地,且南部山体破坏相当严重,极大地限制了片区的景观优势的发挥。

3.由生产向服务转型的发展定位与目标

3.1发展定位

考虑到金源片区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功能发展的需要,基于现状发展水平与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规划将金源片区发展定位为:小金口商业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居住、商业服务业为一体,展示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

3.2发展目标

(1)整体协调发展

合理配置金源片区空间要素,在功能与空间布局上协调与周边地区关系。

(2)可持续发展

通过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经济的集约发展,确定土地的使用功能、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实现用地形态由村镇型向城市型转变,使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在最大限度利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功能明确的道路交通体系,并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生活性道路系统。

(4)人性化环境

通过对现有空地及工业改建搬迁的用地整理,增加部分公园绿地,并将规划区内分布的两条排洪渠两岸和南部马岭山纳入城市绿地系统,着重建设开敞空间。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使整个区域绿地率达到较高水平。

(5)多元化生活

规划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对现状用地的整合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功能齐全、独立完整的社区。

3.由生产向服务转型的发展策略与特色营造

3.1产业——实现产业更新升级替换

随着土地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将引发土地的机会成本上升,生产与居住混合的老工业区面临改造的压力,传统产业的空间转移将加快。

通过制定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环境,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形成,既解决城区自我更新、人口增长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的村居住小区,又通过建设环境优美、舒适的居住区,带动周边工业园区的更新改造升级。

3.2空间——重构有序公共空间体系

规划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空间也变得缺乏连续性,沿街两侧商铺、工厂交错分布,造成城市空间杂乱无序。为重构有序的公共空间体系,一方面以组团为单位,重新梳理城市建设用地,安排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对沿街界面进行控制,使之与城市整体相统一。

3.3环境——树立城市新形象

在规划区内增加公园绿地,着力建设滨水绿化开敞空间;调整现有水系,建设贯穿规划区的绿化网络;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投资环境。

3.4居住——打造高品质居住社区

规划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紧邻小金口中心区。金源片区一旦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合理安排绿化及公共空间,将成为配套完善的居住区之一。

4.由生产向服务转型的规划对策

4.1规划功能结构

规划提出“轴线+组团”式功能结构,即“两轴、两心、五组团”的规划结构。两轴:沿惠州大道的“片区发展轴”和沿兴隆西一街的“中心服务轴”;两轴:沿惠州大道的“片区发展轴”和沿兴隆西一街的“中心服务轴”;五组团: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规模,采用多组团的布局模式,规划形成五个居住组团。

4.2规划实施策略

(1)村民点规划措施

规划区现有农村居民点建设活动混乱。对近期不改造的村民点,应加大规划管理力度,拆除违法建筑、整治环境。建立、健全贯彻落实规划法规的监督制度,禁止村民违法抢建住宅楼的现象的发生。

(2)工业用地规划实施策略

基于历史发展需要,对规划区内已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工业用地,规划允许按照工业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待改造条件成熟后按规划用地性质进行开发建设。

旧工业区的改造和外迁应遵循产业布局有序引导其转移或转变用地功能,并根据建设质量、企业规划、发展潜力和污染程度等确定改造时序。

5.结语

城市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功能转变必然需要进行功能再定位、产业再调整、用地再布局、土地再开发等一系列定位与思考,而这一过程也是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过程,是从生产到生活和服务、从污染环境到保护环境的过程,而这对于金源片区而言,无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萍,吴群,等.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3,(S1).

[2]杨继瑞,詹蕾.旧城改造: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4,(11).

[3]熊国平.苏州工业园发展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出差工作安排(收集3篇)
  • 下一篇:护士面试的自我介绍(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