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婴幼儿哮喘发作;母乳喂养;干预;效果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婴幼儿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吸烟、食品工业发展和居民盛行室内装修,母亲母乳喂养率的下滑,导致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调查显示,哮喘给患儿、家庭、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本科自2007年~2012年间对哮喘婴幼儿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9月~2012年8月间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哮喘936例(男516例,女420例,年龄在10个月~35个月之间,平均25.1个月)儿童喘息诊断符合全国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1]。
1.2方法将936例哮喘婴幼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在家长配合下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哮喘患儿家庭管理问卷表。问卷内容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家庭预防、管理等诱发因素,由一人专门负责对患儿家长进行问讯及记录。
1.3干预措施两组指导避开婴幼儿哮喘诱发因素外,对干预组的家属进行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顺利实施母乳喂养,并与对照组发病率进行对照。
1.4评价指标①控制年内未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鸣出现,而且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大为减少。②难控半年内未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鸣频繁出现,每次发作增加治愈的难度,康复天数增加。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3.1从表2可以看出,随母乳喂养的减少,早期患哮喘病的机会增多,排除遗传因素以外,干预组哮喘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哮喘病难控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人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天然最好食物,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免疫活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2]。母乳中所含的分泌型IgA能阻止类蛋白和其它能触发变态反应的物质,母乳中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和抗呼吸道感染的抗体,抑制呼吸道病毒活力,减少婴儿呼吸道感染的机会[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患儿母亲因剖宫术后伤口疼痛或自然分娩后以为喂哺婴儿麻烦而主动放弃母乳喂养,导致母乳喂养下降,婴儿致敏机会大增,加之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既增加家长经济负担,又得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应该引起广大年轻母亲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提倡母乳喂养行动势在必行了。
3.3母乳喂养的行为可使母亲与婴儿之间有亲密的接触,拥抱、抚摸可给婴儿深刻、惟妙的心理暗示和情感交流,使婴儿获得最大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感,对婴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增进母子感情,刺激了婴儿的免疫系统的发育,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3.4在家庭预防上,多数患儿家庭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患儿症状发作的诱发因素(见表1),如在居室安排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没有刺激性气味;避免养宠物、不放花草;避免使用陈旧被褥及羽绒、丝织品等;保持居室清洁,防止螨虫生长。在饮食上,努力找到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有选择地“忌嘴”。同时能做到在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呼吸道感染以及过度运动等。
3.5据报道,《欧洲呼吸杂志》刊登荷兰一项新研究发现,与不吃母乳的孩子相比,纯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孩子在儿童时期更少出现哮喘症状。
3.6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及各种非特异性防御物质,保护婴儿在最初出生几个月内不受感染,母乳中所含的分泌型IgA能阻止类蛋白和其它能触发变态反应的物质由婴儿肠壁侵入,初乳中含有制止细菌性腹泻的抗体,不易发生婴儿腹泻。母乳中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和抗呼吸道感染的抗体,抑制呼吸道病毒活力,减少婴儿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而以牛乳喂养,婴儿较易发生湿疹、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病等,母乳喂养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因此,应尽量用母乳喂养婴儿,尤其在出生6个月内[3]。
3.7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教,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举办哮喘知识讲座等,教会患儿家长识别哮喘的诱发因素(见表1),帮助个体找到引发哮喘的致敏源,尽量避免,做好家庭预防;同时告知家长婴幼儿哮喘的基本知识、婴幼儿哮喘与成人哮喘的区别。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资料80例为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婴幼儿,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2个月8例,2~3个月20例,4~6个月23例,7~9个月14例,10~12个月15例,12~36个月8例。
1.2辅助检查所有病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粪常规检查、腹部X线透视、心电图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酶检查。
1.3病例诊断结合病史采集及辅助检查结果,区分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疾病以及疾病的轻重缓急,明确诊断。
1.4哭闹原因分析将80例婴幼儿的463次哭闹全过程进行观察,结合疾病诊断结果,将哭闹原因归纳及分析。
2结果
哭闹原因及出现时间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婴幼儿哭闹按照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非病理性哭闹,另一种为非病理性哭闹[1]。
非病理性哭闹中,饥饿性啼哭是最见的原因,多见于母乳不足或者人工喂养时奶粉调配过稀,如改善喂养、满足婴儿需要,哭闹一般会立刻停止[2]。此外,婴幼儿所处环境舒适度的改变、温度不适宜、衣着不适、看见陌生人等,也会引起婴幼儿发生非病理性哭闹。非病理性哭闹时婴幼儿一般情况正常,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当上述原因去除后哭闹即止[3]。
本组资料中由饥饿性啼哭、生理性夜啼及梦魇引起的哭闹计37例,占样本总数的46.25%,属于非病理性哭闹,在父母的呵护和加强医院护理下,一般均能减少[4]。
病理性哭闹原因比较复杂,凡是能引起身体有不适的任何疾病均可致婴幼儿哭闹。腹痛为婴幼儿哭闹最常见的病因,一般由肠痉挛、肠套叠、蛔虫病等引起[5]。主要表现为哭声尖锐、患儿四肢乱动,经喂奶或抚抱后,哭闹仍剧烈不止[6]。
分析80例婴幼儿哭闹时间多在48h以内出现,达92.5%,其中病理性哭闹48h以内出现36例,占45%;非病理性哭闹48h以内出现32例,占40%。而且,48h以内12~48h时间段,婴幼儿儿哭闹出现61例,占76.25%,其中病理性哭闹出现31例,占38.75%;非病理性哭闹出现25例,占31.25%。因此,对于婴幼儿哭闹,要关注48h、尤其是12~48h之内的观察。
本研究发现,生理性夜啼最重要的是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这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也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基本保障。由于婴儿病理性哭闹可见于内、外科等多种疾病,例如小儿心律失常[7]、小儿嵌顿疝[8]、湿疹[9]。因此,儿科医生必须掌握能导致婴儿哭闹的各种常见病、多方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应根据哭闹发生的时间、性质、伴随症状及间歇期的表现,并认真、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从而区分婴幼儿哭闹是非病理性还是病理性[10-13]。如果是病理性,要接着区分其为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疾病,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总之,临床上鉴别婴幼儿病理性哭闹与非病理性哭闹十分重要,而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是鉴别的主要方法[14-17]。对于婴幼儿的哭闹,医护人员应该多观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合理地应用各种辅助检查。有条不紊的诊治程序可有效防止漏诊、误诊,避免贻误时机,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参考文献:
[1]王永莉.婴儿及学龄儿哭闹的病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9):90-91.
[2]孔德凤,马莉.实用新生儿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4.
[3]王爱玲,赵青华.婴幼儿哭闹原因观察与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3,10(10):40.
[4]黄电芳.新生儿哭闹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13-214.
[5]武庆斌.婴儿常见的胃肠道不适及处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1):1-2.
[6]白学斌.小儿哭闹原因辨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25-26.
[7]范小燕.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04):117-119.
[8]蔡巧怡.小儿嵌顿疝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护理措施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01):40-41.
[9]周文英,吕霞.婴儿湿疹的家庭治疗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01):113.
[10]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
[11]彭明琦,张译文,孙真真,等.南京儿童医院近3年急诊患儿发病情况分析[J].现代医学,2015,02:139-144.
[12]陈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婴幼儿预防接种注射疼痛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8:2547-2548.
[13]陈玉芳,李春梅,王芳芳,等.我院687例门诊患儿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48-49.
[14]张美伦.中医腹诊在嗜肝性病毒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5]宁克颖,武治国,张文生.婴幼儿静脉采血部位的选择与效果观察[J].安徽医学,2013,11:1643-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