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婴幼儿口腔卫生护理(整理2篇)

时间: 2024-12-07 栏目:办公范文

婴幼儿口腔卫生护理范文篇1

婴幼儿龋发病年龄低,龋损范围广泛,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疾病,影响儿童健康发育。由于治疗时患儿配合差,因此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比较困难。龋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必须控制细菌,采用多种措施治疗。本文对63例患儿进行充填、口腔卫生指导、饮食监控和用氟方法,经过3年的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01/12沈阳浑南美晶口腔诊所收治婴幼儿龋患儿63例,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2.4岁。上颌乳切牙唇面、颈部出现白垩色斑点或带状脱钙13例;上颌乳切牙出现唇面、邻面颈部龋坏36例;上颌乳前牙大面积龋坏、残根、残冠,或牙槽脓肿6例。

1.2诊断标准(1)可疑龋、浅龋:上颌乳切牙唇面、颈部出现白垩色斑点或带状脱钙;(2)中、深度龋:上颌乳切牙出现唇面、邻面颈部环形龋;(3)牙髓炎、根尖周炎:上颌乳前牙大面积龋坏,有的呈残根、残冠,或并发牙槽脓肿[1]。

1.3纳入标准(1)具有上颌乳切牙萌出且有龋坏表现;(2)年龄6个月至3岁。

1.4排除标准(1)遗传病、系统性疾病的患儿;(2)上颌乳切牙以外患龋的病例。

1.5治疗方法(1)可疑龋牙面:清洁牙面后涂氟制剂,每周1次,连涂4次,半年后重复1次;(2)浅龋患牙:用挖器或球钻除去腐质,修整牙面尖锐边缘或过高尖嵴,涂氟制剂,每周1次,连涂4次,3个月后重复1次。(3)中、深度龋患牙:去腐质后充填。(4)牙髓炎、根尖周炎患牙:预备根管后,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或Vitapex充填根管,并完成龋洞充填。

1.6观察指标患儿每3个月复诊1次;以无菌挖匙采集被检幼儿乳上前牙的唇面颈1/3处菌斑,置于1mL传送液内,连续稀释样品,于TYCSB培养基中菌液,37℃条件下培养72h后,挑取不同形态的菌落做革兰染色,光镜(×40)下观察计数革兰阳性变形链球菌菌落(CFU/mL)。对于变形链球菌计数

1.7疗效评定标准(1)停止:龋病基本停止进展,由急性龋转为停止龋,在治疗过程中除个别牙面外,无新的龋齿;(2)基本控制:在治疗过程出现了1~2个新的龋齿;(3)病变加重:在治疗过程出现了3个以上新的龋齿[2]。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行χ2检验。

2结果

随访至200912有8例失访,其中男5例,女3例,随访率为87.3%。3年后患儿龋病控制情况见表1。表13年后患儿龋病控制情况[n(%)]表1结果表明,男、女患儿龋病控制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

3讨论

本研究将龋齿充填、口腔卫生指导、饮食监控和用氟方法定义为儿童龋病口腔综合治疗。婴幼儿龋的综合治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患儿父母对此病的认知和配合程度。本组病例中有6例(10.9%)患儿龋病继续发展,均与不良的喂养习惯未戒断,不能坚持口腔卫生保健,不按时复诊有关。

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婴儿期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与龋无明显相关性[3],而喂养方式不当与婴幼儿龋有关,如:断奶时间晚、喂养时间长、睡时含奶瓶进食等。还有学者认为,延长母乳喂养比延长奶瓶喂养相比更易于导致婴儿龋,这可能是因为母乳喂养时间长且母乳中的营养不能满足婴儿成长需要,造成婴儿反复吸吮乳汁使牙齿易感龋所致[4]。因此从1岁开始,训练幼儿开始用杯子喝水,戒断奶瓶进食,断奶,可以预防前牙的龋蚀和乳牙列反颌。同样,幼儿不良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都增加了牙齿与糖的接触频率和时间,从而加大了患龋的风险。学者们提倡科学进食甜食,如在吃饭时进食甜食,避免在两餐间及睡觉之前吃甜食,进食后立即刷牙等。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牙面上的软垢是预测幼儿龋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指标[3],因此口腔卫生指导是综合治疗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牙齿清洁方法[5],刷牙是去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而简便的自我保健方法。同时,应加强对儿童父母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父母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消除他们对乳牙保健方面的错误认识,提倡从孩子出生后就应开始对儿童的口腔进行护理,乳牙一旦萌出就应使用指套牙刷等工具清洁牙面,选用合适的牙刷,使用菌斑显示剂效果更好。

患儿复诊时测量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可作为监测龋病是否复发的指标,综合治疗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6]的数量,而不单纯对已龋坏的牙齿充填治疗,从而达到控制龋坏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明文,边专.龋病学:疾病及其临床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28.

[2]蒋宝凤,蔡蔚,张莲华.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预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3]王俭,郑树国,王晓灵,等.婴幼儿龋与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相关性研究[J].武警医学,2006,17(12):903905.

[4]邹静,尚冉,周学东.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传播方式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5):269271.

婴幼儿口腔卫生护理范文篇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节多见。

1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十分必要。安置于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房间,病房门把手、床头柜以及患儿的玩具,口杯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病房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30—60min。医生护士诊断护理每位患儿后,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均应消毒处理。对患儿出院的床单元,病房物品,儿童的各种用具玩具等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发热护理

体温在38.5℃以下者给予散热,多和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者,应适当降温。降温的方法有:①温水擦浴和头部冷敷②口服百服宁口服液,并鼓励患儿多饮水,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和水和氯醛灌肠等。

3口腔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给予思密达或锡类散涂擦,以消炎止疼保护口腔粘膜促进溃疡愈合。

4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婴幼儿禁止使用尿不湿,可选择柔软舒适的棉织品尿布,手足部疱疹未破溃时可予以0.25%炉甘石洗剂,若手足部疱疹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1%甲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5饮食护理

患儿因发热,口腔泡疹溃疡,胃口差,口腔疼痛,不愿进食,应配以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禁食生冷辛辣咸等食物以免刺激破溃口腔粘膜。

6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多是独生子女,加上曾有死亡病例报道,患儿家长比较紧张和恐慌,医护要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以得到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由于患儿处于陌生且被隔离的状态境,以及疾病带来的疼痛,容易恐惧焦躁和烦哭不止。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和蔼,爱护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于较大的患儿,可耐心地给予解释,争取配合治疗,鼓励多进食,争取早日康复。

7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

7.1观察体温变化,包括入院时,降温处理后。

7.2神智情况:观察是否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7.3呼吸系统:观察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是否口唇紫绀,是否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及肺部罗音。

7.4神经系统:观察精神状态,是否头痛,呕吐,抽搐,肌张力下降,脑膜刺激征等。

7.5循环系统:观察是否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肝肿大,血压升高或降低。

如出现以上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出相应的处理。

8预防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绿化保洁工作计划(收集3篇)
  • 下一篇:护士自荐信(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