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远程医疗会诊实施方案(整理2篇)

时间: 2024-12-13 栏目:办公范文

远程医疗会诊实施方案范文篇1

新医改呼唤县级医院PACS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也显著提升,同时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期望依然很高。县级医院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解决供需矛盾,成为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卫生部将在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下,采取三项举措,助推县医院做精做强。这三项举措分别是:为县级医院培训6000名骨干医师;加强2130所县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组织实施县医院能力建设,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提出公立医院“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最基本、最重大的措施,主要是在人员、房屋、设备、技术、管理五个方面进行配套,确保基层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尤其是需要在软件建设方面下功夫。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在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中,中央财政给予信息化建设专项补贴。明确要求改善医院医疗设备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专项配备PACS系统,逐步将医院信息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支持日常监测信息的采集、上报和开展远程会诊。

PACS建设是县级医院信息化能力提升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80%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而80%的人民群众看病的主渠道是县级医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切入点,必然要求明确县级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之一的定位。而现实是大多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要它承担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指导基层的工作的主体,现阶段是远远达不到的,所以提升县级医院能力自然成为新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县级基层医院的运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人才流失严重、人员配备短缺;业务过程自体循环,医务人员重复劳动多;专业水平提升不足,缺少及时、有效的外部技术支持;缺少业务及管理的支持,面向病人的服务工作不理想,患者满意度不高;低水平重复投资,医疗资源闲置、浪费。

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被视作突破医院管理瓶颈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信息系统改善业务部门流程和工作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弥补人力不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互通,使医护人员获得在线和外部的技术支持,提升诊疗水平。

信息化对县级医院的最卓越的价值还体现在: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应用系统可以支撑医院开发“以病人为中心”的各种服务项目,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PACS系统作为一项成熟的临床信息应用系统,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普遍被作为临床业务信息化的起点。PACS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影像的数字化存储、传输,解决影像科室业务的数字化问题,还可以促进影像科室与临床科室的业务耦合,初步形成医、技、护三者的信息化协同作业,为建设数字化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选择合适的PACS解决方案

1.规划先行

在选择一套合适的PACS系统之前,必须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PACS系统目前是建设重点,但不是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唯一。

2.明确选择标准

不同公司提供的PACS系统都各有特点,他们在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上都尽可能去宣传和强调自己的优势,如何选择能用且好用的PACS可遵循先共性再个性的办法。共性是基于PACS行业的发展历程,综合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实践的检验,以下是得到普遍得到认可的PACS系统的一些特点。

(1)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首先,产品必须经过严格品质测试,符合医疗产品对安全性的要求,通过SFDA认证是我国法律法规所明确要求的;另外,最好选择在全国众多三甲医院稳定运行,因为稳定性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最好选择市场已验证过的产品使用。县级医院虽然级别比三甲医院低,但对流程和功能的要求并不能降太多。

(2)开放性与可扩展性要求:首先要强调遵循IHE技术框架,并通过IHE-C测试的产品。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每年都会组织相关的测试和认证,并在其网站上公布测试结果,其结果具备中立和公正的特性。

(3)满足标准的要求:以DICOM3.0为标准,全面兼容各种标准和非标准影像设备;支持HL7,易与用户其他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要强调的是,选择的时候针对这点要进行一定的测试并了解相关的实际案例。

(4)其它一些共性的要求:自主知识产权、强大的实施能力和完善的售后网络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几乎是所有的PACS厂家都会提及的,只需要进行真实性调查即可判断。

远程会诊成为关注焦点

远程会诊是运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其核心功能是患者信息的采集、传送和呈现。

远程医疗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现实国情下,远程会诊系统打破就医的地域性限制,可以使大医院更好的发挥医学和专家水平服务于广大患者,小医院则可借助大医院的人力资源,提高诊疗能力。

目前许多地市医院开始关注远程会诊并搭建网络平台,借助音频/视频等硬件本身和“远程会议”类软件实现远程医疗。这种应用方式暴露出的问题有:系统本身与医院已有信息化系统不兼容,病人信息需要重新录入,有时存在病人信息采集不完整,影响会诊专家对病情的把握;进行影像会诊时,会诊专家操作不便,需要切换到工作站处理;会诊结束后,难以形成有效记录和重现,对已完成的远程会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远程医疗会诊实施方案范文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erry2046”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防城港市港口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医共体建设让辖区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港口区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港口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港口区医共体建设规划(试行)》,建立以城区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级医疗共同体,制定了相关制度,实现了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积极会同财政、编委、人社、医保等部门,合理核定医共体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共体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

2.健全工作机制。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工作纪律、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城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纵向流动。

3.注重财政支持。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的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由原来的港口区人民医院75%、公车卫生院70%、企沙中心卫生院50%、光坡镇中心卫生院50%、渔洲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统一提高至75%,并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原“五险二金”经费按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的75%,由城区财政承担。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部分(原来由医疗机构负担部分)由城区财政承担。每年给予每个县域医共体专项补助经费10万元,用于实施县域医共体的城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

4.改善就医体验。城区公立医院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为医共体下级医院添置医疗设备,安装信息化网络设备,硬化、绿化院内环境等,先后建成特色中医馆6个,对医联体下级医院科室设置、诊疗流程进一步进行规范,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5.促进服务下沉。对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择优选拔聘任,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出任院长。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中层医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20多名,定期下乡对各分院进行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使分院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6.强化信息建设。港口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加入防城港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远程会议等。港口区医共体总院改造自身信息系统并向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放,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系统中录入诊者检验结果、查询就诊者检验信息、打印检验报告。影像云系统正在建设,港口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将实现影像系统数据联通,远程阅片、会诊功能,为就诊者提供手机APP查询影像检验信息的功能。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生的小升初自荐书(收集7篇)
  • 下一篇:领导现场调研方案(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