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任务(整理2篇)

时间: 2024-12-25 栏目:办公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任务范文篇1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42-01

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是现代医学观的体现,实践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1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概述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基本概念是指通过组织、计划、控制等活动的功能,把一个组织(机构)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使之发挥最大效率,产生最大效益,达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定义: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的科学管理。从管理的职能作用方面包括预测和计划、组织和指挥、监督和控制、挖潜和创新。

1.1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特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有助于管理理论和思想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其管理方法和技术体系的建设;有助于管理者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其最典型的特点是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属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实践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广泛性。社区卫生管理必须依据组织进行分工合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最大特点体现的另一个层面是是团队精神。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1.2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

(1)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定义:是为了有效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任务,实现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按照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和一定的责任、权利及其职能分工而形成的系统集合。是一个开发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和综合系统。

(2)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征:组织必须具有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满足他们的卫生服务需求。

(3)职能组织: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和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2社区卫生服务与区域卫生规划管理

2.1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和意义:区域卫生规划是以提高一定区域内居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并合理配置该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的管理模式。它是政府宏观调控卫生资源配置,解决医疗保健服务供需平衡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卫生机构社会化、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与布局的关键环节。

2.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是城市卫生改革的方向,也是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举措。区域卫生规划将极大地推进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在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下,调整医院功能,满足人群卫生需求,以优质服务保证其持续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区域卫生规划。

2.3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疗:全科医学是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全科医疗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运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专业。全科医疗的最显著的特点具有对病人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照顾;对病人早发现并处理疾病;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在社区对病人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协助利用社区外的其它资源。全科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社区是全科医疗服务的基地,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其主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

3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对策

3.1确立卫生服务消费者的满意模式:强调顾客对服务质量的主观看法、消费者是否会再购买服务,是否与服务人员合作,是否会向他人介绍服务,都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评估确定的。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由下列因素决定:可靠、敏感、能力、礼貌、方便、沟通、安全、移情、有形证据。在购买服务前,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往的经验、其他消费者的口头宣传和企业提供的各种信息,对服务质量形成预期想法。在接受服务后,对各种服务措施产生某种感觉。将预期的质量与实际比较形成自己对服务质量的看法。

3.2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的概念: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干预措施,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制定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重要依据;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发现社区存在哪些问题;社区内居民有什么需要和需求;在社区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哪些是需要优先解决的;为将要实施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提供资料;为社区内开展的其他工作奠定基础;动员和争取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等。

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在这个政策框架下,绩效管理才能起到作用。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是两个紧密关联但又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消费者是否有卫生服务的需要应该以医学专家的判断为准。需求评价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工作周期,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工作。

3.3进行有效社区卫生的人力结构配置:在一定职位上,选拔相应人员,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由于社区卫生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社区卫生人力能力的多层次性。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能级排列是交叉、互动的。卫生系统的人力的岗位结构,反映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与卫生人员职责之间的关系,是评价是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的重要指标。依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设置岗位并明确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确定人员配置,以实现卫生服务目标。将岗位分成低水平操作岗位和高水平操作岗位,使岗位与用人、岗位与任务高度关联,更节省人力资本。

3.4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而情报具有很强的传递性和实效性,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高层进行当前决策和行动方式起到参考和支持的作用的,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能力,才可以强化管理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清.卫生改革形势下的社区卫生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88-89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任务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从有利于责任落实、有利于绩效考核、有利于服务居民出发,建立以家庭成员为健康管理对象、以家庭健康医生为直接管理责任人、以片区责任团队为综合服务责任单位的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逐步向家庭医生过渡,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质量内涵,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优质的健康管理和签约协议服务,促进社区卫生各项服务内容全面落实到位,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年底,确保全区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签约管理率达80%以上,签约对象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家庭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逐步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家庭全科医生,家庭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工作内容

1、建立协调机制。各镇(街道)要认真做好社区卫生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组织发动工作,建立镇(街道)、村(社居)委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以镇(街道)、村(社居)委人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协调小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村(社居)委的有效沟通联系渠道,充分发挥村(社居)委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联络沟通与服务监督作用。

2、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片区责任团队,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家庭健康医生职责,片区责任团队实行团队长负责制,原则上由通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社区医生担任负责人,全面协调和管理团队服务工作,组织团队有效落实家庭健康医生反馈的居民服务需求。各镇(街道)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家庭的对应关系,根据服务区域常住居民分布情况,确定每名健康医生的具体服务家庭。

3、掌握基本情况。各镇(街道)要组织村(社居)委、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社区志愿者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掌握社区常住居民底数和基本情况,做好家庭健康服务签约工作。家庭健康医生要负责包干家庭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日常维护工作,形成良好的家庭健康服务工作基础;要及时主动与包干服务家庭取得有效联系,主动介绍服务人员姓名、服务特长、服务时间、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签订家庭健康服务契约;要全面开展对既往已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甄别、补充和规范整理工作,完成户、籍分离居民健康管理关系的有效转接;要掌握包干家庭健康服务落实情况及健康服务需求情况,督促其他服务岗位人员及时补充相关服务信息,确保常住居民基础健康档案信息的完整、有效。

4、营造良好氛围。各镇(街道)要以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和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要在镇(街道)、村(社居)委、楼道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示家庭健康医生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组织网络、人员信息情况;要统一印制和发放家庭健康服务宣传折页、服务承诺和服务联系卡,规范家庭健康医生服务行为,树立家庭健康医生服务的良好形象,构建家庭健康医生与社区居民间良好沟通互动的和谐氛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集中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成效和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内涵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实施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社区卫生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方案,确保该项工程取得预期实效。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劳动关系证明需要的证据是什么(收集3篇)
  • 下一篇:工商管理背景(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