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湖南省高院通报一起典型案例:法院一审认定有140多吨医疗废物和医疗垃圾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一个隐蔽的农家小院内,被犯罪分子仇某等人碾碎后,销售给其在河北廊坊等地的“下线”。这些从多地不同医院流出的肮脏的医疗垃圾包括输液袋、尿袋,夹杂着医用手套、棉签甚至注射器和针头,而加工后成品为难以辨认的塑料颗粒蓝丙料―――制作塑料制品的原料。此案共有来自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等地的12人因“污染环境罪”获刑。
想想都感到可怕!“医疗垃圾”竟随意“变身”成再生塑料,而这些再生塑料又可能会变成孩子手里的玩具、市民餐桌的碗筷……一旦造成污染,后果不堪设想。正因如此,此案一经曝出,又再次让民众绷紧了神经。很多人不禁要:医疗垃圾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医疗垃圾处置到底哪一环节出了漏洞?
医疗垃圾“变形记”
毋庸置疑,医疗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如果没有科学的回收机制,其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也因为这样,医疗垃圾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废物中的“1号危险废物”,可见其危害之大。而根据国内的一些文献显示,上世纪70年代,国内曾发生过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的事情。这些,都是医疗垃圾可能潜藏的危险,不得不引起重视。然而,让人纳闷的是,对医疗垃圾的禁令频频,可医疗垃圾黑市却依然屡禁不止。
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杨柳村村民仇某家的后院内,几个戴着手套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成堆的医疗废物进行分拣、粉碎。当这个“黑作坊”被警方和环保执法人员发现时,院里正堆积着散发出刺鼻气味的医疗废物,从一些医院流出的输液袋渗出的药液在地面随意流淌,有的输液袋上还有未来得及拔下的针头、针管,针管上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
“黑作坊”有人对执法人员供述,他们从废品市场零星收购医疗废物,经过初步人工分拣、清洗、粉碎等工序加工,再出售给下线牟利,这些东西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原料。民警调查发现,罪犯仇某与“合伙人”霍某在未取得任何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仇某位于古培镇杨柳村的住房后院开作坊,并雇用付某等人加工。作坊加工医疗垃圾与废物,基本不经过消毒处理。有办案人员说,这类作坊为了多挣钱,连感染性医疗废物如一次性注射器都拿来破碎后作为废塑料出售。有作坊工人交代,他们加工的原料中甚至曾有做透析用的尿袋,有的里面还存有病人的黄色尿液。他们加工的“产品”收购价格大约每吨2000元,分拣、清洗、破碎后,在河北廊坊的塑料市场可卖到每吨近5000元。因为利益空间可观,参与者甘冒风险。
受访执法人员说,在汨罗这个“黑作坊”下游,河北廊坊人高某等人是“大主顾”。这些人之间的交易,一单少则几吨、十来吨,多则几十吨。危险的塑料医疗废物和垃圾从湖北、湖南流入河北后,就被加工成了颗粒状的“蓝丙料”―――蓝色PP再生料。至此,执法人员就很难再查到这些物质的最终去向。它们可能成为塑料管材原料,也可能成为在文化、娱乐、食品、医疗、材料、居室装饰等领域应用很广的“高透材料”,这令执法者深感揪心。
仇某等人将140吨医疗废物销往外省,形成“黑金链”。这些医疗废物来自于湖南湘潭、株洲、衡阳、郴州及湖北远安县、襄阳市等地医院,且绝大部分为公立医疗机构,很多还是三级甲等医院。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由于相关人员为了从中谋利而不择手段,但也逃不开医疗机构负责人管理不严。
事实上,类似倒卖医疗垃圾的案例并不鲜见。去年年底,南京市就侦破了“首起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现场查获医疗废弃物13.5吨,实际查实嫌疑人收购、倒卖医疗废物3000多吨,涉案价值4000多万元。侦查过程中,发现内幕触目惊心:成堆的医疗垃圾,包括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等,被犯罪嫌疑人回收后,经过简单分类和压缩,便被倒卖至宿迁、浙江等地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就被黑心厂家用来生产仿冒品牌的塑料玩具、餐具等。
“1号危险废物”处理不当危害大
医疗垃圾处理“不走正道”,形成跨省黑市,每次的故事情节基本一样。
实际上,对于医疗垃圾,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要求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程严格监管,建设集中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加工医疗废物。但遗憾的是,法规的善意之光并没有完全照进现实。那么,为何对医疗垃圾的禁令频频,可医疗垃圾黑市却依然屡禁不止呢?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或许才能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根据一次次的探讨,这背后可能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一则,是一些医疗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为了眼前的利益违背了职业操守,在各大医疗垃圾黑市的背后,往往都有医院的工作人员。二则,是监管部门以及多头管理等造成的,医疗垃圾清运、处置等环节的监管,还是存在一些漏洞的。此外,医疗垃圾在医院内是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出了医院的门则属于环保部门管理,这背后也存在一些衔接上的问题。
“医疗垃圾不妥善处置的危害极大。”本刊医学顾问团专家、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介绍,所谓的医疗垃圾,准确称呼应为医疗废物,主要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按照分类,共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五大类。这其中包含了针筒、针头、棉签、纱布、药瓶、输液袋、手套、尿杯、各种导管、各类敷料以及传染病人用过的东西等等。“像病人化疗后使用过的药瓶、检验科用的试剂等属于化学性的医疗废物,这一种类的医疗垃圾一般是用红色塑料袋进行装置;而作为医院最常见的感染性医疗垃圾,例如和病人体液相关的棉签、敷贴、棉球、血糖试纸等都是放在黄色的专用包装垃圾袋中;而另外一种像刀片、玻片、针灸用过的针头、薄一点的针剂药瓶等损伤性医疗废物都要放入专门的利器收容盒里。未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只要求采用符合规定的分类袋进行分类收集,不要求消毒;而被传染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如传染病病房、发热门诊等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及及时密封。”
确实,相信不少人去医院总会在各个楼道、病房看到摆着用颜色不一塑料袋装着的垃圾桶,甚至连护士推的治疗车上都有各种不同大小的收纳桶。之所以医院里会有这么多不同颜色大小样式的垃圾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不同类型的医疗垃圾。
据专家介绍,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如果非法收集后再次流入市场,则重要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如果与生活垃圾混装焚烧会产生黑烟、恶臭,其中含有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并且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如果将一次性塑料垃圾随意填埋,要花几百年才能降解;医疗垃圾还容易变质,孳生蚊蝇,病原微生物通过蚊蝇传播疾病。此外,由于医疗垃圾用品都是直接接触病人的,每支注射器、每条输液管都携带着成千上万的病毒,所以也容易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以艾滋病为例,现在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
让医疗垃圾“走正道”
其实,医疗垃圾“黑市”存在的“病根”我们都是清楚的,因此“药方”也并不难开。
其一,政府部门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监管,特别是源头监管。医院等医疗机构是医疗垃圾的源头,一些大医院甚至三甲医院等都贩卖医疗垃圾,不得不说,这其中出现了监管问题。
其二,加大经济制裁力度。要坚决地、从重地打击中间收购与加工者等不法分子,以经济处罚、刑事处罚并施等手段,加大其违法成本。堵死“收购一吨2000元,加工以后卖5000元”的巨大利益空间。
其三,畅通正规处理渠道。医疗垃圾之所以走了旁门左道,完全是因为没有正道可走,或者是正道很不畅通。因此,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增长幅度,适时适度地增加医疗废弃物处置机构的处置能力。支持并发展正规的、有资质的医疗垃圾处置途径,让医疗垃圾不用走“黑市”就可以流向它们该去的地方!
整治医疗垃圾“黑市”,就要以严厉监管、严格执法切断利益链,从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监管等多个环节齐抓共管,彻底堵住环节漏洞,让医废黑产业无处容身。
医疗垃圾不仅存在于医疗机构,其实也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如果我们“碰”到了医疗垃圾该怎么办?
这次海漂垃圾调查,以及前一段根据省领导指示,省环保局会同省建设厅和《海峡都市报》社开展的全省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检查的情况都表明,沿江、沿路、沿岸垃圾倾倒、堆放的现象不容忽视,有的地方问题相当严重。4月中旬,省环保局召开了整治影响群众健康环境问题视频会议,部署当前要着力推进解决几项事关民生的环境问题,其中就有一项是要积极促进各地加快对随意倾倒、堆放的垃圾的清理,并依法查处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现象。4月底,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会议一结束,省政府紧接着就召开了全省专项行动会议,部署今年全省专项行动任务,之后,省环保局、省监察厅、省建设厅等部门联合下发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把加大农村垃圾污染整治力度列为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环保部门要根据整治海漂垃圾的总体部署,结合正在开展的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法现象予以严肃查处,对擅自向江河倾倒、堆放垃圾的现象要依法处理并促进所在地加快清理,防治污染。
二、严格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监管,认真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严格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督促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如实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指导督促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对其工业固废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督促其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实现规范处置;对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场所的,依法予以处罚。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推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若干规定》尽快出台。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行政代执行等制度,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对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督促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件。加强医疗废物环境监管,强化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检查监督,依法查处擅自倾倒、丢弃和违法回收、利用医疗废物的现象,促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处置场运行工作,*市按国家规划要求尽快建成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对辖区内医疗废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处置。
三、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
近年来,*市大嶝岛通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面开展各村庄环境整治,使其布局日趋合理,管理不断规范,环境有效改善,垃圾妥善处置。实践证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有利于推动乡镇、村庄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因此,要加快制定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把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推进,特别是*、*、*沿海地区,要积极主动在具有较好社会基础和较强经济实力的镇(乡),历史文化名镇(乡)、文明镇(乡)、卫生镇(乡)、重点旅游镇(乡)、全国重点镇(乡)、省重点发展中心镇(乡)率先开展创建工作,分期分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配合“家园清洁行动”,促进乡镇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去年以来,省政府组织实施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重点解决农村污水垃圾污染问题。这是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等地防治海漂垃圾的有效之策。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配合建设部门,协调、督促各地开展海湾、九龙江流域沿岸乡镇、村河道沟渠和港湾内倾倒堆放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的清理,加快海湾沿岸、九龙江流域两岸乡镇、村垃圾中转站、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九龙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中,要配合建设部门根据《九龙江流域乡镇垃圾整治规划》,制定县域垃圾处理规划,并将有关内容纳入九龙江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整治计划。
五、加强协调联动,促进海漂垃圾整治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