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例(3篇)

时间: 2025-06-28 栏目:办公范文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

教练:卢卫民一、年度计划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列出具体的绝对性评价的指标成绩。(一)、技术目标

在跑项目中,技术能力检查是很重要的。所谓的技术能力检查,就是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技术,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出来。如:前半段的目标时间如何或后半段目标时间应怎样。前半

段技术如何发挥或后半段技术特点如何等,都要具体而明确地列出来。

(二)、体质目标

体态方面:身高、体重、胸围、脂肪厚度等。

力量方面:握力、背肌力量、腿部肌肉力量、柔韧性、纵跳反应速度。

根据体质、检测、医学检查结果、设定具体目标。

(三)战术目标

心理方面:强化心理训练,杜绝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失常的现象。

调整方面:通过各轮次比赛(预决赛)来逐渐提高成绩。为达到比赛目标所进行准备活动的内容及比例应体现出来。

明确各训练期的界别

在年度训练计划构成中分为:准备期、比赛(考试)的准备期、比赛期、过渡期(关于上述内容参照年度训练计划)。

各训练期的目标

①准备期(强化阶段)

作为一般的准备阶段,需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均衡地发展力量、耐力、速度、技术等。训练强度不要过大,但运动量要大。

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提高对训练知识的理解。心理准备方面,这一时期沉着冷静很重要注重培养学习的动机,尤其是内在的动机(如练习内容的趣味性等)。

训练环境最好不要总在变化(外部条件如温度、湿度、压、训练器械;内部条件如教练员、训练手段、方法等)。

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医疗检查,把握现状,制定训练目标。

②比赛(考试)准备期(强化训练阶段)

作为专项的准备阶段,以一般性身体训练为基础,提高项性身体素质。以速度、技术为中心,增加技术训练。运动负荷由量的变化,转化为质的变化。作为心理准备,有意识避免因准备期的负荷反作用所起的过度疲劳,提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逐渐有针对性地实一些相对于比赛而言的心理演示。由于环境的改善,运动成绩会急速提高,所以要密切注集中强化训练等环境的变化。

在训练后期,比赛(或考试)前,积极参加一些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身赛。在这一时期所得到的成绩对将来的比赛很重要。

③比赛(考试)期(保持、调整阶段)

调整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并通过训练,使之保持下去。

在这一时期要想实现预期成果的条件,是逐渐增大训练强度、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及合适的比赛次数。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是在重要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利用参加该时期的其他比赛作为训练手段。

在比赛期和(考试)的前半段时间内比赛中,不要害怕失败,在比中积累经验,并将其运用于重要比赛,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为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地发挥竞技能力。因此要提高大赛的发挥能力。在心理状态方面,要消除不稳定因素,缓解疲劳状态,具有强烈的自信和求胜欲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气馁。

比赛前不要安排两天以上的完全休息。

各训练期的训练计划

(1)准备期

训练阶段……强化阶段

肌肉力量……最大肌肉力量(以最大力量的发挥为目标)

耐久性……速度耐力(进行超多项距离的速度耐力训练)

速度……速度的持续能力—)节奏跑(定时跑)

爆发……瞬间的爆发力训练

7月份:休整期(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

8月份——10月份

周一:力量训练(按综合程序表的内容进行较轻量训练)

周二:耐力跑2400—3200米

周三:力量训练同周一(加:发展弹跳方面的练习)

周四:耐力跑2000—5000米

周五:同周一(加:发展速度方面的练习)

周六:休息(或测验)

周日:休息

[一周的训练内容比例]

力量训练——3天(加:发展弹跳方面的练习)

耐久跑——2天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篇2

一、中长跑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⒈学生训练兴趣不高

在体育中长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不强,即使学生被迫训练,他们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师,或者有的学生经常性的逃避训练,这是中长跑训练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体育中长跑训练方式单一,他们感觉没有新意,也就不想参加中长跑训练了。第二,中长跑训练的强度很大,练习距离长,体能消耗大,体能恢复周期长,学生怕吃苦,一圈下来,气喘吁吁,学生就不愿意再跑。但是为了学生在体育中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往往强制训练,学生便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逃避训练。这种现象在女生中较多。女生的身体素质本来就较弱,如果她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绩是很难在中长跑训练中得到提高的。

⒉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

一是在中长跑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反反复复都是讲讲理论,然后让学生训练跑。在理论讲解中,语言单调、贫乏。二是在中长跑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学生长跑训练后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往往令学生由于运动过强所引起的头晕、胸闷、恶心、晕厥等不良现象。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体育训练的效果。三是老师对课堂训练的强度把控不好,容易因运动量太大而导致学生对中长跑产生畏惧心理。

⒊教学训练目标单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设置个性化的训练目标,训练目标单一,女生一个标准,男生一个标准,无论学生的身体素质怎样,训练目标都是统一的,这样教学必然导致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训练任务,有的学生则不能有效完成训练任务。能力强的学生在训练中毫不费力就可以跑800米,跑1000米,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跑完全程。这样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就很大,他们在中长跑教学中会退缩,既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不能有效提高成绩,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提高中长跑教学质量的方法

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中长跑训练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重要,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不断参加锻炼,学生才能在中长跑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具体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学生保持速度的能力作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学生能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地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如:200米+400米+800米+间歇时间3分钟,预计成绩200米28秒,400米60秒,800米2分20秒,1000米3分10秒。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这里以我的一节中长跑课为例进行探讨。

在一次上课时,学生们问我:“老师,今天上什么?”我说:“长跑”,好多学生都“唉”了起来,有些女生甚至想哭。这时,我故作神秘地说:“这节的长跑训练与以往不同,很有趣,很刺激的。”说完,学生们都打起来精神,纷纷问“到底怎么跑,快说呀”我看学生来了劲就说:“这节课我们玩游戏,火炬接力…”然后,我宣布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12人一组,手拿“火炬”,每人按体能差异跑不同距离,进行200米、400米、600米不同距离跑接力,并要求男女搭配,最大限度地保证实力均衡。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都拼了。这样训练下来,学生的运动量比平时还大些,但他们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即使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学生脸上也满是笑容。在紧张而又轻松的游戏中,学生得到最好的锻炼。

⒉制定个性化目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清一个事实,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于中长跑而言,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承受的起。在训练中教师就要设置个性化的训练目标,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训练学习中来,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中长跑速度,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置个性化目标,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完成总目标训练,使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不断提高自己尤为重要。

⒊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动机性鼓励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训练实际对学生进行中长跑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例如:如何吸气、呼气,如何放松身体,如何正确摆臂,如何调节呼吸,应对“极点”的出现,更好地进行“第二次呼吸”等等。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训练难度,减轻身体上的不适感。另外,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动机性激励,使学生充分认识中长跑训练的价值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长期进行中长跑锻炼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坚定意志,不断努力,不断挑战自己,才能在中长跑中取得佳绩。学生要认识到中长跑训练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体能,更能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这样通过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认识到中长跑的价值,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发展。

⒋加强各年级中长跑训练的系统性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素质拓展;非专业素质;成功素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58-02

引言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把人的成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主要指专业知识的积累,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非专业素质主要指人的价值观、人格品质、敬业勤奋、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思维方法、心理承受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非专业素质的高低,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非专业素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据悉,武昌理工学院等高校率先在大一新生军训过程中进行系列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同时针对高年级的学生也开展形式多样的提升性训练,其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以便培养专业素质过硬、非专业素质扎实的成功人才。

一、素质拓展训练与非专业素质

1.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又叫外展训练(outwardbound),其寓意为“一艘孤独小船,离开平静的港湾,去迎接暴风骤雨的考验”。外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盟军大西洋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大部分水手在运输船被击沉后葬身鱼腹,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调查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和顽强的意志。德国教育学家库尔特・汉恩博士经过分析研究后发现:海难中的生还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团队精神、丰富的海上求生技能等素质。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体验式培训和锻炼,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炼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通过拓展训练,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融炼团队”的目标。

2.非专业素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将成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目标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点的素质,如专业技术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等;非专业素质则是指不具有专业特点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目标必备的素质,如一定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人仅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世界观、价值观、敬业精神、创新能力、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人格品质、思想道德等非专业素质的培养日显重要。

3.拓展训练与非专业素质。素质拓展训练的流程为:队员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有了体验以后,队员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之后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再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最后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到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去。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在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队员可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超越,不断提升学习、沟通、创新、团队、领导、信任等能力,最终达到整个团队的成长与突破的目的。

二、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点,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热爱自然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下面就重点阐述素质拓展训练在哪些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1.培养团队精神。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技术及管理的日益复杂,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显得苍白无力,即便是天才,也需要他人的帮助,惟其如此,才能创造事业的辉煌。因而让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是他们走向社会前的必修课。素质拓展训练要求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既需要团队的协作精神,更需要团队间和团队内部的精细分工。素质拓展训练对团体来说,总目标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使个体目标得以实现;对团体成员来说,各个个体的目标又与整体目标趋于一致。当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发生冲突时,个体必须以整体利益为重,修正自己的目标,同时,学生个人的意志只有在符合集体的需要和需求的约束下,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和发展。拓展训练过程中面对高难度的项目时,个人是无法仅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团队成员的支持与帮助成为个人完成自我挑战的重要因素。当参训人员成功完成训练科目时,一种自我成功的满足感和团队共同努力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在这种情绪下非常有利于团队感情的形成。

在大一新生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感人的一幕,某校艺术学院的大一新生杨某晕倒抢救醒来后的第一句就急切问:“我的团队在哪里?我的队友在哪里?”此情此景让在场的教练和素质导师潸然泪下。在他的心目中,团队精神是神圣至上的,队友是形影不离的。比如,“海难求生”项目,要求规定时间内团队所有成员必须翻过4米高的光滑墙面,队友可以借助的只有整个团队。“穿越电网”强调整体协作与配合、资源的重要性,好胜与莽撞都将遭淘汰,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2.提高沟通能力。据了解,那些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除了知识以外,还具备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善于讲话,善于沟通,善于影响和改善他人的思想、推销和出售自己观点。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更加有效地推销自己,从而为就业成功准备一项重要的技能。

拓展训练的多数项目都必须由团队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成员间能否顺利沟通就成为训练项目能否完成的决定因素。因此,拓展训练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并在训练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比如“驿站传书”可以使学生在非正常的沟通环境里寻找沟通的渠道,从而领悟沟通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使学生充分学习换位思考的交流方法,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沟通意识。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队员们必须突破定式、创新思维,寻求最简单有效的传递办法,同时,更应明确策略,沟通一直引起各方的共鸣,达成默契。“驿站传书”活动之后,同学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一个有效的沟通模型:信息发出者编码通道解码信息接收者反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解码、编码、反馈”等综合沟通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沟通建立一种双赢的理念。“盲人方阵”活动中全体队员同时将眼睛蒙上,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能否还像平时那样冷静的工作?为此,在障碍下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让别人信服,直观的反映出团队中各角色的重要性,和非常状态下团队中正确的沟通及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3.增进相互信任。“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信用的重要性,而对于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热血青年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是尤为重要的。“信任背摔”主要是通过团队的相互鼓励,相互保护,体验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负责的团队精神。其真正用意在于:你给队友的信任度越高,你越能勇敢地摔下,身体就越平稳,队友就越容易接住你;相反,你越是战战兢兢,生理对恐惧和危险的本能反应会使你蜷缩一团,摔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背摔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队友,战胜自己的心理恐惧,也正是在团队中营造的信任氛围,才能够战胜自我,全面提升自己。

4.锤炼健康心态。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生成败在心态。由此可见,心态决定命运。大学新生入学后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在于由集体管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管理,因此,学校教育应由主导变为引导。这样的变化使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甚至部分学生变得迷茫、无助,在这个特殊时期,开展拓展训练以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就尤为必要。拓展训练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有坚持与放弃。”在素质拓展的训练过程中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磨砺,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了解和正确把握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从而形成坚毅的心理素质。“勇攀天梯”将你送上事业的顶端。在这里,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没有与人互助的真诚,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宁静平和的心态,没有完善的人格力量,就不可能在事业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跨越断桥”突破个人心理障碍,超越自我。每个人都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和丰富的资源,不试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勇敢的跃出第一步,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结束语

高校不但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场所,也是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舞台。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高校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推广“素质拓展训练”这种全新的训练方式。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可以磨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由内到外的强大起来,从而使学生实现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也在尝试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2]阚雅玲,等.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番禺专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3]陈思维,等.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发展科技的意义范例(3篇)
  •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