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素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与之相生相伴的茶文化也具有非常丰厚的历史积淀。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的传承者,要想准确传达茶文化的精髓,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既包括对茶的品种特性、生长环境、加工方法、适宜茶具、水质和温度、冲泡品饮方法等茶叶科学知识的了解与判断,还包括与茶相关的其他知识,如有关茶的历史典故、风俗人情,茶的保健知识,茶艺设计的审美知识、茶艺表演的表演知识等等的了解,并且能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有机结合起来,在茶艺表演中将这些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使品茶者在享受茶之美的同时,还增加了茶文化知识,享受了品茶的乐趣。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茶区幅员辽阔,茶树的生长环境千差万别,茶叶品种包罗万象,与茶有关的历史典故、优美传说多不胜数,而各个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千差万别,要掌握这些知识,做一名合格的茶艺师,非加强文化修养、博览群书不能生任也。
2审美素养
茶艺之美,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在袅袅的茶香水汽中,蕴涵着茶文化的美,净化品茶者的心灵。茶艺是一门艺术,当然具备艺术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有人总结茶艺有“六美”:第一是“人之美”,即由外在的形体美和内在的心灵美构成茶人之美;第二是“茶之美”,我们在茶艺中赏析了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欣赏茶的名之美;第三是“水之美”,水以“清、轻、甘、例、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是水之美;第四是“器之美”,好茶具的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第五是“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第六是“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诸多方面,这就是茶艺六大美的享受。要充分体现、发扬茶艺的这些美,就要求茶艺师必须具备审美素养。审美素养,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又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从开始的环境选择、器具准备、音乐配伍,到茶艺表演的设计、表演过程的协调性,直至表演过程的结束,都要根据饮茶的对象、茶室的环境、茶类的不同而从审的角度进行设计、表演,从而使饮茶者在饮茶的同时,体会到茶文化之美,起到心灵的愉悦、放松作用。这些,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很难达到目的。
3表演素养
茶艺又是一门表演艺术。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茶为载体,以音乐为伴侣,用优美的动作来展示、体现饮茶之美。所以从观赏层面上来说,要求茶艺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茶艺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表演,它是将泡茶的动作与泡茶的环境、器具、茶叶、音乐等
中国的茶文化与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之博大,影响之深远,彪炳千古。据中国的《汉书•食货志》记载:“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唐代大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惟茶为万病之药。由此可见,茶、酒与中药一样,可谓中华文化之物质“瑰宝,对华夏儿女,世世代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代陆羽著《茶经》,北宋朱肱撰《酒经》,开创了中国“茶道、“酒道文化之先河,向世人展示了华夏民族之睿智,为灿烂的世界文化增光添彩。1茶,茶艺,茶道提起“茶,首先就让人想到清静、高雅、健康。的确,喝茶使人健康,是“茶之第一要义。否则中国的茶文化不可能久长。中国的茶叶品种大致有红茶、绿茶、清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6种[1]。有人喜爱喝绿茶、清茶,有人酷爱红茶;福建同胞喜爱喝“工夫茶,而江浙苏杭一带更爱喝早茶,就连藏族同胞每天都要喝自己精心制作的酥油茶,这已成为生活习惯。更有甚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品茶、赏茶、饮茶、喝茶者,在品茗绿色、健康、恬淡、雅致的感觉之时,不知不觉、或多或少会有“品味人生之感觉,达到清心寡欲、宁静致远之境界。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经过现代科学实验发现,茶叶中所含有机化学成分多达450多种,无机元素40多种,如儿茶素、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1]。这些化合物中很多具有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的作用,如茶多酚类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抗菌、抗过敏等功效。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J.H.Weisbarger指出:“茶多酚将是21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可见茶与人的生活、人体之健康的密切联系。提起“茶,就会让人想起茶艺表演。茶艺表演基本上都是由年轻貌美的姑娘来操作完成。相反,基本上很难看到有年轻英俊的男士端坐于前,为你呈上一段美轮美奂的茶艺表演,否则,不管你的茶品多么高雅,茶的质量多么上乘,都很难打动消费者购买的“芳心。由此,不难想象,高档茶叶的形象为什么基本上都是由年轻貌美的女士去采摘,英姿飒爽的妙龄采茶姑娘在山涧歌声飞扬。每到一个与产茶、卖茶有关的地方,或者是品味较高的茶坊,都有茶艺姑娘的表演。不管所用茶具昂贵与否,不论所泡茶品的质量高低,在赏、沏、闻、品、饮、鉴之中,你都会体验一番中国茶艺之精湛、美妙、柔雅,不知不觉间领略清静、雅致、恬淡之感悟。提起“茶道,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的说法较为简洁,“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3]。而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7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4]。庄晚芳先生提出“中国茶德,并归纳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5]。总之,“茶道通过沏茶、赏茶、饮茶之和美仪式,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被国人认为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以笔者之见,“茶道,首先是“茶之“道。没有了物质基础,“道何以为“道?提及此,就不得不说“茶的由来。茶品不同,其制作工艺各异,也因而塑造了红茶、绿茶等的不同味道及营养成分。茶树之栽种、保养、管理;茶叶采摘的时令选择;加工制作工艺之选用;包装技艺和材料之讲究;营销方案之优化,路线途径之取舍等等,都构成了“茶道之物质途径和基础。一个上好的茶品,就是各个环节的最优组合;然后才有了茶具之精选,用水的讲究,才有了沏茶、赏茶、饮茶之精美茶艺展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茶道实乃天、地、人、物的优美组合,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押一口,闲适恬淡,神清气爽;喝一杯,心旷神怡,宁静致远;泡一壶,清心寡欲,品味人生。所以茶道乃和美之道。2酒,酒艺,酒道酒,白酒,是男人的风骨。酒使人亲情,让人亲情融融,感情和聚;酒使人温情,让人其乐融融,关系融洽;酒使人激情,让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酒使人豪情,让人意气风发,万丈斗志;酒使人灵感,让人思绪万千,创意无限……一部《红高粱》,红遍了大江南北,捋袖挥汗的一群男儿,酿造出了醇美甘洌的高粱酒,演绎出中国人酿酒的风流倜傥,铁骨铮铮。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历史豪侠剧中的典型镜头,透视出了中国男人的豪爽气息、阳刚气质、豪情气概。有宴必置酒,无酒不成席,显示出了中国人的好客,好礼,好交友。一部《三国》,一部《水浒》,一部《红楼梦》,没有酒,何以传神栩栩,流传千古?古来诗酒多风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是曹操一统天下的豪情万丈;“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那是太白诗仙的恣肆飞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是杜甫诗圣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切哀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东坡居士的浪漫倾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是王维对友人的挽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是柳永对前途和人生的无奈。古来仁人志士为中华灿烂的诗歌艺术文化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问世间酒为何物?使人如此的眷恋,如此的不舍。欢天喜地时要饮酒,悲欢离合时要喝酒。亲朋好友相聚,金榜题名之时,竞技胜利时,谈判结束后等等场合下都要举杯庆贺。没有酒,缺少了几多欢喜、几多欢乐、几多人生的畅意啊!笔者没有大男子主义,但纵观历史,有酒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与男儿征战疆场、忙碌仕途、传情达意息息相关,与男子的喜、怒、哀、愁,悲、欢、离、合息息相连。故,中国之酒道的“酒艺表演,亦应阳刚男子来演绎、来呈现、来表达,才能升华出中国白酒的风骨和内涵。没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了挥汗如雨,没有了勃勃阳刚之气息,没有了豪情万丈之气势,何来“酒艺之再现?#p#分页标题#e#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纵使红楼梦酒业如何用12个丽人来演绎,五粮春如何用美女在电视上代言都是不太适宜和恰切的,都无法呈现中国白酒之“风骨、阳刚、豪情、醇美、甘洌。“竹林七贤,如今凝化在了蜀南竹海的忘忧谷中,穿梭历史的时光隧道,让我们浮想联翩他们的个个放浪形骸,对时势之不羁;同时也使人想起,他们何偿不是对中国白酒甘美香醇的真实写照和生动演绎呢?而论酒道,则其是酒的历史传承、生产酿造、酒物纯美、营运商贸、品饮鉴赏、生养长寿、文化演绎等的总括,是与美醇琼酿白酒相关的“天道、“地道、“人道和“物道的和谐统一,“酒道,乃“和谐之道[6]。3小结可以将“茶道的“茶性谓为“阴,是“静,即静谧、雅致,其核心是“和美;而“酒道的“酒性是“阳,是“动,是酣畅、豪情,其核心是“和谐。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就如中国太极图之“阴阳两极,是阴阳的相生相伴,动静之有机结合,诠释了中华文化之和美与和谐,是两者的有机统一。饮赏恬淡闲适、宁静致远茶道之时,亦应品茗中华茶文化之“和美内蕴;酌鉴甘洌醇美、热情豪放酒道的当儿,更该玩味中华酒文化之“和谐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