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例(3篇)

时间: 2025-07-17 栏目:办公范文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随笔写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4-0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

一、随笔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价值

随笔作为一种富有生活味的小散文,形式活泼,篇幅短小,意随笔尽。随笔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积累写作素材。随笔从其内容上来说,就是记录生活的点滴,记录生命的成长。倡导高中生写作随笔,就是要促使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就可很好地解决作文无话可写的难题。

(二)提高写作技巧。高中生只要有了发现,有了感悟,有了表达或宣泄的欲望,就可写随笔。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可写近百篇。学生在反复的写作过程中,自然会在写法上有所追求,有所借鉴,从写作技巧上提升自己;同时,对素材的甄别取舍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三)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学生写随笔是因为有了感触,生发对人对事新的看法,这样表达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有血有肉非常感人。学生不受命题和篇幅的限制,写作起来更真切。而真实的书写过程就是自主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体验和写作行为。随笔是经过学生思考得出的,是经过筛选和整合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在不断的感悟中不断发展。学生不断地进行思想整合梳理,自主思考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四)适应个性发展。高中语文的教育不应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应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个性。现代社会中,学生的普遍状况是快餐式学习,缺乏一定的耐心。此时,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用个性的视角去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随笔就是学生说真话的最好方式,只要心有所动就可记下只言片语,久而久之就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学生于无形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对问题的分析、评价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随笔写作的指导策略

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指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

(一)随而不随,抒写人间真情。“随而不随”的内涵是要求学生在随笔写作中,写出真情实感。高中学生有一定的阅历,不论是读书还是生活,都有一定的积累,只要有所触动,就会产生倾吐、表达的欲望。有时是为了表达情感或交流思想,有时是为了抒发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有时是为了给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瞬间留下存照。不论是哪一种,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尽情抒写人间真情。

(二)随而不随,随笔要有计划。随笔的要求,并非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爱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应制订具体的计划,让随笔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计划的制订应循序渐进。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观点清晰、鞭辟入里。开始的时候,可写得短小一些,但是要坚持,慢慢就会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随笔写作就不再是难事。所以,对于没有写作习惯的学生来说,“计划”是最初的督促,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三)随而不随,张开慧眼提质。随笔写作不是量的凑数,不仅仅是“写作作业”。虽然不规定写作的内容和题目,但是教师要用“检查作业”的形式加以督促,因此,很多学生就会拼凑字数来应付。只有客观现象的描述,没有理性的思考,这样的随笔就是“败笔”。因此,教师应强调“随笔”中重点是学生的理性构建。当然,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并非朝夕之功,还会有“反复”的现象发生,但是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在“提质”。教师应把工作做细,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纵向比较中进步,在与他人的横向比较中得到更多的借鉴。教师可组织自评和互评活动,或者是找一个“辩题”让学生辩论,让学生在与对方的辩论中学到更多随笔的写法。

(四)随而不随,要用真情批阅。在评阅学生随笔时,教师应用真情和学生交流,多关注内容和情感,避免“中心明确、思路清晰”之类的裁判式评语,而多用人性化评语,与学生分享他们青春的快乐,解答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为学生的迷茫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消除烦恼;对于学生的书生意气,态度诚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之处,教师不应吝啬激励的语言,应让学生从激励中获得继续写作的动力。教师还可在班上分享和讲评优秀的随笔,或者利用学习园地展示给全班学生学习借鉴,让写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进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会鞭策其他同学,进而促进全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篇2

一、积累――生活的基础

积累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抓住了积累,也就抓住了基础。

1.材料的积累

黄麟生教授在讲学中提倡语文学习要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这些材料有些来源于书本上的知识,有些直接来源于生活中的材料。这些材料相辅相成,互相相补充。书本上的材料,范围广泛,像名人事迹、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笑话、寓言、童话,以及有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等等都属于这类材料。要积累书本中的材料,自然就要求我们多读书。为了便于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我们每周增设了一节阅读课,利用图书馆单的阅读材料,全面打开学生的视野;此外,要求每人每周选两篇课外的小文章,写下两百字的文章;坚持常看两份报纸,两份杂志;常读四类书,至于生活中的材料积累,就必须到生活中去观察、感受,认识生活,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写作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对生活要有热情,有品味,常关注周围的新鲜事物,体验,认识生活。

2.情感积累

要求学生运用五官,摄取各种外界信息,在心灵和外物互相作用的过程中,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将对外物的观察化为自己思想情感上的体验。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赏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这些情感。

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积累,就会养成善感的心灵而有了这样的心灵,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即使是无情的山水,在他们的眼里也会充满情趣,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情真意切。有了善感的心灵,自然就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灵感和美感。

二、感悟――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1.生活中的感悟

观察要勤作记录,感受必须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感受。我们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一件小事,一个自然景物,一个片段,甚至一句话,因为这些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进而使人领悟生活的真谛。对生活的感悟,应遵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这样,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才会发现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或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阅读中的感悟

阅读中的感悟是由文学能指引所指的升华,是从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感悟的方式是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从整体到局部到整体。感悟要达到的目的是既能正确感受作品各部分的意义联系,又能领悟到语言、表达方式等的效果,最终从整体上把握文与质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给学生读些什么书呢?笔者认为应选择恰当的读书内容。首先,教师有课文、读本,学生手头上有参考书,资料,但这远远不够。黄麟生教授说得好:“每天(周)看两份报纸、杂志,常读四类书”,学生受益匪浅,我们还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高水平的书,如名著、剧本、诗歌、散文等,可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人格更为高尚,更能明辨是非。“读”的书越多,知识面就越广。这单的“读”不是泛泛的读,而是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3.写作中的感悟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

作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些问题搞不清楚,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将是一句空话。教师在向学生讲这个问题时要浅显易懂,讲得越深奥,学生越觉得有难度。可引导学生理解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由此让学生明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说话交流,但有时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还要用书面交流,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如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得清楚明白即是作文。只要认真对待,人人都能写好作文。

二、客观真实地进行作文讲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讲评鼓励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叶圣陶指出,批改不是挑剔,更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讲评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真知灼见。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平时惧怕作文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闪光点,通过肯定、鼓励、赞扬,点燃他们萌发的写作星火,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当然,作文评语要真诚,要注意恰当的语句。教师在讲评的时候要力求形式活泼、多样,以唤起学生写好作文的欲望。利用电教设备,白板、展台等全班评议,这是我常用的方式;可以把优秀的作文打印出?矸址⒌窖?生手中,大家分享其优秀之处;还可以教师加评语,展览到板报上,组织优秀作文的小作者向大家介绍经验,还可以推荐给报刊发表。教师的这些做法会唤起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不要小看这些做法,也许哪位大作家的出现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特别注意的是,在评语中指责、讲评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也许因为你的疏忽便扼杀了孩子写作的兴趣。

三、指导选择真、鲜、趣事,写出真情实感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小学生作文并不是无米可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许多事由于他们不善于捕捉而溜掉了,故而让他们动笔时,他们便生编硬造。教师布置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打开作文本满眼都是让座、捡钱包、扶盲人等假故事,不少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编故事、造情节,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师批改作文如同嚼蜡。的确,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写作教学的程式化,学生作文的雷同化倾向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四、让学生学会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觉是不同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讲,事物在眼前可他不会去观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让孩子们在写作中不失去机会,所以教师要教会孩子观察,让孩子们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做事有先后、有条理,观察也是如此。这不仅仅对孩子的作文有帮助,就是在他们未来成长的过程中也是终生有益的。

五、让学生学会说作文

小学生的表现欲极强,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启发恰到好处,他们很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指导《童年趣事》这篇作文的时候,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学生们讲自己的故事,拓展学生的思路。这节口头作文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交流之后,学生打开了思路,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内心的兴奋溢于言表,继而,把生活中储存的感受串联起来,形成了珍贵的作文材料。假如学生头脑里有一座紧锁着的材料宝库,那么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便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让学生们说好作文,交流写作角度,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写作便不会成为难事,而且会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事。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增值税改革论文范例(3篇)
  • 下一篇: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