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文需要孩子们对文章的有较为深入放入理解,加上一些小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是学生和作者的感情的深刻的接触和交流。比如在《詹天佑》的教学过程中我才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可见的丰富多彩的直观图画,为孩子们深入领会课文意思打下基础,学生们你一句我一言的看着这些画面,思考着,精心阅读,很快就知道了重点内容,重点和难点、疑点全部解决,省时省力。第三是熟读,感悟作者的情感所在。多读就会很快了解作者的思想,熟读就会把这节课要学的知识复习和巩固起来,在进行字词句篇章的训练就会轻而易举《。大海的歌》的为啥要用大海的歌来安排为题目?我们在以上初读,精度,熟读后给学生的一个问题,带着问题再去读书,学生们就会很快的找到答案,这样就可以叫孩子们感悟到我们的祖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进一步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强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没有思维的读书时没有用处的读书,只有学生们的思维有了发展,孩子们的智力水平才能会进步和提高,这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基础,是能够促进学生们各种潜力的发展的。所以教会孩子们去如何思维,去思考,是我们的目的之一,这样可以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和潜力,对我们的语文的教学质量也是大有益处的。首先是多多的思考,思维空间要广阔。小学的孩子们因为年龄小,知识少,思考的能力不高,考虑问题的思路就会被受限制,思路就会狭窄,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用具体的孩子们易懂事例,来诱发和引导孩子们进行闭上眼睛进行合理地想象,培养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不可以一刀切,要孩子们的能力是齐头并进的,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每一节课我们都要给孩子们去思考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有的简单的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答案。
为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的广阔性,我们可以给孩子们设置一些课本上没有答案的问题,是需要孩子们思考了再思考才能得到解答的问题,叫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孩子们自己现有的水平,思维出不同的有一定价值的结果和结论,锻炼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其次是锻炼孩子们的思维的敏捷性。多媒体是孩子们最愿意上的课,孩子们对色彩,对动画,对音乐,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在多媒体教室用精彩的课件来品词析句,就可以把孩子们的积极性无限的调动起来,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加深,孩子们的思维也是无比的积极,对孩子们的思维的敏捷性就会有一个大的促进。第三是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一步一坎,一步一个问题,步步深入,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有的氛围,我们要精心设疑,逐步引导孩子们去加深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思考中孩子们有了对词句篇章的深人理解,孩子们思维的深刻性又得到了锻炼。这些疑问都要紧紧地围绕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感悟上,叫孩子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辩论,敢于争个是非曲直
讨论、争论、议论是语文的必备环节,议的是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的口才,孩子们的出口成章的表达能力,哪怕是争得面红耳赤,只要是把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就是好样的,这就值得我们提倡和发扬。首先是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叫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来完成一些问题的回答,要把问题教给孩子们,在孩子们思考,交流,讨论中完成,这样都会有所收获,孩子们的亲身实践,印象深刻,学得扎实,要把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基本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都议,人人敢议,人人发言,人人都有收益,这样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虽然有的学生的答案不一定对,但是都做到了积极参与教学,都在积极的思考问题,都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其次是尽量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教育孩子们不但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说出水平,讲出质量,要一语中的。第三是多角度思维,灵活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文章和在平时学到的别人的有点,逐渐的学会学一反三,努力形成自己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来影响别人,提高自己。
4培养和辅导学生去训练,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1.善于观察自然,激发写话的情感。大自然是最奇妙无穷的,包罗万象,春夏秋冬的景色变化,日出日落的美妙景色,雨云霞的奇妙景色;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小昆虫,小动物……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抓自然景色的特征,用稚嫩的话语,哪怕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有感触的东西记下来,与同学共同分享写话的乐趣,学生的写话兴趣自然就有了。
2.走进生活,善于体验生活,激趣。生活是学生写话训练的主要源泉,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写话训练内容如果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学生写话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实际上,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但低年段的孩子不善于观察,不会选材,因此常常为选材而烦恼。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写”,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和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
二、利用特点,启发多思
低年段孩子的无意识占主要地位,他们总是凭兴趣出发,除了对那些形状特别、色彩丰富的事物引起有意注意外,对周围的常见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因此,从一年级起,我就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课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激发观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第一,根据孩子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进行训练,因势利导地进行“谁做什么”“谁怎么样”的句子训练,理顺孩子对事物的简单思维。第二,通过事物,引导孩子了解其外貌、构造及作用,提高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理顺孩子对事物的形象思维能力。第三,通过欣赏图片,启发孩子的想象思维,理顺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认识水平,要注意课内外相结合。不但要根据低段写话要求,在写话教学中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观察、思维的方法,而且还要适当安排写话练习,逐步使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协调发展。
三、抓住兴趣,培养多说
孩子的思维兴趣很容易兴起,他们都具有遇事爱问的特点,但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把他们所见所闻用语言比较完整地、有条理地表示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为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我注重联系课文内容,重视阅读教学,以读为基础,以读促说,进行说话训练。
1.从朗读课文中学说话,训练孩子说话的完整性。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孩子说话常常是不连贯的、不完整的。因此,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孩子读准字音,按句、逗号停顿,正确地读,并采用引读的方法训练孩子说完整的话,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指导他们在说话和写话中正确地运用。
2.从观察插图中练说话,训练孩子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小学语文低年段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图文并茂,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用作训练孩子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如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首先出示色彩鲜艳、生动直观的插图吸引孩子,接着要求孩子按插图的顺序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每幅图的意思,再要求孩子把几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梗概。由于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的,再进一步指导孩子图文结合,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狐狸硬要说葡萄是酸的?这样,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理清了思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使孩子看图说话的内容既具体又有条理。
3.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孩子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鲜多样的事物,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孩子这一特点,我经常进行一些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如要求孩子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表演故事,听音想象故事。这样做,既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完《从现在开始》一课后,我让孩子想象:小猴子当上万兽之王后会怎样做呢?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按照课文中的思路完整地续编故事。然后,我还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编的故事分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想象,还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4.提供各种生活素材,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语言是思想的反映。为了避免孩子言之无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游戏、比赛等活动为孩子提供素材,让孩子有亲身感受,说话言之有物,从而提高了说的兴趣。
我校应邀参加全国首届“阳光教育”主题论坛活动,我在此次活动中将做课一节。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琢磨着把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带去。我选择了语文思维训练与表达呈现的自编内容。孩子们从未接触过EEPO有效教育,能上出效果吗?几经试教,我最终确定了“鸡蛋”这一学生常见的素材,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张训练;(2)指导学生用图文结构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3)进行片段作文创作。我把思维的训练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思维广度的训练,二是逻辑思维训练。
思维广度的训练是第一道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由鸡蛋你联想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只能写出5个左右的答案,学生交流后最多也只能达到8~12个向度。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类式的汇集板书,如食品、故事、场所、炊具等。当学生说同一类别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及时引导他们转入另一个类别的向度。课前,我自己预设的向度有:结构类(蛋黄、蛋清、蛋壳);同属种群(母鸡、公鸡、小鸡);场所(养鸡场、超市、冰箱、鸡蛋箱);其他种群(鸭、鹅);疾病(禽流感);球类(乒乓球、网球);象形物(鹅卵石、数字0);相关食品(蛋糕、鸡蛋饼、煎蛋);炊具(平底锅、打蛋器);装饰品(不倒翁、蛋壳画);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谚语、成语(鸡飞蛋打、以卵击石);电视节目(非常“6+1”砸金蛋活动);电视、电影中的情节;童话故事;名人故事(达・芬奇画鸡蛋、爱迪生孵鸡蛋、哥伦布竖鸡蛋);自己的事(第一次煎鸡蛋)……孩子们的知识面之广、领悟力之强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能提到之前预设的绝大部分向度,并有让我为之叫好的想法:薄壳结构、开天辟地、复活节彩蛋、母鸡下彗星蛋、鸡蛋藏戒指的魔术、鸡蛋面膜、鸡毛掸子、合家团圆等,要知道这些孩子从未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事先也不知我的上课内容,但瞬间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是另一个重点。课堂上,我以“哥伦布竖鸡蛋”为例,引导孩子一步步往下想,最后得出了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的结论,完成“收”的环节,并用气泡来表达整个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示范之后,我布置学生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先扩张,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由组长汇集。我期待的一个高潮在“鸡蛋畅想”交流活动中出现了:鸡蛋――母鸡――母鸡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父母也很爱我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感恩父母(这是一个温暖的话题);鸡蛋――复活节彩蛋――上帝复活――不计前嫌――要有仁爱之心(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很立体);鸡蛋――地球――开天辟地――打破枷锁,创造美好事物――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学习上也一样,创造力可以提高成绩――人生也如此,只有打破常规才有更美好的生活(由封闭的鸡蛋联想到打破常规,这是思辨的过程)。
随后是7分钟的100~200字的“鸡蛋畅想”写作之旅,孩子们完成并不困难。以下是孩子们的片断作文:“鸡蛋虽然普通,却十分坚固。科学家、考古人员曾在汉王墓中发现一枚保存完好的鸡蛋,所以我们建造建筑物时,就采用了‘薄壳结构’,这就是仿生学,也是我们人类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叶永烈曾在他的《科学寓言集》中写道:‘鸟儿和鱼儿的本领被人们学去后,加以改造,就成了先进的飞机、潜艇,而它们却还是老样子。’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才会有提高,才会成功。”另一个孩子写道:“传说远古时期,地球就像一个大鸡蛋,一个巨人――开天辟地,使沉睡的地球醒了过来。而如今,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这个‘大鸡蛋’已千疮百孔。全球变暖,冰雪消融,海面上涨,这些变化正威胁着我们。世纪大片《2012》惊醒了人们――要赶快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要不然,火山喷发、海啸、地震、小行星撞击……将会变成现实。”
我佩服这些孩子,我感谢这些孩子,正是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EEPO有效教育的魅力。
思考与感悟
这一课的教学遵循了思维训练的流程:任意一个素材――问题扩张――主题演化――问题汇集。思维广度与深度的训练环节有梯度,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问题的能力、说与写的表现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训练及提高。
思维扩张到一定的向度,如何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我在课文中做了有益的尝试,避免了课堂上学生漫无目的、无主题地延伸,而且便于学生提炼写作的主题。
思维的向度并非越多越好,应看重广度。如果学生只是为了达到教师期待的向度的数量,一味地重复类似向度,意义并不大。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更应关注学生是怎样去思考的。
思维训练与阅读密不可分。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有宽泛的知识面,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作保证,才能有严密的逻辑、精彩的表达。小学阶段的教师要抓好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