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蓝色蓝色在色彩感觉上是最冷的颜色,具有集中精神、自我冷静、缓解紧张疲劳的作用。也给人以天空、海洋、湖泊、远山、冰雪、严寒等联想,给人崇高、深远、纯洁、透明、无边无际、冷漠之感;同时蓝色象征着含蓄、沉思、冷静、智慧、内向和理智,是现代科学的象征色。
1.2紫色紫色是自然界比较稀少的色彩,具有雍容、典雅、高贵、华丽的色彩性格。其在创造浪漫或梦幻空间时可以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给人留下非常深刻难忘的印象,所以紫色是年轻的追逐浪漫的人所喜爱的色彩,常用于婚庆、浪漫酒店、情侣餐饮等商业空间。
1.3棕色棕色是大地的颜色,是一种稳定的保护色,孕育着生命力和感情;是可靠、值得信赖的颜色,给别人一种信赖感和阳刚之气。其在治疗中可以促进情感上的稳定和平衡,去除犹豫,提高集中、学习、直觉和感应的能力。
1.4黑色黑色是无彩之色,可以衬托展示其他色彩的光感。黑色具有庄重、肃穆、高贵、超俗、渊博、沉静的意义。
1.5灰色灰色属无彩色,介于黑白之间,既不炫目,也不暗淡,有柔和、安定的效果,是一种最不容易使视觉产生疲劳的颜色,给人以柔和、朴素、舒适、含蓄、沉闷、单调的感觉。纯净的中灰色稳定而雅致,表现出谦恭、和平、中庸、温顺和模棱两可的性格。能与任何有彩色相搭配,变得含蓄和文静,衬托出各种色彩的性格与情调。
1.6白色白色为全色光,是光明的象征,具有光明的性格,能将其他颜色衬托明亮。大面积的白色会强烈的反射光线,会给人一种眩目感,从而给人的心理带来强烈的冲击。白色的搭配性较强,各种色彩掺白提高明度成浅色调时,都具有高雅、柔和、抒情、恬美的情调。白色是最明亮的颜色,使人联想到白天、白雪、棉花,象征纯洁、光明、神圣,具有轻快、朴素、清洁、卫生的性格。
2色彩与建筑基本关系
2.1色彩与空间造型
色彩对商业建筑的室内外空间造型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色彩可以丰富商业建筑外部空间造型,吸引人群,起到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而商业建筑的内部也可以采用色彩来配合商品的展示效果并营造适宜的消费环境。
2.1.1色彩与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造型建筑外立面色彩最先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给人以最初的印象。建筑通过色彩的调节功能来改善不利因素,强化有利因素,从而提高建筑的吸引力,提高商业建筑的经济效益与价值。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酒店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引人注目与周围环境融合的建筑立面。建筑正面采用红、橙、黄、绿、蓝、紫六种色彩装饰突出的阳台,寓意“障望台”,侧面则使用建筑原色。设计师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调节作用,使原本简单、平凡的建筑形式变得丰富有趣,与众不同。
2.1.2色彩与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造型许多的室内环境造型新颖、个性十足,然而一个好的商业内部色彩,可以使商业品牌和风格更加鲜明突出。同时室内的空间色彩可以拉近人与空间的距离感,在色彩的诱导下,刺激人们的神经系统和内心深处的购买欲,从而产生更加明显的展示色彩的意义和经济价值。例如某地阿玛尼旗舰店内部运用黑白相间的色调,犹如一件雕塑作品。黑色的背景下,星点式配以黄白色的灯光,充分展示现代的动感与庄重肃穆气息,体现了阿玛尼商务品牌的特色与时尚新潮,刺激人们的内心,给予巨大的购买动力。
2.2色彩与建筑材料
建筑是各种质地色彩材料集合的表现,通过材料的色彩可以将无序的肌理变得统一协调,也可使平淡无奇的的立面变得丰富多彩,从而超越材料自身的表现力。
2.2.1材料自身的色彩材料自身是个有色体,色彩是材料的固有属性。在材料使用的基本法则中,应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质感,提升建筑色彩本体的真实感,同时也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和环保价值。在商业建筑外观设计中展示材质本身色彩时,色彩应以简洁、明快、和谐为主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商业建筑氛围。
2.2.2材料的质地对色彩的影响材料的质地、质感源于材料,超越色彩,极大地丰富色彩的表现力。但根据材料的物理特性,材料表面粗糙或光滑程度的不同,对阳光的反射能力也各不相同,从而使得不同材料的色彩给人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中色彩的使用应结合自身属性特点,合理搭配,从而充分体现材质本身的特色,给建筑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
2.2.3色彩对材料的保护建筑材料多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经受阳光照射,雨水侵蚀,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腐化褪色。所以在色彩设计中应考虑色彩的耐久性,及材料色彩褪色后对建筑形象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能够全生命周期地把控建筑色彩及其自身影响。所以设计中常选用易融入自然的浅灰色作为商业建筑的主题色来减少气候影响。
2.3建筑色彩与商品类型和商标
2.3.1建筑色彩与商品类型关系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在室内外建筑色彩设计中结合商品类型进行处理,充分传达商业的个性与特色。“暖色”给人一种活跃和生气感,在经营礼品,尤其是婚庆用品的店铺,色彩宜用粉红色做为基调,传达给顾客一种兴奋、喜庆的购物气氛和明晰的店铺属性。“冷色”中的青绿色、湖蓝色使人的心情平静,在出售冷饮食品的商店多采用这一色调。色彩可以影响人的精神系统和分泌系统的兴奋程度,绿色使人们的食欲减少,黄色、橙色则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所以国外有的餐馆多饰以黄色或橙色。而冷冻的食品在蓝色的环境中比用白色更富有吸引力,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此外,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在用色上有所变化,满足不同人群对商品环境色彩的期望,增加其对商品的喜悦度。如女性偏爱中等的明度、彩度及淡的柔和的颜色,而男性较女性兴趣广,喜欢明度彩度高或者低及浓的颜色;青少年则喜爱原色的对比,明度彩度高、刺激性强的颜色等。
2.3.2建筑色彩与商品经典色关系有的商品的商标具有经典色彩,建筑表现在外立面设计中就常运用商标的经典色彩为主要色调,再设置其他色彩予以辅助表现,给顾客一种商业文化感,增加深刻印象,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例如中国移动的经典蓝色、李宁的经典红色等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标志,强化宣传力。
2.4色彩与功能关系
不同的商业建筑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使用功能方面的需求与差异,满足不同人群对色彩的需求。在展示商业中,色彩应与展示内物品属性直接关系;而在儿童专柜,色彩多活泼明快,激发儿童的购买欲望和加深印象;对待淑女专区,色调多浅色明朗、微粉淑英;在大型购物超市中,注重固有色调,无需纷繁特殊色彩注入,等等。在同一种建筑内,根据不同分区的功能属性不同,予以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出专区的独有属性。例如在餐饮酒店建筑中,宴会厅作为会议、婚礼、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的就餐场所,在色彩设计中应重点突出宴会厅隆重、高贵的特点。快餐厅是一种便捷餐饮建筑,给人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为了提高营业效率在其色彩设计上多选用简洁、明快的色彩营造一种热烈、紧张的气氛,以减少就餐者停留时间。由于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中餐厅色彩设计上应该以营造热闹气氛为主,体现东方的热情;而西方重视个体,常用矩形桌就餐,在西餐厅色彩设计上应该强调私密性,以突出安宁、高雅的氛围。
2.5色彩与灯光照明
在夜晚中,建筑的本体色彩渐渐消隐于黑夜中,灯光的色彩弥补了建筑在夜晚的缺憾,让建筑在黑夜中依旧光彩动人。商业建筑的照明主要目的就是吸引视线,突显商业的特色,给予顾客光顾的动力,创造出为商业增色的购物环境,增加顾客的购买欲望和乐趣。光影的变幻,可以刺激顾客的神经,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够赋于商业建筑空间热闹和欢快的气氛,给商业建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2.5.1一般照明、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通常商业建筑的照明也是由一般照明、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三部分构成。处理好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创造良好照明环境的基础。一般照明多为舒适的米黄色或明白色,为普通照明之用。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多具有色彩。前者根据商品的需求选择色彩,后者根据商业氛围选择色调,活跃商业气氛。重点照明具有以下特点:1)通常是一般照明的3~5倍,以强调商品的印象,起到引人入胜的心理效果;2)应加强表现被照面的固有色彩;3)其方向应加强被照物的立体感和质感;4)应利用色光突出特色细节。装饰照明具有以下特点:1)一般亮度比重点照明低,主要起调节氛围作用;2)色彩为多种颜色,效果绚烂多彩;3)投射方向多避开重点照明和一般照明;4)装饰色调风格与商业风格一致。
2.5.2照明的照度、色温和显色性
2.5.2.1照度与色温照度与色温也密切相关。把高色温的光线用于低照度的场所,则易造成阴森气氛;反之若把低色温的光用在高照度的场所,则易产生闷热感觉。
2.5.2.2色温与室内气氛的创造光源色温应与室内装修材料的色彩、质感相配合,根据商品的特点与设计意图,创造不同的环境气氛。色温度的“冷光”能产生凉爽的、健壮的、清澈的气氛;色温低的“暖光”能得到暖和的、柔和的、暗淡的气氛。室内设计中,可依靠不同色温的光源,配合材料的形象得到衬托,或使其柔和。色温高的光线能够强调石材、金属等坚硬的触感,而色温低的光线可强调木材、布料、地毯等柔软的触感。当显示清洁、明亮、沉静的感觉时,室内色彩基调可用“冷色”系统,与其相称的色温约3000K以上;欲造成温馨的感觉,可考虑“暖色”系统,配合白炽灯等低色温光源。“冷”、“暖”可配合使用,如用“暖光”照亮建筑空间环境,用“冷光”投射商品;或者“冷色”调为主的材料色彩处理,配以“暖光”照明等,更能增加环境气氛的韵味。
2.5.2.3显色性与商品光源显示商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商品的色彩正确地显示出来,如经营服装、布料、化妆品等,应选用显色性高的光源如高显色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类;另一种是利用光源在某些波长内发出的强烈光线,强调特定的色彩和光泽,使商品显得更为好看,如聚光灯、泛光灯等照射红鲤鱼、红苹果、金首饰等,鱼和苹果会显得更鲜,金首饰则显得更纯。此外,光源的选择还应考虑商品的主要使用环境,在天然光下使用的商品,以高显色性光源为好;而在室内照明下使用的商品,可用荧光灯、白炽灯或其混合光。在夜晚中,建筑在灯光色彩的装点下令人动容,但再绚烂的灯光色彩也弥补不了建筑本体的色彩的遗憾。灯光是华丽多姿的,只有更美丽的载体的衬托才能烘托出光的意境和建筑的魅力。
3案例
3.1成都的亿家天下成都亿家天下位于成都北新干线东侧,城市关键性节点。立面改造中,根据丰富的造型,通过多种材质的运用,如玻璃幕墙、铝塑板、彩色钛金铝板、石材等形成一个色彩丰富、凹凸有致的立体风格。实体主色调为暖色,结合橙黄、灰白、广告牌暖色与虚面玻璃的天蓝色等丰富的色彩,营造出现代感十足的广场建筑。
3.2成都的太阳门商务酒店成都的太阳门酒店位于成都二环与北新干线交叉处,立面设计比较简洁,结合门窗洞口,放置大面积的玻璃,既表现公共空间的通透感,同时呈现材料本身的色彩。而墙体主色调为暖棕色,配合一二层的黑褐色,色彩和谐均衡,低调奢华,展现商务酒店庄重、肃穆、高贵、沉静的气质。
3.3专卖店色彩设计专卖店在设计中常采用炫丽而跳跃的色彩装饰,强化突出商标品牌和建筑形象。有时候在建筑局部及标示物上不断出现商标品牌,能起到宣传扩大影响的作用。如汽车专卖店都有自己的主题色,其色彩明快简洁,给人和谐之感。以展示材质本身色彩为主,形成一个良好的烘托出主体汽车和品牌的氛围,而对于标志招牌、广告牌等构件,可以局部采用较为出挑的色彩,明快而醒目。在建筑细部的色彩设计中,也可以局部采用一些具有品牌象征性的色彩,达到使建筑形象更加生动、突出重点的目的。大众专卖店入口处黄白相间的墙面,在其上配以深蓝色的品牌标志,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标识性,并且将黄色在建筑内部其他部位多次使用,成为其品牌专卖店的一个象征色。李宁的商标具有经典的红色,建筑表现在外立面设计中运用商标的经典红色为主要色调,再配合商标符号的白色辅助表现,给顾客一种商业文化感,加深印象,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4结论
原始人类造就了最纯粹的色彩表达方式,用色鲜艳、浓烈,传达出原始人类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石器时代原始氏族部落建造的浅穴中,由红、黄、褐等色泥土、草泥和木材建成,表明我们祖先对色彩的认知掌握和运用迈出了一大步。至春秋战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色彩美学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地推动着“目观为美”简单朴素的低层次色彩美感认知向高层次色彩审美认识的发展,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五色理论体系”也带有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精神,对解读中国文化,探究五色理论背后的真正内涵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五色理论与现代色彩设计的关系
传统的五色理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久的生活和劳动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产。传统的五色理论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具有独特的民族和文化特质。当然,传统的五色理论也有其糟粕之处,其带有浓厚的道德和阶级色彩,具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现代色彩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肯定离不开对于传统五色理论的学习和借鉴。传统的五色设计理论毕竟经历了长期的色彩实践,积累了丰富和经验,对于现代色彩设计思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是现代色彩设计思维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基础。在进行现代色彩设计时,一定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运用传统五色理论,既要学习和继承其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民族经验,又要看到传统五色理论的局限和不足,结合现代艺术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对于其中的糟粕予以摒弃,突破原有传统理念的限制和束缚,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得到突破,从而有更好的发展。在目前的现代色彩设计思维中,有些误区是要避免的。有的人认为,现代色彩设计应该是一种现代艺术,应该全盘学习西方现代的色彩设计理念,中国传统的五色理论在现代设计中完全没有价值和意义。这种思想全盘否定了传统的五色理论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将传统的东西完全予以抛弃,在现代色彩设计中没有考虑到民族的特点,是不利于现代色彩设计思维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的。另外,一些人认为,民族的就一定好的是有价值的,在现代色彩设计中,将传统的五色理论完全照搬照抄,不加以改进和发展,其中一些色彩的设计思维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实际生活的需要,在现代色彩设计飞速发展的今天,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一)传统五色理论与现代色彩设计的共同之处
色彩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慢慢积累和发展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理论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民族的形成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理论,其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地域性,宗教性等特点。而现代色彩设计是属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其并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生存于各个民族的色彩理论和传统文化的土壤上面慢慢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来源于各个民族的色彩传统和理念,借鉴各个民族色彩理论的精华,结合现代艺术理念从而形成。现代色彩设计在很多方面与民族色彩理论有高度的相通之处,许多现代色彩设计理念仍带有深深的民族烙印。以中国的传统五色理论为例,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中,红色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中,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的欢迎,经常被使用于嫁娶,集会等重要的喜庆的场所,来表达人们的喜悦欢快之意。据调查,时至今日,红色仍旧是中国人最常用和喜欢的颜色彩。在现代色彩设计思维中,红色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红色的理念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涵义,用来表达人们喜悦,热情,欢迎等思想和感情。
(二)传统五色理论对于现代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色彩设计思维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其创作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各个民族的传统色彩理论中。中国的传统五色理论来源于广大中国劳动人民和艺术家们几千年的积淀和创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现代色彩设计都是从各民族的传统色彩理论中融合发展创新而来,深受传统民族色彩理论的影响。传统五色理论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色彩理论,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还是民族风俗文化的差异,在如今现代文明世界中,都越来越重视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传统五色理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色彩理论中的民族特征,对于现代色彩设计思维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代色彩设计应该充分挖掘传统五色理论中的精华,将民族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紧紧的融合在一起,发展出既具有传统民族特征,又符合现代艺术设计和美感的色彩设计理论。
三、如何在现代色彩设计思维中发展继承传统五色理论
(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五色理论的精髓
在现代色彩设计理论的发展中,一定要坚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传统,将其作为基本出发点。中国的传统五色理论中融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的借鉴价值。在现论色彩设计中,一定要将本民族的特色融入其中,将本民族的色彩文化发扬光大。继承和发展传统五色理论的精髓,将其融入现代色彩设计理念中,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要在传统五色理论基础上不断创新
在现代色彩设计中,既不能完全摒弃传统五色理论,但是,也不能完全对于传统的理论照搬照抄,不加否定的全盘接受。传统文化毕竟有其局限性和狭隘性,在现代文明日益推进,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流行的背景下,传统五色理论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很多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例如,在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中,黄色是皇家和贵族才能够使用的特殊颜色,被用于宫廷的一些建筑设计中,普通百姓是严禁使用的。这种色彩理念明显具有很大的阶级性,在现代设计理念中是不可取的。
(三)引进优秀的现代色彩设计理论
色彩是一种感情符号,是一种旋律,是设计者表达创意和传达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色彩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起着主导作用。色彩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对其提高艺术审美修养与审美判断能力,激发学生色彩的创造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色彩教学现状及问题
1.传统绘画写生色彩教学
传统绘画写生色彩教学是先学习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再以色彩写生实践为主进行传统的静物写生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引导学生进入纯绘画的领地,而对引导学生色彩形象表现的多样性和对色彩应用功能的训练不够,导致教学目的实现形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色彩表现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今后的设计起不到指导性作用。
2.现代设计色彩教学
设计色彩不同于绘画色彩,它需要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色彩训练,融入设计意识,打破狭隘的色彩观念,这样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色彩表现能力。由于近几年艺术教育的大众化,部分学生美术基本功不强,如果盲目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色彩的训练,将使学生不知所措,相反会更加茫然,达不到预想的目的。
三、色彩教学模式的探讨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应在重视色彩基础理论知识与写实色彩一般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结合人的主体色彩意识传达,并吸收各种表现形式,着重研究设计色彩的认识表现及应用,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步构建一套较为实用的色彩体系,并给予宽泛而自由的色彩语言选择,来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的色彩设计思维空间,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与设计色彩的原创性审美能力。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色彩课程教学可按以下三个模块来进行训练。
1.写生色彩训练
写生色彩是指通过写生来研究色彩的规律与方法,了解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规律,从物体的形、色、光等因素中探寻色彩的本质规律。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且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非常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色彩写生,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写生色彩教学中强调色彩三要素的原则,强调色彩的冷暖对比和物体在特定光源下受光与背光不同的色彩变化,强调在相互比较中建立色彩的整体关系。注重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的差别,注重在色彩弱补色对比下的微妙变化,强调画面的色彩意识和整体的色彩气氛,培养学生正确的、整体的表现方法。整体的观察表现方法永远是写生色彩训练的重点与核心,训练中应时刻提醒学生坚持并遵循这一方法,不断改正与整体观察方法相对的习惯认识,巩固整体观察的概念,规范整体观察下的作画程序。整体观察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紧密联系的相互比较的方法,写生色彩的整体观察方法仍然要遵循色彩三要素的原则,在比较中确定它们的色相、明度与纯度,在比较中产生冷暖关系。
写生色彩训练,一般以静物为主,静物在造型、色彩、质地等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写生中画某个具体物体时不要只盯着这个物体看,还应该着眼于它周围的东西上,用眼睛的余光去感受要画物体的色彩关系,眼睛始终在整个色彩环境中巡视。写生色彩除了训练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还要训练学生整体的表现方法及表现技巧,更好地为下阶段的训练打好基础。
2.归纳色彩训练
归纳色彩是通过写生的方式,在写实色彩的基础上,面对同一组静物,以归纳为表现手段,进行概括、提炼的实践过程。归纳色彩训练侧重表现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通过对形与色的提炼、概括,使画面形成丰富而现代感的装饰效果。概括与提炼并不是以减少色彩为目的,原则上尽可能保留各种色彩的一席之地,保全色彩的丰富性,只减弱一些极其微弱不起什么说明性作用的小部分色彩的种类和数量。
归纳色彩将复杂的色彩关系通过概括、提炼、归类等方法进行删繁就简的处理和组织,传统写生色彩要充分表现客观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属“加法”练习,色彩归纳写生是在做“减法”,但并不是简化,而是一种艺术语言上的以少胜多。
归纳色彩的表现特征是化繁琐为简约、化杂乱为条理、化写实为夸张、化立体为平面,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色彩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培养和启发学生对色彩装饰性的领悟与兴趣,从中也可看到画面已向二维方向转化,向设计表现方式转化,为日后走向设计奠定基础。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写实性归纳、平面性归纳、意向性归纳等。
3.装饰色彩训练
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运用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形成的色彩,在视觉中它是最活跃、最具冲击力的。它不以模仿、再现真实事物为满足,它不依附于规律,而是对自然界色彩的一种整理、归纳和概括,并按照美的法则和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变色、变调的加工,强化主观感受,力求创造出某种特定的艺术氛围和效果,使色彩成为反映设计者审美观点和设计意图的强有力手段。装饰色彩往往带有理想化倾向,以象征的手法,明确、清晰地概括和表现自然,画面所营造的装饰性色彩改变了客观物象所显示的颜色,给人以启示性的感受。
写生色彩重模仿,重视视觉在感官上的外在形式和特征,关注光、色、体在视觉上的真实性,具有客观表现的特征;装饰色彩则重直觉、重表现、重味觉触觉在心灵感知上的内在形式与诗意表达,它十分注重形与神、色与意的多重关系,具有主观性的特征。
装饰色彩着重于发现和研究自然景物色彩的形式美,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冷暖之间的对比、谐调规律,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的束缚,完全根据画者的主观意识和需要来表现色彩的色调、冷暖及色彩之间的相互配置与变化,使画面达到和谐、优美、统一的效果,从而揭示色彩艺术的普遍规律。装饰色彩常用的表现方法有概括与提炼手法、夸张与变形手法、分割与勾线手法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总之,色彩训练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研究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来具体研究色彩教学的方法,寻求理想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也,仇永波.色彩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
[2]文金扬.绘画色彩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无彩色系组合无疑是最为经典的色彩搭配。在长期服装流行设计的实践中,如果留心不难发现,无论是半个世纪前的完美女星奥黛丽•赫本,还是今天仍在卡尔拉格菲尔德笔下的香奈儿,无彩色系都超凡脱俗地摆脱了其它流行色彩的此消彼长,一直如同旗帜一般地伫立在时尚潮头。在时尚界,它是设计大师引领潮流的魔杖;大众眼里,它和高雅神秘密不可分。在当今祟尚个性多样化的时代,服装设计师迎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服装设计中大胆、多样化地运用无彩色系。通过不同的工艺处理、色彩搭配、装饰纹样将无彩色系灵活多变地运用于服装设计中。艺术创作中有一大特点就是以少胜多,简化与再造是伴随无彩色系设计创作的最有效方式,而无彩色系似乎天生就具有独特的韵味,这种独特的色彩艺术有别于彩色世界,其具有自身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服装设计中独领并活跃于世界服装的舞台。
二、无彩色系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图案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并不是陌生的艺术形式。作为造型艺术,它是通过外观形象向大众传达视觉的美感。对于服装图案设计来说,它是通过对大自然、生活实践以及微观世界的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并且通过从不同的视觉角度来搜寻设计灵感,然后再加以夸张、变型、组合等技法的运用,创造出新的图案设计作品。在进行图案设计时,就要善于将已有的元素进行搭配组合,使其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所以图案的设计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勇于开创新的领域。图案设计要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提升大众的审美趣味,要有与众不同的新鲜感,能够引人注目,能够在观者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1.从大自然中提取
自然界中的万物赋予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更是我们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如花卉、树木、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等。我们可以借鉴自然生物的外形形态的变化,借鉴动物灵动的韵律,将这些素材加以艺术加工、灵活表现,就可能创造出充满无限创意的时尚精品艺术。
2.从民族文化、传统图案中升华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和手工艺制品。例如,中国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不同风格的书写方式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趣味;不同风格的国画也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特色;雕刻艺术、不同风格流派的剪纸艺术、蜡染、扎染艺术以及刺绣艺术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就可以从各类传统书法绘画和民间艺术的纹样中吸取图案的设计灵感,继承和发扬优秀、美丽的传统图案。3.从微观世界的景象中映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显微镜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世界的奇幻景象,它告诉我们微观世界是多么的妙不可言,丰富多彩。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纹样、细菌的纹样、新型材料在微观下的图像等。而这些微观世界中的元素也是我们设计灵感的来源。虽然微观世界的各个“成员”小之又小,但它们也有美的一面,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地发挥想象,就可以把这种潜藏的美挖掘出来,并运用在我们的设计中,将其转化为艺术美。
三、从服装流行市场需求看无彩色系与图案的运用
市场的规则是有求才有供,服装市场上消费者对无彩色系服装的喜爱会刺激服装企业生产的提升。目前在杭派女装中就有不少专做无彩色系的服装品牌,尤其是odbo这个品牌,将无彩色系的黑白经典时尚带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国内民众眼前。凭借其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与众不同的无彩色系的运用,迅速地将自身与其他女装品牌区分开来。由此,odbo这个品牌迅速地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并开创了无彩色系的时尚风格,由黑白延伸出无限的缤纷。据这类品牌的的专柜人员介绍,不少品牌的消费者对无彩色系的黑白色调情有独钟,再加上此类服装因为色彩相对简单,所以更加注重剪裁和细节的设计,让消费者更加满意。无彩色系与图案的组合,能够实现理想性夸张,突出个性特点。无彩色系的使用与材料、工艺有密切的关系,运用独特的装饰处理手法,使无彩色系服饰具有现代性。例如,运用无彩色系图案纹样的设计,在裙装上就可以使用点、线、面重组与多层渐变的视觉效果。纺织工艺的技术革新,也在不断推出新的丝线和织物结构变化的纺织面料,使服装面料外观风格丰富多变。无彩色系服装通过面料的光泽、透明度、凹凸、软硬、弹性等特色为无彩色系服装添彩,通过流苏、网布、亮片、水钻等装饰元素构成具有特色的图案装饰为无彩色系服装添彩。虽然无彩色系服饰有点像黑白照片,但更像是蕴藏了历史和文化的韵味在里边,仿佛是在喧嚣的尘世中隔着薄薄的一层玻璃窗,你既可以看到都市的繁华灿烂,也可以靠在一边独自享受那份宁静自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地球正在慢慢变成为一个地球村。而在随着各国之间时尚信息的交流,互相学习,无彩色系成为服装色彩中不变的经典,这一点已经成为了共识。
四、总结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群的色彩从宏观上鉴定分析:无论从色彩的明度还是纯度上都是高度统一的灰色调,弱对比;色彩的明度是中短调,色彩的纯度是低短调。从微观角度来观察分析四合院民居建筑:红色的大门在青灰墙界面中交替出现,谦和的灰色把浓重的红色强有力地迎入人们的视野,呈现出强烈的四合院红门印象。踏入四合院,在灰墙的衬托下,可以看到浓重的红、绿、蓝、黄等装饰色彩,给人以浓彩灰调的视觉感受。灰调由灰瓦和青灰色砖形成;浓彩是指点缀其间的红色大门和青绿建筑彩画等,它们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北京四合院色彩群基本以青灰色为主色,大红色是搭配色,绿、蓝、黄、金色为点缀色的色彩组合。如此的色彩运用与厚重的建筑形体相互搭配,凸显了北京四合院的朴素自然、大方庄重和古朴典雅。北京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以宏观的“灰色”与微观的“鲜艳”构成的强烈对比来达到艺术审美、文化观念和社会秩序的统一,展现着北京历史、地域所形成的色彩风貌与城市平民审美需求之间的差异。传统四合院的魅力色彩设计凭借这些不同环境因素的色彩融合得以展现。
二、北京老四合院传统“灰”与现代“彩”的融合
色彩是建筑的活力与生机,没有色彩,建筑将会失去光辉,只剩下单调的躯壳。建筑色彩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城市色彩的主角。建筑色彩设计彰显了一座城市的魅力与文化内涵。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的中心,是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放眼望去,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时尚绚丽的色调是目前北京新城区的色彩样貌。以冷灰色为主调的老四合院建筑,与这个现代气息浓厚,建筑色彩斑斓的北京显得方枘圆凿。因此,关于老四合院建筑色彩的改造我们应进行多方面考虑,使北京老四合院传统“灰”与现代“彩”有机融合,既体现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南池子大街和菊儿胡同老四合院色彩的改造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南池子大街新四合院的色彩改造南池子地区的改造工程,是北京市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首个以四合院改造为主的改造项目,也是北京市对传统四合院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探索性试点工程。又由于南池子坐落于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故宫的建设控制地带以内,其街区本身又是全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使得南池子地区的改造工程,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界人士分别从故宫传统环境的延续、胡同的保护、原有四合院、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生活环境水平等多角度给予评价。杨梦杉改造后的南池子大街,全部建筑仍以北京传统民居的青灰色为基调。大部分建筑都是灰色外墙,红漆大门,黄色门钱,白色的石质门墩,青蓝等色彩装饰的建筑构件。这些色彩的运用是依据从前传统建筑的色彩规律进行改造的,改造后的新建筑与老四合院原本清幽淡雅的气质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今天的南池子大街,建筑色彩总体保持了原有的冷灰色调,但建筑色彩的明度大大提高,相比传统街区整体显得炫彩、亮丽。
2.菊儿胡同新四合院的色彩改造古朴典雅、青砖红檐的菊儿胡同,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居住着200多户居民。它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镶嵌在古老的京城。菊儿胡同三号、五号、七号曾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由此可见,菊儿胡同是一处充满历史文化色彩的地方。自1978年,吴良镛先生带领的清华城市规划教研组对北京市旧城区整治展开了调研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局部翻新、改建、扩建,整体更新以及内部整治、清理、装修等改造措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和传统居住区内生活、工作与就业环境,形成了一个功能多样、新旧建筑并存的混合居住区,进一步维护了北京旧城区传统“胡同加四合院”的城市肌理及“大干道—大街坊—小胡同”的街巷体系,为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更新改造作出有益且成功的尝试。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建筑整体仍以“灰”为主色调,屋顶一改青色面貌,由黑瓦搭建,原本青砖堆砌而成的清一色灰墙,现粉刷为白色墙壁,建筑体不时以稳重的暗红色修饰细部,提醒人们这是一组既谦逊又不失活力的建筑群。以红、黄、蓝、绿等色修饰部分建筑构件,使整个胡同的建筑色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然一新。从建筑形式上看,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参考了江南传统民居明朗亲切的色调,融入了一抹来自水乡的清新秀丽,将江南的建筑形式迁移到北方,通过与地域文脉的碰撞与交融,营造出新的场所氛围,同样的粉墙黛瓦,在这里却饱含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与严整,并同北京旧城区的肌理实现了统一,使居住环境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保持了传统建筑文脉的延续性,是中国南北传统民居文化的融合与升华。这种改造是基于对地域特色、周围环境、建筑色彩等方面综合考虑而定位的。改造后单一的灰色基调并没有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通过加入时尚、艳丽的元素,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法让新四合院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3.老四合院建筑色彩的继承与发展建筑的色彩不仅具有本身的特性,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彰显了人类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城市、国家的文化。灰色调是北京老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标志性色彩,这种色彩蕴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它承载着北京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映射了北京地域、环境及民俗文化,体现了极高的史学价值。四合院的灰色调颇具艺术特征,它是由文化、地域和建筑层级等多方面来决定的。目前北京大部分改造后的新四合院仍然以灰色调为主,一方面再现了历史,同时延续了建筑的文脉,尽可能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古都风貌,其建筑色彩内涵得到充分的继承与发展。
三、老北京四合院建筑色彩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对历史旧街区的改造工程仍在继续,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问题,如建筑色彩原真性的缺失,人性化、个性化设计有待提高等。
1.建筑色彩原真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色彩属性差异和色彩三要素的差异两方面。例如南池子大街的色彩在局部处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造后建筑某一部分的色彩尽管与原来部分颜色相同,但色彩明度及饱和度存在差异。这种色彩属性的差异使建筑本身艺术思想发生异变,减弱了南池子大街朴实淳厚的街区特色。如,改造后的建筑构件虽然按原有色彩样貌进行了修饰,但是色彩属性存在差异,与之前建筑的色彩略显明亮、艳丽,那种淳朴、谦逊的品格略逊一筹。
2.建筑色彩独特性的流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环境,在文化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反映在建筑上,其风格、色彩也有所不同。因此,老四合院建筑色彩体系是其独有的。若改动这种体系,建筑将会发生质的变化。例如菊儿胡同老四合院建筑,改造后的色彩虽然较为成功,能很好的融入环境,但却存在一些问题。图2改造后南池子大街及四合院图3改造前菊儿胡同及四合院一方面,建筑改造前后的色彩存在差别,新四合院无法再现传统四合院的原有风貌。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传统四合院的色彩原貌———青砖灰瓦的青灰色调。改造后四合院建筑整体虽然仍为灰色调,却由青灰色调变为灰白色调,在原有青灰色墙面外再粉刷一层白色涂料,这使得新形成的灰白色调较之前的青灰色调传达出截然不同的建筑韵味,带给我们别样的视觉体验与色彩感受。另一方面,新民居建筑色彩失去了独特性。菊儿胡同特有的青灰色建筑色调,使它区别于其他民居形式。改造后的菊儿胡同四合院建筑色彩趋向于灰白色调,这种色调是江南民居建筑的主要色调,使新四合院建筑失去了原本特有的色彩面貌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