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例(3篇)

时间: 2025-11-08 栏目:办公范文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

引言

康复是指为让残障人士重返社会而做的各项综合、协调他们的各项能力,适应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将发展教育的深度达到。在进行特殊教育时一定要将其生活改变,将其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生存能力。在进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时,我们应该将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每一段教学中。下文是对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的简单介绍。

一、语言康复训练过程

与人交流使我们了解朋友、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智障儿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较弱,他们无法正常的和人交流,我们要在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其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为: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增加授课内容、明确教学模式。所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指的是将教材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汉语拼音教学和看图学词两种,这样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更能掌握基础知识。指在探究阶段对授课顺序做出调整还是有所欠缺,我们还需要增加授课内容,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不送气和送气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以此来达到帮助儿童强化音位掌握效果的程度。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殊的情况,将其运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为他们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模式,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在单个音位掌握的前提之下,将易混淆的声母分开学习,以防他们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训练,让儿童能将不同情况下声母的构音掌握清楚,更好的学习。

二、在进行康复训教学时要及时反思

1、教学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作出一份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支柱。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康复教育的全面展现做出方案,系统的知识、全面的体系会让儿童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能让课堂压力减小。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教师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知识。2、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授课之外,还需要充当一些其他角色,例如在一些儿童无法掌握好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时,教师就需要充当医生的角色,为孩子们找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进行治疗,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3、学龄段孩子的个别化语言康复需要及时跟上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的媒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唇能不能完成圆展运动、听力补偿的效果、咬肌肌力不够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将儿童的语言康复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尤其是智障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4、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容忽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学习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只有8小时,所以我们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并且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教育时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需要在放学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提醒和督促。回到家之后,孩子的依靠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学校训练结束之后回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巩固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成果。5、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对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学习开展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尽职尽责,还需要将孩子的康复情况向家长反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工作。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毕竟儿童的语言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三、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家政、劳动技术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康复教育,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将其自信心提高。其次在文化课程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在语言学习上还缺乏一定的积极态度,我们需要将学习融入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中,让其在快乐中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我们要树立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榜样,久而久之让其他同学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语言康复训练教学也很有帮助。

四、结束语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上涨,科技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智障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对其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关爱、家长的督促、教师的复杂缺一不可。如今,智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提高到另一层面,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颉.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9):61-62.

[2]刘欢.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3,(7):79-80.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智障儿童康复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1980年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引入到我国,并在逐步应用过程中广泛普及于特殊教育,对智障儿童的治疗有较明显的康复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俗称为“元素教学法”,也称为原本性的音乐教学,其主要是指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并鼓励智障儿童通过自己理解即兴发挥创作,从而使智障儿童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实现对智障儿童治疗并康复的目标。在智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手段丰富,包括有听力训练、语言学习、节奏训练、创造性能力培养、律动训练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康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从三方面论述其在智障儿童教学中起的康复治疗作用。

第一,以发展运动能力为目标,以打击乐器为训练工具,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训练,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主生活能力,发展智障儿童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康复治疗效果。

智障儿童的康复治疗首先应该体现在自主生活能力上,使其具备能够自理简单生活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训练,以打击乐器为训练工具,发展智障儿童运动能力,从而促进其协调性的改善。奥尔夫节奏教学重视智障儿童的参与性,强调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充分体现智障儿童的主体参与性,并以此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通过打击乐器节奏来吸引智障儿童,迎合其对节奏的掌控来带动智障儿童自主进入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反复的训练让智障儿童掌握音乐节奏,使之成为其身体协调性训练的有效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训练与课外交流要充分结合起来,社会关爱与家庭关心要同步协调,才能使其认识到节奏训练对康复的作用,从而更配合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笔者曾以节奏训练为主,辅导其他教学手段和工具,让部分智障儿童在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上有很大的进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学校和家长的赞誉。自主生活能力是智障儿童接入社会的端口,也是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训练有助于智障儿童获得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康复作用的典型表现。

第二,以口语交流能力为目标,以音乐旋律为训练手段,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旋律音乐,提高智障儿童的交流能力,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调节,从而达到改善智障儿童自我评价的目标,使其树立更强的信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旋律训练,是智障儿童记忆能力和情绪调节与管理的重要训练形式。音乐教学包含丰富的语言体验,通过音乐旋律与歌词的反复训练,再加入智障儿童特殊的经历,很容易成为智障儿童记忆的素材,从而增强其记忆力,增加交流词汇的储备。音乐老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旋律训练,编出特殊的音乐旋律,并加入视听效果,把智障儿童日常接触的人和物串联起来。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智障儿童的交流交际能力,又能丰富口语表达词汇,加强记忆力的训练。比如以学校、教室周围的事物,以及同学的人名作为对象,通过特殊的音乐旋律和音乐节奏,在反复练习中让学生把内容记忆下来,并与同类型的同学进行交流,这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脑部与智力开发;另一方面更能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为改善自我评价、调节与管理自我情绪奠定扎实的基础。不难看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特殊的旋律训练,可以增强智障儿童交流能力,改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自信心,修正自我评价,从而促进智障儿童心理健康。

第三,以自主编曲能力为目标,以音乐游戏和舞蹈结合为训练手段,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生态创作,鼓励智障儿童自我创作,提高智障儿童主动性,改善其依赖心理,从而达到提高智障儿童学习能力的目标。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音乐游戏和舞蹈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将两者结合使其成为自主创作的训练手段,不仅符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初衷,更是改善智障儿童自主创作与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智障儿童由于其对音乐、游戏、舞蹈等节奏感强、有律动的形式,有更强的吸引力,音乐教师就要充分应用这些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智障儿童在教学活动中自我发现。通过音乐游戏与舞蹈的结合,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也无形中强化学生节奏与音乐的合拍,训练其节奏感与协调性。在这一前提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鼓励原生态创作,通过学生自唱自舞,来观察智障儿童的发展情况与阶段,不仅可以为下一步康复教学提供依据,而且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主动性。智障儿童原生态创作,能更好地反映其内心活动,教师与家长针对此进行鼓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使智障儿童获得到心理愉悦感和成就感,改善其依赖心理,提高其自主能力和主动性。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训练手段非常丰富,音乐教师要从智障儿童的特点出发,通过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有针对性地从发展运动能力、交流能力、自主能力出发,以提高并改善智障儿童协调性、自我评价及学习能力来达到康复治疗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自理能力培养,从而从根本上为智障儿童融入社会扫清障碍。在特殊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能彰显以人为本、以智障儿童为本的宗旨,从智障儿童身体发展到心理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康复作用,值得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于雪琴.奥尔夫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的干预研究[J].艺术百家,2012,(06).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瘫儿童;家庭康复

1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32-02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还常常并发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脑瘫具有发病率和患病率高的特点,我国发病率约为0.15%-0.5%左右。我国现阶段的条件有限,康复设施相对不足,专业治疗师还十分缺乏,对于患儿家庭而言,经济能力、财力及精力也有限,大部分脑瘫儿童无法到康复机构接受康复,只能在家中由家人看护。因此,家庭成员急需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脑瘫康复治疗技术,在家中对脑瘫儿童进行系统、针对性的包括医疗、教育、日常生活指导等综合训练,使其残疾程度减轻,努力达到生活自理,争取社会自立。

1家庭康复对脑瘫儿童康复的作用

1.1有利家庭是脑瘫儿童最熟悉、最自然的生活环境和重要的康复场地,有利于各种治疗方法的开展。

1.2有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努力、坚持与爱心,这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期间必须有家长和医生的配合。

1.3持久家庭成员是与患儿接触的时间最长,是患儿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他们不仅肩负着脑瘫患儿的抚养和康复治疗的任务,而且是家庭康复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既是家庭康复的对象,又是患儿的康复治疗师。

1.4经济家庭康复可以使患儿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不脱离社会、家庭,而且节约许多经费与就诊时间。

2家庭康复的培训

2.1对家长的培训的目的使家长了解什么是脑瘫,脑瘫的原因、类型、早期诊断、功能障碍、并发症、康复途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等等。使他们对脑瘫有一个比较清楚全面的了解,对自己孩子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家长懂得家庭康复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在家庭康复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及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意义和目的。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以及如何协助和教育患儿改变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促进患儿的心理康复。

2.2对家长培训的内容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承担了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康复训练效果如何关键在家长,应该确定一位家长(最好是妈妈)长期稳定的参与康复训练,并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内容如下:

2.2.1理论部分①脑瘫的概述:脑瘫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类型及特征、功能障碍等(一个课时);②治疗手段及作用的介绍:包括运动、康复工程、按摩、感统、针灸、语言、作业、水疗等(一个课时);③现有手术的介绍:邀请脑瘫科的医生讲解(一个课时)。

2.2.2操作部分①一些简单的康复手法:翻身、坐、爬、站的训练、姿势的控制、关节被动活动等(一个课时)。[或者按照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迟缓型、偏瘫分四个课时]。②器材的使用:本部门现有运动及感统康复器材的使用及普通家用物体的利用(一个课时);③术后康复指导:各种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的操作(一个课时);④家庭护理:不同类型患儿的抱法、正确姿势或者良好姿势的控制和摆放等(一个课时)。

2.3家庭康复一对一指导由治疗师出具一份短期(十天至一个月)家庭康复指导方案,并把每一项内容教会家长后嘱其及时回来治疗或修改康复治疗方案。

2.3.1粗大运动训练①头部控制训练:在各种下利用儿童感兴趣的物体、鲜艳的玩具或发声玩具来诱导其完成头部控制,并逐渐加以强化、固定。如仰卧位,使患儿颈部挺起,保持正中位运动;保持头的垂直面的正中位;俯卧位抬头和转头训练;坐位保持头直立位训练及左右前后方向保持头的垂直正中位训练;拉起训练头直立;挺胸抬头训练等;②支撑训练:俯卧位的肘立位和腕支撑训练;坐位下的前方、侧方、后方支撑训练等;③翻身训练:在完成抬头、腕支撑抬起、躯干的回旋、髋及膝的屈曲和支撑后才能完成;④坐位训练:坐位是日常生活动作姿势保持时一种基本姿势,要求头挺直、臀部稳定、保持躯干一定的倾斜度、膝几乎成直角屈曲、足底着地的坐在椅子上。椅子的高度以双足全部着地为标准,髋、膝、踝均屈曲90度,头部保持直立;⑤膝立位和高爬训练:训练上肢支撑,髋充分伸展及伸膝,四肢的交替运动。

2.3.2精细运动训练精细运动主要指手功能训练。手的功能发育不但依赖于肩胛、上肢、手的运动控制,而且和视觉、知觉运动、认识的发育相关联。手的动作包括抓握、伸直、内收、外展、屈曲、对掌等。在训练时可应用玩具如捏皮球、堆积木、摇车轮、推沙袋、套圈、弹球、插板、剪纸等诱发儿童的兴趣,多表扬,鼓励儿童自己完成基本的抓握、握紧及放手动作,逐渐提高协调能力。

3结语

研究证明,正确的家庭康复训练为脑瘫儿童康复提供了一个经济、易学、有效的方法,此种形式把专业治疗融于患儿的日常生活中,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使更多的脑瘫儿童及早得到康复、重返家庭与社会。家庭康复既有利于家庭和患儿又有利于国家,是我国多数脑瘫患儿家庭应当选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96-97.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次见面范例(3篇)
  • 下一篇:文学艺术类专业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