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老年骨质疏松健康宣教范例(3篇)

时间: 2025-11-13 栏目:办公范文

老年骨质疏松健康宣教范文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老年;综合干预模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2-02

我国社会人口已进入老龄化时期,大多数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人们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缺乏,或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多数患者认为药物治疗是唯一的途径。然而由于当前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控制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同时,探索切实可行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1]。笔者所在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于2009年7月——2012年9月选取深圳市福田区福利中心及周边社区200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的100例给予OP相关预防性综合干预,现已经全部完成随访工作并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深圳市福田区福利中心及周边社区200名老人作为本研究之对象,所有对象其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且均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评分较高的能长期接受干预的常住人口,同时排除年龄不符合者、已患骨质疏松且有明显病变者以及不能长期居住而联系不佳者。其中包括男67例,女133例;年龄51-76岁,平均(56.2±5.8)岁;体重48-62kg,平均(54.1±4.3)kg;身高150-174cm,平均(159.4±12.3)cm;文化程度包括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98例,中学文化程度者83例,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19例。将此200名老人按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成组后组间成员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文化程度以及基本骨质条件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干预方法本研究OP以骨密度峰值减去2个标准差作为诊断标准。对照组除日常的媒体宣教外不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健康教育在社区内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编写和发放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知识宣传材料,定点张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图;聘请相关专家在社区内面向老年人群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专题讲座,并于期间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帮助老年人学习以加深其对该疾病的认识;定期组织观看健康保健影像资料,积极宣传生活中有关防治骨质疏松的知识;每月均编写一期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宣传知识办报并张贴于社区健康教育栏内;每月进行1次电话回访,且每2个月再进行1次家庭访视以进行面对面交流;定期对骨密度、体重及身高进行测量。

1.2.2饮食干预基于基础代谢功能及胃肠道消化能力的下降,多数老年人群的钙代谢极易出现负平衡的情况,其中女性老年人群由于在绝经后其内分泌功能减退更为显著,所以此方面情况表现尤为突出,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给予合理的饮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有助于情况缓解[2]。①宜多食用的食物:宜用食物主要为一些含钙量比较丰富者,比如有奶类、豆类、虾皮以及海藻等,其中牛奶不仅含有较充足的热能,而且可有效弥补膳食中钙源的不足,为最佳补钙食品,需保证每天一杯,又如可适量在骨汤中加醋,这样可帮助钙的溶解而有利于人体吸收,但不宜与菠菜、苋菜等含较多草酸的食物共用,以防止草酸钙的生成而影响钙吸收;②少吃或禁用食物:浓茶和咖啡等均具有较强刺激性,包括所有的油腻煎炸食物,都会对老年人的胃肠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可对钙的吸收造成妨碍,另外,香烟所含尼古丁及咖啡因可加速钙的排除,酒精在加速钙排除的同时和会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因此有必要戒烟忌酒;③合理补充钙剂:通常在40岁之后,人体对钙的吸收会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因此需指导干预组老年人合理进行钙剂的补充,其每天的钙摄入量保持在500-600mg之间,同时注意经常晒太阳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而增加对钙的吸收效率。

1.2.3生活方式干预骨质疏松是导致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加之机体老化和脑组织萎缩程度较大,其感官灵敏度及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确实,发生跌倒而发生骨折的几率会大大高出非老年群体,因此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应将重点放在跌倒的预防方面[3]。具体干预方法为:首先尽量改善其居住环境,确保其房间采光良好而不至于妨碍视线,合理布置家具以最大程度减少行动障碍,做好卫生间等地面的防滑措施;其次需指导其进行合理的穿戴,衣物合体而不宜过长过宽大而影响行走,鞋在保证舒适的同时还需具备耐磨和防滑的特性,尽量避免穿拖鞋;再次需在行为方面给予必要指导,如在日常变化的过程中不宜动作过快,起床先侧身借助手支撑身体以防止要不过度用力,保持腰背挺直下蹲等,另外尽量不过于负重和进行高程度体力活,注意台阶跨越及乘车安全等多方面生活细节。

1.2.4运动干预鼓励干预组老年人坚持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做健身操和打太极等,个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一定量的跳跃运动,有资料显示,跳跃运动是最佳预防骨质疏松的运动方式之一,坚持1年跳跃运动的绝经后妇女,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其骨密度可增加3%左右。运动锻炼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或是傍晚进行,运动强度及持续的时间依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主观感觉费力、气短和出现微寒即可停止,通常该时间在30min左右,切忌过度运动而影响食欲和睡眠情况。

1.3观察指标本研究所有对象均随访3年,并在干预前后均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①骨密度(BMD)。采用我院已配备的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检测,主要测定踝关节和膝关节的BMD值。②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a、血碱性磷酸酶(AKP):在禁食12h以上的条件下取晨静脉血5ml于2h内进行血清分离置-20℃冰箱冷冻保存后采用专业仪器进行测定;b、尿钙(Ca)、尿羟脯氨酸(HPr)及尿肌酐(Cr):连续2d在第1次晨尿后1h后,去第2次空腹尿10ml于-20℃冰箱冷冻保存后进行集中检测。③发生骨折例次。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两组均数差值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干预后的踝关节与膝关节骨密度值均较干预前有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两组发生骨折情况比较随访期间干预组未有1人发生骨折;对照组有6人发生骨折共9例次,骨折发生率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全世界的骨质疏松患者大概有2亿之多,已跃居所有慢性疾病的第七位,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骨质疏松症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4]。而在我国,半数65岁以上老年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率已高达40%,较30年前增加了3倍,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此情况估计会变的更加严重[5]。因此本研究选择50岁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也是为争取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对老年骨质疏松症而言,防重于治已是众所周知的原则。BMD是反应骨矿含量的重要指标;40-75%的血清AKP均是由骨细胞产生而来,因此血清APK水平即是骨生成活动能力的重要指征;骨吸收的灵敏指标则可由尿Ca/Cr及Hpr/Cr作出反映。因此本研究在进行骨密度考察的同时,也将血清AKP、尿Ca/Cr及Hpr/Cr作为了主要的观察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通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等方面的干预后,其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

综上所述,在社区针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其科学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具重要意义,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不仅可可显著提高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更能较好地改善其生存质量和降低此类疾病之医疗成本,值得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乔.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1,28(9):30-33.

[2]邹竹钦.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饮食治疗知识的知晓程度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49-50.

[3]林华.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预防治老年骨质疏松[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6):407-409.

老年骨质疏松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生活质量;情绪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护理已成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工作[1]。为此,本文特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5例。

对照组:年龄跨度为60~85岁,平均年龄(70.25±0.26)岁,男女比例为30:25。

观察组:年龄跨度为61~86岁,平均年龄(70.32±0.29)岁,男女比例为31:24。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

观察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①干预方法:骨质疏松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对治疗具有惧怕及忧虑等心理,主要担心治疗后的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及治疗费用。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刺激性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自制健康宣传手册,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营养搭配等方面的指导知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分析现状,鼓励患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通过讲课、病案分析等方式,使患者意识到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对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③家庭支持:由于患者迫切想知道治疗效果,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大,易导致患者情绪上的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家庭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体贴及关心,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及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具体见表1: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34±3.52)分,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54±2.43)分。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呼吸功能下降等,易引起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2]。

心理干预主要是指按事先设计的干预方法而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主要以临床判断能力及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帮助患者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使患者安全度过危机[3]。有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丢失的速度减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加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不了解,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运用医护人员的知识、技术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综上情况可知,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2]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老年骨质疏松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整体护理;骨质疏松;糖尿病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系统性骨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高峰骨量以及骨量丢失并最终发展至骨质疏松。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糖尿病[1]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现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8-76岁之间,平均年龄66.7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分析,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定期进行血糖以及胆固醇的监测,检查腿脚的皮肤状况、循环情况和神经状况,检查眼睛,观察视网膜是否有病变痕迹。

1.2.2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2.2.1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症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同时因为年龄等原因患者反应迟缓,易发生骨折,加上缺乏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会导致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倍增,从而在治疗时不积极配合,产生反抗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讲解,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改善护理效果。

1.2.2.2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知识是影响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防止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差异,采取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1.2.2.3饮食干预保持营养均衡,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主食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多吃富含钙、磷和维D的食物。每天坚持饮牛奶500ml。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吸收。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采用低盐饮食。

1.2.2.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运动方案,采用负重锻炼,运动量适宜。地方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

1.2.2.5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使用钙剂、维D、降钙素及雌激素等药物来预防及治疗[2]。护理人员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及正确服用方法。每天查询服药情况,防止漏服、多服和不按时等情况发生。

3讨论

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患者平时要注意膳食营养,多食用钙、磷含量高的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坚持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对于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骨质丢失,使骨骼开始变脆,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骨折发生率。同时,患者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由此可以看出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老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例(3篇)
  • 下一篇:森林防火的要求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