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机电职业发展规划(收集3篇)

时间: 2024-06-15 栏目:办公范文

机电职业发展规划范文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多种经营

1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现状问题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是基于电力企业的长期封闭经营和长期单一经营方向而提出的,有其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近年的发展和经验告诉我们,电力企业走多业并举,多元并重之路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目前的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主要形成了依靠或依赖主业生存和发展的称之为“眼睛向内式”的专业化产业结构模式。有电力安装、电力修试、简单的电力制造、金具加工、电力物资、物业后勤管理、宾馆(招待所)、旅游、高耗能产品生产等产业支柱。总体上,不乏有山东鲁能电力多经的成功典范,但大多数还仅局限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既无可参与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又无具体实体可言,基本上是人们常常称之为以辅助生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模式。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研究,并加以解决。

2电力企业多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的产权问题决定着企业的属性问题。电力多经企业大多为原电力企业的辅助生产、后勤服务部分,多经改组和改造大多是整建制划转模式,包括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等,本来作为电力主业和电力多种经营产业是一种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应当建立相应的资本纽带关系,按《公司法》规定运作。而从实际财务账面情况看,电力主业对多经企业并没有任何投资,主业实际划出的国有资产部分并未转作对多经的投资和持股。

2.2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管理模式的不足

电力多经企业多年来经营思路沉陷于服务型、安置型、福利型的模式,没有真正受到市场挑战,其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没有面向市场建立符合市场规则要求的多经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电力多经人员身份依然是电力职工,保持稳定而较高的收人与福利,使多经职工有一种优越感,工作没有实效。即使部分有识之士对电力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有宏伟构想,由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是意见保留,有想法,没办法,严重制约了电力多种经营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2.3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规划不足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普遍存在背靠主业有余,面向市场不足的问题。电力企业计划经济思想的惯性作用,使得电力多经企业经常处于接受指令和行政命令的状况。电力多经的划分和改制,从很大程度上是原有电力企业的化整为零行为,致使多经企业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天不足之说。没有准确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开拓计划,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极易迷失航向,走简单经营型、凑合型、围绕主业型、甚至为主业倒账、变通型公司的路子。

3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发展的措施

3.1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

针对目前电力企业与多种经营企业投借不清,产权关系模糊,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电力企业可委托社会中间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对现在多经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重新评估,进行资产重组,严格按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作。除此之外,多经企业已形成的资本积累应进行产权鉴定,也可吸纳职工人股,让职工从无产者变为有产者,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财产所有者,既是职工又是股东,以此来广泛调动多经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和加强多经企业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把职工、集体、企业利益三者融为一体,

股份制的改造和建立给多经企业的发展注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种经营的身份将更加具体和明确,操作更加灵活和多样,易改过去主业行政管理一言堂的官僚作风,以企业章程为核心,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三会的形式,各行其是,生产经营决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一切管理工作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有序进行,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促使多种经营走上公司制改造、商业化运营的轨道上。

3.2建立管理新体制

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建立规范、有序、开放、竞争的多种经营管理新体制。电力企业与多种经营企业之间应当以资本纽带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公司法》运作,杜绝长期以来主辅不分,责权不明,造成管理难、乱、差的现象,确立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可持续的企业经营战略。

要改变对电力企业兴办多种经营产业的认识。兴办多种经营不再是单纯的为主业安置富余人员、解决电力职工子女就业、为主业提供生产及生活服务,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逐步切断多种产业对主业的依赖性,将企业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机地融人社会化大生产和广泛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之中,最终实现多种产业与主业之间企业分立,资产分离,管理分开,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的多种产业格局。

3.3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

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是事关企业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是有关整个企业长远发展道路的重大决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与基本原则、企业发展目标和实施发展目标的战略行动等。

科学制定经营战略,为企业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提供了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共同纲领。在制定经营战略过程中,多经企业领导主要应在大的方面提问题、想思路、定原则、把好关,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造性,并坚定不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推动实施。

机电职业发展规划范文篇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机电专业

五年制高职是五年一贯制教育培养模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模式之一。理论上讲,学生就业岗位群较大。但事实表明,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据笔者所在学校06级和07级10个班级438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仅25.82%的同学正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中包括7.5%的同学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考虑转行”;绝大多数同学从事着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行业或其他第三产业。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主要原因有:1.技术要求高。学生专业不精,工作压力大;2.工作环境差。整日与机器设备打交道,学生嫌脏怕累;3.工资待遇低。看到少数销售服务行业从业者“日进斗金”的状况,很多学生等不及升职加薪,匆匆辞职;4.选择即是错误。毕业立即改行。

机电专业学生放弃专业转行服务业或宁愿“零就业”也不愿从事本专业的状况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现。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将职业生涯概念纳入教与学活动的教育策略。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施以就业创业教育为主题、实现生存教育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五年制机电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一)只重视知识规划教育,忽视了职业生涯指导

当前,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生涯“探索期”、生涯“定向期”和生涯“准备期”。这三个时期从根本上讲只能称作是知识的规划教育,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三个阶段只顾眼前利益,单纯的考虑高职五年如何做,毕业时如何找到工作,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功利性的、是暂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教育学生从人的一生规划,而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期间。

(二)只重视职业生涯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历练

根据五年制课程计划,很多学校在高年级阶段设置了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但由于任课教师多由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他们缺乏对行业和企业的调查研究,只单纯地注重职业生涯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实际技能的操作历练。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有知识的灌输,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观念、态度的转变,是集理论和实务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三)只重视临时就业包装,忽视了技能的持久打造

针对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情况,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前指导。指导教师忙于帮助学生临时包装快速应对求职面试,却忽略了对人才需求趋势、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在组织能力、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技能的完善和提高。然而,决定一名毕业生是否能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的关键因素最终还是取决于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长期积累和对职业内涵的持久打造。

(四)只重视规划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

从现实情况看,高职院校能积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但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大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单一化的教育模式,着眼于整体普遍性而忽视个体现象的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从本质上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及其个性特长,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找到一条促进其潜能充分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二、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了人一生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五年制各阶段学生的特点不一样,所以,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

(一)低年级阶段(1-3年级)

由于五年制新生入学时年龄较小,成绩较差,对自我的认知比较模糊,缺乏自信,而且从普通教育转入职业教育,对专业的选择和学习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适应性。所以,认知自我,了解专业,提升自信是低年级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

1.丰富校园文化,展示个人风采,全面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英国心理学家苏波认为:自我概念形成、相对稳定而明晰的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一环。因此,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个人经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潜能,增强其学习和就业的自信心,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2.了解专业需求,挖掘职业优势,提升专业自信

职业生涯设计最终落实在具体的职业上。新生入学第一周,学校就可以通过入学教育课安排机电教研组的权威教师给新生介绍机电专业的情况,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对应行业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的轮廓作为参考;带领学生参观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具体说明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形成初步就业环境的框架;组织高年级与低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座谈会,听取高年级同学对本专业的看法,以及在实习就业方面的经验和建议。还可以邀请在职场中初获成功的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从而提升在校生的专业自信。

(二)高年级阶段(3-5年级)

在对自我和专业有了正确认识与评估的情况下,学校应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准确进行职业定位,进而寻求实施策略,为一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近、中、长期目标相结合,树立职业目标,准确进行职业定位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后两者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倾其一生才有可能实现,而近期和中期目标则更具体更直接。比如,取得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等级证书,机电行业相关资格证书等。职业定位就是指导学生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潜能和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学校应组织职业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机电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分析职业资格标准,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并且要多渠道整合各类职业信息,创造机会为学生找出与自身和环境都相匹配的职业选择,构建职业生涯发展的台阶,为职业生涯准确定位。

2.创建多元化职业发展平台,强化职业体验,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的综合实力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主要依据。学校应为学生创建多元化职业发展平台,提供职业技能训练机会,提升实践能力。多开展一些活动不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们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意识和对工作及社会环境的认识,能帮助他们合理地制定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使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三)以人为本,实行个性化分析指导,帮助制定职业生涯划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针对学习能力严重缺乏的少数学生,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个别谈心、心理测试和SWOT分析法等方式,帮助学生弄清楚“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要怎么干”等问题,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追求的职业理想和自身能力及潜力等等。对心态异常的学生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充分运用心理咨询的手段和方法,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职业咨询,职业指导教师应深入、具体地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使学生能依据各种计划要点,在短期内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并运用环境资源,以达到各阶段的生涯成熟,而最终达成既定的生涯目标。

机电职业发展规划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发展

本文对广西高职高专“十五”时期的专业现状、“十一五”时期的专业规划做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今后一段时期,广西高职高专教育在专业发展上呈现出三大趋势的同时也在专业发展规划上存在三大隐忧。基于此,课题组对广西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发展提出了五大对策。

一、发展趋势:三产类为主、跨行业拓展、财经电子成热门

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专业目录》),高职专业按照产业、行业、职业分类,共分为19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类、532个专业种。截至2005年7月,广西共有52所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高等院校。经分析研究广西各高职院校“十五”时期高职专业现状和“十一五”高职专业发展规划情况,可以看出,广西高职高专教育在专业发展上呈现出如下趋势。

1.高职院校仍偏重发展第三产业类专业。广西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共有52所,按隶属关系分为三类:本科高职(15所,含2006年上半年专升本院校)、行业(部门)所属院校(20所)、市属及民办高职(17所,未含2005、2006年升格备案高职院校),形成“三分天下”格局。若从区域布局上来看,52所院校中有31所即将近60%的高职院校集中在桂南经济区,而这又主要都集中在省会南宁市,很显然是个“一头沉”的结构。课题组研究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专业布点上,64%的专业集中在文化教育、电子、财经三个大类,在开设专业种数上,第三产业类专业占据近2/3。广西的52所高等院校举办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共设有专业点948个,涵盖了三大产业的19个专业大类,分属66个专业类的248种专业。与《专业目录》对比,广西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大类覆盖率为100%,专业类覆盖率为85%,专业数覆盖率为47%。在已开设的248种专业中,第一产业类专业18个,第二产业类专业68个,第三产业类专业162个。248种专业覆盖各产业的比例分别为:第一产业7.3%,第二产业27.6%,第三产业65.7%。专业数排名前四位的专业类为:文化教育类、财经类、艺术传媒类、计算机类,均属于第三产业。

2.专业覆盖面扩大,跨行业发展的院校趋多。根据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发展规划,按产业门类分布情况统计表明,计划到2010年,广西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总数达到363个,在现有的专业数基础上增加46.4%。涵盖三大产业的19个产业门类,分属69个二级专业类,共设有专业点1479个。与“十五”期末相比,第一产业规划增加11个新专业,增幅为61.1%,增幅居中,增量最小;第二产业规划增加46个新专业(含4个目录外专业),增幅为67.6%,增幅最大,增量居中;第三产业的规划增加58个新专业(含16个目录外专业),增幅为35.8%,增幅最小,增量最大。按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广西区内平均每所院校将覆盖7个专业大类,比“十五’’期末的校均覆盖5.8个专业大类有较大发展。其中“一业为主”(一个专业大类存量占本校专业多数)的院校由“十五”期末的25所下降至17所;“二业为主”(两个专业大类存量占本校专业多数)的院校17所,比“十五”期末增1所;“多种经营”(三个以上专业大类存量占本校专业多数)的院校由“十五”期末的11所增加至18所。

3.电子信息、财经等专业成热门走向。从各院校的“十一37'专业发展规划来看,各院校的专业跨类发展主要向电子信息和财经专业大类进军,80%的高职院校涉足电子信息大类,78%涉足财经大类,一小部分院校继续保持原有“一业为主”的特色。

二、发展隐忧:供求信息不足、专业结构欠优、发展特色不够

从各院校“十五”时期的新增专业和“十一五”时期专业发展规划分析的情况来看,广西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隐忧。

1.在专业开发上相对缺乏高职人才培养的供应信息、就业需求信息的分析支持。各个院校在专业开发时注重社会调查,听取行业、企业人员的意见,有些院校还专门成立以企业、行业的现场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对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论证。但这种社会调研基本上局限在验证性过程,调研所得到的信息对开发专业来说是不充分的。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一味地追求专业的设置数量,而不考虑学校本身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也不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的需求状况。这势必会引发专业设置重复、教学资源浪费、就业困难等问题。从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现状来看,现有专业布点超过20个以上的有6个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30、文秘28、电子商务24、市场营销23、应用电子技术22、商务英语20),从专业设置科学性上来看,应限制新设布点,可仍然有学校规划设置。这样,在就业市场需求量增幅不大的情况下,今后的生源、就业竞争系数将进一步加大,势必会对这些专业的生存、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形成较大冲击。

2.专业发展规划的产业结构与广西“十一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十五”时期,广西高职高专教育新增了不少专业和专业点,在三大产业上都有布局,尤其是为适应广西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不少院校开发了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在高校扩招和满足第三产业的人才急需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十五”时期广西高职专业结构中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仍然偏大(约占专业总数的65.7%),专业设置结构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第三产业类专业中的“轻型”专业居多,“科技”含量不大。按照广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一五”广西的经济发展重点是推进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广西的高职院校应加强开发面向农村、面向工业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应用型专业,以推进我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按广西高职院校“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高职院校的第一、二、三产类专业比例为8:31.4:60.6,而2005年广西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2.3:39:38.7,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广西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8:44:38,广西高职院校在一产、二产类专业发展规划上,与广西建设新农村、加速“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3.具有盲目向财经、电子信息大类模式化同构化拓展的倾向,缺乏专业特色。从课题研究的结果来看,广西高职院校“十一五”规划有向多专业大类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综合化”成为时尚,而“一业为主”的行业所属院校数量在下降,绝大部分院校“跨行”发展趋势明显,行业高职院校的特色有逐步丧失的可能,而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有弱化“文化教育”的倾向。广西高职院校在专业拓展上出现模式化倾向,主要模式有:“本业+3(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本业+2(电子信息、财经)”、“本业+1(电子信息或财经)”等模式。如综合类院校,一般采取“本业十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模式;文教师范类院校,主要采取“本业(即文教)+电子信息”,部分采取“本业+财经”模式;工交类院校,主要采取“本业+电子信息”模式,部分采取“本业+电子信息+财经”模式;农林类院校,采取“本业+财经+电子信息”模式;财经类院校主要是“财经+电子信息”模式;政法类院校已开始由单一法律专业大类向“法律+财经+电子信息”发展。

三、发展对策:加强三个外力支撑,加强院校特色化发展

1.政府加强“五厅委”统筹协调,合理布局,扶持重点。首先,政府应建立由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厅等政府部门领导组成的“五厅委高职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还可以考虑将分散于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将其合而为一,构建统筹管理的“广西人才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年度人才人力使用情况的政府公告制度,通过对企业、事业、政府等用人情况的定期汇总统计,建立定期人才人力资源就业状况和需求信息,以指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指导学生的专业报考选择。其次,政府应合理规划院校专业布局。+方面要依据需求与可能原则评估学校的专业承办能力,另一方面一些特定专业还要考虑承办学校的行业背景,以此确定专业分布的合理性,做到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协调共进。再次,政府应尽快建立“高职高专基本状态公布制度”。按照教育部自2006年起建立每年统计和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制度,广西可以建立“高职高专基本状态公布制度”,定期《专业就业年报》《专业布点年报》和《专业开发指南》,以强化政府对专业开发的指导,以增强院校在专业发展规划上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最后,政府应对急需专业实行“扶持院校、扶持学生、扶持就业”的三扶持政策。一是扶持学校开办某些有很好的市场需求但由于专业建设成本高的急需专业;二是扶持学生就读某些学生不愿意读或者是读不起的急需专业;三是对某些急需专业学生担心就业不保障,政府可以协调用人单位与学生签订培养就业合同等方式来支持。

2.组建行业联会加强中介服务,建立专业评价和专业预警制度。首先,组建行业联会。近年来,政府部门的分化整合和院校办学的跨类发展,呼唤着新的“行业联会”出现。国外的“大行业(产业)协会”(如农业协会、工业协会、商业协会、服务业协会等)的做法值得借鉴。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可以在现有行业协会的基础上将若干个相近的行业协会联合起来组成“行业联会”,由“行业联会”协调“行业协会”制定“高职专业人才标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纲”,协调建立行业、产业的高职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分析、定期公布人才需求信息,为各高职院校提供更好的指导。其次,加强中介服务。成立“高职专业评价中心”等为教育服务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发挥其在高职专业建设中的作用。(1)定期进行高职专业评价并向社会公布结果,促进高职院校不断提高专业质量,为社会、家长、学生提供客观的高职专业质量信息,以此加强社会对高职专业质量的督导。(2)进行就业岗位情况和趋势的定期分析并公布分析报告。包括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数量需求和发展走向,特别是那些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相对应的岗位需求,要着重加以分析。(3)进行高职专业预警分析并面向社会公布分析报告。做好全区的专业战略发展规划,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要建立起人才需求预警机制,使社会和高等院校及时了解人才需求的现状,同时又能适当预测其发展趋势。

3.成立“广西高职研究会”,组建“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目前广西有“广西高等教育学会”,还有“广西高等成人教育研究会”,但却没有专门的高职学术研究组织。因此,广西的高职院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加强联合,成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学会”或“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如暂不适宜,可在现有的“广西高教学会”中,成立“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分会”。总之,要尽快成立广西高职教育学术组织,为高职专业规划、建设、发展提供统筹服务。此外,还应加强“专业大类”的教育教学研究。目前教育部已组建了全国性的高职高专教育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应在成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学会”的基础上,组建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分类指导。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及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分析,依据政府有关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对全区的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进行全面的、准确的、系统的指导和调控,受权审议全区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方案,指导重点专业、精品专业及专业基地的建设,评估现有专业的适应度及竞争系数,专业的需求程度等级及专业的预警等级,为政府提供专业建设及专业结构调整的参考意见。

4.高职专业规划应遵循“六道程序”,注意“五个把握”。高职高专院校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上应遵循以下“六道程序”:一是调研。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人力资源供求、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的调研。二是分析。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具体、明确。三是规划。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进行,政府由决策机构进行宏观规划,或由决策机构主持,聘请独立机构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四是决策。决策机构既包括区域内的教育行政机构、行业协会,也包括学校的决策层。规划的思想要通过具体政策加以体现和贯彻。五是实施。在政策的引导下,学校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实施。六是评估。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分析出专业运行中的优势和问题,并及时反馈到学校并加以调整,或反馈到分析环节并调整规划,推进新一轮的专业建设。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规划上应做到“五个把握”:把握经济方向、把握市场需求、把握专业布点、把握自身条件、把握长远发展。所谓把握经济方向(即趋势),就是把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是什么?所谓把握需求,就是市场需要什么专业、急需什么专业?所谓把握布点,就是谁举办过这些专业、这些专业办得如何?所谓把握条件,就是能不能、该不该举办这些专业?所谓把握长远,就是要主动规划专业、引领专业发展新方向。

5.构建高职院校的产业特色、行业特色、职业特色和办学特色。(1)加强专业大类规划,以突出高职院校的产业特色。高职院校的产业特色体现在其主体专业大类是定位于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还是均衡发展。(2)加强专业类规划,突出高职院校的行业特色。在高职19个专业大类中,一半的专业大类基本对应政府单一部门,另一半的专业大类则是对应政府的多个部门,如果按照行业来对应,那么多数的专业大类对应的是几个行业。因此,要突出高职院校的行业特色,就应该做好重点发展专业类的规划。(3)加强专业种规划,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我国的职业有1838个细类,除去“其他”职业,实际职业总量为1496个。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共列有高职专业532个,理论上每个高职专业平均对应2.8个职业。应通过重点专业规划,形成独具特色的名牌专业、支柱专业、重点专业,以此为主干结构,构建科学、合理、全区性的专业结构框架,并进而带动其他专业均衡协调地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性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满足重点经济领域、支柱产业的职业人才需要。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生价值观教育(收集2篇)
  • 下一篇:跟踪审计指导思想(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