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1 栏目:办公范文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篇1

一、校本培训与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学习与相关理论的关系

在布鲁纳对学习的描述中,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是由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或原理组成的。其核心概念是“编码系统。编码系统不仅能够接受信息和组织信息,而且“能够超越一定的信息,即产生创造性行为,或者是有所创造。[1]因此,根据其理论,知识的学习,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对知识解码与编码的过程,其既有知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信源和信宿的编码与解码,又有知识信息在不同存放形态下的编码与解码。因此,可从下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的编码与解码(传播学视角)

在传播学中,知识学习表现为知识信息传播的过程,即知识信息在自我、人际、组织和大众间传播的过程。其主要研究知识传播的信度、效度等问题。在知识学习中,不仅需要考虑不同信源和信宿对知识编码解码的影响,还要考虑信道与干扰对知识学习的影响。

2.知识存放形态的编码与解码(知识管理视角)

同样的,在知识管理中,知识学习既是对不同知识存放形态进行编码与解码管理的过程,也是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的过程。其注重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在特定“BA作用下的转化,并通过对不同知识转化过程进行管理,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造。

(二)校本培训与知识学习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知识学习的一种学习形态,其注重为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因此,结合上述知识管理与传播学两种不同理论,对知识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可以以一种全新视野研究校本培训活动。

二、校本培训模式分析

根据传播学中的“香农—韦弗传播模式,可以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划分,分为骨干教师培训与校本培训两个环节,并针对上述两个环节,探讨其在传统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与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传统培训模式分析

骨干教师通过外出学习获取知识,个人提高,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促进学校教学水平和信息技能的整体提高。该模型是一个具有“冲程效应的半封闭系统。在此模式中,骨干教师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上下承接角色。

1.培训者—骨干教师环节

在该环节中,由于单一通道的作用,虽然骨干教师从培训者那里能获取很多知识和学习技能,但反馈通道单一,易受干扰(通道自身噪声及人为噪声)。不能及时反馈在自身学习和校本培训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骨干教师虽然在知识、技能(信息技术能力)上有所提高,但学习效果不佳。同样的,对培训者来说,由于反馈通道的不畅,培训者不能有效地选择和安排适当内容的培训活动,培训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骨干教师的需求。

2.骨干教师—受训教师环节

在该环节中,由于通道与反馈通道的单一性,受训教师在学习吸收上存在问题,反过来促使骨干教师要提供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来帮助其更好地吸收知识,这对于骨干教师来说是不易达到的。

通过上述分析,在此模式中,对于外出学习的骨干教师而言,由于信息传递通道的单一性,在主客观上,容易使部分骨干教师产生优越感。其表现为,对学习到的知识有所保留,讲授知识不具体,不全面。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受训教师在知识的学习上没有显著提高。同时,在该模式下,骨干教师并不能自动影响带动学校其他教师,而且,让经过培训的骨干教师作为培训者来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即二级培训)时,培训效果往往存在逐层衰减现象;与之对应的学习组织形式也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形结构,知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不便于知识的共享与更新,影响知识的有效管理。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模式分析

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培训则由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使培训过程也发生了巨变,如图1所示。

两个环节即变为资源—骨干教师环节(骨干教师培训环节)和资源—受训教师环节(校本培训环节)。在这里,骨干教师和受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习信息进行吸收与反馈。

1.资源—骨干教师环节

在该环节中,由于反馈通道的多媒化,一方面,骨干教师可以在培训者那里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不同传媒资源进行交互学习(如利用互联网、广电等资源)。另一方面,培训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监控骨干教师当前的学习行为,弹性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们(骨干教师和受训教师)开展学习活动。

2.资源—受训教师环节

在该环节中,由于反馈通道的多媒化,打破了骨干教师一枝独秀的局面,培训内容、方法和模式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在这里,由于通道的多媒化,不论在主观还是客观上都驱使骨干教师要对新知识怀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并不断地进行学习。

对受训教师而言,除从骨干教师那里接收知识信息以外,还可以从其他信息来源处接收信息,开展有选择、适合自身全面发展的学习。此外,信息途径多元化、反馈通道的多媒化,在促进教师知识发展的同时,相关技能,特别是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该环境支持下,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在组织知识总量增加的同时,不同知识分布于不同人之中,知识管理趋于分散,便于组成临时性的弹性学习团队,用以完成特定协同学习任务。

三、基于传播学与知识管理

指导的改进型校本培训

通过对上述不同学习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知识的学习不仅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也和传播途径息息相关。知识管理体系的构成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反过来,传播方式的改变也为知识管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因此,相关模式的转变,不仅需要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及受训教师三者相互协调,即学校管理者从管理上给培训工作提供便利,骨干教师制定培训内容,开展与之对应的培训工作,受训教师明确培训的挑战,并能在共同愿景下完成培训活动,还需要以一个全新的视野(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去审视校本培训。

(一)改进的构思

根据传播学相关分类,结合野中郁次郎有关组织创造的相关理论,可以建立如图3所示的二维螺旋模型,其维度向量为:X轴坐标(传播途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Y轴坐标(知识类型: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在这里,知识的认识层次随着知识在教师自身、人际、组织、大众间传播范围的扩大而发生改变;从而加快了知识创造与共享的传播速度,扩展了知识传播的范围,促进了知识总量的不断增长与持续更新。

(二)改进的实施

以上述模型为契机,提出校本培训改进的目标是提高个人与组织知识共享与创造的水平,实现个人与组织能力的提升,即在特定学习情境下,完成培训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并通过改善信息传播途径,建立学习型组织等形式来实现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共享、转化与创造。如图3所示:其包含下述五个方面内容:

1.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为了使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沿着螺旋不断前进,知识学习活动必须在组织内部不同类型的知识场所中完成,因此,可以将校本培训分解为四个不同的、但彼此间相互关联的阶段。

在第一阶段:做中学,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播转化阶段,可以借助头脑风暴、非正式会议、对话、观察、现场培训、学习小组、教练、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开展相关活动;其需要在一种面对面的场所下进行,相关学习资源必须为支持上述学习情境而设计。同时,该阶段的知识传播方式主要以自我传播与人际传播为主,通过人际传播实现知识在教师间传播,通过自我传播实现人的内向信息交流。

在第二阶段:研讨、上观摩课,即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传播转化阶段,可以借助于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深度会谈、最佳实践等方式进行,需要在一种集体交流的场所下进行,即知识创造的对话场所。在该阶段的知识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

在第三阶段:合作教研,即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传播转化阶段,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组织内部显性知识的“汇总组合,完成其“编码化过程,并为建立知识创造的系统场所提供多样化的虚拟协助支持环境,即可通过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的形式,借助IM、BLOG、WIKI等网络协同学习工具,教师合作完成相关文档、教案等资源的整理及汇总工作,并将其按照知识管理分类方法进行归档与保存。在上述阶段,同样还需要运用到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形式,用于强化相关信息交流活动。

在第四阶段:学中做,自我学习,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播转化阶段。通过利用虚拟媒介的相互交流,创建知识创造的练习场所,并运用诸如仿真、模拟、游戏等方式,帮助教师将获得的显性知识进行内化吸收,转换成其自身的知识。在该阶段,需要借助自我传播与人际传播进行信息交流,实现知识的转化。

2.培训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借鉴埃森哲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见图4),[2]根据不同培训所面临的挑战,将校本培训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选择:

交易模式,即满足日常教学研究工作,教师自身能独立完成的简单重复的流程化学习。针对此种模式,需要在克服自身低迷的士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套清晰、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学习。

整合模式,即需要合作完成,相互依赖程度较高、简单重复的流程化合作学习。针对此种模式,需要在共同愿境下,采用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或方法来完成学习活动。在此活动中,需要通过实时反馈来协调保持团队学习的一致性,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专家模式,即需要教师独立完成的复杂性学习,对教师经验和专长依赖程度较高。针对此种模式,首先,需要学校建立长期的人才战略,并为每位教师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其次,在校本培训中采用引导和激励机制,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习,并想办法降低其个人的学习曲线,提高学习的效果。最后,需要借助师徒制、导师制、教练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实现相关知识的共享。

协助模式,即需要教师合作完成的复杂性学习,对不同教师专长依赖程度较高,需要借助不同专长、不同学术背景教师合作完成的学习,讲求团队的灵活与动态的合作。针对此种模式,在培训中,需要打破常规,勇于冒险,敢于尝试,通过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如在行动学习的相关课程中,每个参与者所在的团队都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他们被交换到不同于自己原有专业特长的题目下,组成学习团队,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分享知识与经验,解决棘手的难题。

3.传播途径的改善

由于传播效果容易受媒介环境及媒介本身的限制,因此通过对传播学理论中信源、信道和信宿等传播要素进行分析,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改进:(1)扩展信息的不同来源,实现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这里,教师学习知识对象不再局限为人,还可以以学习资源的形式出现。此外,还需要接纳不同的意见领袖;除骨干教师外,还可聘请不同的校外专家,使之成为在校本培训中起重要因素的意见领袖,并通过其实现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加快传播速度并扩大其影响。(2)反馈渠道的多样化。教师在知识信息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交流活动进行信息的交流传递,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不同网络(互联网、手机通讯网、电视广播网等)实现信息反馈。反馈的主体可以是人,还可以以学习支持资源的形式存在。(3)增加信道冗余,降低信道干扰,提升知识传递的稳定性。在该环境作用下,不同的信息来源、不同传播信道的增加可以实现学习资源间的交叉互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但获得了所需的知识,还扩展了认知结构,增大了认知范围。

4.知识价值型组织的创建

组织知识管理不是搞一套僵化的流程,约束个人知识贡献,而是真正形成一种氛围,形成知识价值型的学习组织。因此,学校须加大知识价值型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力度,将其打造成开展校本培训的最佳载体,并将校本培训作为其主要开展形式之一;同时,随着知识价值型学习型组织的不断完善,它会要求学校开展更高层次的校本培训以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望。

5.实现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转化

在知识转化过程中,不仅需要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同时也要求将组织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以实现知识管理的双向交流,其包括下述三方面内容:

首先,教师自身需要改变旧有的知识管理习惯与思维模式,改变其不愿分享知识、不喜欢团队群体思考、太过封闭不接纳他人建议等心智问题。

其次,在将自身知识转化为组织拥有的知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需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如建立知识市场、实践社区、导师制、学习型历史文献、事后回顾等)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知识。

最后,加快知识的编码化过程,即将有关校本培训的各类资料加以汇总,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其进行规范化、编码化管理,使其成为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教案、各种培训文档、操作手册等)。

四、结语

通过基于传播学与知识管理的视野看校本培训,我们可以看到校本培训不仅是组织和个人进行知识学习的一种途径,还是知识传播的一种方式,更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在这里,校本培训学习质量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知识管理的水平。此外,通过优化知识传播途径,可以改善校本培训的质量,提高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2~60.

.http://providersedge.com/docs/km_articles/KM_Strategies_That_Create_Value.pdf.

.Louisville:UniversityofLouisville,2010.

[4]刘光义.学校教育技术实践中道德失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5]SmithBernieTodd.EthicsInstructionin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TheRoleof“EthicsacrosstheCurriculum[D].Rochester:UniversityofRochester.2010.

[6]ReissJeffrey.StudentDigitalPiracyintheFloridaStateUniversitySystem:AnExploratoryStudyonItsInfrastructuralEffects[D].Orlando:UniversityofCentralFlorida.2010.

[7]陈万球.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8]李三虎.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地位[J].哲学研究,2005,(2):3~11.

[9][10]刘越.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探赜[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篇2

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实践,也有反思,更有收获,初步呈现出“研有成果、训有成效、管有特色”的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下面,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是农村县,现有小学×××所,小学教师××××人,初中××所,初中教师××××人,我们在工作中按照“十五”继续教育规划要求,不断探索适合我县情况的校本培训模式。三年来,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县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1084人,专科在函455人,占教师总数的69.3%。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39人,本科在函71人,占教师总数的4.7%。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288人,本科在函296人,占教师总数的36.5%。

我们的骨干教师队伍梯队已经形成,全县中小学共有部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25人,市级骨干教师287人,县级骨干教师791人,校级骨干教师1182人。中小学获市、县明星教师称号的有40人,获县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有45人。中小学获国优课1人,省优课19人,市优课近百人。

二、具体做法、经验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力启动“十五”继续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县“九五”继续教育工作经验,确保“十五”工作的良好开局,县教体局于2002年5月16日在县三高中召开了×××县“十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九五”工作成绩,表彰了先进单位和个人。徐显义局长作了《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努力培训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干部、教师队伍》的动员讲话。会上还全面部署了“十五”工作,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县“十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方案》、《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方案》、《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方案》等。《规划》对“十五”教师培训目标、内容、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均作了明确规定。使与会各乡(镇)教育办主任、中学校长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重要性。会议为“十五”工作起步写下浓重的一笔,为“十五”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保证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我们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由县教体局牵头,教师进修学校主抓,建立、健全县、乡(镇)、学校三级负责制。

教体局一把局长亲自抓继续教育工作,下设主管部门—人事股。人事股设专人统筹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各项规划、方案、政策的制定。

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各项培训工作。同时负责对基层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评估等项工作。

乡(镇)教育办负责本乡(镇)规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实施,并负责指导,评估各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工作。

各中小学校校长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本校的教师培训方案,具体落实校本培训工作,同时要做好离岗培训的组织工作。

这样,县、乡(镇)、学校三个层面形成了上下链接、互动沟通、分工协作工作网络,保证了全县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

3、更新观念,创新模式,提高校本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

“十五”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课程的培训。新课程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改革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全面实施校本培训,才能收到实效。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形式,确保全员参与。

①全新的理念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形势,发挥基层学校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在2004年3月下发了《×××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以文件形式确立了当前我县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校本为主、研训一体、管训结合”。《方案》下发以后,各学校积极行动。目前,校本培训已在各基层学校开展起来。

②全新的形式:

全新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与探索。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如我们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鼓励基层学校以此为契机,在教师培训工作上独树一帜,形成特色。目前,我县共有30所小学申报参与这项活动。

我们以校际间交流为媒介,开展校本研讨活动。如我县的农村小学网络联谊校活动,有11所小学参与,定期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校际交流与研讨,效果非常好。

我们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为反思对象,结合新课程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行为,升华教育理念。

我们以竞赛、评优为牵动,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小学教师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中学教师的新课标知识竞赛活动、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等。

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系列,开展专题研讨。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不断提高研训教师素质水平,发挥教研员在学科研训工作中对基层的引领作用,内练素质,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学校每月一个专题,部室每学期一个专题,个人每学期一个专题,目前已坚持了三年时间。

另外,我们各基层学校还广泛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沙龙、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③全员参与

实施新课程,一线教师是中坚力量,他们既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又是研究者、开发者、创造者,因此,全员培训是基础和关键。我们从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入手,几年来,以“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形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等通识内容进行考核,全员参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基层领导和教师的欢迎。

4、创新思路,突出特色,完成多层面的校本培训任务。

为了使“十五”各项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我们注重挖掘各种培训资源,力争把各个层面的培训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

①通识培训。理念是:高定位、高起点、精选题。

2001年3月,组织全县干部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

2002年5月,组织全县教师集中观看国家课改专家傅道春同志《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录像片。

2003年1月,组织全县教师集中学习《走进新课程》,并对全书内容以“形成性考核作业”方式进行考核。

2003年10月,请国家课程改革与教材发展中心付一虹同志到我县讲学,使全县近400名干部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2003年11月,组织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对“校本培训”进行了专题辅导。会议结束后,要求各位校长结合本校实际对校本培训提出新的思路和设想,充分发挥了校长在校本培训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②全员培训。理念是:县域统筹、校本实施、定期考评。

根据省、市“十五”规划内容,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标准》等公共必修课已全部完成,培训率100%,全格率100%。

③骨干培训。理念是:精心组织、参与分享、以点带面。

2002年5月,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在首山镇二中召开,参加300余人。

2002年9月,小学骨干教师语文、数学科“课标”培训会在首山乡兴隆小学召开,参加500余人。

2003年10月,小学骨干教师案例教学培训会在首山镇一小召开,参加会议513人。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求各学校要有骨干教师校本学习计划,使骨干教师通过在岗的教学观摩、研讨以及送教下乡、上示范课、骨干教师校际交流、帮带新教师等活动,让每位骨干教师立足本职、本岗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④学历培训。理念是:组织发动、协调服务、保证质量。

由于我县财政状况紧张,教师工资相对较低,此项工作难度较大,但是,为完成省、市“十五”学历培训目标,我们加大了舆论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召开会议、下乡宣传,使教师对学历培训重要性、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充分挖掘开发自身资源,同上级部门申请,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举办了函授、自考、电大、专业证书班等多种类型的培训,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最适合的学历提高培训机会。

几年来,通过我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严格规范的管理,共计培训小学教师(专科)302人(其中电大185人,自考34人,专业证书班83人),使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含专科)学历比例达到69.3%。共计培训初中教师(本科)138人(其中电大31人,自考34人,函授73人),使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到36.5%。

尽管这项工作困难重重,但我们克服困难,拓宽培训渠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教学管理,为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习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早日实现省、市“十五”学历培训目标。

⑤新教师培训。理念是:岗位实践、跟踪考核。

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依据省、市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方案,结合我县中小学实际,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讲座、研讨观摩教学、教学基本功训练、跟踪听评课考核、实习考察等)与分散培训(由新教师任职校负责,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子)相结合方式,使新教师很快地转变了角色,胜任了教育教学工作。共举办了3期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班,培训人数196人,培训合格率100%。

⑥英语教师培训。理念是:因需施训、学以致用。

我县小学从三年开设英语课程,英语专业教师几乎空白,为解决小学英语教师短缺问题,县教体局作出决定:每校必须至少选派一名有一定基础素质好的青年教师到教师学校参加应急培训。结合我县英语教师现状,在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做到因需施训、因地制宜,保证参训学员学有所得。在我们艰苦努力下,共开办小学英语教师脱产培训班4期,培训小学英语教师169名。

⑦信息技术培训。理念是:骨干先行、全员推进、注重整合。

按照省、市有关规定,1999年底凡男53周岁,女48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计算机一级培训;2003年底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计算机二级培训。

针对我县中小学教师人数多、教师外出培训经费困难、培训与教学矛盾突出等实际,我们本着“骨干牵动,全员推进”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树立一切为基层教师服务理念,充分利用寒暑假、双休日、晚上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培训。对特殊困难的学校,我们采取送教下乡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止目前,全县完成计算机一级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共计3500余人,占应参培教师总数的95%以上;完成计算机二级培训(包括拟报名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共计1023人,占应参培教师总数的32.5%。

为加快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我们还开办了CAI课件制作培训班,开展了课件展评活动,召开了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使广大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部分教师能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我县计算机教师参加省、市课件制作大赛都取得优异成绩,县教体局、教师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县教育网现已建成。

⑧研训教师培训。理念是:创建学习型学校、培养专家型教师。

随着学习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特别是面临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都将发生根本变革,加强研训教师自身建设,提升研训教师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显得迫在眉睫、日益重要。

首先,严把队伍入口关。

几年来,我们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全县中小学中公开招聘中小学研训教师18名,每位研训教师都是全县学科骨干和带头人,其中有部级骨干教师两名,目前,我校共有专职研训教师46人。

其次,重视队伍素质提升。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研训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通过开展每月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会、每学期的百分考核、参加省、市高层次培训、开展学科研训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学术经验论文、指导并参与教科研实验等方式,提升了研训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综合能力,正朝着专家型研训教师迈进。

第三,鼓励教师进修深造。

我们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学历升格,支持教师到省、市参观学习等活动。目前,我校专职研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27人(3人在学)、专科学历15人。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机制作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对整个培训过程的跟踪管理,否则这项工作就会流于形式。为此,我们按照“研训一体,管训结合”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拉动机制,确保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①加强学籍管理,实行学分认定制度

县、乡(镇)、学校都设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全县统一实行学分证明书制度和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制度。每年末,教师学校依据教师个人参加县组织的研训活动情况及其参加校本培训考核记录,分批对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逐一审核认定,合格者由教师学校统一填写继续教育证书,并确认相应学时学分,对不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及时核查,进行补考,直至合格。

②政策引导,调动教师参培积极性

县教体局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作为教师考核重要内容,县教体局2004年3号文件关于《×××县中小学教师考核实施方案》中有明确规定,并将其与教师评职、晋级、评优、聘任硬挂钩。

③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参照省、市继续教育有关文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县“十五”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考核细则》从组织领导、计划总结、档案管理、政策保障、过程资料、培训成效、奖励等七个方面进行量化。

教师学校依据《考核细则》每年度对各乡(镇)、各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一次评估检查,考核评估后,形成书面材料,通报全县,下发到各校并且按成绩排序,“十五”末期汇总,汇总成绩作为“十五”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乡(镇)、基层校对照《细则》进行自检自查,这一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三、认识与感受

以上是我们“十五”工作开局以来的一些做法和成果,通过这三年的工作,我们对校本培训在认识上进一步升华,在实践上也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培训案例。下面谈谈我们对实施校本培训的体会和感受。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篇3

骨干教师工作总结1  光阴似箭,回首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获得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我有幸成为一名县级教学能手,这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骨干教师它不仅是一种荣誉与肯定,更主要的是一种责任,是对我以后工作的鞭策。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长、学生对我的厚望。

  一、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作为县级骨干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成为我业余时间的“朋友”。我阅读摘录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每年,学校领导为我们骨干教师提供了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家讲座、师徒结对都为我的能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可以说,学校领导的费尽苦心,为我们创造机会,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此,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积极参与,认真记录,事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力求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吸收。

  二、科研工作方面: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给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出谋划策,指点迷津;积极准备参加自己的教学献课活动。还积极参与各种县级举办的网上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并且认真笔记。今年x月份我的教育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之美育教育略说》发表在县级刊物《**教育》上。

  三、师带徒工作方面

  我是县级骨干教师中的一员,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还与非本专业的沈黎源老师建立师徒关系,主动和他一起研究教材、编写教案。听试讲、一起寻找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我们互相听课、评课多次。

  四、自身成长方面

  课堂是教师展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全体学生中。我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积极开展并尝试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2、积极参加教研室及学校的各项相关活动、培训,在活动中本人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以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在培训活动中自身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得到了不断更新。

  3、坚持创新和发展

  去年,毅然接受学校新的工作安排,辞去教研组长的职务,只为更好地做好学校校刊《东苑》的创办工作。对自己来讲,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我从完全陌生的领域积极主动去探索、力争每一期校刊都有突破,经过一年的努力,校刊无论从数量和质量都有巨大的飞跃,不仅受到本校师生的好评,也走出校门,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赞誉。

  五、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县级骨干教师,我认为我应该是一名智慧型,科研型的教师。但我更深知,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发展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理论与行为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困惑的,更是我迫切需要解决运用的,因此,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才能真正成为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意义上的骨干教师,成为教育教学上的排头兵。

  我常常静下心来想: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是否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我是否无愧于骨干教师的称号?在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醒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数学教学,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做得更加细和实。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在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实践中是充实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艺术教育事业。

  以上便是我教育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等方面的点滴体会。几年来,我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学成绩的取得,都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感谢所有支持和鼓励我的同事们。

骨干教师工作总结2  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我校把骨干教师培养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自20xx年起,我校利用迁校契机,在硬件设施达到长春市一流的同时,依托绿园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名师——名校工程发展战略”,着力于开展形式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我校从实际出发,把骨干教师的培训科学分为五级平台模式,使骨干教师在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科研素质及职业素质上得以显著地提高,并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带头、指导和示范作用。

  一、搭建师德平台——锻造骨干教师的专业品质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是灵魂的核心。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具有高智商,还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智商和情商并重。不懂得交流和合作、与人为善,不懂得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不懂得牺牲与感恩,学为己用的老师,即使教学成绩再高,也不算得上骨干教师,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教学能手,其价值也仅限于此。骨干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技能方面的佼佼者,而是师德的先锋与楷模。为此,学校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上十分重视师德的培养。

  我们把同心圆式的核心价值取向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20xx年3月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方式通过新时期学校办学理念,及构建一个规划(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运行一个课题(“自主发展、人文见长”能动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实施一个工程(师生人文素养拓展工程),落实两个策略(教学策略、德育策略)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为此,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的专业品质的培训,使骨干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在全体教师中应发挥的作用。每学期开学期初我校都要开展新学期岗前培训,交流会上骨干教师轮流做示师德汇报,如07年开学初,我校开展了德育教育叙事交流《用我自己的力量为学生做了什么?,骨干教师的重德、重实、重绩,爱校、爱岗、爱生的思想品质对年轻的教师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踏踏实实工作,推动了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程,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锻造了骨干教师过硬的专业品质——以一颗红心忠于教育事业,从而推动学校发展和自我专业发展。

  二、搭建培训平台——丰富骨干教师的理论培训

  我校在“十·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为工作重点,建立青年教师教育研究会,形成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科研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加大了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的力度。

  首先采取了请进来的方法,自20xx年起学校每年都要邀请教育专家做报告,先后邀请赵谦翔、王金战、潘景峰等资深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优质教育资源的涵义与建设”、“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讲座等。

  20xx年—20xx年期间,我校分别聘请了十一高中校长张殿平、北华大学教授沈健、陈学峰,吉林省教育学会秘书长张少华等多位专家学者来校做专题培训。20xx年1月,学校教科研室将北京人大附中的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王金战老师所著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作为教师寒假作业推荐给全体教师阅读。3月12日,学校又邀请了本书作者王金战老师亲自来校做了《教育思想转变与教学行为创新》的专题报告。通过系列的交流和培训,扩大了骨干教师视野,提高了教研水平,夯实了专业基础。王老师以幽默生动的演讲、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以及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骨干老师,骨干教师们以一张白纸,以谦虚的姿态,通过聆听和学习,认识到了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提高了理论水平。

  其次,组织参加研修班,提升学历水平。学校与东北师大合作,利用寒暑假组织研究生班的学习,邀请大学教授亲自来校讲课,提高骨干教师的学历水平。现在全校共有126名获得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学历的骨干教师。

  再次,组织校外观摩,开阔视野。倡导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区内外甚至是省内外的各类观摩活动。仅20xx年下学期开学前后,4青年骨干教师赴上海参加“全国骨干教师新课程学科研讨会”,历时十天;同期派去大连参加“三省四市”教学观摩活动的老师就达十余位,涉及各个学科。

  第四,走出国门,积极进行中外交流。

  20xx年,为推动外语教学的发展,学校与美国跨国文化交流中心签订了双边互派访问教师的交流协定。同年,美国纽约州大岛中学的一名教师来到我校担任外教。次年我校也派遣沈力加和韩丽两名英语骨干教师赴美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教育考察和交流学习。20xx年,“蒙台梭利”教学模式学术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美国的十余名师生进行了参观和交流。20xx年5月,赴美参加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佟欣欣铭老师陪同所任教的美国纽约州女子高中一行四十余人访问学校。

  每次外出回来的骨干老师代表都会通过汇报,讲座,和学科组培训的形式对老师进行二次培训,将了解和领悟到的最前沿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最新教学动态、发达地区的办学经验,传递给学校的其他骨干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观摩活动,强化骨干教师课堂质量意识,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骨干教师每年至少有四篇教育随笔或心得,促使自己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搭建科研平台——强化骨干教师的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先导,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支点,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这就是“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作用之所在。我们提出了“要仰望蓝天,做敢于振翅飞翔的‘丑小鸭’;不做低头默默,当甘于犁地的老黄牛”的口号。

  20xx年5月初我校成功申报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自主发展、人文见长”能动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在总课题下,我们要求每位骨干教师都要带头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并在课题的研究中承担主要角色,让骨干承担更多的任务。经过二年来的操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骨干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思想境界,不断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思想,增强了信息意识,提高了教学水平,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学校科研室,每月出版一期《教科研报》。要求骨干教师积极投稿,使骨干教师的先进教学思想,良好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文本化。起到辐射和外延的作用。20xx年,我校有81人成为吉林省教育学会会员;骨干教师有2人获得省级科研优秀成果;17名骨干教师在中国教育研究会主办的论文评比中获奖;我校也被评为了“20xx年度教学系统科研先进校”;2名骨干被评为市级科研型名教师;2人参加市级科研骨干教师论坛并获奖;23人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获奖;另有24位教师的论文被收录与省级教育论文集中,此论文集即将出版发行。

  四、搭建练功平台——提高骨干教师实际操作水平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拥有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教师群体,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过四关,争四杯”系列活动,是我校专门针对教师提高专业技能而设定的,结合绿园区“双百”及“千人千节优质课”活动,“过四关,争四杯”开展得扎扎实实。这“四关”是:开展争过基本功关的“起航杯”、开展争过教学能力关的“风华杯”;开展争过业务关的“创新杯”;开展争过科研关的“特色杯”。在这项学校基本功大赛中,骨干教师参加的是第四杯——“特色杯”的大赛,通过上课比赛,评课比赛引领骨干教师在教学上更加成熟,形成骨干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骨干教师的精彩汇报课,极大的鼓舞了年轻教师,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敢于放开步子去走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之路。

  五、搭建交流平台——拓宽骨干教师发展空间

  在培训骨干教师的过程中,我校领导班子努力为教师搭建交流研讨平台。让教师从中充分汲取营养,不断充电,多方学习,随时学习,终生学习。

  学校在教师中间开展“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及时推荐发放有关书籍。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以读促性,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由校教科研室负责活动的宣传、策划工作,利用校园网络构建读书交流平台,每学期为骨干教师推荐经典阅读书目,并要求骨干教师根据推荐阅读书目和自选阅读书目,馔写读书心得,并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论坛上进行交流。学校成立了读书交流QQ群,随时利用网络进行读书交流。上学期组织区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如何建立教师博客》,号召在新浪网建立自己的教师博客,加入学校博客圈统一管理和进行交流。骨干教师通过以读书促行动,以交流促提高的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了自身的教育智慧,更新了自身教育观念!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树立了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也使骨干教师向名师迈进了一步。

  我校确立了研讨交流作为骨干教师发展的主渠道,如:开展“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中考命题教师经验交流》等,每次活动内容不同、形式多样,但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的真实反思与思考,既有高层建瓴的教学策略,又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既有拳拳爱心,又有教师的良知和沉甸甸的责任。

  通过几年来系列培训,骨干教师肩负着双重任务,提高了自己,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骨干力量。并且能够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可以说他们在学校做到三带头:即带头学习,带头研究:研带头实践。

  现在,我校各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且骨干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和层次上有明显的提高。我校现拥有市级专家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骨干教师6人,省骨干培训对象5人,省十佳2人,省新秀5人,省教学能手2人,市级骨干教师19人,区级骨干教师43人,区级科研骨干教师18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3%,自20xx年以来我校参加省、市中考考试说明编写工作及试卷命题教师近20人次,涉及所有统考科目。20xx年我校又有中学25人,小学10人通过笔试成为长春市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本次区第三批骨干的25人顺利结业和第四批骨干的开班又为我校骨干教师的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骨干教师不仅有头上的荣誉,更有身上的责任,应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近而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我们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培养对象的专业水平。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87中学坚持骨干教师与培养对象的“结对子”活动,04年我校第一批二十几对师徒结对帮扶,今年徒弟已经全部毕业,部分徒弟成为新的骨干教师。08年9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又结成了12对骨干带徒帮扶对子。让培养对象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为体现校内的骨干教师的培养成果,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赛课活动。

  为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作用,我校32名骨干教师分别参加了区“青蓝工程”、“名校引领、名师带动、校际联合、均衡发展”工程,今年在长春市总工会组织下,我校成为农村学校教师的义培学校,10月初有20名榆树农村教师走进我校接受培训,10月下旬又有3名德惠的老师到我校接受培训。仅06、07两年,我校骨干教师送课下乡人数共计19人,送课节数为22节,送课地方为九台三中、农安三中、榆树三中、双阳、白城、126中学、28中学等7个地点。

  回眸八十七中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骨干教师的一步步成长伴随其间;展望未来,依赖骨干教师的出色表现我们更加信心百倍。今天,借此机会浅谈一点谈不经验的做法与大家共勉;明天,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撑起教育的蓝天!

  骨干教师工作总结3

为了充实、提高自己,我从不放松自己的业务学习。平时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写好教学后记,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思想认识

  注意加强自身的政治道德修养。做到带头遵纪守法、自尊、自重、自爱、尊重领导、团结同工、关心爱护学生,一言一行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并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心”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班级管理中我能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具有能激发学生创造渴望的教学艺术。

  二、教育教学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幼师国培;班级管理;脱产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3-0088-03

[作者简介]樊迪1986―,女,硕士,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教育学。

“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幼师国培”,是在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顺势而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培养出一批起到带头领军作用的幼儿骨干教师。

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主要包括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和总结反思三项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使得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国培项目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为项目的顺利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调查,分析培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国培幼儿骨干教师班级管理的路径。

一、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特征

一主体性

“幼师国培”是以参训的幼儿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相关管理者则会更加以学员为根本,以学员为中心,让参训学员切实深入到培训的情境和氛围中,使得这次培训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此次贵州师范学院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根据“国培”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学员实际问题,帮助和解决参训学员所面对的问题,主要采取了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和总结反思三项内容来展开,很好地体现了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主体性特征。

二合作性

在“幼师国培”中,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并且共享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资料,共同处理和解决问题。培训相关管理者间、学习小组间、学员和班委之间等都积极沟通交流,形成良性互动,同时整个培训班级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参训学员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带动了整个班集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训团队的组建,也不断发挥着团队的集体作用和力量,如专家或是授课教师通过集体研课和集体备课等方式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讲授过程中,和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则更进一步的使得合作性加深;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内容,全体参与其中集体讨论,实现多层次的互动。

三实践操作性

“幼师国培”通过国培使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加强,质量得到提升,解决好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培养出一批起带头领军作用的幼儿骨干教师。因此,培训最终都要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实际内容,将“幼师国培”的目的和目标落实到实处,真正达到培训的效果。通过深入挖掘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问题,给每位参训学员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便通过培训后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参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从问卷调查中基本情况的整理中,一方面,可以发现“幼师国培”的参训学员年龄参差不齐,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心理特征和生活阅历也有很大差别,使得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组织形式整体上较为松散、不易协调整合。另一方面,“幼师国培”的参训学员大多是刚毕业的教师或是即将要退休的教师,专科学历比例较高,占60.0%,这对于培训班级管理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而且,由于参训学员都是参加工作的教师,很多学员是被动参与其中的,还有一些是抱着旅游放松的心态,所以学习动机普遍不强、目标也不明确,其中21%的参训学员认为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所以,班级的文体活动经常是人员不齐、参训学员热情不够或是不配合班委的工作等,这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者组织不积极,培训班级学习氛围需调动。从问卷中也可发现很多学员甚至是被动参与其中的,对于那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其中40岁以上的教师占17.5%,他们在受训过程中往往会有心无力,对学习也是听之任之,目标和态度都不明确积极,学习氛围受到影响。第二,管理者态度散漫,部分培训学员集体意识淡薄。在“幼师国培”班级中由于参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学员的发展目标和奋斗精神也会产生差异。第三,管理者能力受限,沟通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幼师国培”要求参训学员在规定的时间集中受训,时间相对较短,但需要吸收的内容较多,其中12.3%的参训学员认为班级的学习认为比较繁重,甚至非常繁重。

四、促进国培幼儿骨干教师班级管理之策略探讨

一创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培训班级成立之初,由于各个参训学员接受不同的教育、来自不同的地方,同时也将面对一个陌生的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和制度环境,学员互相会感到陌生,此时班委和班级制度等都尚未真正开始运作,培训班级目标不明确,此时的培训班级管理主要体现为相关管理者的经验管理。因此,培训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破冰”任务,为班集体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骨干教师能够尽快缩短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畅所欲言地交流教学经验,打破学员们之间的不信任,转变为学员们之间主动积极的互相了解与沟通。

二明确培训班级成员的角色定位

优化组合班级教师群体和学员群体,建立此次培训的服务团队,同时也要健全班级相应管理机构,这就需要明确培训班级成员的角色定位,这可以说是培训班级有效管理的组织保证。一方面,培训班级管理者在培训中应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他们服务于幼儿骨干教师学员,让骨干教师能够及时适应培训的环境进入培训状态。同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者也应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帮助学员明确培训学习任务,做好学员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选拔合适的学员作为班级干部,成立班委。各个班委分别负责不同的岗位和职能,这是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纽带,时刻影响着学员的心理与生活,对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和培训效果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委的组建直接推动培训班级管理活动的高效运作。

三加强培训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内核,班集体的文化建设属于班级管理中的重点部分。作为临时组建的“幼师国培”班级,其参训学员群体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教师,而且学习时间相对较,所以更需要良好的文化风气和班级建设。因此,培训班级可适当开展别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加强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参训学员间的感情,活跃学习气氛,丰富参训学员的业余生活。加强培训班集体的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参训学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班级管理的高效性,同时也会调动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对提高此次培训的优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优化奖励激励措施和制度

随着培训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班级群体学习氛围慢慢形成,人际交往逐渐展开,班级目标也渐渐明确,培训管理工作人员、班委和班级全体学生也开始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更适合这个培训班级的相关措施和制度规范。尤其是涉及班级的奖励和激励的相关制度,急需制定相关班级制度、行为规范,以便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奖励机制。以此提高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发挥评价激励法和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培训班级中的作用。

五树立培训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培训班集体能够营造学员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学习风气,引导参训学员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幼师国培”班级相关组织管理者和班委也可以采用“柔性管理”等手段,营造和谐的人文管理环境。如班委可以领导、组织、指挥、协调全班成员的行为,并为一个共同目标奋斗,其他参训学员增强自身的群体意识,参与组织决策、分工、沟通,遵守群体规范,逐渐塑造和培养培训班级成员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取向。

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等管理载体

网络是现代先进技术的产物和表现,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等载体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将网络资源、网络技术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可以对“幼师国培”班级管理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培训班级的管理带来巨大的成效。如建立培训学员档案,方便查阅和了解相关学员的状况;建立培训学员的在校情况登记表,可以将学员的工作、健康、出勤、奖励等详细记载;公示相关规定和制度,以便学员查询;同时也可以建立学员成绩数据库,统计学员成绩等,对班级管理进行系统而详细的数据分析。同时,在培训班级也要建立QQ群,方便信息共享,而且学员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网络方式联系感情,加强沟通。相关管理人员和班委也要建立飞信、微信等,及时信息,使得信息资源达到共享的状态,提高培训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成r.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特级教师教学论文荟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徐长江,宋秋前.班级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篇5

20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平视死亡的散文(收集2篇)
  • 下一篇: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