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建词:精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技术实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面对的“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保证21世纪我国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已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精细农业”技术体系是农学、农业工程、电子与信息科技,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组装集成。“精细农业”在国内科技界及媒体报导中目前尚有各种不同的译法和对其内涵的理解。如译为“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细农业”等。实际上,目前国外关于precisionagriculture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dsc)为基础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技术,即基于信息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当今实践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应该扩展到设施园艺、集约养殖、产品加工及农业系统的精细经营管理方面,而形成为完整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
1“精细农业”技术组成
1.1数据采集技术
“精细农业”技术是通过产量测量、作物监测以及土壤采样等方法来获取数据,以便了解整个田块的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变异特性。
1.2数据分析
一般采集的数据都是以文本表形式表示,需要利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处理,生成分布图。
1.3决策分析
“精细农业“技术是根据田间采集到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数据及有关作物其它信息,经过决策分析,来控制投入方式和施用量。决策分析是“精细农业”的核心,直接影响精细农业”技术的实践效果。
1.4控制实施
“精细农业”技术的目的是科学管理田间小区,降低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支持“精细农业”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除了带有定位系统和产量测量的联合收割机外,按处方图进行作业的农业机械还有:带有定位系统和处方图读入设备,控制播深和播量的谷物精密播种机;控制施肥量的施肥机;控制剂量的喷药机;控制喷水量的喷灌机;控制耕深的翻耕机等。
2“精细农业”具有以下优点
2.1提高效益
按照土壤特性、作物需求,实施灌溉、施肥、播种和病虫草害防治,即能降低用水、肥料、种子、农药的投入,也能增加作物产量。
2.2保护环境
根据农田作物定点需求,控制化学物品的施用量,即能降低土壤、地下水、作物品质的污染,也能保护生态环境。
2.3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即能避免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也能改善因缺少养分造成的减产和降低作物品质。
2.4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由于可以获取农田更多的信息,能够使作物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出更准确、合理的管理决策。
3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细农业”技术实践
在我国,农田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实施广域的“精细农业”技术实践尚需较长的发展过程,但是,结合我国国情,在某些具体条件下,开展“精细农业”技术实践或“精细农业”单项技术实践是可行的。
3.1了解差异,指导农业生产
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个体农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施农业作业。尽管每户的责任田范围内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可能不大,但就整个地块来说,其空间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以乡、村范围内,建立以gis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让农民了解田间的差异分布,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管理支持。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的分布图。
3.2建立基于gis、dgps技术的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在以县或大农场范围内,计算机及一些农业信息技术具有了一定基础。如果建立dgps,基本上能够覆盖整个作业范围。
3.3建立“精细农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程
在垦区农场或大面积作物生产平原地区建立“精细农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程,充分利用该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优势,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应用。
3.4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注意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技术体系,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技术体系应在科学理论或方法上,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有重要的突破,能够引起技术上产生质的飞跃和为实现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在试验研究中要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协同攻关.发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在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gps、gis、rs应用课程,加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参考文献:
“精细农作”是基于田间小区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为实现优化作物生产系统的目标而提出的。但工程支持技术的开发研究,对实现这一技术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农田信息采集与处方农作的空间定位,需依靠全球卫星差分定位系统(DGPS);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未来大量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需要遥感技术(RS)的支持;作物产量计量与小区产量图的生成需要能按秒记录收获机累计产量和对应地理坐标位置的智能型收获机械,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产量图自动生成软件技术;田区空间变量信息的快速实时采集,需要研究基于新原理的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按小区实施自动处方农作、调控目标投入需要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制定科学的农作处方需要农学知识和计算机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作为一个能协调运作的智能化系统需要有高效的信息集成以及有关信息传输、标准化技术的研究等等。
迄今“精细农业”在发达国家也不过五、六年的应用试验历史,部分支持技术手段还不十分成熟,有待不断研究完善,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其中,获取农田小区产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信息是实践“精细农作”的基础。有了小区产量分布图,农户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分析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选择经济适用的对策,在现实可行条件下采取适当措施实施调控;也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发展的条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或智能化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调控。
“精细农业”研究的革命性的意义是提出了一种经营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发展前景已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共识。1998.1美国副总统戈尔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以1米分辩率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在地理信息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它为认识世界科技进步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全新的观念。“精细农业”的实践将在下一世纪开发“数字地球”的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图1.精细农作技术体系示意图(来源:FieldStar,MessayFergusonLtd.)
为支持当前的“科技兴农”服务。在发展研究中,个人认为需要重视如下问题:
加强对国际有关发展信息和经验的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九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示范试验数据与支持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成果。可以采取引进技术思想与部分装备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找准切入点,注重其支持技术产品的国产化及产业化开发。“精细农作”的技术思想在国际科技界共识的基础上有其特定的涵义,即认识农田内小区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实施定位处方农作。它是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在我国可先在规模化农场、部分大城市郊区和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开发试验区,力求在农田小区的尺度上进行研究与实践。我国广大农村农田经营规模小,生产手段仍较落后,实现广域的现代农田精细经营尚需有较长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区可先以村片、农田的尺度上对精细农作的技术思想进行示范试验研究,并可着重结合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方式创新中,开拓出新的服务领域。这样,既可以使我国的研究实践与国际上的研究发展趋势相接轨,又可以探索形成具有国情特色、有利于在农村逐步推广先进的农作技术体系。
通过“精细农业”的试验示范研究,大力传播基于信息与知识的农业系统精细经营的技术思想。现今实践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应该扩展到种、养、加,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过程,即过渡到建立“精细农业”的技术体系。实际上,“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早在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已优先在发达国家奶牛场,基于动物个体编号电子自动识别技术,根据奶牛产奶量定量配料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多年来,全自动化设施园艺业的发展和养殖业中动物生长预测模型与配料、环境调控自动化系统的结合,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加工、分级,为达到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中,都已吸收了电子信息科技前沿的成就。在我国,“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尤应在设施园艺,集约养殖,农产品品质优选、储藏加工等增值产业中先付诸实践与推广,这对我国目前处于传统农业的结构性调整时期和开始重视强调实现农业增产方式的转变中,依靠先进技术装备和农业精细经营技术的支持,对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精细农业”试验研究实践过程中,注意组装一批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单项适用先进技术支持当前的“科技兴农”。如:GPS、GIS技术用于农村规划、农田管理、节水灌溉、环境监测的实用技术;农田信息快速采集、存储、处理技术与仪器;农田耕作、土肥管理、农药利用、污染控制等适用技术;机电仪一体化的农业机械装备;精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快速实用监测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广及装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先进技术与工具的开发等。
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注意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技术体系,以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技术体系应在科学理论或方法上,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有重要的突破,能够引起技术上产生质的飞跃和为实现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在试验研究中要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协同攻关.发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在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GPS、GIS、RS应用课程,加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在“精细农业”的示范试验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问题。其中,尤以田间信息实时快速采集先进传感技术,生物信息模式识别技术,空间信息处理与图形自动生成技术,计算机化的定量管理农艺技术与系统分析等,都需要作物科学、农艺学、生物物理、数学方法、信息软硬件技术和技术经济学的支持,这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进行科技创新的良好机遇。
参考文献
NationalResearchCouncil,PrecisionAgricultureinthe21stCentury,GeospatialandInformationTechnologiesinCropManagement,NationalAcademicPress,Washington,D.C.1997.
J.KSchueller,TechnologyforPrecisionAgriculture,ProceedingsoftheFirstEuropeanConferenceonPrecisionAgriculture,WarwickUniversity,U.K.8-10,September1997.
KennethA.Sudduth,EngineeringforPrecisionAgriculture-Past,AccomplishmentsandFutureDirections,USDAagriculturalResearchService,Copyright01998,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Inc.
汪懋华,“精细农作”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农田精耕细作技术,"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论文集上册,周光召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8.9。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出现之前,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注重的是成本(费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方法主要有财务部门负责,通过减少预算、节省开支等降低成本(费用)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管理者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成本(费用)引起的长期问题,很难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开始将重点放在追求多方位的客户关系和产品的产异化管理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自身的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根据集约化的要求,进行投入和产出的分析,从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逐渐向全方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对产品、部门、客户、甚至是员工等方面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为预算管理、效益评价、业绩考核、产品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逐渐扩大到财务管理领域,并在财务管理方面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及时转变经营观念,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作为地方性银行之一的农村商业银行,扎根于县级、乡镇地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联系,和当地政府关系密切,犹如鱼水关系。但是,随着金融竞争格局的不断复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逐渐下设机构,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被不断的细分;再加上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逐渐推进,各银行为了扩大自己的存款规模,往往以上浮到顶的利率来吸引存储客户,而贷款利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在逐渐下降,这就导致了银行传统的业务的利差降低,而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较小,这就使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大下降。而我们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还处于传统的阶段,对于相关资源要素的成本、收益和风险等因素没有进行精确计量。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财务管理使得各种财务文问题逐渐暴露。而运用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克服粗放经营带来的弊端,以更好的管理方式适应新的竞争态势。
(二)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农村商业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除了要提升银行的价值外,还要体现银行经营活动的社会价值。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业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农村商业银行的价值最大化,就是要保证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保证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达到最优的水平,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统一。而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有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作为支撑,保证银行各项业务有序进行。
(三)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将经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对细分的银行业务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产生的业务环节,并对风险的后果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力的对策防范风险。由此可见,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还有助于引导和督促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财务风险的恶化引起更大范围的金融风险。
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经营观念,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组织机构繁冗且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就造成银行很难对工作人员的薪酬和业务费用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存在很多浪费的领域。长期以往,这笔浪费会使农村商业银行在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中难以匹敌。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周密的分析和设计,稳步扎实的开展财务工作。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作为保障。这就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对所有的营业机构进行全面细致的量本利分析,分析内容涉及到存款的余额及其结构、人员的配置及其素质、组织结构、地理位置、发展前景以及业务费用和人员薪酬等等,再结合外部环境的好坏、在同行竞争中所呈现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等因素,对营业机构的增长潜能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预测,并以此作为合理调整营业网点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主要负责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组织领导、系统设计、数据分析;各相应的分支机构则应该在总行的领导下,设立财务精细化管理具体行动部门,负责数据采集、程序监控和信息反馈,引导全行的工作人员转变管理理念,将全行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上来,推动全行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认定和费用分摊制度
成本认定制度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领域,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如果缺乏完善的成本认定制度,则整个银行的工作很难正常开展,财务管理很难正常运行。而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认定制度和费用分摊制度不够健全,制约着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认定制度,在实际操作时,首先要明确财务精细化管理对成本对象的要求,以此作为成本认定对象分类的依据,切实保证能够按照客户、按照部门、按照业务等进行成本的认定,并且要注意将成本的管理逐一渗透到每一经营环节中,防止成本认定的缺失。其次,要明确成本认定对象的范围。成本认定对象既包括业务部门,也包括非业务部门。其中,业务部门包括经营网点、计财部门、存款部门、贷款部门以及与存贷资金、财务资金运行相关的各个过程;而非业务部门主要是指办公室、人事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
另外,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建立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费用分摊机制。在建立费用分摊机制时,要本着“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通过精确计算,将费用分摊到相应的业务或者部门。例如,农村行业银行推出了一种借记卡,则营业网点在办理这种卡片时所产生的费用要分别核算,计入该种卡片业务中。每个部门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以下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招待费以及业务宣传费用等,这些费用要一一计入相应的业务或者部门中。通过将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保证成本的核算更加准确、科学。
(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预算控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自下而上的汇总预算和自上而下的分解预算,这两种预算都能够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全方位、分层次的进行预算。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可以对预算进行调整,调整后生成新的预算数据。
预算审批后,就对经营环节的各项业务有了指导作用,例如,资金的使用要按照资金预算的要求实施。如果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观条件或者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则预算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使预算的范围、权限、程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财务精细化管理还应该对预算进行及时的分析。在预算分析过程中,应该将异常情况剔除,分析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之间的差异。如果预算数据有多个版本,则各个版本之间也应该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有助于上级单位及时了解下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办刊过程中,通过细节化的市场调研来充分思考和认识期刊受众,是塑造期刊品质、赢得市场的关键。认识受众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特征,即读者群体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二是人口特征,即读者的年龄、性别等有何特点;三是社会特征,即读者的收入情况、购买力大小、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所在社会阶层;四是心理特征,即读者的生活观、生活方式;五是行为特征,即获取信息行为和消费行为。获取信息行为是指读者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信息,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脑还是手机。另外,还要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是喜欢长篇文章还是短篇文章,以及读者去哪里购买杂志。这些年来,《农家科技》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了解到受众主体是农民,数量巨大,分布在西部地区和其他农业大省的农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不高,文化程度普遍为高中以下,喜欢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不喜欢长篇大论,喜欢短小精悍的实用文章,农村没有报刊亭,大都通过邮局订阅等情况。这些对《农家科技》内容风格上的市场定位,对制定合理的定价和销售策略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市场调研细节化,同时也便于及时地捕捉读者需求信息,根据需求的变化随时作出细节调整,这样既可以节省营销费用,又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发行量。[1]
栏目设置细节化,突出办刊特色
栏目设置是编辑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打造品牌期刊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栏目设置的维度与方向直接关系到组稿的专业领域与方向,栏目设置和封面风格是期刊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栏目设置的细节表现在编辑对栏目设置的综合判断与把握上,编辑凭借其匠心独运,及时地追踪行业前沿,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热点及其变化,据此对栏目设置作科学的安排或相应的调整。[2]而其过程,则体现在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互动上,以及编辑部成员之间的商榷上。栏目策划的结果具体反映在新栏目的开设及原有栏目的变化上。例如,《农家科技》2012年推出的“微观三农”栏目,即是编辑人员精心调研、用心研判、精心策划的结果。鉴于微博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力的日益提升,通过微博调查发现许多读者喜欢通过微博参与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编辑部人员反复商榷,决定在“编读往来”这一常设栏目中单列出一个栏目,取名“微观三农”,专门刊载微博上网友有关“三农”问题的探讨言论。栏目刊出后,由于该栏目接地气,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来自读者的好评如潮,大大增加了刊物的互动性,是“刊网互动”的有益尝试。2016年,笔者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诉求也日益突出,乡土文学艺术类作品有较大的读者、作者群体。为了贯彻学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农家科技》适时推出了“乡土文苑”栏目,既满足了读者对文化类的情感需求,也满足了广大乡土文学作者的发表需求,大大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和读者认同感。党的十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特色效益农业在带动山区脱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农家科技》决定增设“特色农业”栏目,集中从如何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各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经验、特色农业在精准扶贫方面产生的效果、国内外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先进经验等方面做好宣传报道。该栏目社会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被列为重庆市2016年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在期刊栏目策划中,只有重视细节、苛求细节,才能从细节中升华质量,获得益处,赢得读者。
编校流程细节化,保证期刊质量
期刊编校流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如创新性、时效性、市场性、综合性、灵活性、可行性等诸多方面的要素。[3]《农家科技》为了能及时捕捉到重点选题,不出纰漏,每期都要召开从总编到编辑、记者、发行广告等所有人员参加的编前会,即选题讨论会,采编人员提交选题,选题会拍板敲定。选题一经确定,编辑对拟发表的文章进行细节加工处理,它包括标题制作的细节、文字标点加工的细节、图片处理的细节、导读提炼的细节、顺序编排的细节等,逐一细致打磨,形成初稿,再由责任编辑进行统稿初审,初审后由编辑部主任复审提出意见,编辑、记者对复审意见进行逐条处理,查漏补缺,最后由总编终审,编辑、记者根据终审意见完善稿件后,方由专职校对人员进行三校。每期出刊后,还要召开阅评会,即评优纠错,通过指定专人对所有稿件进行审读并收集读者反馈,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反思总结,杜绝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由于严格执行编校流程,对稿件质量精益求精,《农家科技》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无差错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可见,严格执行期刊编校流程是提高期刊质量、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精细化工;设备管理;发展趋势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意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追求。为了减少农药化工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需要从农药的生产设备管理入手,利用科学、合理的设备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式来对农药设备进行管理。
1精细化工设备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1.1设备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设备管理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利用网络技术,将设备的使用单位、维修部门、配件支持以及研发机构等各个部门联系到一起,从而构建智能化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对设备信息、数据的准确、快速分析和评估,来使设备的要素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其使用的效率,从而使设备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1.2设备维修的规范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化
(1)对设备的维修供应链进行完善,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消除大而全以及小而全的模式,从提升设备的维修效率、减少设备配件的存储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入手,来提升设备的使用率,提升资金的流动性[1]。(2)完善对复合修复工艺以及改善性修理工艺,使通过对旧机器的修理来提升机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效率,从而提升旧机器的应用能力,甚至使复合修复后的旧机器能够赶超新机器的性能,从而提升经济效益。(3)充分利用故障诊断技术以及状态监测技术。设备状态的检测主要是对设备以及生产系统标准和参数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而判断设备的运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进而实现对机组故障的预测、分析、诊断和故障排除,使机组的运行周期得到有效的延长[2]。设备故障的诊断主要是对设备的使用过程和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控,确定设备的局部或整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从而早发现故障和产生故障的原因。(4)将可靠性作为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思想。在设备预测系统状态以及行业上建立可靠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必要的,以此来保证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可靠性,从而使设备的意外故障或灾难性事故得到有效的避免。
2设备管理精细化分析
2.1优化配置,实现精细化匹配
通过对设备使用计划的科学、全面编制以及设备进出场时间表的编制等,来保证精细合理的控制,使设备的总量得到最优化的储备和型号的匹配,从而使相应的设备都能够在其应有的环节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2.2对人才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传统设备管理以及现代设备管理的分析可知,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物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区别,传统的管理中过于注重物品,而现代的管理更注重管理物品人才的作用。通过对人才的定岗、定责、定机、优胜劣汰等制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
2.3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组织
根据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可知,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是必要的,所以农药精细化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设备管理、维修等方面规章制度的完善,以此来对精细化工设备的管理进行完善。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量在不断的提升,而农药精细化工中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了当前农药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中,得到经济和科技的双向支持,为精细化工设备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向农药企业提出更大的挑战。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也要提高对精细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视,分析和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使得设备管理能够更好的适用和服务于农药精细化工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卜钢证.浅析精细化工中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3,(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