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工商管理背景(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3 栏目:办公范文

工商管理背景篇1

一、法制资源:工商行政管理的能量之源

法制资源,意指法律制度的总和,是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活动生成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所有法律制度的综合。从根源来看,法制资源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决定于一定物质条件的经济基础。从表现形式来看,法制资源体现为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器物法律制度,直接或间接调整社会关系的各种成文法律制度。法制资源,是实现“有法可依”的前提。

工商行政管理以法律赋予的职责对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是一个法制资源运用的动态过程。从管理者一方而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赋权,掌握了一定量的法制资源,然后以其职能,监督管理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当发现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中的某一行为与法制资源中的某种模式相符时,管理者以法制资源所设定的模式对该行为进行调整,如果该行为违背法制预设模式,则对该行为进行矫正、摈弃。管理者通过这一动态过程,将法制资源从上层建筑范畴传输到经济基础的范畴,形成一种作用,推进法制资源的运用、完善与发展。从被管理者一方来说,他们通过行为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了法律所要调整的对象。被管理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某些行为,当其行为僭越了法律所允范围,被管理者就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被管理者的这一动态过程,产生了问题:由于被管理对象是广泛且变化的,行为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而能被归入法律调整的行为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出现了某些实际行为无法可调、无法可依。

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动态变化中看出,法制资源应该是不断丰富的,且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正是这一客观需求,法制资源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监督管理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能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推进调整,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也便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从市场经营主体方面来说,随着网络的建设发展,网络经济兴起并不断发展,出现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对网络经营主体行为的规范调整成为工商行政管理的新课题;在市场竞争主体聚散离合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垄断现象,产生了对垄断经营主体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等等。从市场行为方面来说,近几年,食品安全、新式广告经营、商标国际拓展等等领域产生了许多新法律问题,这些新问题大多面临着难有法律规制的困境。因此,法制发展与时俱进成为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的应然要求。

二、法治价值:工商行政管理的力量之核

法治,它所确立起的社会秩序是以法律为至上准则,人们的普遍行为都活动在法律所设置的范围内,从器物层面到精神层面,人们不是以“人治”中的那套规则来遵守,而是树立起崇尚宪法、崇尚法律、以善法为最高权威的意识,自觉遵守法,并以法自律。当法治让人们的行为走上一条规范且有秩序的轨道时,法治的价值将凸显。

工商行政管理机關作为国家一个执法主体,力求实现法治所具有的各种价值,并且以这些价值为核心,构建、推行各种管理制度,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安全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监管的阵营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与法治紧密关联。市场经济是法治化的经济,崇尚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理性消费、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等信条理念,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所承担的职能中,创建、推行的制度皆应体现这些理念,促进市场经济内含法治价值的实现。从市场主体准入方面看,推行行政许可制度,是为了让各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平等地接受竞争;设立注册登记制度,将各市场经营主体置于管理部门的监管下,益于秩序价值的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公平交易管理,运用执行《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涉及公平交易的法律法规,着力追求自由、平等、秩序价值;承担商标广告的监管职责,运用《商标法》《广告法》等法律对商标、广告进行监管,体现对利益分配的制衡,倡导有限制的自由;对消费者实施保护,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权保护价值。在执法监管方面,以《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开展执法活动,体现程序正义、权力制约、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融合法治要求,充分体现法治价值。

三、尚法而为:工商行政管理的固本之基

推进法治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让法律凌驾于一切之上,让法成为一切可调整行为的规范准则;同时,在行为主体意识中形成遵法而行、尚法而为的理念。工商行政管理,说到底,就是以行政手段运用法制资源开展管理的一种动态社会管理活动,离不开的还是法。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被称为“经济卫士”,监管着市场经营主体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着流通领域里的市场行为,在职能上,首先就要求其依法行政。工商行政管机关应用法武装自己,严格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开展执法监管活动,在管理行为实施的过程中树立起崇尚法律、尚法而为的意识,无论是在实体问题,还是程序问题,都严格依照法律办事。从另一方面讲,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并执行着法学部门法中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部分或全部的规定,而这些部门法又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深刻左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觉在法的规则作用下行政,才能正确运用法律,准确监管市场经济,准确传递法治理念,实现法的治理。

参考文献:

[1]莫于川.法治视野中的行政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1.

[2]陈季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析.中国行政管理,2009(1).

[3]马怀德.法治政府特征及建设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工商管理背景篇2

―、产业转型升级对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淘汰落后产业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的引入和新的商业模式推广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主要支点。无论是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的引入还是新的商业模式推广,都需要具有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来实现,通过有效整合新技术、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等实现新的价值创造,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产业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通过技术引进和复制其他地方的商业模式来实现,需要在现有产业基础、商业模式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等来实现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不断呈现,产业发展趋势给现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院校不断深化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理解,来调整和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发现市场机会、能够将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推向市场并获取市场价值、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产业转型升级给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校园工商管理人才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和岗位,产业转移升级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管理人才,相对于技术工人和一般务工人员,管理人才更难被吸引到相对落后的地区,这就为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就业空间。二是对教师队伍产生较大冲击,需要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地方院校教师大多属于理论型教师,相对缺乏工商管理实践经验,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过程中,地方院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例如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教师既可以去企业挂职锻炼,企业高管授聘为地方高校管理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三是对原有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具有复合知识和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管理人才,其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与之前的人才培养着较大区别,这是对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挑战。四是对企业工商人才培养提供帮助,通过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企业可以为地方院校工商管理师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科研主要着力点应放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企业管理及相关的应用性研究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各地院校都在不断的推进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各地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与发达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仍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定位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没有与地方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匹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工商管理人才在产业类型、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新要求。不少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定位,缺乏对产业未来展望,缺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偏离,没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基础上,针对地方支柱产业和企业需求来确定工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设置。如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方,需要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于旅游服务产业和企业人才培养,同时兼顾相关产业和企业人才培养,而非要与发达地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一致。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合理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专业课设置过于传统,课程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不少院校对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任务、课程体系和安排方面,与地方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等内在系统关联性没有考虑在内。现在各地产业转型升级中企业需要更多有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工商管理人才,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能够进入工商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当中,对技术创新、创业管理、互联网商业模式等相关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仍落后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工商管理毕业生仍以传统思维去从事和思考现在的商业活动,对新兴商业活动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实践仍有很大的不足。现在大部分课程教育仍是理论教学为主,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实际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仍严重缺乏,这降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自然科学和新兴技术等“硬科学”素质的培养,对工商管理学生进行“硬科学”素质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世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而且也是促进学生认识商业活动的本质,就要是通过科学技术和商业活动等要素有效结合来实现商业价值创造。

(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单调

在工商人才培养方式上很多地方院校,依然采用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准则,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被动式的灌输式教育和死记硬背学习方式,严重阻碍工商管理人才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发展。同时,人才培养可能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人才培养可以批量生产,对专业特色化和学生个性化培养仍非常欠缺,统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没有凸显地方院校工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和特色化的特点。目前最突出的薄弱环节就是实践教学,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和“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培养目标。

(四)师资队伍建设仍有待优化和提升

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教师属于理论教学科研型,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缺乏对工商企业实际问题研究的“双师型”教师,导致讲授课程和指导实践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采用、教学理念的引导等方面缺乏企业界的参与和合作,因此对工商管理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有较大影响。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工作后,发现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性,原因就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对实际工商管理发展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后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偏差。

三、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及建议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既要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角度出发,也需要从人才特色化发展角度出发,同时也要遵循商业文明发展特征和地方院校的特色方向。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美国加州大学纳瓦罗教授(Navar?ro,2008年)在对世界排名前50位商学院进行研究,归纳其新特征包括:(1)多学科集成:工商管理课程建立于一个多学科和综合性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而不是孤立的“功能性竖井”要使学生更多地在跨学科的通识教育上理解商业;(2)体验性学习:至少在部分上取代或补充传统“粉笔加演讲”注重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增加实践性的练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3)软技能开发:恰当地强调管理技能(包括沟通、领导、谈判、创业、团队建设)和人际关系技巧,与传统的数据分析、管理工具等同样看重;(4)全球性的视角和信息技术:在一个技术迅速变化的世界,国家间的贸易、投资与金融日益相互融合与依赖,学生应对这个世界的新变化有良好的触觉,并培养出相应的世界观。

根据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纳瓦罗(2008年)的观点,并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寻求特色化发展

学校培养环境和目标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要更新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找准院校办学定位,凸显地方特色。工商管理专业所在院校首先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发展环境中,找准学校和专业发展自我的定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问题。各地转型升级过程中,院校对自身性质进行认真分析和探究,找出工商管理专业与区域、学校的文化元素、产业环境、教育资源等要素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本校和本专业学科发展的人才。如学校是以研究性质为主的,学生培养应当偏向于研究性和理论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是属于理论型,专注于对影响和推动工商管理发展的知识和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是实践性质为主的,那么人才培养应当偏向于实践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与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的,能够进入到企业实际工作中,能够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学科建设特色上,要服务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建立,要积极融合地方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支柱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的高级实用型特色人才。当院校和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之后,学生才能依据其定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选择,从而解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也让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呈现特色化发展特点。

(二)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现有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较多是沿用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课程体系,对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下学生能力培养要求重视不够,导致在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方向,以提升学生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发展过程的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调整并优化课程体系。首先要对课程比重进行调整,分为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程比例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培个人意愿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应该加大在技术创新管理、创业管理,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商业模式的理论教育比重,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了解和掌握新兴前沿理论;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加大商业运营模拟、模拟创业、管理沟通和谈判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跨专业,特别是与理工科、文科、艺术类学生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等活动,提升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以理论讲授和理论考核为核心的培养方式。工商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更需要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改变以老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调整为以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权,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积极参与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不再仅以理论考核为主,不少课程可以根据院校和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商业模拟运营、创业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能力考核的重要方面,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促进学生摆脱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困境。

(三)整合和优化师资力量,做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保障

高素质师资力量是转变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保障。地方院校相比发达地区的院校和重点大学,在地理区位、物质条件、科研环境等都居于劣势,要想在高校竞争中凸显实力,应以与地方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为重要支点,强化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特色学科和提高复合型教师队伍。地方院校要通过物质、人文关怀和事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创新措施留住人才,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师资队伍,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此外,通过与地方企业、政府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充分沟通和联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吸引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同时促进理论型教师走向企业,加大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使得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构建“政产学研”结合模式,推进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背景篇3

关键词:对外贸易;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0-0111-02

一英语与国际贸易

英语是世界性语言,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会说英语,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官方用语。在对外的贸易往来中,英语成为职业用语即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英文BusinessEnglish,定义为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对英语的使用。单纯应用于对外贸易领域的商务英语又叫ForeignTradeEnglish。商务英语除了应用于对外贸易,更广泛使用在其他领域。商务英语体现于三部分:商务背景、商务语言、商务交际。商务背景主要在于对商务知识的积累,商务语言则是体现个人语言魅力的艺术性发挥,而商务交际更是以商人的头脑,分析商业化信息。商务交际是各项的综合,跟个人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是一种语言媒介,它应用于各类商业活动,其中包括了经济、贸易、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应用。

国际贸易,定义为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国家的经济实体之间进行的各种交易活动。本质是一类交易,就离不开交易的各项要素。交易总有宣传产品、讨价还价、互利互信的过程,离不开看货、验货、付款等初级步骤。如果没有语言充当媒介,交易行为就不可能发生。国际交易是与外国人打交道,只有熟悉他们的用语--商务英语,才能谈妥一笔交易。商务英语就是这一专业化的,完全服务于商务活动的职业化语言。这么说来,商务英语就是由国际贸易活动而应运而生的,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必然产物。

二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应用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总体上看任何一项交易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寻求合作阶段和维护合作阶段。在寻求合作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谈判来达成合作意向;在维护合作阶段,使员工适应不同的文化,从而促进团结协作。

1.商务英语有利于进行建设性国际贸易谈判。谈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无处不在,它是国际贸易活动能否达成的重要阶段,在贸易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谈判”。在国际贸易中,合作或者买卖的双方围绕着交易中各自的利益问题进行博弈,这一过程需要有效的商务英语作为基础。有效的商务英语除了语言使用规范、得体外,更注重语言使用是否符合对方的文化背景、对合作交易内容的阐述是否清晰、明了,从而能促进协议的最终达成。谈判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利益作为出发点,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实现自身利益目标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在谈判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文化背景、、饮食文化等都有可能对谈判产生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国际贸易的成功率就必须注意这些差异,在谈判之前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工作作风等,利用合适的语言传递自己的优势,合作意向等。这就要求提前了解和准备有关的材料,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务英语强调谈判要把握住交流的尺度和深度,不是讲的越多越好,有些问题不是讲的越透彻越好,毕竟有些商业秘密是不能透露给对方的。要注意从对方的语言中寻找信息,找出合作的点,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情况,适当地表达自己。

2.商务英语有利于提升员工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贸易活动往往不是一次性买卖,更多的时候会形成一种合作关系。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面临着融入国外社会生活、适应当地文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产生沟通上的障碍,甚至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项目经理不了解不同的管理文化会导致与外国合作公司产生摩擦,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管理人员不懂跨文化管理的方法就不能很好地管理海外的员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通过商务英语的学习,提高管理人员尤其是海外公司管理人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商务英语学习,了解国际贸易中主要的文化差异,利用商务英语培训过程中学到的跨文化交流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时间,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企业管理层还要重视对普通员工的培训。虽然普通员工不参与公司的商务谈判,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都在与当地的社会打交道,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在海外合作项目中肯定不可避免地要和外国同事打交道,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也会给正常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商务英语在国内外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沟通作用,一个企业只有充分重视和发挥商务英语的作用,才能适应一种新的文化又能被新的文化所接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了跨文化适应能力,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影响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影响元素

对外贸易交流中影响商务英语应用的因素分析商务英语作为我国商务交往过程中的重要语言工具,它与一般的英语交流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它更加注重在对贸服务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商务英语对外贸易交流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在商务英语对外贸易服务的过程中,要对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进行深入有效的了解和分析。当前阶段,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交易双方工作人员掌握的有关贸易交流的环境知识,这包括贸易业务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贸易发展趋势,当前在贸易交流过程中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贸易背景的了解和熟悉是使用商务英语的首要前提,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贸易的发展背景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应用商务英语。要有针对性使用贸易语言,做到有的放矢,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人使用商务英语进行交流。对于当前在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环境要进行认真把握,不要涉及到敏感话题的交流,要根据所处的发展环境和时代背景,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交流形式。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是影响商务英语实施发展的关键部分。

2.商务英语的语言决策。在进行商务活动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语言进行交流,对语言的方式进行决策。它是指商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商务英语的语句、词汇应用、语音、语气、表达方式的选择和分析。商务英语的语言是双方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合理地运用商务英语语言,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决策,促进双方合作交流,推动双方贸易的成功。

3.商务英语的交际技巧。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良好的商务英语交际技巧可以有效的避免双方出现尴尬局面,促进双方合作贸易的达成。商务英语的交际技巧是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英语技能,在表现过程中综合体现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更好的体现商务英语的灵活性和艺术性。要在使用过程中准确把握商务英语的使用尺度,要不断的增加商务英语的经验交流,通过在不同场所选择不同的交流技能,综合运用自身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提高双方合作交流。在商务英语的构成要素组成中,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是商务英语发展的基础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商务英语的语言决策和应用技巧的选择。而语言选择和应用技能又影响着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三者共同促进成长与发展,从而对整个商务贸易过程起到积极的影响。

时下伴随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商务英语越发被应用普遍,现已成为对外交流沟通的最重要交流工具,成为商贸人员必备的技能,因为我们作为学生应珍惜时间,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掌握好英语这门第二外语。

工商管理背景篇4

关键词:互联网+;工商管理专业;互联网技术;教训新模式

一、“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之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发展的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拥有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所遇到的机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其一,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变得更加丰富。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在相关的教学资源整合阶段,会应用到相关的一些技术平台,这些相关的资源整合手段能够使教学资源整合工作变得更加便捷,而且资源更加丰富。随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人类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之中,很多信息能够实现共享模式,而且其传播速度较为迅速,相较于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来说,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其二,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需要一定的缺点例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而且学生被动学习等多种问题,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在对工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对工商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所遇到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所遇到的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其一,在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方便来看,缺乏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者,这样一来对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教学理念的突破有所限制。而且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而且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否能够顺利得到推行与应用,在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其二,虽然说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但是在学生对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资料进行查询的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课本材料进行冲击,因为在网络方面所获取的教学资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难以保证的,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辨别这些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设置障碍。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之下,学生过多的依赖于网络资料,学生学习对教育者的依赖性不断的减少,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之中,不能够提起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育者授课的过程中学生逃课率明显增大,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问题,进而也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之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在新时代之中,对优质工商管理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只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训练,教师需要利用项目载体,在学生实现项目目标以及解决团队冲突矛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知识基础之上,能够拥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并且能够合理的将创新思维融合到不同的领域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理论,跨界联系思维。对学生的执行能力进行培养,教师是需要通过决策操作和执行操作对学生加以训练。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当前阶段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以其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培养体系之中,是难以对上述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实现。

(二)能力培养的程度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存在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是处于整理教育层次的。这样一来,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外语技能以及企业管理技能等,以上述的培训目的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对“互联网+”背景的时代特点以及社会要求进行考虑。在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之中,学校所制定的学生能力培养计划,主要是通过选修课、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等,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目的,学生所占的课程比重为学分的50%以上,而且在选修课方面,学生的选择就较为狭小,而且没有更多拥有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也就导致了学生在教育培养结束之后,还不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无法对具体的知识实践进行深入理解,也无法对“互联网+”背景之下的工商管理进行深刻理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三)模块的设置不科学。本文根据对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对于这些模块设置的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在我国的工商管理院校知乎总,并没有对工商管理教学模块有更加细致的区分与界定,与课程彼此之间的区别,与板块之间的相互割裂,并没有进行详细的界定。虽然说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来说,通过课程模块对课程进行设计很难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需要的相关知识诉求,并没有被得到重视。在课程之间,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及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衔接并不完善,进而也就导致了对不起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方面造成了影响。

三、“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需要进行重新的规划。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来说,不能以传统的眼观进行看待,而是在传统的元素之中融入互联网元素,而且在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从思想以及理念等多个角度发生改变。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工商管理专业模式不应该是对传统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而是在山中的平凡事中,充分的融入互联网思维,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的具体落实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其一,和大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社会发展的基础,至少对未来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预测,对未来工商管理人才素质需求进行总结,并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对该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其二,各大高校应该对核心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布置,而且在对核心课程进行布置的过程中,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进行设置,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必须要变得更加灵活。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我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根据其要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关系不够紧密,而且在学生后续的职业生涯之中,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发展能够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充分的理由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的时代同步性,也能够使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工商管理背景篇5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企业管理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电商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应用,更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宽阔的平台。但随着机遇的到来,电商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及时的改进和调整,进而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电商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弊端,有许多地方还需要改正,所以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电商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还应注意多方面的挑战。

二、大数据与电商企业

1.大数据的涵义

大数据,即“BigData”,它是指超出常用软件工具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承受的数据收集、处理以及管理的数据集,它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概念,包括商业和技术层面,对每种类型的数据质量进行有效筛选,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有着多种方式,而且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最后的数据大集合是同一种数据。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精准的处理传统的数据管理,追求效率和速度,重要的一点是大数据的值并不是数据值本身,而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将其反应在策略的制定上。高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进而促进企业,特别是电商企业的发展。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电商企业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电商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大批的电商企业潮水般的涌现出来,最具代表性的电商企业有淘宝、京东、唯品会、国美好货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直接促进了零售电商企业的发展,电商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同时,互联网引入的数据由用户产生,这类数据具备多源头、低成本等特征,这也为电商企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零售电商和传统零售业相比较,它的主要优势,便是种种数据的可获得性,电商企业可以实时了解到客户的来源以及购买意向。如经过网站内的搜索、购买以及收藏商品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等,都可以为电商提供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电商企业静准有效地为消费者进行服务,进而改变电商企业原有的营销管理模式,促进服务管理模式的革新。庞大的消费数据量为电商企业提供了把握用户消费和管理模式的基础,电商企业通过应用大数据,可以有效进行精准智能化的广告推送服务,创立高效的营销和管理模式,进而使数据的实际应用,可以与企业运营形成有机的结合。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1.低成本管理

现阶段的信息服务与数据处理方式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较为繁琐复杂,而且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准度要低很多。现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相当的方便快捷。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以及分析,并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很多大公司都可以通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方式,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针对大量的客户数据,广泛应用自动化系统,进而实现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这样会使企业对客户的真实状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和把握,对未来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开拓,提供了强有利的数据支持。在整个过程当中,由于减少了链接的人工干预,所以极大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显著的降低了错误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据处理的成本,也为电商企业创新数据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2.精细化管理

传统的业务模式难以实现大批量地处理各类数据,也就导致了众多的企业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只能通过抽取少量样本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并分析出相应的结果,以此来进一步地推断出总体特性。这样的传统技术方法极大的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而且也只能记录客户简单的消费信息,不能全面的分析和处理客户的人信息,这种管理的结果,还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处理数据的能力十分的强大,他们可以精确的提取每一位客户的信息,然后通过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对客户的消费情况等数据,进行高效的搜集汇总,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有效的管理。这种方式方便快捷、节约成本,最重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价值,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顾客服务也使办理各项业务的门槛有所降低,使电商企业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电商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处于竞争位置的企业如果仅是依靠模仿,而不去自主创新管理模式,它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市场的状况、客户的需求,以及竞争的威胁都处于时刻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电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才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刘静.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5):99-101.

[2]田小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探究[J].价值工程,2016,(13):47-49.

[3]张翠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28):83-84.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学校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收集3篇)
  • 下一篇: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