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建筑工程发展规划(收集3篇)

时间: 2024-07-08 栏目:办公范文

建筑工程发展规划范文篇1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每个环节的监管重点,将测量报告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所确定的内容进行对照验核,办理竣工规划核实确认书。

2规划核实的现实意义

经开展规划核实工作以来的实践情况,结合本次学习规划核实管理程序总结规划核实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1)加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正常的建设秩序,使城乡规划意图得以顺利实现,维护城乡规划法的尊严,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2)作为规划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对规划管理全过程的最后一次审视,是查漏补缺,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规划技术管理与服务水平的绝佳机会。

3规划核实的法律依据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和许可内容予以核实。

4规划核实工作实践

4.1完善规划核实程序

根据当前规划核实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规划核实程序,目前我们对规划核实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即把规划核实中的工程竣工核实误读为规划核实,并在实际工作中把灰线验线、±0验线单列开来,实质上它们是个逻辑连续整体,完善规划核实的制度建设,把灰线验线、±0验线、工程竣工核实统一并入规划核实工作,以每个项目为基准开展具体工作,按照时间先后序列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只有这三部分内容统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划核实。

4.2统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标准

建筑面积是建设工程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建筑面积是竣工规划核实计算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核心规划条件的重要依据。容积率、建筑密度是体现城市功能、规模和土地利用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目前社会各层面关注的焦点,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在实际竣工测量过程中由于建筑面积计算标准不统一导致实际测量建筑面积与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建筑面积偏差较大,例如:华府山水3#、5#楼实测建筑面积比建筑工程规划许可面积偏小,四季果岭实际测量面积比建筑工程规划许可面积偏大。濮阳市测量队、濮阳市房产管理局、濮阳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研究《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查找建筑测量面积偏差较大的原因、逐一排查导致误差较大的因素,重新对上述两个项目进行竣工核实测量,使上述两个项目的建筑面积误差缩小至合理误差范围内。竣工实测建筑面积直接影响到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濮阳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濮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指导意见》规定了容积率计算面积的范围,但随着规划核实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还有待明确和界定。例如阳台面建筑积按照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但是在计容积率时阳台建筑面积超出规定的建筑面积是否按照其水平投影全面积计入没有明确说明。飘窗面积不计入容积率,飘窗在结构上应突出外墙面设置,其底板与室内楼地面高差大于0.45m,其结构净高不大于2.10m,不计算建筑面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否计入容积率没有明确说明。

4.3关于竣工规划核实建筑高度计算

建筑物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周围建筑的日照采光,按照国家有关现行规范标准规定计算建筑高度,一般实测部位是建(构)筑物北侧檐口处,檐口高度指的是室外地坪至坡屋面的屋面檐口(最低点)的高度,一般水箱间、电梯间、屋顶飘板、停机坪、屋顶阳光房不计入建筑高度;如果建(构)筑物顶层是平屋面,一般檐口高度算室外地坪至女儿墙的高度。在竣工规划核实中一般将建筑结构顶的标高计为建筑高度,建筑物顶部的建筑造型不计入建筑高度,但对于影响周围建筑日照采光的顶部构筑物、建筑造型是否计入建筑高度没有明确说明。4分期、分栋竣工规划核实后期影响《濮阳市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原则上以同批(次)发放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容为单元进行。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分期进行规划核实。例如:城中央一期、濮阳建材家居国际博览城为分期核实项目,若前期核实面积已经接近规划容积率上限,那么项目后期的建设要注意控制建筑面积。分期、分栋规划核实更要完善和加强对项目绿地、车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核实验收,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生活水平、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居住环境、绿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建筑工程发展规划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项目;规划与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逐步发生转变,同时受此影响,建筑项目规划管理体系以工程体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建筑项目的规划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亦或是技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走向创新化模式。因此,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对建筑项目规划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为后期的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建筑项目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截止到目前,我国依旧大力提倡项目规划与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因此,在短短的数十载,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规划与管理发展势头强劲,进步明显,但是,由于发展历史短暂,科学的规划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规划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与规划相关的法规制度存在缺陷。尽管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类的法律法规条文,但是当前的建筑项目规划管理的强劲发展势头导致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滞后。

第二、建筑项目规划管理决策者责任意识淡薄。建筑项目施工规划管理对于实践的应用比较重视,但是对于一些工程的成功案例的总结却加以漠视,未能对建筑项目规划与管理实施系统性的总结,造成不同工程之间的建筑项目规划与管理存在较大的出入,规划管理人员只能在实践中自己慢慢摸索,逐步运用。

第三、建筑项目规划与管理价格战横行。一些建筑单位为了能够在投标中占据主动,不惜任何代价,盲目压缩价格,因此投资商对于施工企业的评估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建筑项目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呈现一定的盲目性,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四、建筑项目规划管理理念的不合理利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规划管理者对于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方法生搬硬套,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盲目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可行性,同时导致一些投资者的盲目投资,这样不仅仅导致工程产生了巨大的成本代价,同时对于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带来了挑战。

2、建筑项目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建筑项目规划与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基于满足建筑项目规划管理者对于建筑项目的规划管理的需求,建筑项目规划管理学科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步入一道正轨的发展道路,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

2.1科学性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模式快捷化,科学化的建筑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建筑项目规划管理学科,其自身的特性决定其必须走向全球化发展模式。我国是一个建筑大国,因此建筑项目规划管理必须同国际接轨,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规划理念,在其应用过程中做好相关的理论总结,同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在国际上整理的建筑项目规划管理的科学性的知识体系。

2.2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科技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网络化,技术的优化发展,大大便利了建筑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很多规划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局域网络系统,系统内部的节点的联系以及部门之间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和施工阶段,不可避免的与大数据、云储存发生关联。而规划、施工、管理依托这些高科技的信息科学理性地的分析,所产生效应会显著提高。

2.3提高建筑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项目规划人员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经验较为丰富但缺乏理论学习的人员。这一类人长年累月在施工现场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企业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对其实施提拔,成为管理阶层,这类人员在现场的控制管理几乎全凭自己的经验实施。第二、虽然经过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学习,但是缺乏实战经验人员。这一群体均源于高等院校的专业人员,虽然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实践经验极少,因此对于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成本以及优化管理均难以进行很好地把握,因此,一些施工人员会对高等教育存在误解或者质疑,导致建筑项目内部沟通出现问题。

所以,建筑项目必须提高建筑项目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提升不同管理层次人员的管理能力。其次,对于建筑项目规划管理人员必须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培训工作,如果缺乏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则应做好理论体系的培训,如果是缺乏实战经验,那么必须加强现场的实习培训。最后,不断充盈管理者的专业知识,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一些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往往无法到实践中去应用。尤其是建筑项目行业,尤为突出。因此,建筑项目规划管理人员必须以老带新逐步完善,使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年轻技术骨干,不断增强实践经验,有经验的老技术人员,通过互帮互学把经验完善成系统理论。

2.4建筑项目之间合作的发展趋势

建筑项目管理的飞速发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同时建筑项目管理阶层对于项目规划管理的掌握程度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促进建筑项目管理学科知识在施工中的应用,“工程项目总控”的理论体系逐步开始在不同层次的企业中开始运用。我国对于工程项目总控理论的引进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企业之间公平地执行相关规定,工程项目总控实施指挥。当前阶段我国的工程项目总控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些发展水平不同的施工企业基于共同利益,自发的组建工程项目的总控,彼此协调合作,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其二、国家地方部门基于当地建筑企业的发展优化考虑,实施同一层次或者不同层次建筑企业的总控建设,增强竞争力,吸引外资,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项目总控,都是基于建筑企业彼此之间的合作,促进企业间的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做好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设计以及竣工考核的管理研究。于是不同企业为了对建筑项目规划管理的落实应用,外包现象孕育而生。外包指的就是建筑企业基于工期、成本以及工程质量等因素的考虑,委托别的企业实施项目规划管理,实施彼此间的利益分红。这种发展模式有效的促进了不同建筑企业彼此之间的建筑项目管理的交流学习,提高了管理效率,保障了工程质量,促进了建筑项目管理的优化发展,不断提高建筑项目的管理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邱宁、于鹏跃.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1(03).

[2]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J].管理论坛.2012(1).

[3]蒋卫平,喻可泽,杨正勇.浅议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J].项目管理技术.2008(11).

[4]王永斌.建筑施工中的协调与组织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

建筑工程发展规划范文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改善措施

1引言

现阶段,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质量对于促进城乡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同时它也可以反映出现阶段国内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以及不同地区的优良传统。此外,生态建筑也是历史产生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人文、自然环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概述

2.1城乡规划设计的概念

所谓的城乡规划,指的是有关建设部门对于本地区城乡发展情况的一个规划、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空间结构的布局合理、科学,同时还要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合理、科学、高效的利用。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城乡发展中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政治要素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进而可以促进各个因素之间的和谐、整体发展。这样一来,就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提供一系列的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性、科学性。

2.2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重要意义

2.2.1促进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高效利用。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问题,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比如说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太阳光的利用,因而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照明设备的使用;同时,生态建筑也利用水池、喷水系统等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制冷设备的使用。

2.2.2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高效利用

目前,伴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应用。通过这些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而,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利用,进而可以降低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而起到保护环境的功能。

2.2.3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对于生态建筑来说,它的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提升了使用者的健康度以及舒适度,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建筑对人的关怀,提升了建筑使用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①生态建筑在使用功能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完善,进而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对于建筑的不同需求。②生态建筑对于采光设计以及通风设计、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细节进行了仔细、全面的思考,这样一来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高质、舒适、健康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3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

3.1对于生态建筑的认识不够

现阶段,规划设计人员对于生态建筑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精准性、统一性的认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生态建筑建设的定义还不是很统一,因而在将设计转化到实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异。另外,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环境模式,并且建筑建设过程中也会受到生态环境以及人为条件等不同因素的印象,因而生态建筑也很难进行统一。

3.2没有对农村状态进行仔细研究

现阶段,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并且生态系统在总体形式上也呈现出高度的不均衡性,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往往容易忽视对于农村的规划设计,因而也就影响到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3.3资源利用不合理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乡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开发单位在进行开发过程中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甚至在开发的过程中占有了一些优质的耕地。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导致了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的出现:①不同区域在进行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大多只依据自身的思想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②房地产商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相关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开发过程中对于相关资源的供应量也存在不足的问题。伴随着城乡区域的不断扩张,许多地区与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拆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下降。

4提升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质量的措施

4.1深化城乡规划设计的制度改革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与革命,进而促进城乡规划设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规划设计体系,可以将先进、成熟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本地区、本城市的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不断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还能有效的促进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的运用与发展。在进行具体的体制、制度的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底蕴等不同因素对于规划设计工作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节省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对于空间的利用率,提升城乡建筑水平。

4.2注重观念、方法的创新

在进行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要不断进行规划设计观念以及方法的创新,进而可以发挥出生态建筑设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①参与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人员要积极吸收优秀、先进的建筑设计理论以及设计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与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②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时,要注重实地的考察工作,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在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时,要注重建立天空、地面、地下全面的立体系统,进而可以高效的发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最佳功能;另外,还要敢于打破以往建筑设计中的老套理念与方式,同时还要将多种先进的设计思路与方式融合到设计规划工作中。这样一来,可以在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注入新思维、新概念,同时也能更好的体现人文情怀。

4.3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生态建筑的优势在于其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生态建筑的设计重点之一就在于建筑物调节气候的能力。生态建筑在设计时,会留有一定的备用空间,以便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能够随时进行整改。生态建筑的布局要兼顾采光与通气性,可以多布置绿色植物来净化环境、调节温度湿度,同时也要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抗水平,最大程度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来说,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③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对于湿地公园来说,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是遗传的基因库以及生物演替的温床;②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③滞留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对于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来说,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还要满足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就要求对建筑建造、使用、维修的过程中,要对建筑进行实时地调整,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进行不断的增强。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建筑空间的科学、合理布局,同时也可以提升城乡居民居住的舒适度与健康程度。要确保建筑可以有效的与生态环境进行沟通,首先要不断提高建筑物内部的自然采光能力,这样可以提高生态平衡的调节效果;其次,还要不断增强建筑的抵御、防御能力,即使该地区有了较强的地质灾害,也能确保建筑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另外,在建筑物的内部可以尽可能多的设置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吸收大量的有害气体,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的功能。

4.4将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紧密的结合起来

建筑工程在其建设施工期间,要注重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紧密结合,同时还要确保建筑物的总体设计框架满足当地环境的不同需求。一旦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规划设计与当地环境出现了冲突与矛盾,要及时利用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还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遇到问题多从整体方面进行考虑,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5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契机。由于城乡生态建设涉及到国家、政府、各机构以及公众等不同方面的利益与权益,因而在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工作时,要将具体实际作为立足点,同时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生态建筑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59~61.

[2]齐冠宇.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2):6~7.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收集5篇)
  • 下一篇:项目预算控制(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