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职业角色“婴幼儿专家”的兴起
“婴幼儿专家”的兴起和近二十年美国婴幼儿最新研究成果、婴幼儿生存状况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密切相关。这一新型职业起源于1995年“美国儿童健康保育”项目(HealthyChildCareAmerica,HCCA)。该项目由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下设的儿童保育局和妇幼保健局共同资助设立。HCCA以健康保健顾问方式提高全国儿童保育项目中的健康与安全,其目标是在全国的每个州创建一个儿童保健顾问网络,促使保健专业人员、儿童保育机构与家庭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以支持儿童保育环节的健康与安全。保健顾问可以提供培训、咨询、评估或制定健康政策等多种服务,最终达到提高儿童保育质量的目的。由于HCCA的工作通常聚焦0~3岁婴幼儿,所以一些州的儿童保健顾问就构成了婴幼儿专家这一新型职业的基础,并最终促成了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创建。
二、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创建
(一)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创建的动因
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创建是在脑科学研究最新成果推动下,美国各级政府重视并力图改善0~3岁婴幼儿保教质量的结果。随着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并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婴幼儿发展研究新成果认为,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已经是一名有能力的学习者了。尽管父母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但3岁以下婴幼儿在家庭之外接受的集体保育质量对于儿童的发展同样具有根本性影响。
美国儿童早期发展综合科学委员会研究成果《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中指出表明,0~3岁婴幼儿与看护人之间积极、丰富以及可预知的关系能够帮助婴儿形成安全依恋。如果儿童和家庭以及看护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丰富和持续不断的,儿童就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为之后的学业成功打下良好基础。高质量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入学准备,推动数学和语言能力发展,提高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能力。这意味着,看护人的照料对婴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关键性影响。
然而,1995年由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经济和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苏珊・赫本(SuzanneHelburn)教授主持,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各领域专家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婴幼儿保育和教育质量总体状况令人担忧,包括科罗拉多、加利福尼亚、北卡罗来纳和康涅狄格四个州的婴幼儿保育中心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看护者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质量偏下,婴幼儿的活动不足,健康和安全存在问题,保育质量极低。
婴幼儿研究的新成果和婴幼儿保育质量低下,促使美国各级政府开始重视0~3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投入,着力提升婴幼儿保育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和州在推动和支持0~3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质量方面推行了两项重大举措。首先,1994年克林顿政府设立了“早期开端”(EarlyHeadStart,EHS)项目,为处境不利的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早期教育综合服务。其次,1998年国会授权“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ChildCareandDe-velopmentFund,CCDF)拿出部分资金资助低收入家庭0~3岁婴幼儿的早期保育。2010年,受CCDF资助的0~3岁婴幼儿约占全国接受该项目援助儿童的30%,哥伦比亚特区更是将48%的CCDF拨款投入到了3岁以下婴幼儿的保育资助之中。
(二)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创建的基本步骤
各州创建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步骤基本相同。首先,进行评估需求和前期准备。这一过程包括:思考本州对于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需求,以及现有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体系能够对专家体系所能提供的支持;收集人口统计、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信息系统、开端计划社区需求评估、家访项目需求评估、专业发展体系和QRIS等方面的资料。此外,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述评时要考虑一些关键问题:本州有多少0~3岁婴幼儿?多少处于贫困状态?这些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有工作的比例是多少?是否有充足的、并且获得资格许可的保育机构为需要得到保育的婴幼儿服务?这些地方的环境质量以及保育工作者的知识技能怎样等。
其次,设立要实现的目标,确定工作范围和重点。在进行这一步骤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有:建立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目标是提高婴幼儿看护者的数量,还是提高当前婴幼儿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是仅仅与那些有资助资金的项目打交道,还是与所有的婴幼儿项目打交道;是否要帮助看护者达到质量评级与改进系统(TheQuMityRatingandImprovementSystem,QRIS)的标准;是否提供个别化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等。
第三,编制可行性预算。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有多个资金资助渠道,当前已经创建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27个州均接受CCDF的婴幼儿专项资金进行运作。此外,有一些州还有自己的资金运作方式,如,北达科他州、俄克拉荷马州使用本州的追加资金,加利福尼亚州同时接受私人资金的资助。
第四,设计评估方案。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创建与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助者会要求通过项目评估知道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否值得。因此,对于协同工作体系的评估应该是构建该体系的关键问题。创建者需要设计评估以测评该项目的作用,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必要的调整方案。
三、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由州政府管理,少数由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组织管理。各州将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工作地点设置在某个机构或组织中时,通常会考虑全州有没有为婴幼儿从业者提供专业服务的组织,该组织是否能与所有的保育机构、婴幼儿从业者和早期保育教育社区协同工作,是否具备婴幼儿保育专业能力,是否有足够的灵活性、有发展和改变的空间,等等。
此外,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管理组织还应具备以下经验:具有监管项目并成功实施的经历;有一个核心化结构以监管项目实施记录;已经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范围的合作伙伴;具有稳定的财政体系与完善的问责管理体系;曾经为早期教育项目提供过专业服务且效果良好;拥有一支有资质的、知识渊博的工作队伍以实现既定目标;具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力,能够对项目活动的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与测评。
(二)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服务范围
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有广泛的服务范围,能够为多个机构的0~3岁婴幼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公立保育中心,私立保育之家和政府的EHS项目等。当前27个州的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均为公立的儿童保育中心提供服务,26个州拥有为私立的保育之家提供服务的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21个州的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为EHS项目提供服务。
现在,婴幼儿专家越来越多地与本州的QRIS密切合作,共同改进婴幼儿保育环境以获得更高的质量等级认证。婴幼儿专家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也可以与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协同工作。他们的工作通常从质量评估开始,比如,采用《0~3岁婴幼儿环境等级量表》对政府资助的保育中心进行评估,采用《家庭保育环境等级量表》对私立的家庭保育中心进行评估。这两个评估量表虽面向不同的机构,但评估的内容基本相同,都包括38个项目7个分量表,分别对保育机构的空间与家具、个别照料日程、听与说、活动、互动、项目结构和父母与保育人员的状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三)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需要获得的支持
为了达到有效运作的目标,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需要得到管理者和早期保教领域中各种组织的支持。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经理作为日常工作的管理者,需要对婴幼儿专家的工作提出要求。如,针对新人职的婴幼儿专家制定职前培训日程安排,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考评,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支持其发展所必需的、适宜的专业发展机会。
【关键词】婴幼儿;综合干预;早期发展;研究进展
O~3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阶段,“科学系统的早期干预可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发育并持续影响终生”这一主要观点[1-2]已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共识和实证研究的充分论证。随着脑科学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相关学科的研究新进展,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综述将从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外干预研究现状及比较、存在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该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建议。本研究中“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指为促进婴幼儿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向婴幼儿及其育儿者提供的经证明有效的多种综合干预方法和途径,是医疗保健机构帮助家长实现科学育儿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
1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的新进展
近二十年来,儿童早期发展的学科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发育儿科学”等全新的领域。这些学科进展[1-6]认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整体表征突显的过程,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早期干预是环境因素促进发展的关键,存在不可替代和逆转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经历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养护人适宜的保护、照顾塑造了儿童的早期发育,因此父母育儿观念和技能是影响儿童早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儿童早期发展是一门系统科学,具备复杂系统的所有特性和原理,促进儿童早期的全面发展,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儿童整个脑全面成熟起来,因此要树立整体和系统的观念,构建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目标和策略;儿童发育的“编程理论”认为儿童通过编程实现系统化,构成了儿童发展固有的潜力和内在规律。这些最新的学术进展,为儿童早期发展的保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也为我们进行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性思考提供了重要启示:关注婴幼儿,就必须关注他们的抚养人和所处环境。因此,早期干预的对象就不能只有孩子,更要指导家庭教养人,即通过早期干预工作,让婴幼儿的家庭教养人不仅从理念上对孩子的早期发展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能掌握最适合孩子的教养技能与策略,从而为孩子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2国内外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实践应用研究
国外许多儿童早期项目[1,3,7-8]都考虑到父母亲介入到孩子教养中来,早期干预定位从单一为儿童服务为中心转向以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干预群体从关注弱势、不平等到为所有的家庭和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前,欧美等国家已普遍开展诸如“抢先计划”等婴幼儿早期综合干预开发项目,早期干预模式从单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发展,向家庭提供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家庭支持与婴幼儿教养帮扶等综合服务,来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拥有良好的生命开端。该项目实施以来,有效扩展和提高了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出现保育与教育结合的早期综合干预实践研究,均取得了好的效果并具备了成熟的经验。
我国的早期干预应用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教授鲍秀兰牵头搞的“八五”攻关课题“0~3岁早期干预”研究,该研究作为一种成功的早期干预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我国卫生工作者在八五期间进行的多项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研究[2,9-10]表明,早期综合干预不仅可以预防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智力低下,而且在促进正常儿智力发育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促进正常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随着国内外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的深入研究,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儿童早期综合干预不仅包括对儿童发育及其养育环境的促进和干预,还涉及儿童发育问题的预防和监测。早期干预干预对象由过去的为儿童服务或是为家长服务,发展为今天的既为儿童服务同时又为家长服务,且注意到干预对象的全体性和干预内容的全面性。研究的范围覆盖3岁前婴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以往比较单一的机构教养研究相比,这些研究还涉及到家庭(包括家长)和婴幼儿生活的社区,充分肯定家庭影响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为各地探索建立儿童早期发展的有效模式提供了参考。
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5月正式在全国启动了“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其目的是让所有儿童都能接受早期综合干预服务。项目的关键在于将儿童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教育、心理等融为一体,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使家长接受正确的育儿方法和理念,从而促进早期儿童的良好发展。
3、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启示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针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身心生长发育快速的特点,对0-3岁儿童持续地进行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神经心理发育等全方位的指导,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干预活动,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的状态[2-6]。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服务所采取的措施是综合性措施,其目的既要促进婴幼儿的身体生长,又要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全面的综合的发展。它不等同于过去的早期教育,也不是纯粹的儿童保健。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现有研究存在或提出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问题为我们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
3.1如何为实施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政策的同步措施是“优生优育”,但长期以来,0-3岁早期干预只是教育部门在做相关工作,实际上,优育更需要卫生保健工作者的介入。此外,早期干预实际上还停留在一般性宣传,并没有找到实现优生优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例如,如何建立指导者与家长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如何根据家庭需求拓展有效的干预指导形式?如何使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在实践中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和科学化?早期综合干预的形式和途径怎样开展更加有效等,后续研究应尝试对这些问题有所建议。
3.2如何丰富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理论当前,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理论关于干预的目标、内容、原则、形式等诸多理论点,都还处于总结架构阶段,要深入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婴幼儿到对整个家庭的干预转变,不仅要思想上接受和深刻理解,更需要通过实践的不断尝试才能真正掌握。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及我国儿童保健任务,需要我们在现有保健模式基础上探索一套适宜社区儿童保健医生使用的早期儿童发展综合评价标准及干预模式,在初级卫生保健和妇幼保健项目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的技术干预途径,如母亲安全、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等,使之成为一个更为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妇幼保健技术行为规范。后续研究应试图为该理论的丰盈添枝加叶。
3.3如何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借鉴国外早期干预的实体是不同服务部门的一个融合体,包括医疗、教育、福利、社区等各个部门协同开展,服务内容才有可能以平面推进的形式展开。而我国主要则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开展0-3岁早期教育服务,实际上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更需要儿童保健专业机构的介入。我国妇幼保健系统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拥有一套广泛的基层服务网络,并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同时由于承担围产期保健和婴幼儿保健的独特专业特色,对0~3岁儿童早期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十分了解,并有接触0~3岁婴幼儿的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与儿童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十分必要。我们应将早期综合干预服务应用于儿童常规保健门诊,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一体化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加强对社区早期干预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父母接受早期干预的制度,健全家庭干预指导网络,提高父母及看护者科学教育儿童的能力,使每个家庭都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早期综合干预指导,让儿童享有高标准的健康咨询、保健、教育指导等各项服务。
参考文献
[1]Alsh,DuffyFH,McanultyGB,etal.Earlyexperiencealtersbrainfunctionandstructure.Pediatrics.2004,113(4):846~857
[2]鲍秀兰.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236~248
[3]BurtonL.White.从出生到3岁[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290
[4][刘湘云,陈荣华,薛沁冰,等.儿童保健学第3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27~228.
[5]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13.
[6]刘湘云.现代育儿新理念.[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01):36~37
[7]O'MaraL.AcognitivebehaviouralparentinginterventionreducedconductproblemsinChildrenandimprovedparentingskillandconfidence:[J]EvidBasedNurs.2007,10(2):46.
[8]GardnerF,BurtonJ,KlimesI.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ofaparentinginterventioninthevoluntarysectorforreducingchildconductproblems:outcomesandmechanismsofchange[J].ChildPsycholPsychiatry,2006,47(11):1123~1132.
[关键词]婴幼儿;口腔健康;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1(b)-0066-04
Analysisandinterventionoforalhealthstatusofinfantsincommunity
SHAORuohengGUANFeiWANGMengxingZHAOLipingLIYuehua
DepartmentofStomatology,Children'sHospital,CapitalInstituteofPediatrics,Beijing1000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oralhealthstatusofinfantsincommunity,andexploretheinterventionmethod.Methods503casesofinfantsinWannianhuachengCommunityofFengtaiDistrictinBeijingCityfromFebruary2013toMarch2015wereselectedastheinterventiongroup,andtheirindividualoralhealthrecordsincludingdentalconditions,oralmucosaandtherelatedsofttissuestructure,teeth,feedinghabits,oralhabitswereestablished.Theguidanceoffamilyrelatedknowledgewascarriedout,anddiagnosedthediseaseinearlystage.Allinfantswerefollowedupfor1.5to2years.502casesofchildreninsameageastheinfantsofinterventiongroup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inkindergarten,whodidn'thaveoralhealthrecords.Theinfantoralhealthknowledgeawarenessrateofparents,thecariesrateandDMFTandbadoralhabit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Beforetheintervention,theinfantoralhealthknowledgeawarenessrateofparentsinthecontrolgroupwas76.10%(382/502),whichintheinterventiongroupwas76.93%(387/503),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Afterfilingnursingintervention,theinfantoralhealthknowledgeawarenessrateofparentsintheinterventiongroupelevatedto86.08%(433/503),whichinthecontrolgroupwas71.71%(361/502),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Intermsoforaldiseases,atthebeginningofthestudy,thecariesrateandDMFTininfantsofthetwogroupswere0,therewa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filingnursingintervention,thecariesratewas43.03%(216/502)andDMFTwas0.98inthecontrolgroup,whichwas30.02%(151/503)and0.62respectivelyintheinterventiongroup,thecariesrateandDMFTintheinterven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Infieldofbadoralhabits,afterthenursingintervention,therateofbadoralhabitsintheinterventiongroupwas17.10%(86/503),andthecontrolgroupwas32.07%(161/502),therateofbadoralhabitsintheinterven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Establishingtheoralhealthrecordstomanagetheoralhealthstatusofinfants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incidenceoforaldiseasesininfants,andsignificantlyimprovetheiroralhealthstatus,whichhasapositivesignificance.
[Keywords]Infants;Oralhealth;Recordsmanagement
WHO对109个国家12岁儿童牙齿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儿童的牙齿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建议各国制订和推广有效的预防政策和方案。我国近年来对婴幼儿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和疾病的早期干预多有研究,得出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是一项重要措施[1]。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大众对婴幼儿口腔保健认知程度不高,甚至一些非口腔专业的其他领域医护人员对儿童口腔相关疾病的预防、健康习惯的养成、儿童口腔患病后病情M展对相关生长发育的影响既缺乏概念也不够重视[2]。因此,加强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采用对婴幼儿建立口腔健康档案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旨在为提高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研究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万年花城社区的婴幼儿503名作为干预组,男254名,女249名;胎龄38~42周,平均(39.51±5.19)周;出生时体重为2285~3852g,平均(3075.16±954.61)g。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通过1.5~2年的追踪后,干预组婴幼儿平均年龄(2.71±0.42)岁。选取同社区同年龄入幼儿园的未建立档案儿童502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3±0.57)岁;男256名,女246名;出生时胎龄36~41周,平均(38.47±5.22)周;出生时体重为2300~4017g,平均(3015.13±973.64)g。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分布、胎龄及出生时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避免了由于早产、肥胖等原因对后期实验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出生时口腔健康状况良好;②无先天传染性疾病;③无先天性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追踪期间失访者;②先天性兔唇婴儿;③家长有认知障碍难以配合者。
1.2方法
1.2.1干预情况在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包括牙体情况、口腔黏膜及相关软组织结构、牙齿咬合、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吮手指、吐舌头、舌舔牙等)等个体化资料,以及婴幼儿口腔清洁开始时间、方式、工具的使用和频率,婴幼儿父母的自我饮食习惯、口腔清洁情况、口腔就医和保健等情况。并在社区开展针对家长、社区医生、幼儿园保健医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建立档案时,包括针对婴幼儿展开的口腔检查以及针对家长展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个人特征、健康知识、家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相关知识指导,进行早期疾病诊断。通过1.5~2年的追踪,期间根据幼儿口腔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对所建立的档案进行追踪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干预方式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
1.2.2婴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问卷包括以下问题[3]:①龋齿是由于细菌利用糖产酸腐蚀牙齿而引起的吗?②小头软毛刷是适合儿童使用的保健牙刷吗?③幼儿应使用儿童牙膏吗?④患了龋齿的乳牙是否及时到医院补?⑤最容易引起龋齿的坏习惯是睡前吃零食吗?⑥少吃含糖粘性食品是预防龋齿的好习惯吗?⑦龋齿对身体最重要的危害是引起心、肾等全身性疾病吗?⑧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口腔保健措施之一吗?⑨每次刷牙的时间是否少于3分钟?⑩竖刷法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吗?
1.3观察指标
检查两组婴幼儿干预前后的相关牙体疾病(包括患龋率、龋均等)和口腔不良习惯等指标,讨论建立婴幼儿口腔档案的积极意义。以WHO推荐的龋齿诊断标准[4]作为本研究的龋齿检查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及龋均比较
在口腔疾病方面,在研究初期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不良习惯方面,干预前,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专业儿科医生严重缺乏,儿科口腔医生比儿童比例更是严重不足[5-7]。大部分专业儿科医生已经超负荷应付门诊中疾病的治疗,无暇在有限的工作时间中去大力开展预防,使得不预防患病率高成为恶性循环。本研究尝试由专业儿科口腔医生协助社区基层口腔医生以家庭儿童口腔医生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和疾病家族史、现有口腔详细检查以及检查后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乃至必要治疗的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除了对于常见龋病的防控,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终止婴幼儿早期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或减轻相关颌面部发育畸形的程度,并通过对干预组婴幼儿进行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家庭各种因素等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有效降低了婴幼儿的患龋率与龋均,改善了婴幼儿的口腔行为习惯,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以及龋均的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力证明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对其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由此,将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推广的呼声一直不断。由于我国儿科口腔医生的严重不足,同时儿科牙医忙于应付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且基层社区口腔医生的儿科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科口腔疾病辨别诊断能力较弱,导致婴幼儿口腔牙病早期无法得到有效干预,进一步出现儿童的重度龋病导致颌面部蜂窝织炎、乳牙早失乃至牙合咬合紊乱恒牙异位萌出等一系列发育异常[8-10]。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研究初期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有效提高了家长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家长自身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婴幼儿口腔健康的日常护理,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干预1年后,对照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增反降,这说明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其口腔健康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家长对婴幼儿给予稳定的关心,可明显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11-13]。
通过2年左右试点社区人群的档案建立和规范,完善了档案建立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培训基层社区口腔医生儿童口腔常见多发疾病诊治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大多数婴幼儿口腔疾病可以在常规社区体检中被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综合统计后得到有效降低龋病及不良生活和喂养习惯导致的颌面部发育异常的比例和治疗费用,为婴幼儿档案建立加入基层婴幼儿常规保健项目打下基础,预期计划的完成情况较好。但研究过程中也出F了一些问题,例如建立档案人群的选择和长期随访的依从性难以保证,或者对建档内容的规范性和健康指导的准确性保证落实情况等,因此在今后的在实际操作时,应着重注意以上问题,将建档管理的效用最大化。反观目前的儿保门诊,针对婴幼儿的口腔方面只局限于对乳牙的萌出情况,缺少更为细致、具体的检查内容和教育内容[14-16]。且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政府部门对4~18周岁人群进行的口腔健康普查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与人力,但对新生儿的投入较少[17-18]。且一旦口腔出现疾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医疗的治疗定价较低,尤其儿童的很多手工操作相关治疗费用仅为成人的一半[19-20]。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就开展对婴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将婴幼儿的口腔保健工作前移,不仅可以节约政府在较大年龄儿童的口腔疾病治疗中的费用支出,还可以有效控制其患龋率,对保证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建立档案管理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采方.对牙周病和龋齿患病率的思考――如何解读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57-259.
[2]冯惠芬,钟春仪,巢枫榕,等.从化市小学生口腔健康观念知晓率的性别差异[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2):246-249.
[3]侯庆中,刘寿桃,何静,等.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7):658-659.
[4]王伟健,王左敏,俞艳平,等.WHO两种龋病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1):46-47.
[5]顾育盈,孙嵩,李莉,等.幼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174-175.
[6]蒋宝凤,蔡蔚,张莲华,等.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预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7]姚林洁,林非欧.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31-3632.
[8]曹轶婷,祝策,徐玮,等.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3):345-350.
[9]陈周焕,刘建国,张剑,等.婴幼儿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729-11732.
[10]王国珍,罗云纲,魏洪涛,等.儿童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545-1548.
[11]李何,曾晓娟,李秋忠,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9-311.
[12]严黎吉.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232-233.
[13]钟俊华,曾念彬.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4,26(9):1204-1206.
[14]曹骏瑶,叶玮.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8):507-50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4):251-256.
[16]蔡楠,王桂茹,侯丹丹,等.小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2002-2004.
[17]阿依努尔・阿不都热衣木,赵今.婴幼儿龋病预防方法研究回顾[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74-76.
[18]梁翠媚,赵霞桂,容林惠,等.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8):761-762.
[19]辜双娇,林居红,王孟宏,等.重庆市4~17岁孤儿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4):378-381.